📖 ZKIZ Archives


黑客風暴波及移動醫療 數據安全再成隱憂

網絡安全在近期成為了受眾關註的熱頻詞匯,如今這股戰火燒到了移動醫療。

5月17日,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一起侵犯個人信息案件,該案件中包括前“杏仁醫生”前員工武某在內的三名犯罪嫌疑人,為“發信息推介借貸業務”,通過黑客手段圖謀竊取醫患溝通管理工具杏仁醫生數據庫中約35萬醫生個人信息。

至此,隨著近幾年移動醫療行業的不斷發展,其不斷壯大的患者和醫生數據安全也伴隨著這起案件再次站上風口浪尖。

杏仁醫生方面在給第一財經的回應中表示,該事件案情基本屬實,但慶幸的是由於公司本身存在的權限設置和數據安全系統及時告警,報警處理後,在警方的協助下,采取凍結用於竊取的服務器和攔截數據的行動保全了35萬數據免遭泄露。另外,數據庫采取的防止惡意抓取和盜竊數據的數據保護手段,犯罪嫌疑人最終竊取的基本是無效數據。

黑客可擋,內鬼難防。其實,與本次案件類似的近年來公安機關為打擊整治網絡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問題,抓獲的大量犯罪嫌疑人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行業“內鬼”。

“用戶需要在軟件後臺設置嚴格的審計,當所有後臺的行為都有詳細記錄,越權操作就可快速被攔截。”騰訊雲安全首席架構師周斌對此表示,“也正因此,對於本次案件中數據庫里的幾十萬醫生來講,這條信息黑產鏈才得以在第一級階段就被嚴密的保護措施所切斷,後續數據也才能免遭泄露。”

據他透露,相關數據泄露問題之所以內鬼頻出,其直接原因還是在於數據買賣灰色產業鏈的誘惑。這個產業鏈共分四級,第一級是黑客或內鬼盜取公民個人信息;第二級是信息批發商,他們從黑客手中獲取大量信息,並通過互相交換,像滾雪球一樣不斷增加自己的信息數據庫;第三級則為信息購買人或者中間商,他們從批發商那里購買各種數據,再根據需要轉手賣給他人;第四級是信息使用者,包括業務推銷、詐騙盜竊等人員,他們拿到信息後,進行電話營銷,或者利用偽基站實施電信詐騙。

“一般來說管理後臺都需要有嚴格的權限限制,不能查看無權限的信息或者進行無權限的操作。另外,對於賬號、密碼、個人信息等相關內容,企業也要有嚴格的數據分級機制,從信息產生、存儲、傳輸、訪問、發布、銷毀等各個環節均有完整的安全運營體系,以保證數據完整性和可靠性。”周斌表示,而對於數據極為敏感的醫療行業,他還建議嚴格控制數據的使用權限和遵循最小範圍使用原則,確保醫生信息僅本人可見,以及任何用途均得到本人授權後使用的原則。存儲中的數據均進行了高強度加密和匿名化處理,以保護個人信息。

“現在移動醫療快速普及,我們的數據在雲端取,在雲端讀,甚至計算也在雲端,我們就需要更加註意數據安全的問題,目前我國的移動醫療在法律法規方面還是有很多可以做的。總的來說,需要政府和業界一起合作才能更加有效,才能形成一個比較有執行力的行業共識。” 此前百時美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戰略產品規劃部高級經理李逸石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在技術層面,由以醫院為代表的服務提供方,以及信息系統建立者和廣大的移動醫療、互聯網醫療的廠商一起合作,在現在技術指南的框架下,形成一定的行業共識。”

事實上,早在1996年美國的HIPAA法案就已經設計了醫療健康隱私方面的相關規定。該法案包括健康保險隱私及責任法案分為兩個部分,其中第二個部分里面詳細描述了醫療保險的提供方、醫療保險的運營方以及雇員在保護個人健康隱私中的一些責任。在2009年的另一個新法案中提出,醫療數據的管理者需要具備向上報告和向下告知的一些義務,還有個人健康信息隱私之間的分享,如哪些場合是能分享,哪些場合是不能分享的界定。違反HIPAA的後果非常嚴重:在美國,如果是由於有意且造成嚴重後果的,對於這個單位的罰款每年可以達到150萬美元。如果違法意圖是想出賣或者是轉售這樣一些商業信息的話,個人最高罰款可以達到25萬美元,十年監禁。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644

市場評論|中國擴大開放提振A股,一季報再成市場焦點

伴隨著鋼鐵水泥等行業一季報亮麗業績的預告以及博鰲論壇上傳出的令人振奮的消息,A股市場周二午後出現大幅拉升,銀行、化纖、交運、鋼鐵、保險、資源等權重板塊成為推動股指反彈的主力,兩市成交量也隨之有所增加。受此影響,一度震蕩下行的創業板指數也出現止跌回升,上證指數破位風險開始大幅降低,而此次反彈能走多遠關鍵還是要看量能配合以及上市公司整體一季報的披露情況。

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A股市場早盤的走勢可謂波瀾不驚,萬興科技(300624.SZ)等妖股不是被特停就是早盤打開了漲停板開始大幅殺跌走勢,帶動以創業板為代表的成長股集體回調,而一季報業績預告亮麗的水泥、鋼鐵等板塊則出現大幅拉升,韶鋼松山(000717.SZ)股價早早就漲停。

午後,隨著博鰲論壇傳出振奮人心的消息,銀行、保險、資源等權重板塊開始持續拉升走勢,帶動上證指數大幅反彈,此前持續回調的創業板指數也止跌回升,全天跌幅明顯收窄,成交量也有所回升。

不過,隨著周二權重股板塊的集體回升,市場是否會再次展開風格轉換再度成為市場人士關心的話題,此前大舉進入創業板的資金會否撤離轉投藍籌股成為最為關鍵的判斷。

從成交量情況來看,創業板的成交在單日突破千億元之後基本維持在這一水平附近波動,在下跌時也並未出現大幅增加的情況,在近期的回調過程中更是呈現小幅縮量的態勢,因此資金大幅撤離的概率較低,這也意味著市場風格的轉換或許沒有那麽快,還需要市場後續的走勢去驗證這一可能。

其實在筆者看來,投資者完全沒有必要去糾結市場風格是否會轉換,只要抓住價值投資的主線——上市公司業績變動情況和估值水平高低這一核心問題即可,業績再好的公司估值太高了也是貴,業績不好的公司估值太低了還是便宜的,關鍵就是如何動態評估上市公司的價值而已,而這需要投資者具備相應的知識、經驗和判斷能力,在投資過程中持續提高自身的水平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008

蔡投稿《經濟學人》「讓台再成亞洲猛虎」

1 : GS(14)@2016-11-27 14:27:35

就在台灣獨派近來猛批總統蔡英文就職以來無甚作為時,英國《經濟學人》近日出版年度特刊《2017全球大趨勢》(The World in2017,圖),並刊載蔡的一篇投稿文章,大談她的「2017大計」。蔡稱期望能加速台灣改革,讓台灣再成「亞洲猛虎」。這次特刊以塔羅牌作封面設計,展望2017世界局勢發展。蔡英文在題為〈讓台灣再變猛虎〉的專文中,形容台灣過往曾是「黑暗海洋中的明燈」,惟近年受全球不明朗環境影響,台灣經濟增長緩慢、不平等差距增加等,「明燈開始暗下來」,「2016年台灣民眾把革新任務託付給民進黨,我們將讓台灣再次成亞洲猛虎。」蔡續指,她的「2017大計」便是寄望台灣能成改革先驅,聚焦產業升級刺激經濟,完善基本社保安全網,並進一步改革政治機構。她並指仍尋求與大陸展開對話。《經濟學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27/1984694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190

中國再成美債最大國 6月大手增持443億美元 超日本

1 : GS(14)@2017-08-17 07:19:43

【明報專訊】根據美國政府最新數據,中國6月買入443億美元美國國債,是2011年6月以來規模最大的月度購入,也是中國連續第五個月增持,其對美國國債的總持有量達到1.147萬億美元;與此同時,日本出售了價值205億美元的美國國債,總持有量降至1.091萬億美元,令中國超越日本,再次成為美國最大債權國。市場等待聯儲局凌晨公布7月會議紀錄之際,美股早段向上,道指升逾60點,企穩22,000點以上。

不過美國總統特朗普發推文,批評電商巨擘亞馬遜嚴重傷害繳稅的零售商,並造成大量職位流失,亞馬遜股價早段應聲下跌0.7%。

遭特朗普批評 亞馬遜股價跌0.7%

人民銀行在2015年8月推出匯改,觸發人民幣貶值潮,兌美元一度由6.3貶至6.9。匯率回穩前,中國去年動用了部分外匯儲備捍衛人民幣,並於去年10月將美國最大債權國的地位讓予日本,令投資者密切關注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水平,與人民幣穩定的關係。

中國今年實施更嚴格的資本管制,緩解資本外流的壓力。人民幣靠穩,加上經濟增長依然強勁,中國7月外匯儲備連續第6個月上升,增至3.08萬億美元。目前人民幣已經回穩,由今年初每美元兌6.9450元人民幣,升至周二的6.6855。今年迄今人民幣兌美元上漲近4%,去年下跌約7%。

分析:中美貿易強勁 推動美債需求

傑富瑞(Jefferies)高級經濟師Thomas Simons稱,中美之間的強勁貿易關係,推動了中國對美國國債的需求,預期中國未來幾個月的美國國債持有量可能持續增長。他說,鑑於中美貿易平衡的概念,不認為中國已完成購買美債,預期兩國貿易將創造更大的美國國債需求。中國 6 月對美貿易順差為254億美元,也就是說中國當月在貿易賺的錢,透過買入美國國債又回流到美國的口袋。

Informa Globalmarkets首席宏觀策略師David Ader稱,中國增持美國國債當然意義重大。市場之前擔心中國拋售美國國債,現在中國顯然再次入市。儘管中國持有量近期增加,但仍較去年同期水平低940億美元。

外國持美債量 中日佔逾三分一

與此同時,比利時的持有量繼續下降,6月下降了4億美元,總持有量跌至983億美元。中國被指一直透過比利時等避稅天堂買賣美債,比利時更被形容為中國交易美國國債的「中轉站」。外國央行和投資者的買賣,對美國國債市場可產生重大影響。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在3月升至2.63厘的年內峰值,目前在2.2厘左右。

日本近期所持的美國國債有所減少。三菱日聯金融集團(MUFG)表示,日本擔心美國仍處於加息周期,不想高價買債。中日兩國的美國國債持有量相加起來,相當於外國持有美國國債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前5名則包括愛爾蘭、巴西和開曼群島。開曼群島所持的美國國債,主要由那些在當地合法註冊的資產管理公司持有。

(金融時報)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944&issue=201708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9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