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B跌落床插蘇腳插入頭險死
1 :
GS(14)@2016-11-10 08:02:37家居安全要留神!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一名2歲男童,上周六(5日)晚從床上跌下,被隨意放在地上的三腳插頭直插額頭,幸送院及時,透過手術成功將插頭退出,保住一命,但醫生指,因插頭觸及腦部神經,男童日後可能出現癲癇。男童一家來自湖南,其父憶述,當晚11時許,提前下班的小舅回家後,在床上逗男童玩玻璃球,但沒多久男童不慎踩到其中一個玻璃球,從床上跌下,頭部正好撞向朝上的三腳插頭,巨大的衝擊力導致插頭直接插入他的額頭,他們發現後趕緊送他入院求診,但因其傷勢較重,又連夜轉到武警醫院。據該院神經外科主任常會民指,經診斷發現插頭足足插入額頭兩厘米深,因其中一個插頭腳觸及血管,情況危急。翌日凌晨2時多,男童被推入手術室,經過3小時多手術後,成功取出插頭。醫生稱,男童已沒生命危險,但強調因插頭觸碰到神經,故需繼續觀察治療,以防出現癲癇狀況,若觀察穩定,兩周後就能出院。醫生再特別指出,該插頭插入額頭過深,幸家人當時沒強行拔出,導致大出血,否則男童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廣東《新快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10/19829203
與兩歲子涉逾期居留崔順實女丹麥被捕
1 :
GS(14)@2017-01-05 08:00:57【閨蜜干政】南韓閨蜜干政事件其中一名引起眾怒的女主角、總統密友崔順實的女兒鄭尤拉在丹麥被捕,南韓將尋求引渡她回國接受調查,或需時一至兩星期。丹麥警方是收到舉報拉人,提供消息的正是揭發干政事件的南韓中央東洋廣播公司(JTBC)電視台記者。
鄭尤拉當地前晚在丹麥北部奧爾堡被捕,JTBC將她被帶走的畫面上載facebook,見到鄭尤拉當時身穿淺色厚身大衣,戴着大衣帽子遮住臉龐,她一邊被帶上警車,一邊被記者追問「願意返回南韓嗎」、「會接受調查嗎」,鄭尤拉一概不回應。
記者跟蹤舉報拉人
丹麥警方同時帶走另外三人,據報包括鄭尤拉未足兩歲的兒子。鄭尤拉一直被認為身處德國,據報JTBC記者已在歐洲跟蹤她多時。鄭尤拉涉嫌利用媽媽崔順實與總統朴槿惠的閨蜜關係,走後門入讀著名高等學府梨花女子大學。大學聲稱鄭尤拉2014年在仁川亞運馬術團體賽奪金,是馬術優異生因而取錄她,但實情她是在得到取錄後才贏到金牌,而鄭尤拉入學後經常走堂及欠交功課卻仍獲優待順利合格。事件曝光後觸發重視考名校的南韓民眾憤怒,鄭尤拉去年10月底已申請退學。為調查是否有人濫權幫鄭尤拉考入名校,干政事件獨立檢察組已對她申請拘捕令,但鄭尤拉一直拒絕回國,上星期檢察組要求國際刑警向她發出紅色通緝令,惟國際刑警尚未答允,故以非法居留罪名被逮捕的鄭尤拉,最長只能被關柙72小時。為免她再度逍遙法外,南韓法務部將與獨立檢察組合作,在警方向丹麥提出緊急引渡申請之前,請求丹麥當局「臨時逮捕」鄭尤拉限制她活動。
在德聘律師抗引渡令
但即使趕得及申請引渡,據報鄭尤拉早已在德國聘請律師,為抗衡引渡令做準備,她一旦提出上訴,或可以在獨立檢察組偵查期限屆滿前都毋須回國,避過被查。今次是上月初朴槿惠被國會彈劾以來,干政事件另一矚目發展,這宗掀起南韓政壇風暴的醜聞,是JTBC記者鍥而不捨,從一部被棄掉的平板電腦中,找到崔順實干預朴槿惠職務的蛛絲馬迹而揭發,令這個敢言新媒體亦同時成為國際焦點。
JTBC網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03/19884767
大肚婆fb直播致命槍擊3人中彈兩歲童亡
1 :
GS(14)@2017-02-18 00:51:18美國芝加哥周二發生槍擊案,一部車上3人2死1傷,死者包括一名2歲男童。他們遭槍擊的一刻,經facebook直播,警方正調查片段。網上流傳在車內拍攝的片段,可見一名懷孕少女正在駕駛,26歲男乘客在聽歌,突然傳出十多響槍聲,同時傳出尖叫聲,女子下車走向一間屋,畫面變成漆黑,但仍聽到有嚷着「我的天」、「我不能呼吸」、「請不要,不要」等。男乘客及其2歲姪兒懷特(Levontay White)中槍身亡,駕車的少女腹部中槍受傷,但大小都沒有生命危險。警方指男乘客是這次槍擊的目標,指他是黑幫成員,有行劫等案底。警方暫未拘捕任何人。懷特已是近日芝加哥第三名死於槍下的兒童。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17/19931350
【親子籽】兩歲半揸刀 四歲識炒飯 自家教學媽媽:從玩樂中學習
1 :
GS(14)@2017-02-18 09:52:435歲半的天天有四個夢想:第一是爸爸不用全職工作,可以經常陪我;第二是媽媽繼續陪伴我;第三是上自己喜愛的學校;第四是長大後做發明家。
【親子籽:教養之道】主流教育制度常為人詬病,過量作業操練致學生壓力爆煲,填鴨式教育更扼殺學生創意及學習意欲。其實主流學校以外,孩子還有甚麼選擇?有現代孟母三遷,亦有家長決意逆流走上自家教學路。註冊社工謝麗敏(阿敏)半年前開設facebook專頁「社工爸媽自家教手記」,分享她摒棄主流幼稚園,在家陪伴兒子成長的心路歷程。
周日午後的北區公園兒童遊樂場,由和煦陽光和孩童嬉笑聲交織而成。如果你是該處常客,可能曾碰見一名髮尾自然鬈曲的活潑男孩,總有媽媽在旁守候。他們正是自家教媽媽謝麗敏(阿敏)和兒子天天。阿敏說到北區公園玩耍是天天最愛的活動之一,「我哋最主要嘅大方向係做家務,有大自然活動、身體活動,戶外同室內活動要平衡。有時做藝術活動,例如畫水彩畫、做手工、做紙黏土,或者開包過期麵粉喺地下,佢鍾意free play(自由遊樂)點都得。」
為子放慢節奏 工作狂「有番人生」
從事青少年及兒童服務已有16年的阿敏,見盡各式各樣的中小學生,因受主流學校教育模式所限,早已失去擁抱夢想的能力,「你問佢夢想真係會答唔到你,因為佢哋好多時都被培養成唔可以有自己諗法。佢哋要適應環境,睇老師同睇家長要求,連玩都冇機會自主,慢慢失去機會去諗自己想做乜嘅能力。」直到兒子天天一歲半,阿敏經朋友介紹參加了華德福遊戲小組(Playgroup),隨後再接觸不同類型的非主流教學工作坊,始發現截然不同的教學方式,「好人性化,以小朋友嘅需要為主導,非以管理、秩序或者跟大人期望去做,呢個同我以前咁多年學嘅做嘅都好唔同。」阿敏的自家教學方式,聽起來似乎只有玩、玩和玩,不教兒子寫字、讀書、計數嗎?阿敏表示,兒子未滿7歲換牙前,盡量不想刻意傳授學術知識,讓他先從生活及玩樂中學習自理,培養好奇心和創造力,「日常生活中我希望盡量畀佢玩真嘢,譬如佢兩歲半已開始揸真刀切嘢,4歲識入廚炒飯,所以佢唔玩煮飯仔,因為佢已經玩緊真實世界嘅嘢。」自家教學需由爸爸或媽媽全天候照顧孩子,要好有錢先做得到?阿敏說這是很多人的誤解。丈夫與她同樣是基層家庭出身,社工的收入亦不算多,另有老人家要照顧,不可能完全靠丈夫的全職收入。幸而阿敏有多年社工經驗,可找到相關兼職幫補家計,近來更嘗試發展新路向,開班教授製作手工皂,「我哋係冇家底嘅人,我哋都為理想努力,所以好多人問自家教學到幾時,其實由天天3歲到呢家都答唔到,我都成日話睇吓啲兼職點、睇吓經濟情況點,如果有一日去到支撐唔到就讀番主流,但係個迫於無奈嘅選擇。」過去17年社工生涯,阿敏多使用主流方法教導學生,例如會開小組帶領學生進行軍訓、夜行等訓練。為了讓學生突破自己、克服困難,阿敏坦言會盡量逼學生達到課程或活動設計的目標,忽略了學生的意願,「我?家都唔太贊成咁做。我會畀佢哋有free play、有空間,以前唔會畀,原來自由玩耍畀佢哋學習到好多嘢,例如社交、專注力、創造力,令佢哋情緒平靜、發揮自主,?家教法嘅設計會好唔同。」除工作上對待學生的方法有所改變外,她發現自己為了配合兒子慢學的節奏,從一個處事急躁、講求效率的工作狂,變成了懂得放慢腳步、享受空間的人,「我陀住佢7個月時都仲帶隊露營,只不過唔過夜咁解,做嘢同好多香港人一樣,好忽略自己所有需要,身體、情緒、精神、心靈健康,我個仔將呢啲嘢全部送番畀我,我覺得自己有番個人生。」
天天2歲半開始就學會在父母監督下使用刀具,曾試過切傷手,大哭一場後再沒有切傷過。
天天4歲已學會炒飯,更會在父母監督下使用刀具,曾試過切傷手,大哭一場過後,再沒有切傷過。
身為全職社工的爸爸平日工作繁忙,周日會陪同天天到公園遊玩。
「重點係搵一條最想行嘅路」
然而,並非太多人支持他們自家教學的決定。訪問當日,任職主流幼稚園逾30年的退休教師陸結韶,問出了很多人對自家教學的疑問,「主流幼稚園只得三個鐘,放學返到屋企都大把時間自家教,而小朋友返學又可以過群體生活,點解你唔畀佢返呢?」阿敏回答,返學時數非重點,只因她不算十分認同主流教育模式,例如7歲前教導孩子學術知識、常用刺激性方式如誇張語調和孩童溝通等,並非阿敏理想的教育方式。陸老師亦疑惑,會否擔心天天有朝一日投身社會,會銜接不到?阿敏表示非主流學生的入大學比率其實比主流學生高,但能否入大學並非她最關注的事,「重點係佢搵到自己一條發揮得到、最有熱情、最想行嘅路。錢搵到最好,如果搵唔到但生活到,做緊自己鍾意嘅事,人生過得快樂、健康,就已經好夠。」兒子天天現已5歲半,即將適齡升讀小一,阿敏說撇除經濟因素,她的夢想是讓天天可一半時間返私校,一半時間遊學或以自家教方式,繼續教他探索世界,「前幾日佢同我講佢有四個夢想,第一係爸爸唔使返全職成日陪住我,第二係媽咪繼續陪住我,第三係返到自己鍾意嘅學校,第四係長大後做發明家發明好多嘢。」而她和丈夫的另一個夢想,是開設一間free play中心,「以天然為主題,室內係天然玩具,室外有大花園種植農作物,有沙池、有鞦韆、pizza爐、木工室等,類似青少年中心,但內容完全唔同,接待家長同孩子,等佢哋經歷主流中嘅甘泉。」
任職主流幼稚園逾30年的退休教師陸結韶(右)與阿敏對談,理解她有自己一套的教學理念。
天天和爸媽共同製作的手工作品。
熱愛繪畫的天天設計的棋盤。
閒時他愛以廁紙筒製成各種發明,此為最新發明望遠鏡。
天天面對鏡頭毫不害羞,更大方向攝影師展示其手工作品。
fb:社工爸媽自家教手記
記者:封愷瑜攝影:黃子偉編輯:謝慧珊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218/19931578
被旋轉門夾實兩分鐘兩歲仔昏迷倒地
1 :
GS(14)@2017-03-03 00:59:15合肥市長江東路一酒店發2歲幼童被酒店旋轉門「咬住」2分鐘,無法動彈,最後昏迷倒地。被救出後,男童當場倒地不起,既不說話也不哭泣,送醫時一度昏迷、呼吸暫停。目前,男童在省兒童醫院ICU接受治療。 事情發生在本月25日下午4時左右,位於合肥市長江東路尊悅酒店大廳。酒店客人潘先生憶述,他當時就坐在距離旋轉門數米遠的梳化上,由於事出突然,他也沒注意到男童是如何被旋轉門夾住,「小孩剛學會走路,當時有沒有家長在旁邊也不清楚。」但男童被夾住後,孩子的爺爺、母親等家人很快就趕了過來。 潘先生續稱,旋轉門的外框和旋轉中的門扇緊緊夾住了男童,「正好夾住半個身子,小孩一隻腿在裡面,另一隻腿還在外面。」夾住男童後,旋轉門停止運行,但男童依然無法動彈,也無法被強行拉出來。約2分鐘後,或許是門扇和門框的空隙被眾人推得更大一些,男童倒地昏迷不起,既不說話也不哭泣,現場人員催促趕緊撥打120。之後,男童被送到省兒童醫院,因頭、頸被旋轉門擠壓,經過心肺復蘇後,神志模糊,頭、面部以及頸部可發現因擠壓而成青紫瘀傷,傷情初步診斷為擠壓傷、呼吸暫停。 如果遇到旋轉門卡住手腳等情況,不可盲目拉出,也不要擅自用蠻力整開旋轉門或者砸碎玻璃,以免造成二次傷害,應立即報警處理。江淮晨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302/19945066
貪心男搶兩歲妹被正義大媽打到求饒
1 :
GS(14)@2017-06-10 13:09:16雖然有父母能狠心丟棄毫無自保能力的嬰兒,但在絕大多數的父母眼中,兒女就是他們的心頭肉。日前,雲南宣威一名40多歲男子,光天白日下闖入一住所中搶劫,並強行搶走一名2歲女童,女童的媽媽報警並呼救,正義大媽聞言,即幫忙追打搶女童的男子,將他逼進死角,還打得他跪地求饒,成功救回女童。據當地警方通報,上月26日早上9時50分左右,警方接獲一名杜姓女子報案,指一名男子闖進其住所,搶走400元(人民幣)現金,並抱走她的幼女。警方隨後到場處理,將被群眾圍堵在巷子裏的都姓疑犯帶回派出所。經查,都男早在四、五天前已萌生搶劫的念頭。上月25日,他來到受害人杜女所住屋苑,見其家中只有1個女人和2個女孩,便決定向她們下手。都男先返回自己的住處,準備好繩子及膠帶等作案工具,再於26日上午9時許回到杜女的住所,用繩子綑綁她及其大女兒,再用膠布封住她們的嘴,搶走400元現金及杜女的幼女後逃跑。杜女掙脫後一邊追都男,一邊報警,報完警後即邊跑邊呼喊救命。正於附近的張姓女鄰居等人聞言,將都男圍堵在一巷子中。警方到場後,將都男帶走,被搶的幼女也獲救。目前,都男已被刑事拘留,並被送到宣威市看守所羈押,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梨視頻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08/20048778
林少陽﹕港股牛未夠兩歲仍健康
1 :
GS(14)@2017-11-26 14:26:22【明報專訊】過去一個星期,港股繼續緩步向上,恒指全個星期微升不足100點,差不多全數由單周急升4.7%的騰訊(0700)及7%的友邦保險(1299)支撐大局,指數成分股跌多升少,非成分股錄得升幅的更少。向來淡友底的財經專欄,當然是趁這個人心虛怯的時候,乘機唬嚇投資者,宣揚其末世教派信念。
港股過去一年的走勢,似足自2009年開始這一輪牛市的特色——指數緩步向上,且升勢愈來愈集中,忍受不到股市慢牛者,大多在沽出股票後,只能在未來以遠高於當前的價格買回。
毫無疑問,美股幾可肯定算是一隻老牛,不過這隻老牛幾時夠鐘早唞,至今卻仍然是言人人殊;反觀港股,這一輪自2016年初開始的牛市,至今只不過經歷了不夠兩年的時間。現在大談港股已屆危險水平,頗有2013年首季,美股行將突破前歷史高位時的市場氣氛。當時不少淡友認為美股估值已高,美國銀行去槓桿有排都未結束,美股的死貓彈很快便要結束了。當年錯信淡友之言的投資者,如果未能及時糾正過錯,在稍高價錢重新入市,現時肯定會恨錯難返。
4年前信錯淡友 恨錯難返
港股這隻健康牛未夠兩歲,現時大談港股見頂,其實毫無意義。即使是估值更高的美股,就連向來風險意識極高、而且在重要市况轉折位很少出錯的股神巴菲特,至今仍然重複着他過去9年的看法:他對美國未來充滿信心,沽空美股是失敗者的遊戲。雖然現時美股已沒有9年前那麼廉宜,但是長期低迷的利率環境,可支持更高的股票估值,目前股票吸引力仍然遠勝債券。最後,他認為美國的稅務改革方案將有很大機會獲得通過,一旦調低稅率的方案落實,美股的吸引力將進一步獲得提升。
當然,上述的中長線頗為樂觀看法,並不表示港股短期內不會調整。投資者總喜歡猜測大市的短期走勢,不過大部分時間,捕捉短線走勢的做法,往往是徒勞無功,投資者不如將精神時間,花於研究哪家公司,更能為股東、客戶及社會創造價值,來得更加實際。
處矮牆之上 跌不死人
以騰訊為例,其股價的上升,並不是因為港股莊家或國內大媽在背後操控,而是因為其所提供的社交平台及相關網絡服務,受到普羅國民的歡迎,消費者心甘情願自掏腰包花錢買騰訊的服務所帶動。投資於盈利能夠穿透經濟周期的優秀企業所發行的股份,才是長線致富的不二法門。
如果能捕捉牛熊市場交替轉角位,會令投資者獲得更高的長線投資回報,只是尋找管理優秀盈利能力能穿透經濟周期的股份困難,準確判斷大市幾時轉角亦不見得特別容易。本欄跟讀者一樣,都沒有水晶球,但此刻我只知道,從過往的估值歷史看,恒指目前的估值仍然未算偏高。或借用東尼生前其中一句口頭禪:現時的港股,頂多不過是處於矮牆之上,即使不幸掉頭回落,亦跌不死人的。什麼是跌死人的股災?經歷過2008或1997年跌市的人,自會明白。
(作者客戶持有騰訊股份)
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
[email protected]
[林少陽 細味投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397&issue=20171120
【專題籽】女兒天生得兩歲智力 「天使」父母走過高山低谷
1 :
GS(14)@2018-01-22 06:07:46(左起)Joson、詠寧、Cherry、Joe一家四口樂也融融。
【專題籽:胚芽故事】為人父母,由懷胎到嬰孩呱呱落地一刻,無不興奮又期待,現為兩女之母的Joe也不例外,回想起八年多前懷有長女詠寧的時候,她嘴角上揚甜絲絲地說:「梗係充滿期望,讀邊間幼稚園、第時做乜嘢、係個點嘅人、會結婚生小朋友……」但一切似乎都在詠寧快兩歲時幻滅,因為就在當時,詠寧確診罕見遺傳病「天使綜合症」(Angelman Syndrome),終身只有大概兩歲智力,當時也是Joe懷着第二胎的第二個月。
詠寧自出娘胎就特別愛笑,有時還會睡着笑醒,到她接近一歲時,Joe和丈夫Joson發現她有斜視、無法坐直身子,做過磁力共振又抽過腦脊髓液,但始終找不到原因,「我淨係覺得做媽咪真係好難,樣樣都唔成功。」到了詠寧快兩歲的時候,他們發現意外懷有第二胎,立即排到遺傳科驗DNA的快期。醫生跟詠寧相處幾分鐘便心裏有數,告訴他們詠寧患有天使綜合症,Joe還記得當時自己腦袋空白一片,只懂問醫生:「即係佢三十幾四十歲都係得兩歲程度?你講緊乜嘢呀?」得知患者的壽命可以跟正常人無異,跌入谷底的Joe對詠寧的幻想,竟由最初的成家立室,變成為她張羅合適宿舍,「我打去問可唔可以參觀,人哋當然拒絕,話『你呢個BB嚟㗎喎』,會諗好多遙遠又令人擔心嘅事。」
早在詠寧還是嬰兒時,Joe和Joson已察覺她有斜視、無法坐直身子等異樣。受訪者提供圖片
詠寧兩歲多仍未夠腰力走路,到四歲半終成功踏出第一步。 受訪者提供圖片
心痛難過 掙扎生第二胎
我問了一句「第一時間同邊個講?」把他們拉回確診一刻,Joe立即哽咽:「我唔敢面對面同媽咪講,我打電話畀佢,佢表現平靜但口震震,我知道佢流緊眼淚,因為自己都難接受,你點能夠令老人家傷心?」女兒確診不治之症,她的心痛不比當年失去父親輕,在旁沉默多時、當時也立即跟母親傾訴的Joson也不禁說:「擔心咗我三十幾年,呢家到我個女出世,又要再擔心埋佢……我覺得慚愧同虧欠咗媽媽。」天使綜合症的發病率大概為0.0067%,香港每年大概有3至5宗確診個案,雖然罕見,但始終是遺傳病,加上照顧費神,令Joe和Joson不得不想第二胎的去留。他們讓對方冷靜三日,想好答案後寫在紙上再交換看。「答案係唔一樣,因為詠寧淨係鍾意跟住爸爸,我坐喺旁邊又幫唔到手,一掂佢佢就推開我,嗰時好抑鬱。」Joe眼見Joson每晚因為詠寧太活躍而只睡得一兩小時,大部份照顧也只能靠他獨力負責,不忍丈夫辛苦,想過放棄,但Joson卻不同意,「我點會唔心痛同難過,但總要有人出嚟撐起頭家。無論個女健唔健康,你都應該付出無盡嘅愛去照顧同愛錫佢,屋企人係冇得揀,縱然佢有個咁嚴重嘅病,但有乜差得過佢呢家唔喺我身邊?」在Joson的陪伴和支持下,Joe慢慢走出陰影,開始打開心扉跟別人分享他們的經歷,後來還成立香港天使綜合症基金會,幫助其他家庭,更誕下幼女Cherry,現在一家四口樂也融融。
照顧詠寧並不容易,但在Joe和Joson眼中,這並非苦差,而是樂事。
兩姊妹的感情有多好?她們真摯的笑容已是最佳答案。
幼女善良有愛心 模仿家姐少說話
他們形容,現年六歲的Cherry本身就很有愛心,「可能因為家姐嘅關係,我哋都見到佢有一顆善良嘅心。」跟他們相處大半天,發現他們格外照顧詠寧,例如要餵她吃蛋糕、抱起她等等,有時Cherry見到詠寧有優待,也不禁會擺出一副「點解家姐得,我又唔得?」的表情,她還不時向鏡頭扮鬼臉博取注意,怕她妒忌詠寧嗎?Joson說:「無可否認,喺照顧詠寧起居飲食方面係困難,但照顧Cherry所花嘅精神,絕對唔會比詠寧少,畢竟佢只係一個幾歲嘅小朋友。」Cherry一開始不愛跟同學說話,原來跟詠寧接近零的語言能力有關,「詠寧係佢模仿對象,佢見家姐唔講嘢,慢慢佢就以為唔使講嘢,呢家開始好咗,不過都仲係慢熱少少。」訪問尾聲,我問他們「詠寧」這名字的由來,Joson說:「係我外公起,意思係福壽康寧,希望佢健康快樂。」一開始的期望雖然變成空想,詠寧也不曾字正腔圓地叫過一聲「爸爸媽媽」,但她的出現絕非遺憾,「佢改變咗我哋一家嘅人生。」他們明白自己終有離開的一日,所以一直想為詠寧做好準備,「我哋覺得真正幫到佢,唔係在於你留低幾多錢畀佢,我哋想以第一身企出嚟,為成個界別做準備。」他們在公餘時間處理基金會事宜,又在去年底開始辦「關愛一站通」網上平台,支援不同病患者,更與餐廳合作推出「關愛桌」服務,希望傷健家庭也能享受外出用餐的滋味。
天使綜合症患者有着愛笑的特徵,但他們一樣有脾氣有情緒,失落時還是會流淚。
詠寧(右)和Cherry兩姊妹從小便感情要好,玩具兩份玩。受訪者提供圖片
關愛一站通
http://www.oneclickcarehk.com
記者:李煒汯攝影:許先煜編輯:彭錦明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115/20272576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