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送雪櫃鼓勵生育
1 :
GS(14)@2015-11-02 00:07:30【奇招盡出】內地推行二孩政策欲解決人口老化危機;而全球不少國家為應對勞動力不足,也曾出盡奇招促進國民造人,其中俄羅斯曾推行生孩子送雪櫃,而羅馬尼亞還曾向年過25歲還沒有小孩的婦女強行徵重稅。自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人口便一直呈負增長,至2007年總統普京更表示人口減少為當時「最尖銳問題」之一。俄國有州分於當年向非第一胎生育婦女贈送運動汽車作獎品,到後來又讓生第一胎婦女任擇電視機、雪櫃或現金獎作獎勵,政策令該國人口有所回升。
羅馬尼亞曾向無子家庭徵重稅
羅馬尼亞於1960年代為應對人口零增長,該國共產政府於是頒佈法令,讓墮胎和採取避孕措施變成違法行為,而政府更宣傳生孩子是國民義務,更是愛國主義的完美詮釋。法令規定45歲以下女性都應給祖國生下至少5個孩子,而25歲以上還沒有孩子(不育除外)的話一律要徵工資收入30%的稅。此外頒佈法令同年,全國只有28對夫妻被允許離婚。這些政策直至1989年東歐劇變後,該國共產政權倒台才予以廢除。網易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1031/19354760
沙特俄國等同意凍結油產 前提須其他產油國仿效 油價先升後回
1 :
GS(14)@2016-02-18 00:18:52【明報專訊】油價在逾10年低位徘徊令產油國的財政壓力不斷加劇,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油組)領袖沙特阿拉伯的石油部長,昨聯同成員國卡塔爾及委內瑞拉,跟非油組的主要產油國俄羅斯的能源部長,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閉門會議。會後4國部長表示,同意將原油產量凍結在1月11日的水平,前提是其他主要產油國也同意仿效。
這是油組與非油組國家15年來首次的合作,惟與會國未能協議減產,且凍結產量的條件尚未達成,紐約期油價格升幅收窄,由協議公布前急升7%至每桶31.53美元,至昨晚午夜已跌穿29美元,跌幅超過1%。布蘭特期油昨最多曾升6.5%至每桶35.55美元,其後倒跌1.7%,每桶在33美元以下水平。道指昨早段曾升逾170點,升幅隨油價回落收窄。
沙特﹕未來數月可考慮其他措施
卡塔爾作為油組輪任主席國,其石油部長Mohammad bin Saleh al-Sada稱,新協議將有助於穩定市場,相關內容將向其他油組成員國通報。沙特石油部長Ali Al-Naimi稱,會議是成功的,凍結對市場是「適當的」,盼油組內外的產油國都採納建議,未來數月可能會考慮其他穩定油價的新措施。
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Alexander Novak)稱,俄羅斯同意凍結石油產量,凍結效果將取決於其他國家是否跟進。委內瑞拉石油部長則準備於周三與伊拉克和伊朗的石油部長,在伊朗首都德黑蘭商討油價。兩伊最近都提高石油產量,外界認為兩國不參與凍結產量將毫無意義。
分析:產量仍高 無助解決過剩問題
路透社表示,油組與非油組產油國曾於2001年會面,當時沙特推動全球協議減產,俄羅斯也同意參與,不過俄方並未遵守限制出口的承諾。分析師對類似「出口術」短暫推高油價的伎倆態度審慎,認為多國產油量高企之際,將產量凍結在目前水平,無助解決供過於求的局面。IG首席市場策略師Chris Weston稱,潛在的減產聲浪無疑很大,但如果產油國在1個月內仍沒採取實際行動,空倉又會加快累積。
Phillip Futures表示,若油價短期內上升,油價將更長時間偏軟,這是因為生產成本較高的產油商仍可抵禦損失,維持較高的產量,因此最有利的做法,還是那些可低成本生產的產油商繼續死守。瑞銀財富管理則認為,問題之一是產油國的實際產量到底是多少,有些人懷疑沙特等把產量和出口量「報大數」,好讓它們在油組會議訂出所謂的減產水平。
尼日利亞石油部長Emmanuel lbe Kachikwu早前稱,油組對刺激油價的共識增強。反觀去年12月初,油組內部仍意見分歧。當前多國財政不斷惡化,依賴原油收入的委內瑞拉、俄羅斯和沙特政府,財赤愈趨嚴重。
高盛:油價跌穿20美元不出奇
高盛表示,油價近期增加波動,可是油價迄今仍缺乏方向,將繼續在每桶20至40美元水平之間劇烈波動,即使跌穿20美元也不足為奇。衡量油價波動性的芝加哥期權交易所石油波動指數(CBOE Crude Oil VIX)目前處於2009年以來最高水平。油價目前較2014年高位下跌七成。
(綜合報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217/news/ec_ecm1.htm
特朗普被指變俄國特工
1 :
GS(14)@2016-08-08 00:16:58美國中情局(CIA)前署理局長莫雷爾(Michael Morell),批評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被俄羅斯總統普京利用但懵然不知,成為俄方的「不知情特工」,為美國帶來威脅。
前CIA局長撐希拉莉
莫雷爾前天在《紐約時報》撰文,直言「普京利用特朗普的弱點,故意稱讚他,令特朗普以符合普京所預計的方式回應」,他指特朗普曾讚普京是偉大領袖,立場「符合俄羅斯利益,而不是美國利益」,之前鼓勵俄羅斯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莉的間諜行為就是個好例子,因此按照情報機構的標準,「普京可說已招攬了特朗普成為俄國的不知情特工」,會為美國國家安全帶來威脅。莫雷爾指大選當日會把票投給希拉莉,指自己與希拉莉曾共事4年,認為她在緊急會議中總是「有預備、細心、思考周詳、好學和願意聆聽意見」。特朗普副手反擊指他這番言論是「玩政治」的表現,僅為希拉莉拉票。57歲的莫雷爾已退休,他曾在中情局工作33年,曾服務過兩黨的總統,他在2010年至13年任中情局副局長,其間兩度署任局長。他自稱不屬於任何政黨,民主共和兩黨的候選人都曾投票支持過。德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07/19726236
沙特俄國簽聲明穩油價 油價曾飈3% 布油見47美元
1 :
GS(14)@2016-09-06 04:51:24【明報專訊】全球主要產油國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昨在中國舉行的G20峰會期間,就穩定油價發表聯合聲明。國際文傳電訊社報道,聲明稱俄羅斯和沙特認識到遏制原油市場過度波動的必要,兩國將成立一工作組監控市場,並草擬穩定油價的建議,確保業界繼續穩定投資。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Alexander Novak)稱,與沙特正考慮凍產3至6個月或更長時間。
市場昨等待沙特、俄羅斯正式公布聯合聲明期間國際油價曾急升3%,聲明公布後升幅收窄至1%左右。布蘭特期油每桶在47美元左右,紐約期油每桶約45美元。美國昨勞動節假期股市休市。
諾瓦克昨形容,油組(OPEC)領袖沙特和油組以外的俄羅斯達成協議,是雙方關係的「歷史時刻」,稱雙方在能源領域已達成戰略伙伴關係。他表示,低油價對產油國和原油消費國都不是好事,凍產是穩定油價的方式之一,需選擇以某月的產量作為凍產基準,俄羅斯已準備好將基準定在下半年任何一個月,獲其他國家支持非常重要。
兩國成立工作組 下月首會面
兩國成立的工作組將於下月首次會面。油組之前多次試圖凍產提振油價無功而還,很大程度由於沙特致力增加原油出口維護市場份額。沙特4月因不滿伊朗拒絕凍產,令談判破裂。分析認為,若伊朗和伊拉克也加入凍產,將會是本月底油組與非油組國家在阿爾及利亞舉行非正式會議達成廣泛協議的關鍵。
分析﹕只是花招 難達凍產協議
諾瓦克上周六稱,將在本月底的會議商討凍產。不過分析師相信,屆時各方達成協議的機會不大。德國商業銀行表示,要俄羅斯和沙特兩個競爭對手真正合作根本沒有可能,雙方最多只是出口術。諮詢機構FACTS Global Energy形容,兩國的聯合聲明只是短期內提振油價的花招,即使達成凍產協議,油市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油組第三大產油國伊朗已表示,要重奪制裁前的市場份額後,才願意支持恢復油市平衡的任何決定。伊朗國家石油公司(NIOC)的高層稱,已準備在未來2至3個月將石油日產量提高至每天400萬桶。之前受西方制裁影響,伊朗石油日產量由2008年的390萬桶降至去年的280萬桶,目前其原油日產量超過380萬桶。NIOC預計,明年首季伊朗日產量可達430萬桶,兩年後可達500萬桶。俄羅斯則認為,伊朗有權增產至西方制裁前的水平。不過沙特已表明,要沙特加入凍產,條件是伊朗等產油國同樣作出承諾。
EIA﹕油市明年進平衡狀態
事實上,沙特近期也在增產,7月日產量達到1070萬桶的紀錄高位。分析認為沙特盡量提升產量後才商討凍產是不夠說服力。美國能源信息署(EIA)預計,全球石油和液態燃料庫存去年以每日190萬桶的速度增長,預計增幅在今年放緩至每日80萬桶。EIA預計,原油市場將在明年進入相對平衡的狀態,庫存增長將放緩至每日20萬桶。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662&issue=20160906
俄國倡凍產推高油價
1 :
GS(14)@2016-09-06 22:40:13【本報綜合報道】沙特與俄羅斯唱反調!俄羅斯能源部長Alexander Novak及沙特石油部長阿法利赫(Khalid al-Falih)昨日於二十國集團(G20)杭州峯會上發表聯合聲明。兩國於記者會上表示,它們已討論包括「凍產」在內多項選擇,將尋求攜手穩定原油市場,並就10月於莫斯科成立工作小組達成共識。據外電報道,俄羅斯及沙特都認為有必要減輕油市波動。俄羅斯透露,其已做好加入凍產準備。但阿法利赫於記者會後表示,目前不需要凍產。昨日較早前,沙特與俄羅斯發表聯合聲明消息傳出後,紐約期油曾急升逾4%,惟兩國記者會並沒有公佈穩定油市具體內容,紐約期油升幅收窄至2.32%,報45.47美元。倫敦布蘭特期油昨日曾升逾5%,惟漲幅亦於記者會後縮至2.5%。英國8月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由47.4飆至52.9,勝預期,且為20年以來最大漲幅。因數據具驚喜,英鎊兌美元昨日曾升0.6%至1.337,英鎊兌港元報10.379。美股周一乃勞動節假期休市。歐洲市場方面,英股周一尾段跌0.1%,法股升0.3%,德股亦升0.2%。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06/19761580
雲籌網略:俄國「富翁」IG呃人實驗的教訓
1 :
GS(14)@2016-10-30 14:34:16話說最近有一段趣聞,莫斯科有個叫扎里波夫的市場顧問,做了個實驗,測試製造社交網絡明星要花費多少。他聘請一位65歲老翁假扮百萬富翁,開假Instagram帳號炫富,租借名車、私人飛機、美女、新潮玩具等拍照,結果不僅輕易騙倒逾萬名追隨者,更騙倒傳媒,甚至收到商業合作要求。設計這個實驗的扎里波夫也說:「我感到有點迷失及大吃一驚,網上騙人原來如此容易!」我們時不時就會被提醒小心網上詐騙,然而在社交網絡普遍的今天,網上詐騙風險越來越高的同時,網民們求真驗證的心態卻反而越來越低,導致社交網絡中的發佈內容偏重於吸眼球,而對真實性則越不重視。網絡上於是越來越多假新聞、假消息,例如2013年網上多次流傳「沙士再臨」的傳聞、有用戶於facebook巴士討論群組中,散播九巴破產及停運的謠言、更有不少叫內容農場(content farm)的平台專門生產大量標題譁眾取寵的新聞,為的是吸引讀者用戶,增加點擊率,賺取廣告費。大家的心態是讀者喜歡睇,商家有錢賺,何樂而不為?在這股歪風下,要靠造假來騙人,越來越公式化。所謂「有圖有片有真相」的金科玉律,就以這個莫斯科例子來看,只要肯花些金錢,要造假有幾難?我們今天活在一個真假難辨的世界,所謂「真相」,大都透過社交網絡、媒體等等獲悉爆料,再相傳開去。很多東西都是人云亦云,少有人查證。幾日前,某內容農場轉截一段聲稱是國際太空站的facebook直播影片,結果全球600萬人「中伏」,後來才發現影片並非直播,而是舊片翻炒。但就算傳統媒體方面,也未必靠得住,除新媒體外,免費報紙亦受廣泛市民歡迎,包括《都市日報》、《頭條日報》及《am730》等,均會在港鐵站附近派發給市民,其總派發量每天超過二百萬份。既免費又隨手可得,市民對其依賴程度必然日漸增加。因此,在新媒體及免費文化的衝擊下,傳統媒體可投放新聞採訪的資源越來越少,質素也每下愈況,反而要依賴外包買製作或轉載網絡新聞湊夠內容,因此真相的費用越來越高。此外,傳統大媒體逐漸被財團吞併,公器私用,向少數人傾斜的的問題越來越嚴重。上星期,AOL宣佈收購時代華納,結果共和黨美國總統候選人特朗普隨即公開譴責媒體合併,ta認為因為新聞機構逐漸被幾個大財團收購,如亞馬遜創始人收購《華盛頓郵報》、AT&T收DirecTV。若時代華納成功被收購,旗下的CNN、TNT及HBO頻道也無一倖免,如此下去,報道真相的權力,早晚也會逐漸落在幾個大財團手上。資訊科技年代,別看表面上訊息流通發達,但原來大眾要獲悉真相,反而是越來越難,除了大眾自身警覺性低下外,在所謂「事實真相」的發放權,也逐漸落入既得利益者的手中,若市民依然心理不設防,可能有朝一天,會發現這個世界上所謂的真相,可能已徹底淪為一個誰比誰的公關騙術更高明的遊戲!無謂君
https://www.facebook.com/wuweilor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30/19816414
瑞典恢復徵兵制抗衡俄國
1 :
GS(14)@2017-03-04 10:18:13瑞典議會前日通過恢復已廢除7年的徵兵制,以應付主要來自俄羅斯的軍事威脅。新制度將於7月1日生效,意味國內約10萬名在1999至2000年出生的年輕男女將一律成為招兵對象。軍方將安排其中1.3萬人參與遴選,明年和後年各徵4,000人入伍接受基本軍事訓練。國防大臣胡爾特奎斯特指,新政策因應歐洲局勢惡化而實行,尤其俄羅斯在波羅的海軍事活動日漸頻繁,「我們正處於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的境況……他們就在我們眼皮底下活動」。他又指新制雖是強制服役,本人意願仍是重要考慮因素。瑞典政府曾於2010年以自願從軍更能提升軍隊質素為由,廢除實行逾100年的徵兵制,但當地失業率近日已下降至金融海嘯前水平,令每年規定要吸納4,000名新血的陸軍苦於招兵,政府遂提出恢復徵兵制。英國《衞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304/19946940
【鬼仔行街市】豬脷震懾俄國靚仔 「皮蛋係壞蛋?」
1 :
GS(14)@2017-04-22 10:44:19見到豬腳,以為是打人的武器,好奇如何煮熟。
要試盡、體驗香港最地道的地方,首選一定是濕街市!今次我們帶來自俄羅斯的Artem Ansheles到旺角廣東道露天街市。他來港四年,食物對他的文化衝擊最大,便自費拍攝自己對香港食物的感覺,最近更邀得媽媽一齊上鏡試飲涼茶,因而爆紅。
他曾試過雞腳,覺得味道不錯,但外表很像巫婆手指。
他第一次踏足濕街市,覺得很新奇。
挑戰皮蛋,他說最怕它的酒精濃味,餘韻很不好吃。
一到濕街市,見到五顏六色的帳篷,老闆叫賣的聲音,他說:「其實我第一次在香港見到這樣地方,我今次不是第一次來旺角,但第一次見到賣雞會是這樣的。」他最怕的是雞腳,「之前和朋友去飲茶,他們叫我試食雞腳,我覺得味道不錯,但當我聽到是雞腳時,忍不住便將它吐出來,第一次先知道雞腳是可以食。」其間他還經過豬肉檔,見到豬腳、豬脷大表新奇,他還挑戰了皮蛋、冬薑、豬腳筋,想知他有何反應,睇片啦!記者:何嘉茵,張佩君攝影:鄧鴻欣,王國輝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
緊貼「蘋果VR」熱潮,打開雙眼隨意門,讓「蘋果VR」陪您探索新世界:
https://goo.gl/b5RQAB「蘋果VR」App
App store下載:
https://goo.gl/0kW2cK
Google Play下載:
https://goo.gl/4K7EHw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421/19996233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