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家華:高位迎接來年資金浪
1 :
GS(14)@2012-12-08 22:50:47http://news.on.cc/cnt/finance/20 ... 1203_00842_001.html
【on.cc 東方互動 專訊】 東方產經「搜財奴」專欄作者鄭家華:又來到2012年的12月,也是時候為2013年的大投資大氣候,做個展望了。從經濟增長率而言,中國仍冠絕大型經濟體,最樂觀數字近8.6%,遠較傳聞中新領導班子想維持的7.5%為高。債務危機沒完沒了的歐元區,經濟學者共識竟然還有0.5%的增長,是否刻意唱好,令人懷疑。
金融海嘯始作俑者美國,只要解決得了財政懸崖,2013年亦有近2.1%的增長。本港經濟增長,早已形同成熟國家,約有2.1%。但要了解誰的生活真的較好,我們還要關注通脹。中、港通脹率分別為5%和4.3%,德、法這兩個歐元區大國,則分別為1.6%和2.1%。一直想見通脹升溫,以帶動經濟的美國,來年的通脹率跟經濟增長率看齊,同為2.1%。從實質購買力角度去看,美國有工作人士的生活,似比其他所謂高增長的新興國好得多。
金融海嘯後,全球最盛行投資主題,似乎就只有一個,就是「印鈔」。QE1帶動了股市急速反彈,和各式商品價格飛升。QE2則帶動有避險能力,歐洲大陸和美國以外的國際城市,以及新興國的大城市房產價格炒至天價。而信貸市場回穩,金融機構資金無出路下,爭取債券投資者的孖展市場,亦令債市呈現泡沫。
奈何,當全球主要投資資產均處於高位之際,主要政府並無意放慢印鈔步伐。未計傳聞中的新措施,聯儲局已承諾每月購買400億美元的按揭抵押債券,直至美國失業率下跌為止。歐洲央行亦早就找盡藉口,並向市場暗示,它會無限量地買入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政府債券。粗略估計,計入英、日這兩個沒有那麼顯眼的QE大國,一三年這四個政府透過QE和類QE行為,無中生有的鈔票超過1萬億美元。不過,只要一日大家不想重回以物易物的古代,想對抗這些新印鈔票帶來的財富貶值壓力,只有投資。
大方向方面,美國樓市似乎有可能逐漸回升,但這未必反映在新建屋數字,因為現在只是有很多機構投資者買入二手屋宇,裝修後收取近7%的年租金,並等候升值。但請容我指出,擁有全球最大資產額的挪威主權基金,剛宣布會投資近1,100億美元在美國房地產。而大舉開採頁岩氣近數年後,亦令美國電價和化工原材料價格重拾競爭力,有機會於來年製造大量新工業職位。
這令和美國經濟關係密切的一些出口股,如德昌電機(00179)、創科(00669),甚至乎偉易達(00303)都值得看高一線。但我得強調,從事中介人角色的利豐(00494),則不在看好之列。因為去中介人化,已成全球主流。買利豐,我情願逢低買入全國人民唾棄的A股指數基金,作中長線持有。至於中國頁岩氣概念股,我覺得來年仍有看頭,當中珠江鋼管(01938),近日已有追落後跡象。
申銀萬國聯席董事 鄭家華(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
2 :
鉛筆小生(8153)@2012-12-09 01:24:48吳老闆週記寫得幾好
3 :
GS(14)@2012-12-09 01:38:20睇左唔錯
4 :
鉛筆小生(8153)@2012-12-09 01:41:523樓提及
睇左唔錯
難怪吳老闆係眾股之皇
TOTAL RETURN 9,043%
http://webb-site.com/dbpub/alltotrets.asp
登山睇「鹹蛋黃」市民:來年再闖高峯
1 :
GS(14)@2016-01-04 14:36:43【鳳凰山】■行山客爭相登頂觀看日出,有網民笑稱「旺過旺角」。Ricky Yip fb圖片
【本報訊】告別了2015,未來仍然充滿希望!《蘋果》記者在元旦日聯同數以百計市民,在太平山、塔門、西貢萬宜水庫、維港兩岸等候2016年的第一道陽光,更在南極,與來自世界各國的旅客追尋極地的新年晨光。冬日清晨的寒氣擋不住心懷祈望的激情,太陽在歡呼聲中冉冉升起。新的一年有着新希望,大部份港人期望身體健康、開心快樂;年輕人盼望樓價下調能盡快「上車」。2015年新沙士肆虐中東及南韓,令香港飽受威脅,但有驚無險,經濟也撐得住,總算平安度過。新年伊始,無論是登上山頂、遠赴塔門的追日者,還是遊覽維港兩岸的巿民,新年祝福都是希望身體健康。曾4度登上盧吉道看日出的女生Annie說,身體強壯比一切重要:「好開心新年上到嚟,新一年係新嘅開始。」結伴到山頂的女大學生Kat、小悅及Candice,凌晨4時已冒寒登山,捱至清晨7時看到「鹹蛋黃」出現,不禁心情激動,紛紛祝願身邊人身體健康,阿Kat希望明年繼續有心有力再登山看元旦日出。
望梁特落台解決紛爭
開心快樂是另一最常見新年願望,在野外紮營的多對情侶、早上遊覽維港的陳同學及李同學,均希望來年開開心心,心想事成,新一年能過得快樂。面對功課測驗壓力,不少孩子的新年願望都是能有新玩具、或多些時間玩耍,亦有小朋友希望香港除了有海洋公園及迪士尼外,能有更多更好玩的樂園。「上車」置業是不少年輕人夢想,在西貢塔門與一班大學好友一起露營等日出的B仔,與其他無殼蝸牛一樣,新年希望是「樓價快啲跌!」已有愛侶的好友則希望來年繼續甜蜜,朋友Simon則指希望能快些與遠方好友團聚。打工仔Joey說,只要工作順利便已知足,一些基層受訪者則希望香港繼續人人有工開,因物價高漲,望收入能養活家人。清晨7時03分,元旦日太陽終於升起,逾百在山頂看日出的市民讚嘆眼前美景,不少人都希望新一年一切可重新開始。Kovie看到去年政治紛爭不斷,寄望社會大和解:「香港可以和平啲,社會唔會太分裂。」但亦有市民認為紛爭源於特首梁振英,有人新年願望是梁振英能落台,還社會安寧。■記者金敏琍、潘婉玲、龔蕙芝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102/19436422
麗新料樓價來年趨穩定
1 :
GS(14)@2016-10-20 08:03:34【本報訊】麗新發展(488)昨宣佈截至7月底全年業績受累物業重估影響,純利按年跌43.1%至11.48億元。若撇除重估,核心純利則受惠年內推售大坑道住宅項目錄得3.29億元,升13.5%。副主席周福安在業績會上稱,本地樓價未來一年趨向穩定,因市場普遍預期,美國聯儲局加息速度較慢,故此投資者及用家入市,目前是一個適當時機。
冀再與郭炳湘合作
麗新與帝國集團近期推出將軍澳藍塘傲,麗新行政總裁劉樹仁稱,希望今明兩年分別售出一半單位,兩個財政年度內,香港每年售樓目標為20億元。他又稱與帝國集團合作理想,而郭炳湘亦提供不少意見,希望未來再有機會合作。近年集團積極加重投資物業收入佔比,期內租金收入為7.01億元,按年升7%。劉樹仁稱旗下香港投資物業會長遠持有,暫未打算出售。至於,集團在英國持有不少投資物業,周福安稱即使英鎊貶值,但當地物業每年回報只得4厘,屬較低水平,故現時不會考慮收購更多英國物業。由於過去收購當地物業時以英鎊融資,故貶值的實際影響不大。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20/19806501
【洛杉磯直擊】41美仙租BMW!LA科技車展睇盡來年新款
1 :
GS(14)@2016-11-18 17:56:30一年一度美國西岸最大型的洛杉磯汽車科技展及車展(AutoMobility LA)本周開幕,各大品牌2017年度的新車亦將會這個車展上發佈;《蘋果》記者到洛杉磯會展中心(Los Angeles Convention Center)為大家現場直擊最新汽車科技,搶先看各大品牌的新車款。駐洛杉磯記者:張紫茵汽車科技展於本周二開幕,近30家汽車科技研發公司帶來了最新的應用技術;現代汽車(Hyundai)與亞馬遜公司合作開發的新一代BlueLink車載系統,利用亞馬遜的雲端語音服務(Alexa),發一發指令,就可以遠距離?動車輛、溫度調節等,實現智能化汽車系統。於研究公司SBD任職分析師的Mo Al-Bodour表示,今年的車展更加着重流動性,由過去着重車子的性能和品質,變成今日更加可以睇到未來交通系統的發展,「重點已經轉到如何由A點去到B點,當中的形式已經不再重要。」未來幾年汽車界的大趨勢將會是自動車以及與網絡的關連性的發展。去年車展大家的關注都在於車子如何自動駕駛,到今年的重點就已經落於如何加強車子的流動性。另外,寶馬(BMW)最新推出的車輛共享計劃Reach Now亦是亮點,計劃一推出就被喻為與Uber和Lyft的競爭者。寶馬將旗下3系車款,以及Mini Cooper泊在各大公共停車場,想租車只要利用手機應用程式預約,30分鐘內就可前往取車,收費是駕駛時一分鐘41美仙,停車時間則每30美仙一分鐘,按地區有所調節。除了收費合理,亦不用回到租車點還車。隨時隨地都可租車還車,而且價格已包含保險及油費等瑣碎費用,每日亦有最高收費上限。現時正在紐約布魯克林區(Brooklyn)、奧勒岡州的波特蘭(Portland)及華盛頓州的西雅圖(Seattle)試行。汽車科技展只是今次車展的前菜,當日更有過千輛車在會場上展出,不少大牌子均於展上公佈2018年的新型號,並接受預訂。例如萬事得(Mazda)公佈第二代Mazda CX-5就吸引了全場目光;Audi亦推出了2018年Audi Q5;保時捷(Porsche)亦推出第二代Panamera4S Executive。另外,不少牌子亦都推出了新型電動車,如Mercedes Benz推出了Mercedes EQ;Jaguar推出I-Pace Concept;而Chevrolet較早前亦推出了I-Pace Concept的電動車,看來大眾寵兒Tesla越來越多對手了。如果想睇下、摸下新車,洛杉磯車展於周五會正式開放予公眾參觀,普通入場門票為5至15美元(約39至117港元),可以到網上先行購票。展覽期到11月27日完結,如果想感恩節來看新車,就要留意特別開放時間了。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18/19838052
江宗仁:全球經濟走兩極 來年做好防守
1 :
GS(14)@2016-12-30 08:09:33【明報專訊】恒指昨升36點,收報21790點,成交金額525億元。騰訊(0700)再升2.17%,建行(0939)先跌後升,有點年尾「嘜價」的味道,整體市况則較平靜。回顧今年,以股災開始,以債災終結,期間一波三折、大起大落,港股最終只能原地踏步;美股則延續強勢,美匯指數高位整固近兩年後再展升浪;人民幣二度匯改,努力維穩後還是不斷尋底。美國債息抽升,令債券及類債券備受追捧的情况終結,但領展(0823)全年計還是升7.3%。
今年由中國「自我熔斷」兼二度匯改炸散全球股市,整個1月份風聲鶴唳,及至2月相信是全球央行,特別是中美兩國暗地裏達成共識,人民幣不再強行闖關貶值,全球金融市場在憧憬永不加息、永遠寬鬆之下快速回暖。及至4、5月期間,聯儲局開始放出不要低估加息的鷹派信息,非常自滿的市場開始劇烈調整,恒指急瀉達10%,豈料6月初公布的美國非農新增職位創近6年最差,聯儲局再次鷹轉鴿,但市場才發現原來央行的立場可以如此兒戲,頓感無所適從。
內地經濟料轉差 美股強勢吸資金
6月下旬英國意外地脫歐,但黑天鵝反成天大利好,永遠寬鬆的預期急速升溫,恒指由20000點幾乎一口氣直衝上24000點。但3度試破24000點大關均失敗,及後輾轉回落,在特朗普意外當選後更單日一度跌近1000點,加速調整反而見了短期底部,恒指由22000點慢慢回升至23000點。全球看好特朗普的財政刺激會推高經濟增長和通脹,債息上升利好銀行股,匯控(0005)取代騰訊領軍港股。但隨着中國經濟數據愈來愈亮麗,商品價格不斷炒高,股市反而拾級而下,似乎投資者均預期2017年中國經濟動力放緩。中央放風不會死守6.5%的增長底線,經濟工作會議更把防風險放在首位,再加上美股、美元強勢吸走新興市場資金,港股表現亦愈來愈弱,到本周粉飾櫥窗才反彈。
今年主題變化急速 個股大起大落
2016年可說是2008年及2011年後最為波動的1年,每個季度都有不同主題、不同的買賣模式,能夠買入後持有並且由年初升到年尾的真的不多,主要板塊包括濠賭、能源、基建等,而科技、商品、中資金融等,近期調整幅度都非常大。以今年最熾熱的商品為例,始於煤炭股,龍頭神華(1088)由年初約12元起步,低見10元水平後一度抽升至近18元,但一回落就跌至14元水平,就連股王騰訊亦由高位回落近20%。
亞洲經濟偏弱 宜低吸
市場始終看淡中國前景,在美國經濟和美股如日中天下,資金更是大舉流走;同時內地大力加強金融市場監管,保險公司、銀行委外等愈來愈難擴張,債災之後容易錢不再,很多主題、概念都很難炒起,往往消息、新聞一出就已見頂,沒有資金跟入,短炒值博率非常低。從股份表現來看,今年港股逾60%個股下跌,恒指中升跌各一半,國指則逾半下跌;同時升幅少跌幅大,升/跌逾10%的藍籌股為12對17,國指更是5對17。因此,今年在股市的投資回報欠理想是正常不過的。展望來年首季,歐美日經濟皆處於上升勢頭,但中國和亞洲(日本除外)都偏弱,這種反差對於股市非常不利,也是近期的寫照。筆者還是傾向防守和低吸,高追要極有選擇性。
[江宗仁 還看今朝]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806&issue=20161230
投資學堂:來年股災或重臨?
1 :
GS(14)@2016-12-30 08:13:10■2017年的股市,大家還是小心為妙,尤其多了特朗普。 資料圖片
7字尾的年份好像不利股市,正如1987年美國大股災,當年發生股災的黑色星期一,這名稱至今仍常被傳媒引用。其次1997年出現亞洲金融風暴,港股及亞洲區多個股市皆出現股災,最後更要政府入市,才能擊退國際大鱷。至於2007年,仍記得當年筆者搞了一個大型投資講座,在會上指出當年並沒有股災徵兆,雖然2007年真的沒有出現股災,但翌年2008年卻因美國次按、雷曼爆煲,引發一場全球大股災。經過上述三次7字尾年份的股災後,2017年的股市,大家還是小心為妙,尤其是這次多了個惹火尤物特朗普!以他不依常規出牌的行徑,上任的第一年應該不會太平靜。此外,投資者對特朗普的三大承諾:減稅、5,000億美元的基建開支以及放寬金融業監管等,可謂120%的超額相信,促使美股升近20000點歷史高位,假若在下月就職演說時,有任何一條承諾遺漏,美股分分鐘會出現過山車場面。同時,由於預期2017年稅率將會下降,美國投資者大都按住不獲利回吐,直至2017年1月1日後,才沽貨獲利,所以美股一月可能出現龐大沽壓!所謂危中有機,在過去三個7字尾年份,雖然隨後也出現股災,但在大跌前,股市皆先升至歷史高位才大瀉,所以大家宜把握這個高位獲利回吐!
譚紹興財經評論員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五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30/19881038
2016滿意度十四年最低 惟來年趨樂觀 港人寄望2017社會廉潔
1 :
GS(14)@2016-12-31 10:15:45■港大民調發現,港人對今年港發展滿意度2002年來最低,但對來年狀況感到樂觀。謝榮耀攝
【本報訊】這一年,我們躁動過,我們撕裂過,不堪回首。港大民研計劃調查結果顯示,逾半港人對香港2016年整體發展不滿,滿意淨值是-29%,創2002年以來新低。不過希望在明天,港人對來年樂觀淨值飆升13%,學者相信與特首梁振英宣佈不角逐連任有關。要活得快樂,最多人希望香港成為廉潔社會,遠比繁榮社會重要。記者:麥志榮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發表市民回顧2016年及2017年前瞻的民意調查,調查在本月19至22日進行,以隨機抽樣方式成功以電話訪問1,009名香港巿民。在回顧2016年方面,調查顯示,對香港今年發展感滿意的市民只有23%,不滿的市民則有52%,將滿意比率減不滿比率得出的滿意率淨值為-29%,比去年-26%進一步下跌,是自2002年以來最低。深入分析更顯示,18至29歲的年輕人最不滿香港今年的發展。
樂觀淨值6年來首現正數
不過較多數港人相信2017苦盡甘來,民調顯示,預期2017年香港發展有改善的市民佔39%,預期會惡化的佔26%,相減得出的樂觀淨值是13%,比去年樂觀淨值為-18%,高出31個百分點,亦是自2011年以來,樂觀淨值首次再出現正數。對於明年施政展望,認為政府來年最需要處理房屋問題的人仍最多,有30%,但較去年明顯下跌8個百分點。認為政府最需要處理經濟及政制問題的比率皆明顯上升5個百分點至15%。至於認為最需要處理醫療衞生及福利問題的,就分別佔5%及4%。倘若要在繁榮、廉潔乾淨、公平、自由或福利社會中作出選擇,最多人表示最希望香港成為一個廉潔乾淨的社會,佔31%。希望香港成為公平社會與繁榮社會的,各佔21%。個人層面方面,五成巿民表示在今年活得快樂,兩成表示不快樂,快樂淨值為30%,比去年34%略為下跌。
梁不連任「條氣順番好多」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指出,公眾由對今年非常不滿,突變至對明年變得樂觀,明顯是與梁振英宣佈不連任有關。自2014年尾佔領運動結束,社會氣氛一直無真正好轉,到今年初更爆發旺角騷亂,9月立法會選舉後,公眾才能稍為擺脫否決政改後那種無力感。及至梁振英突宣佈不連任,社會氣氛即時顯著改變,「大家條氣順番好多」。他續指,特首換人,連帶長期民望低沉的局長亦會換人,很多不受歡迎的政策都有轉變機會,令公眾對明年有盼望。民陣召集人區諾軒表示,港人對2017年樂觀,是因為特首會換人,梁振英過去5年不得人心的管治有望可改變,但他擔心希望會變成失望,若北京繼續要對香港實行強硬路線,而新繼任特首只能奉北京旨意而行事,政治局勢未必有太大改善空間。對於認為要政府需處理政制問題的比率回升,他認為結果反映民間真普選訴求一直未有改變。希望香港成為廉潔社會的市民,在1993年只佔1.8%,回歸後比率不斷上升,現時升至31%。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林卓廷認為,近年不斷有政府高層官員涉貪,連廉署都先後發生湯顯明及高層大地震等風波。加上內地貪腐風氣,令香港有受污染危機。不少市民都經歷過70年代貪污風行的情況,眼見近年廉潔正漸漸受到侵蝕,一定擔憂及痛心。「大家心裏都清楚,香港已經冇民主,如果連廉潔都冇埋,就一無所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231/19882526
高耀豪:美稅改倘通過 或刺激來年進一步加息
1 :
GS(14)@2017-10-08 21:57:51【明報專訊】期待已久的特朗普稅務改革計劃終於出台,只是市場對計劃內容已有一定預期,計劃本身並沒為市場帶來很大的驚喜,市場到底是傾向情緒和氣氛炒作的,所以當市場今年逐漸對「特式」交易預期退熱後,甚至認為特朗普難以推行政策時,公布稅改方案到底為市場帶來一定的振奮,減稅變相提升美股盈利,支持估值本已昂貴的美股再破新高。
稅改博弈 或不利美元
市場對稅改計劃內容已有預期,但內容以外有幾點歸納注意:首先是預期減稅能增加美國內部消費和企業投資,為美國經濟帶來動力,如是除了支持美股外,額外的經濟增長能使美國進一步於2018年加息,支持美元。但第二點要注意的是稅改計劃並沒有提及如何增加國家收入,即是預期經濟增長能擴大收入以應付開支,這只是一種博弈,未知會否反而為美國帶來更大的赤字,導致信貸評級再度下調,這卻不利美元。第三是企業於海外收入由環球制改為地域制,容許美國企業以較低稅率將資金回流美國,這是否能因資金回流而提升美元?這點雖主要視乎美國企業於海外持有美元資金還是非美貨幣資金,但因為美元仍然是環球主要交易貨幣,相信美國企業於環球上的業務收益仍然是美元為主。第四點要注意的是稅改計劃仍然要得到國會的通過,因為正常情况下任何大幅減稅方案理論上皆可刺激消費等,問題是首先要國會相信未來收入能增加支持開支,估計過往美國比其他國家也算是「慣了」使用「未來錢」,但2008年的金融風暴總對美國帶來了一些經驗,這將會是一個嚴肅而爭議的討論,結果仍未肯定。
12月加息如箭在弦 新興市場短期有壓力
美國若大幅減稅,以美國的經濟規模和競爭力而言,似乎低稅率將提升美國競爭力,對其他地方應帶來一定的壓力,所以稅改若然順利通過,很多投資觀點或需要觀察或修改,然而若將焦點放回目前美國利率再度趨升之上,美國12月加息似乎如箭在弦,或為部分投資者帶來了憂慮,但事實上市場只是回到年初的起點,再次面對通脹與利率開始上升的階段,於這一個階段,始終仍然是利好股票市場的環境,只不過美元再度上升時對個別累積了升幅新興市場將帶來一些短期的壓力,亦使美元以外的貨幣面對調整的壓力。
中銀香港投資產品顧問及投資策略主管
[高耀豪 環球投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594&issue=20171004
霸菱:盈利續俏 中港股未超買 或有健康調整 來年仍看好內險科技股
1 :
GS(14)@2017-11-19 15:03:15【明報專訊】今年中港股市表現出色,市場開始擔心估值會否超買,引發大調整。霸菱香港中國股票主管羅瑩表示,中港股市估值仍然相對美國低,對投資者具吸引力。她相信內地及香港相關企業盈利在明年繼續增長,即使今年以來MSCI中國指數累積升幅已達50%水平,有機會調整,但見不到會崩盤式下跌的風險,2018年仍然看好內險及科技股。
內地企業盈利在2016年不斷被分析員調低,但上年年尾開始轉為調高,主要是因為中國生產價格指數(PPI)反彈及環球央行繼續推行量化寬鬆等因素,未來盈利增長仍可達15%左右。MSCI中國指數估值相對全球股市仍然偏低,去年MSCI中國納入ADR股份如阿里巴巴,該類股票估值較高,因而拉升了MSCI中國指數的估值,因此投資者不用擔心指數股份估值突升是否意味過熱而有調整風險。羅認為,健康調整是會出現的,但暫未見股市有大跌因素。
MSCI中國飈升 因納入高估值ADR
羅瑩表示,一向管理基金投資策略方面,會留意盈利透明度高及估值合理的企業,關注具有本土化及獨特商業模式,而且業務範疇在離岸市場少見的企業。她採取「由下而上」的投資方式,在金融行業、資訊科技及非必需消費品中繼續找到投資良機,因為自2016年第四季以來,以上數個行業的企業盈利向好,優勢延續至下年第一季。她繼續持審慎樂觀的態度。從上游工業到下游消費公司,多個行業的基本因素出現改善迹象。然而,當局加強對銀行及保險公司的監管力度,引發市場波動加劇。她預計中港股市仍然有增長潛力,主要是企業盈利會持續得到分析員的調高。
歐美經濟轉強 中國觸底反彈
美國經濟日漸增強及歐洲經濟趨於穩定,均為環球經濟增長復蘇帶來支持。當然,中國經濟放緩的步伐觸底反彈,亦為宏觀經濟帶來重要支持。其次,區內盈利基本因素有所改善,尤其是在資訊科技公司方面,這些公司受惠於智能手機升級周期及零件供需狀况的正面改善。具有吸引力的估值仍然是推動市場向好的動力之一;動力強勁主要由於亞洲各國的內需增長前景強勁及具持續性、估值具有吸引力及企業盈利基本因素改善,羅瑩繼續看好中港股票。
相較其他新興及已發展市場,目前亞洲經濟增長普遍表現更為強勁、穩定及相對較具可預測性。區內各國政府紛紛採取促進增長的財政政策,繼續有利於改善經濟,而溫和的通脹環境為各國央行提供調整貨幣政策的空間。
繼多年停滯之後,亞洲企業盈利的基本因素正在復蘇,尤其是中國經濟增長維持於更緩慢、但更可持續的增長步伐。展望未來,她相信金融企業的盈利及生產價格指數均出現正面改善,支持經濟復蘇,企業盈利有望繼續向上修訂。此外,外圍環境利好,加上受惠於去產能措施及穩健需求,科技行業呈現周期性復蘇,亦有望為企業盈利帶來支持。
臉部辨識未普及 手機生產商機大
不過,羅瑩提醒,受到區內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及環球宏觀不明朗因素影響,市場料仍然波動,但她相信亞洲股市仍可受惠於強勁的基本因素,並維持穩健表現。而且無論市帳率還是市盈率,相較環球其他股市,亞洲股票的估值仍然具有吸引力。儘管整體股市自2017年年初以來表現強勁,但亞洲股票的估值只是從低位輕微上調,仍然徘徊在遠低於歷史長線平均水平。
雖然,今年手機設備股升幅驚人,但羅瑩仍然相信該行業繼續做好,近期蘋果新推出iPhone X推出臉部辨識功能,且暫時只有iPhone應用,若果未來其他手機也會引進這項技術,將會對相關生產商帶來新商機,無論價格及數量都會提升,對盈利有幫助。
龍彩霞 明報記者
[龍彩霞 基金特區]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536&issue=20171115
置業調查 近20萬港人「落錯車」逾半受訪者認為樓價來年上升
1 :
GS(14)@2017-12-11 00:02:54■花旗林智剛估計本港樓價明年會微升。李潤芳攝
【本報訊】香港上車難,但「落錯車」更悲哀。花旗銀行調查發現,過去10年有61萬人曾經賣出住宅物業,當中19.5萬人(32%)落錯車後未有再上車,慘成無殼蝸牛。記者:周家誠
花旗銀行上季委託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以隨機抽樣形式電話訪問500名21至60歲市民,當中近87%人過去10年未曾賣樓,而13%則曾經出售物業;按該比例計即有61萬人曾經賣樓,當中約25萬人(41%)其後再置業;16.5萬人(27%)未有再置業,但有其他物業而維持業主身份;19.5萬人(32%)賣樓後未再入市,現在並非業主身份,即有機會以租樓形式居住。
林本利促政府出招
曾估算過去10年落錯車數據的活道教育中心創辦人林本利,引述統計處數據解釋,2006年本港自置居所家庭比例為52.8%,2016年則為48.5%,跌近4.3個百分點;按本港家庭數目約250萬戶計算,有約10.7萬家庭落錯車。林本利認為,難言落錯車後應在甚麼時候再入市,「香港人點買樓箒,兩萬幾蚊呎」。他建議政府出招紓緩樓市升勢,堵塞內地人南下買港樓,「你嚇吓佢哋就得㗎喇,問佢錢從何來,以個人身份定係公司買樓,公司係咪離岸公司等等」。他指另一招是牽涉政府向公眾的宣傳方式,「政府唔好成日話唔夠地、唔夠樓,應該要話大把地,起到100萬個單位」。他又稱,香港本身房屋足夠港人居住,「香港有250萬戶家庭,居所則有270萬個,根本就係有人囤積居奇」。此外,花旗亦統計今年第三季市民置業意向,調查發現「市民認為樓價會上升」比例仍然高企,55%受訪者認為樓價未來12個月會升,較去年第三季多11個百分點;認為樓價平穩發展則約34%,下跌則為11%。花旗零售銀行業務主管林智剛估計,明年樓價會輕微上升。
49%人無興趣置業
置業興趣方面,21%人表示感興趣,仍不及今年第一季23%高;不感興趣則達49%。花旗調查特別指出,21至29歲人士中,逾三成認為有需要買樓,超過其餘年齡層,但事實上這群人當中,56%是與父母同住。至於結婚應否一定要買樓,較多男性認為「成家先要立室」,年輕男士情況則特別顯著,以21至29歲年齡層為例,66%男士認為有樓是結婚決定的重要因素,不過僅得45%女士有同樣想法。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08/20238567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