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簡單、可愛的Kiro貓拼布包包飾品,在短短五年的時間內,就創造出年營業額高達5000萬元以上的佳績,每年還以30%的速度在成長。究竟代理文創產品有何訣竅?應該如何選擇受歡迎的文創產品呢? 撰文.燕珍宜 全台灣網路購物排名前五強的謝尚文,靠著簡單、可愛的日本Kiro貓拼布包包飾品,在短短五年時間內,就創造出年營業額高達五千萬元以上的佳績,名列全台網路高人氣賣家第四名。 問起代理日本Kiro貓的過程,外表平實、古意的謝尚文,卻道出了一段駭人聽聞的創業緣起。 不到三十歲就當上貿易公司主管的謝尚文,曾是一位「空中飛人」,每年待在台灣的時間不到三十天,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美國、越南、大陸等地飛來飛去,忙於家具生產銷售的工作。在工作上意氣風發的他,完全沒料到自己下一刻會從天堂掉到地獄。 大 陸監獄驚魂,決定換跑道有一天,飛機降落上海時,謝尚文被機場公安攔下,莫名其妙遭到拘留。謝尚文被關進去的看守所,一共有一百四十幾間小房間,「每一間 大約關了二到三名台灣人,算算約有三百多名台灣人。」謝尚文無奈地數著。大陸經濟開放後,台商紛紛搶進,到當地做生意的第一條潛規則,就是得繳交過路費, 海關就是擋在生意路上的第一顆大石頭。 「其實,本來根本不用關」,只要花點錢即可消災,謝尚文卻因公司太用力、花了太多錢處理,反而弄巧成 拙,從不用關變成得關更久。大陸的經濟犯是和重刑犯關在一起,「我那一間就有兩名死刑犯,一間小房間,關了七十幾個人。真的是沒有地方睡覺,只能側著睡, 半夜去上廁所,回來位置就沒了。」謝尚文說起這段監獄驚魂,仍心有餘悸。 「你會很怕,最可怕的地方是與外界完全斷絕,不知道會被關到何時, 整整三個月我的家人都不知道我的下落。」這段恐怖經歷,讓謝尚文重新思考人生目標。重獲新生的他,決定辭去貿易公司的工作,不再當空中飛人,要留在台灣多 陪家人。曾經月薪十幾萬元的他,轉換跑道並不順利,做的是月薪不到四萬元的工作,創業於是成了他的最後選擇。 「在彰化鄉下能創什麼業?」為了克服距離的障礙,謝尚文從一開始就鎖定網路,心想,「只有網路才可以做整個台灣的生意」。 「會 有人在電腦上買東西嗎?」在當時,親朋好友大多不看好,只準備三十萬元創業資本的謝尚文,則相當看好網路的未來潛力。當時網路平台的成本只有六萬多元, 「網路是創業很好的地方,因為它失敗的風險,是一般人可以負擔的。」銷售通路選好了,接下來就是選擇要賣什麼。謝尚文說明,選擇商品第一個要點,就是要有 特色,商品有獨特性格才能建立差異化,並維持較高利潤,否則就只能淪為削價競爭。「此外,網路是看照片購買,所以要找顏色豐富,視覺性可愛,設計特色鮮明 的產品。」有特色的商品哪裡找?熟悉國際貿易的謝尚文,非常清楚日系商品的獨特設計與精緻手感,絕對是最佳產品選擇來源。 他於是親自飛到日 本,一家店、一家店地逛,最後看中散發溫馨生活感的「Kiro貓咪包」。Kiro貓產品是由日本設計師山中內子所設計,她所設計的貓咪,不論是可愛的折耳 貓咪系列,或是令人又愛又恨的壞貓咪系列,還是慵懶的懶貓咪系列商品,在在都是讓女性消費者愛不釋手的藝術創作。他解釋,「有了這些千姿百態的貓咪,讓包 包像是有了生命一般,不再單純只是包包,也因而有了獨特性。」贏得信賴,與日本品牌共創雙贏此外,Kiro貓系列產品還秉持日本手作精神,堅持全棉手染以 及手工縫製,可說是日本手工拼布的佼佼者。「台灣網路消費者喜歡求新求變,手工設計產品的好處,就是一個月可以換一個新的圖案,機器模具就沒有這種彈性。 而且應用範圍很廣,可做包包、圍裙、布偶等,變化多端,吸引客戶一直上門。」謝尚文道出手工文創產品的優點。 「找到對的商業模式、對的商 品,最後還需要有對的供應商,這三個條件都齊備了,創業才能水到渠成。」謝尚文說明創業之大不易。他解釋最後會選中Kiro貓咪包,關鍵原因之一,還在於 對方公司的態度相當好,「他們願意全力支持,讓我們試試看。」抱持著與品牌商共同打拚、共創雙贏的態度,是日本株式會社願意在合作不到六年的時間,就將 Kiro貓咪包大中華區的代理權,全權交給謝尚文的關鍵原因之一。船隻、東風都齊備了,謝尚文代理Kiro貓咪可愛包,推出的第一個月,營業額就高達三十 幾萬元,並每年平均都有三○%的成長速度。 去年,謝尚文已正式把Kiro貓系列商品引進大陸市場,並創下數千萬元的業績。秉持著同樣的服務精神,他相信Kiro貓的可愛笑容,將擄獲更多大陸女性消費者的心。 Kiro貓 創立時間:5年 創業資本:30萬元 年營收:5000萬元 謝尚文 出生:1972年 現職:凱文實業總經理 學歷:台中技術學院國貿系經歷:歐旻企業家具部門經理 |
|
||||||
喊了五年要推出,卻始終雷聲大雨點小,毫無下文的「皇翔F4」,堪稱北市最牛、蓋得最久的豪宅,一連串的意外加上老闆沉得住氣,F4將成為台北今年最受矚目豪宅之一。 撰文‧梁任瑋 台北市信義計畫區新建豪宅非常稀少,號稱每坪將開價三百萬元的信義計畫區豪宅「皇翔F4」,動工逾五年,卻始終不願公開銷售。事實上,早在去年十一月二十六日,F4就已竣工,當天並向台北市政府申請使用執照,而且迅速在今年一月十二日拿到使用執照,但公司為何否認到底? 命 好不怕運來磨,皇翔F4的故事,堪稱台北市豪宅一頁傳奇,從買地到興建風風雨雨不斷。二○○四年時,皇翔建設董事長廖年吉以每坪一百四十萬元天價,自國產 局得標編號F4的二千六百坪土地,因較底價每坪七十萬元高出一倍,而且預估每坪房價至少得賣八十萬元才有利潤,比當時大安區豪宅成交價六十五萬元還高兩 成,同業都等著看皇翔如何創高價。 為了降低成本,皇翔後來又花了四億元購買不少大稻埕古蹟容積率,移轉近千坪建築面積到基地。但又被市議員 質疑合法性,甚至連住在台北花園豪宅的「鄰居」、前匯豐中華投信台灣區負責人宋文琪,都跳出來向市府抗議,指F4興建二十層大樓會破壞信義計畫區的天際 線。為了擺平民怨,皇翔最後主動「變矮」,只蓋十七層,可售戶數縮減為四十九戶。 經過一連串風波,廖年吉為了不讓命運多舛的F4再被外人挑 毛病,乾脆先建後售,走低調路線。這五年興建期,從未對外做廣告,但依舊有不少富豪探詢,在此期間,價格一直變,一路從每坪一二○萬元、一五○萬元,最新 數字是喊到二五○萬元,「因為老闆不賣,得罪很多大老闆」,皇翔內部員工透露。 為什麼成本早就可以回收,甚至可以賣得比宏盛帝寶還貴,廖年 吉卻要封盤惜售?以F4總樓地板面積一.○五萬坪、每坪單價兩百萬元保守計算,總銷金額至少二百億元,扣除一百億元土地與營建成本,獲利金額高達一百億 元,等於「五年翻一倍」,對每股稅後純益貢獻度更驚人,每股可賺三十五元;若以每坪售價兩百五十萬元到三百萬元預估,獲利還會更高,等於是「放得愈久,賺 得愈多」。 一家上市建設公司董事長指出,皇翔這幾年陸續以相對高價買進北市台汽北站、民生東路土地,背負龐大財務及股東壓力,但現在台北市 的建商都在煩惱買不到地,皇翔反而是土地庫存太多,擔心政府實施空地稅。最重要的是,一連串的意外加上廖年吉沉得住氣,讓他成為這波房價大漲下的贏家。 「皇翔也要靠這個案子翻身!」法人指出,皇翔去年沒有業績入帳,每股稅後純益可能在○.五元以下,創八年新低,但股價卻維持八十幾元高檔,本益比高達一七○倍,遠高於其他營建股,都是靠F4這個案子支撐,皇翔當然要把這隻金雞母養得更肥再出手。 |
|
||||||
台灣羅漢松銷售價格屢創新高,一棵羅漢松價格比一輛賓士車還貴,樹齡五十年的羅漢松行情甚至已飆升至六五○萬元。兩岸富豪掀起種樹熱潮,延伸出另類的長線投資,種對樹等於買對股。 撰文‧梁任瑋 近五年來,在國內豪宅市場需求快速成長的帶動下,高級庭園景觀苗木市場也逐年擴大。過去,只有獨棟別墅才會用得到高檔植栽,現在已成為房地產市場基本配備。頂級豪宅不只比房價、建材,連庭園裡的植栽,也是比拚豪宅身價的基本條件。 「宏盛帝寶」 掀起豪宅中庭「百萬名樹」熱開啟豪宅大手筆購置植栽風氣者,是有「台灣第一豪宅」之稱的北市「宏盛帝寶」,也是台灣目前為止最大手筆花錢買樹的豪宅。 民國九十四年,當時宏盛建設董事長許東隆就斥資三百萬元,從新竹關西移植兩棵樹齡五百年的九芎樹到中庭,後來更掀起國內豪宅中庭種植「百萬名樹」造景熱。隨著國內景觀樹身價水漲船高,這兩棵九芎樹的身價已上漲至千萬元。 規畫高雄豪宅「都廳苑」的隆大營建團隊總工程師楊景行,曾遇到懂樹的客戶來看房子,遇見稀有的樹種,就連問「這是什麼樹、哪裡找的、一棵多少錢」,測試建設公司的品味與用心程度,可見建築要和自然共存,已成為趨勢。 都廳苑共用三十五種樹木,是高雄豪宅植栽樹種最多的建案,其中最珍貴的是兩棵樹幹直徑四十至五十公分的茄苳樹,三年前買進時每棵單價四、五十萬元,如今已上漲至百萬元身價,晉升名樹行列。 近 年推出的建案特別強調庭園景觀的潤泰創新,在中和「曉山青」、萬華「萬囍」案中,也分別砸上千萬元在中庭種樹。潤泰創新總經理簡滄圳說,當建商在硬體設施 競爭到一定程度時,類似植栽這種軟性設施的鋪陳,反倒成為自用型買方對於建案的評判標準,也就是說,消費者對於庭園造景的要求已越來越高。 高 級景觀苗木近年身價狂飆,推案量龐大的建設公司,為了控制成本,乾脆比照過去鋼價大漲,提早採購鋼筋的模式,興起買地「囤樹」風氣,成為房地產市場的另類 奇觀。因此,園藝業這幾年也興起「代客養樹」服務,樹木多半在建案剛動工時,就已被建商選定,經斷根程序後,再移植至苗圃由專人照顧,等到兩年後再搬到豪 宅,這些費用至少上百萬元跑不掉。 北台灣代客養樹的苗圃多位於金山、萬里、陽明山、南港山區一帶,為了怕竊賊盜樹,苗圃多半隱身在鄉間小路,沒有門牌、鐵門深鎖,進入園區內只見大大小小不同品種樹木,要分辨它們的身分,是綁在樹腰上不同顏色的絲巾,代表背後不同建設公司的主人。 田尾園藝產業 見證台灣豪宅興起史 此外,完工兩年的彰化溪州鄉「苗木生產專區」,是很多台中豪宅建商養樹的重要基地。在這片占地五十三公頃的苗木生產專區,規畫得像科學園區,門口有警衛管制,入內後筆直寬敞的道路兩旁,是一塊塊切割整齊的田地,只不過科學園區是蓋了廠房,這裡則是種滿上百棵高聳苗木。 台中某家七期豪宅建商,因每年要用數十棵台灣櫸木裝飾庭園,兩年前就來苗木生產專區租三塊地,種植一百多棵櫸木,一年土地租金就二十幾萬元,還有平常請園藝商幫忙照顧的費用,這樣高檔的服務,一年至少得花五十幾萬元。 場景轉到全國最大的花卉供應市場彰化縣田尾鄉,這裡也是台灣苗木身價最高的聚落。 「現在有錢人不玩古董,流行玩盆栽!」彰化縣景觀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張宗仁說,這七、八年因為大陸富豪暴增,大量在台灣、日本收購羅漢松與黑松,田尾每年賺幾千萬元的園藝公司比比皆是,很多農夫其實都是億萬富翁。 羅漢松身價水漲船高的主因,除了天時與地利,中國市場更是最大推手。關稅總局統計,近十年外銷到中國大陸的活樹,每年規模都有一億五千萬元,換算整個苗木市場,產值至少高達數十億元。此外,為了防止病蟲害傳染,台灣苗木只能外銷,禁止進口,使得高級景觀樹的樹量愈來愈少。 中國富豪需求旺盛,但供給卻不及,種植羅漢松也成為田尾全民運動,田尾因日照充足、土壤肥沃適合樹木栽種,田尾花園公路沿路隨處可見造形各異的羅漢松,成樹每棵行情平均五十萬元起跳,已不輸一輛國產汽車。 張宗仁的父親,民國六十年代在田尾帶頭大量繁殖棕櫚樹、酒瓶椰子樹外銷到國外,當時「賣三棵可以換一棟透天厝」;到了七十年代,台灣掀起興建高爾夫球場熱潮,草皮、中東海藻需求大增,當時一棵行情就要三、四萬元,屬於高經濟農作物。 到 了八十年代後期,大陸躍升為台灣園藝業者最大銷售市場,田尾很多園藝商紛紛前進全世界最大的苗木買賣市場||廣東省﹁花卉世界﹂設點,也替田尾創造不少身 價千萬元的新富。在廣東也有公司的張宗仁說,「幾百萬元的樹每天都在賣,日前甚至有人成交一棵兩千萬元的羅漢松,創當地天價。」兩年前,在廣東經營園藝苗 木進出口的台商劉志鏞,就返鄉在田尾蓋豪宅,光庭園面積就達八百多坪,大門口最醒目的就是一棵百年羅漢松,園子裡還種滿各種稀有苗木,儼然是樹木博物館, 還被稱為田尾第一豪宅。「樹是名副其實的活古董!」劉志鏞說,樹比藝術品還有生命力,又抗跌,中國富豪買樹不是為了遮陽,已經演變成尋寶、收集,能收藏幾 千萬元的樹,更成為炫耀個人身分地位的表徵。 「羅漢松最高的種植成本是時間」,一位園藝業者坦言,一棵羅漢松從樹苗長到成樹至少要三十年,等到可以賣至少都是下一代的事。換句話說,如果家裡有一棵百年羅漢松賣到千萬元,就等於中樂透般可一夕致富。 「賣方從來不會說要賣多少錢,都是買方出價,再決定賣不賣。」負責替國內許多富豪找樹的李將園藝董事長李坤坡說,台灣保育意識抬頭,有時候去花蓮替客戶移植一棵樹到台北,還要向林務局官員證明有合法移植程序,更讓稀有的景觀苗木有錢也買不到。 田尾鄉就流傳一則故事:田尾種植真柏最多的達人黃天鶴,十五年前已故前立委曾振農曾開價一千六百萬元,要向他買樹齡上百年、日本時代的大庭園黑松。當時曾振農為了維持樹形,原本要開私人直升機吊走,後來因為黃天鶴不願出售而未成交。 樹的美容師 師 徒傳承成田尾鄉特殊行業因為高級景觀樹隨著樹形、樹齡產生極大價格差異,替樹美容的行業也因此在田尾鄉興盛。從事羅漢松塑形八年的園藝師傅許先生說,愈老 的樹愈值錢,但自然生長的樹形較沒有賣相,所以小樹階段就一定要用人工修剪,長大後才會漂亮。不過,羅漢松塑形在台灣沒有課程可以上,只能靠師徒傳承,全 台灣會做的人不超過五組,目前田尾鄉最多,有兩、三組人馬。 許先生透露,替樹造形比替人理髮還複雜,必須爬到樹上一株株處理,工很細。一位師傅每天工資至少五千至八千元,塑形一棵至少耗時一周,別墅主人請一組師傅來修,平均三至五萬元,塑形羅漢松的師傅,旺季可以月入幾十萬元。 像許先生日前才剛塑形完一棵羅漢松,五年前價值一百萬元,一度有人喊價六五○萬元,最後竟以一千萬元賣給屏東一家飯店業董事長,價格較五年前漲十倍。「種對樹等於買對股」,只要兩岸富豪持續瘋樹,囤樹、養樹衍生出來的另類長線投資,還會持續延燒。 羅漢松大變身! 一 棵羅漢松的身價從5000元變成1000萬元的四步驟1. 苗圃培育 樹農大量種植,生長時間長。 樹齡:6年 行情:5000 元2.手工塑形 園藝師傅造形,塑造成彎曲。 樹齡:10 20年 行情:50 萬元3. 仲介銷售 園藝商介紹,含仲介、斷根、移植、保活費用。 樹齡:30年 行情:100 300 萬元 4. 買賣成交 樹齡愈老、榦徑愈粗、彎度愈彎,價格愈貴。 樹齡:50 100年 行情:1000 萬元身價非凡!—— 台灣景觀樹身價排行榜 第1名 日本黑松 單價:2000萬元 樹齡:100多年 收藏者:田尾黃天鶴 特色:造形多變化,代表富貴 第2名 羅漢松 單價:1000萬元 樹齡:60年 收藏者:田尾上野景觀 特色:招財、風飄樹形展現生氣勃勃意境 第3名 真柏 單價:300 500萬元 樹齡:80年 收藏者:田尾李將園藝 特色:姿態優雅、四季翠綠,代表長壽 |
||||||
|
||||||
台灣羅漢松銷售價格屢創新高,一棵羅漢松價格比一輛賓士車還貴,樹齡五十年的羅漢松行情甚至已飆升至六五○萬元。兩岸富豪掀起種樹熱潮,延伸出另類的長線投資,種對樹等於買對股。 撰文‧梁任瑋 近五年來,在國內豪宅市場需求快速成長的帶動下,高級庭園景觀苗木市場也逐年擴大。過去,只有獨棟別墅才會用得到高檔植栽,現在已成為房地產市場基本配備。頂級豪宅不只比房價、建材,連庭園裡的植栽,也是比拚豪宅身價的基本條件。 「宏盛帝寶」 掀起豪宅中庭「百萬名樹」熱開啟豪宅大手筆購置植栽風氣者,是有「台灣第一豪宅」之稱的北市「宏盛帝寶」,也是台灣目前為止最大手筆花錢買樹的豪宅。 民國九十四年,當時宏盛建設董事長許東隆就斥資三百萬元,從新竹關西移植兩棵樹齡五百年的九芎樹到中庭,後來更掀起國內豪宅中庭種植「百萬名樹」造景熱。隨著國內景觀樹身價水漲船高,這兩棵九芎樹的身價已上漲至千萬元。 規畫高雄豪宅「都廳苑」的隆大營建團隊總工程師楊景行,曾遇到懂樹的客戶來看房子,遇見稀有的樹種,就連問「這是什麼樹、哪裡找的、一棵多少錢」,測試建設公司的品味與用心程度,可見建築要和自然共存,已成為趨勢。 都廳苑共用三十五種樹木,是高雄豪宅植栽樹種最多的建案,其中最珍貴的是兩棵樹幹直徑四十至五十公分的茄苳樹,三年前買進時每棵單價四、五十萬元,如今已上漲至百萬元身價,晉升名樹行列。 近 年推出的建案特別強調庭園景觀的潤泰創新,在中和「曉山青」、萬華「萬囍」案中,也分別砸上千萬元在中庭種樹。潤泰創新總經理簡滄圳說,當建商在硬體設施 競爭到一定程度時,類似植栽這種軟性設施的鋪陳,反倒成為自用型買方對於建案的評判標準,也就是說,消費者對於庭園造景的要求已越來越高。 高 級景觀苗木近年身價狂飆,推案量龐大的建設公司,為了控制成本,乾脆比照過去鋼價大漲,提早採購鋼筋的模式,興起買地「囤樹」風氣,成為房地產市場的另類 奇觀。因此,園藝業這幾年也興起「代客養樹」服務,樹木多半在建案剛動工時,就已被建商選定,經斷根程序後,再移植至苗圃由專人照顧,等到兩年後再搬到豪 宅,這些費用至少上百萬元跑不掉。 北台灣代客養樹的苗圃多位於金山、萬里、陽明山、南港山區一帶,為了怕竊賊盜樹,苗圃多半隱身在鄉間小路,沒有門牌、鐵門深鎖,進入園區內只見大大小小不同品種樹木,要分辨它們的身分,是綁在樹腰上不同顏色的絲巾,代表背後不同建設公司的主人。 田尾園藝產業 見證台灣豪宅興起史 此外,完工兩年的彰化溪州鄉「苗木生產專區」,是很多台中豪宅建商養樹的重要基地。在這片占地五十三公頃的苗木生產專區,規畫得像科學園區,門口有警衛管制,入內後筆直寬敞的道路兩旁,是一塊塊切割整齊的田地,只不過科學園區是蓋了廠房,這裡則是種滿上百棵高聳苗木。 台中某家七期豪宅建商,因每年要用數十棵台灣櫸木裝飾庭園,兩年前就來苗木生產專區租三塊地,種植一百多棵櫸木,一年土地租金就二十幾萬元,還有平常請園藝商幫忙照顧的費用,這樣高檔的服務,一年至少得花五十幾萬元。 場景轉到全國最大的花卉供應市場彰化縣田尾鄉,這裡也是台灣苗木身價最高的聚落。 「現在有錢人不玩古董,流行玩盆栽!」彰化縣景觀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張宗仁說,這七、八年因為大陸富豪暴增,大量在台灣、日本收購羅漢松與黑松,田尾每年賺幾千萬元的園藝公司比比皆是,很多農夫其實都是億萬富翁。 羅漢松身價水漲船高的主因,除了天時與地利,中國市場更是最大推手。關稅總局統計,近十年外銷到中國大陸的活樹,每年規模都有一億五千萬元,換算整個苗木市場,產值至少高達數十億元。此外,為了防止病蟲害傳染,台灣苗木只能外銷,禁止進口,使得高級景觀樹的樹量愈來愈少。 中國富豪需求旺盛,但供給卻不及,種植羅漢松也成為田尾全民運動,田尾因日照充足、土壤肥沃適合樹木栽種,田尾花園公路沿路隨處可見造形各異的羅漢松,成樹每棵行情平均五十萬元起跳,已不輸一輛國產汽車。 張宗仁的父親,民國六十年代在田尾帶頭大量繁殖棕櫚樹、酒瓶椰子樹外銷到國外,當時「賣三棵可以換一棟透天厝」;到了七十年代,台灣掀起興建高爾夫球場熱潮,草皮、中東海藻需求大增,當時一棵行情就要三、四萬元,屬於高經濟農作物。 到 了八十年代後期,大陸躍升為台灣園藝業者最大銷售市場,田尾很多園藝商紛紛前進全世界最大的苗木買賣市場||廣東省﹁花卉世界﹂設點,也替田尾創造不少身 價千萬元的新富。在廣東也有公司的張宗仁說,「幾百萬元的樹每天都在賣,日前甚至有人成交一棵兩千萬元的羅漢松,創當地天價。」兩年前,在廣東經營園藝苗 木進出口的台商劉志鏞,就返鄉在田尾蓋豪宅,光庭園面積就達八百多坪,大門口最醒目的就是一棵百年羅漢松,園子裡還種滿各種稀有苗木,儼然是樹木博物館, 還被稱為田尾第一豪宅。「樹是名副其實的活古董!」劉志鏞說,樹比藝術品還有生命力,又抗跌,中國富豪買樹不是為了遮陽,已經演變成尋寶、收集,能收藏幾 千萬元的樹,更成為炫耀個人身分地位的表徵。 「羅漢松最高的種植成本是時間」,一位園藝業者坦言,一棵羅漢松從樹苗長到成樹至少要三十年,等到可以賣至少都是下一代的事。換句話說,如果家裡有一棵百年羅漢松賣到千萬元,就等於中樂透般可一夕致富。 「賣方從來不會說要賣多少錢,都是買方出價,再決定賣不賣。」負責替國內許多富豪找樹的李將園藝董事長李坤坡說,台灣保育意識抬頭,有時候去花蓮替客戶移植一棵樹到台北,還要向林務局官員證明有合法移植程序,更讓稀有的景觀苗木有錢也買不到。 田尾鄉就流傳一則故事:田尾種植真柏最多的達人黃天鶴,十五年前已故前立委曾振農曾開價一千六百萬元,要向他買樹齡上百年、日本時代的大庭園黑松。當時曾振農為了維持樹形,原本要開私人直升機吊走,後來因為黃天鶴不願出售而未成交。 樹的美容師 師 徒傳承成田尾鄉特殊行業因為高級景觀樹隨著樹形、樹齡產生極大價格差異,替樹美容的行業也因此在田尾鄉興盛。從事羅漢松塑形八年的園藝師傅許先生說,愈老 的樹愈值錢,但自然生長的樹形較沒有賣相,所以小樹階段就一定要用人工修剪,長大後才會漂亮。不過,羅漢松塑形在台灣沒有課程可以上,只能靠師徒傳承,全 台灣會做的人不超過五組,目前田尾鄉最多,有兩、三組人馬。 許先生透露,替樹造形比替人理髮還複雜,必須爬到樹上一株株處理,工很細。一位師傅每天工資至少五千至八千元,塑形一棵至少耗時一周,別墅主人請一組師傅來修,平均三至五萬元,塑形羅漢松的師傅,旺季可以月入幾十萬元。 像許先生日前才剛塑形完一棵羅漢松,五年前價值一百萬元,一度有人喊價六五○萬元,最後竟以一千萬元賣給屏東一家飯店業董事長,價格較五年前漲十倍。「種對樹等於買對股」,只要兩岸富豪持續瘋樹,囤樹、養樹衍生出來的另類長線投資,還會持續延燒。 羅漢松大變身! 一 棵羅漢松的身價從5000元變成1000萬元的四步驟1. 苗圃培育 樹農大量種植,生長時間長。 樹齡:6年 行情:5000 元2.手工塑形 園藝師傅造形,塑造成彎曲。 樹齡:10 20年 行情:50 萬元3. 仲介銷售 園藝商介紹,含仲介、斷根、移植、保活費用。 樹齡:30年 行情:100 300 萬元 4. 買賣成交 樹齡愈老、榦徑愈粗、彎度愈彎,價格愈貴。 樹齡:50 100年 行情:1000 萬元身價非凡!—— 台灣景觀樹身價排行榜 第1名 日本黑松 單價:2000萬元 樹齡:100多年 收藏者:田尾黃天鶴 特色:造形多變化,代表富貴 第2名 羅漢松 單價:1000萬元 樹齡:60年 收藏者:田尾上野景觀 特色:招財、風飄樹形展現生氣勃勃意境 第3名 真柏 單價:300 500萬元 樹齡:80年 收藏者:田尾李將園藝 特色:姿態優雅、四季翠綠,代表長壽 |
|
||||||
KY貿聯雖然是連接線廠商,但營收一半以上來自醫療、汽車及工業用途,因此毛利率高達二五%,董事長梁華哲及總經理鄧劍華是如何在黑手電子業中闖出一番大生意? 撰文‧林宏文 ﹁連接線﹂這三個字,很難讓人與高科技產生聯想,但即將於四月二十一日回台第一上市的KY貿聯公司,董事長梁華哲無心插柳,從IC設計跨足黑手連接線產 業,沒想到竟然十五年來每年賺錢,還打進奇異醫療(GE health)、全美最紅的電動車特斯拉(Tesla)等大廠,毛利率高達二五%。 掌握高階客戶 毛利率二五%連接線過去一向被視為電子業中的黑手產業。因此,當梁華哲於一九八四年從交大電子工程系畢業時,從來沒想過他會進入這一行。由於一九八○年代 正值台灣半導體起飛期,梁華哲先加入聯電工作,之後又在美國加入IC設計工具業者益華(Cadence)。 後來,梁華哲進入台灣的大連電子美國分公司,開始接觸連接線產業,﹁當時,我發現連接線竟然有那麼好的利潤,自己也嚇一跳!﹂梁華哲說,因為連接線產業比 較傳統,投入的高手不多,競爭也較少,反而讓他驚覺,﹁原來這個看似不起眼的產業,隱藏那麼多的機會!﹂於是,他找來交大學弟總經理鄧劍華,又網羅許多業 界的研發及業務高手,九五年先在台灣成立貿聯國際,隔年又在美國成立貿聯總部,開始就近服務戴爾(Dell)、英特爾(Intel)等國際客戶。 由於連接線本身並非關鍵零組件,因此許多國際大廠並未投入很多人力開發,而且在競爭對手中,有不少是黑手出身,因此,像KY貿聯以最優秀的人才投入,就讓許多客戶印象深刻。因此包括戴爾、微軟、偉創力、思科、三星等國際大廠,都成為KY貿聯的客戶。 以二○○二年為例,當時鴻海在全球組裝製造業攻城掠地,對偉創力、旭電(Solectron,當時還未併入偉創力)等國際大廠造成嚴重威脅。於是,這兩大 廠在全球尋找上百家連接線廠商進行評估,最後都不約而同選擇KY貿聯為最大供應商,也讓KY貿聯的英文名Bizlink一炮而紅。 KY公司中的模範生 此外,KY貿聯也不斷降低PC領域的產品比重,目前只占四二%,其餘醫療占二○%、汽車占一七%、量測與工業設備占一三%,醫療客戶包括奇異醫療、大陸最 大的邁瑞醫療,汽車業客戶則有全美知名的電動車Tesla、全球最大越野車Polaris等,由於擁有這些優質及高利潤的客戶,也讓KY貿聯的毛利率可以 高達二五%。 其實,梁華哲由於是電子工程系畢業,同班同學幾乎都在IC產業,有不少人是瑞昱早期的研發及管理高層,如今有人已經退休。其中,班上成績最好的的女同學,則是目前在興櫃掛牌的立積電子總經理王是琦。 雖然梁華哲沒有進入明星且光鮮的IC設計業,但他笑說,KY貿聯用一流人才做連接線產業,就是︽孫子兵法︾中﹁以上駟對中駟﹂最好的例子。KY貿聯創立至 今十五年,年年都賺錢,而且每年EPS(每股稅後純益)都在三元以上,相對於現今很多IC設計業面臨微利化的挑戰,梁華哲現在的日子反而比同學過得更自在 輕鬆一些。 梁華哲說,自己運氣很好,﹁天時、地利、人和﹂全部條件都有幸遇到。因為創業時,剛好遇上美商康柏(Compaq)大降價,因此戴爾、捷威 (Gateway,後來併入宏碁)等業者積極尋找外包廠;總部設在美國,可以就近服務國際大客戶;最幸運的是,還讓他遇到目前這一批很優質的經營團隊,而 且找到前交大校長張俊彥、前精英總經理陳明村等人擔任獨立董事,公司經營陣容堅強。 不過,在選擇上市的掛牌地點時,KY貿聯倒是遇過不少波折。早年由於公司總部不在台灣,加上大陸也有設廠,已超過當年規定大陸投資不能超過四成的上限,不 可能回台掛牌。後來計畫到香港掛牌,在二○○○年成立控股公司,並在開曼群島註冊,但香港掛牌計畫又因多次更換承銷商團,拖延了掛牌進度。○八年馬政府上 台後,鼓勵企業回台掛牌,於是最後決定回台上市。 不過,近來由於不少設於開曼群島的KY公司回台上市,有些公司董監持股少、透明度低,造成投資人對回台第一上市的公司抱持較謹慎的態度,對這一點,梁華哲 倒是很有信心,﹁KY貿聯完全透明,絕對沒有任何隱瞞。﹂例如,梁華哲目前持有KY貿聯二八%股權,與一般公司相較,這是非常高的持股,不像許多企業老闆 為了節稅,往往用人頭掩藏。梁華哲說,他是美國籍,在美國誠實申報是最上策,若為了避稅,每天要傷腦筋,他喜歡簡單做事,因此從公司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沒 想過隱藏。他笑著說,﹁這幾年,已經不知道繳了多少稅給美國政府了。﹂展望未來,梁華哲很有信心,因為﹁連接線全球產值很大,幾乎和半導體產業一樣大。﹂ 而且,由於KY貿聯已比別人掌握了更多醫療、汽車等高階客戶,因此,也不必像別人要在低毛利的產業中掙扎脫困,這些優勢,都將是KY貿聯與別人不同的競爭 利基。 KY貿聯 成立:1996年 董事長:梁華哲 資本額:5.76億元 員工數:5238人 據點:美國總部、台灣、大陸深圳及廈門、日本、愛爾蘭、墨西哥、馬來西亞 近三年業績表現: 2010年,營收51.4億元,EPS為7.23元2009年,營收36.8億元,EPS為4.59元2008年,營收44.6億元,EPS為3.57元 |
|
||||||
四月二十二日,總產值超過新台幣千億的工具機M-team聯盟在台中正式成軍。現場包括台中精機、永進、東台、台灣麗馳與百德機械等五家工具機設備大廠董事長、總經理,及四十三家零組件協力廠代表,一致通過由台中精機總經理黃明和擔任首屆會長。 從股票下市、公司重整,經歷了八個年頭,到今天又交出了一個漂亮成績單,去年每股盈餘(EPS)五.一元,賺進了半個股本,合併營收一百一十億元,寫下公 司成立近六十年來的最高紀錄,黃明和再度風光的站在舞台上。「確實看出他(黃明和)重返工具機設備廠龍頭的企圖心,」來觀禮的機電股股王、上銀科技總經理 蔡惠卿認為,黃明和經過八年沉潛後已再起。 就在工具機聯盟正式成軍前一天,台中精機才剛提早償還銀行團本年度一億多元債務;五年來,累積還款超過六十億元,目前債權剩約八%、五億五千萬元,只待正式申請,「重整成功」近在眼前。 黃明和,有望成為台灣資本市場中,極少數在手中上市、下市,又重整成功的企業主。 「成也資本市場、敗也資本市場,」黃明和坦言,一九九○年,剛接下台中精機執行副總經理不久,公司就在他手中順利上市,初次嘗到股票質押、輕易取得發展資金甜頭,開始編織光電與醫療設備大夢。 過去玩過頭! 財務槓桿失控,導致下市 上市還沒十年,一九九七年,先是亞洲金融風暴襲來,隔年,波及台股,市場盛傳過度操作財務槓桿的台中精機是「國產汽車第二」,恐慌下法人拚命倒貨、股價狂洩,再因銀行抽銀根,造成股票違約交割,最終下市重整……。 對於一路走來都是績優生的台中精機而言,這樣的處境是很難熬的。「那時候失敗是很徹底,」黃明和檢討說,正因資金取得太容易,而過度擴充才鑄下大錯。曾被資本市場傷到的黃明和,目前並沒有再上市的想法,「想一想,我都五、六十歲,再搞一個上市(機會比較小)。」 在他心中,不上市櫃也有好處。「大家會比較股價,你看人家股價到六、七十,你怎麼還在三、四十,有時候會衝……,好像股票不漲是老闆的責任。」 現在懂堅持! 只接毛利率超過兩成訂單 一朝被蛇咬,作風較過去轉趨保守的他,則因懂得堅持,反而切合機械業穩紮穩打特性,替公司爭取更高利潤。 這八年,黃明和再度爬起來,要經歷三層考驗:不再迷戀財務操作、重建客戶信心、強化技術核心。 黃明和檢討失敗的原因後,認清過去一心想擴充規模、衝高營收的盲點;重整後,重心回歸工具機、塑膠機兩大核心,裁撤過去不屬於核心事業的醫療、光電設備等轉投資;同時慎選客戶,挑戰客製化、獲利程度更高的訂單。 台中精機在業界累積超過五十年的人脈,協力廠商也都合作多年,體系未瓦解,願意情義相挺。也就是說,傷了元氣,但是本還在,客戶對品牌忠誠度很高,這也是台中精機能在過去埋下信任的種子,在最危難的時候,發揮了功效。 從台中精機去年獲利大幅成長,明顯看出黃明和在調整產銷模式,改成只接高毛利訂單的策略奏效,而這一切需要技術核心支持,才有辦法在獲利上重新回到績優生的行列。 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總幹事黃建中觀察,亞洲金融風暴前,台中精機儘管每年營收二、三十億元,但每月庫存可能達九億元,業務甚至流血競爭、壓縮獲利; 經韜光養晦,黃明和不只一概謝絕製造與設計代工訂單,更只接平均毛利率達兩、三成的機器,並合理反映價格,確保利潤率。 「大時機好,我就往上多成長一點,大時機不好,我也可以往後退一步。」黃明和如今談起生意經更加純熟,才能在市況差的二○○九年堅持不減價並備足庫存,迎來去年榮景。 「機器設備要的時候就好像黃金、可以印鈔票,不要的時候丟到路邊都沒人撿,」他透露,不管公司賺錢與否,都能抽佣的業務與代理商往往會說趕快賣、不賣不行,站在策略制高點,就要懂得堅持。 「反正股票市場我也沒有掛牌,無所謂,」他因此不顧反對,以總經理之姿要求價格不好全部不賣,讓它落底,儘管二○○九年金融海嘯營收下滑六成,黃明和仍繼續堅持。 去年,景氣復甦,台中精機產品因維持相對高價享受好處、營收成長近二○○%,面對今年賣方市場,他又決定隨原物料上漲上調售價,「客戶現階段計較的是交期要快、品質要好,價格不是問題。」 二○○○年,法院宣判黃明和為台中精機重整人之一,二○○五年,正式執行償債計畫,超過十年的重整漫漫長路,眼看就要畫上句點。 現在是否成功上演王子復仇?「我們不是復別人仇,是復我們自己,跌倒了再站起來,再把父親留下來的產業招牌重新擦亮。」九年前,台中精機創辦人黃奇煌辭世,還來不及看到黃明和翻身再起。如今,他重返榮耀、新任工具機聯盟會長,對行業的情感與使命更是有增無減。 |
|
||||||
達邁科技是台灣切入關鍵材料的典範之一,總經理吳聲昌一頭栽入技術領域已二十五年,歷經多次創業及被收購,仍堅持投入這個產業,終於讓台灣成為繼美、日、韓之外的第四個生產國。 撰文‧林宏文 在今年興櫃一百強中,有一家相當特別的公司,它的競爭對手只有美、日、韓三家廠商,而且近三年毛利率更從一○%左右大幅拉高到去年的三三%,還獲得包括國碩與欣興電子等大廠的投資,這家公司就是生產軟板上游關鍵材料的達邁科技。 達邁的主要產品為聚醯亞胺(Polyimide,簡稱PI)薄膜,為高耐熱的高分子材料,早年是美蘇兩國為發展太空航空器所研發的材料,冷戰時期被列為戰略物資,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已經普遍成為包括電子產品、工業、電機及大眾運輸等產品的材料。 由於研發層次及難度很高,目前PI技術掌握在美、日兩大廠杜邦(Dupont)與鍾淵化學(Kaneka)手中,市占率分別約為四成及三成,至於第三、四名分別是韓國SKC及台灣達邁,市占率是一○%及八%。 投 入PI研發二十五年的達邁總經理吳聲昌,是台灣少數堅持在這個領域的專家,早年他加入工研院材料所,投入PI開發,但之後計畫因故沒有完成。後來,吳聲昌 到另一家公司德奎企業繼續從事PI研究,在德奎的支持下創業成立太巨,並獲得與亞洲化學及聯成石化等大廠的投資;然而,太巨被杜邦收購後,杜邦卻不再讓太 巨發展PI,吳聲昌只好離開。 吳聲昌曾開玩笑說,﹁我一輩子投入PI,一條化學方程式做了二十五年,其他什麼都不會。﹂二○○○年,吳聲昌再度創業,還是以PI為主題,團隊都是曾共事十到二十年的老同事,也獲得同為清大畢業的國碩總經理陳繼仁及欣興電子董事長曾子章的投資。 PI 技術的困難,在於製程相當複雜,包括從聚合、塗布、成膜、表面處理、分條、配方、添加劑、溶劑回收等,但又沒有設備商可以提供一套完整的設備,而達邁因為 已累積相當多經驗,所有製程設備都可自行開發,也成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出貨時,PI被包裝成一個長約一.五公尺的圓筒,但拉開時可達一.五公里到二公 里。不要小看這個像地毯的圓筒,一筒的賣價就等於是一輛汽車的價錢,比起傳統的塑化材料來說,售價都在十倍以上。 達邁成立至今已進入第十一年,前八年都在賠錢,兩年前才開始獲利,毛利率也從一成、兩成逐漸升到去年的三三%,今年第一季更增加到三八%。在營運績效及經濟規模擴大下,未來商機可期,也成為國內材料產業興起中的代表典範之一。 吳聲昌 現職:達邁科技總經理 經歷:太巨科技總經理 德奎材料總經理 學歷:清華大學高分子研究所碩士 |
|
||||||
馬志綱是冠德建設董事長馬玉山的么子,三十歲那年匆促接下環球購物中心執行副總,五年內歷經兩次經營危機,他如何從門外漢變成購物中心專家,更拿下新北市購物中心龍頭寶座? 撰文‧梁任瑋 走進環球購物中心中和店,執行副總經理馬志綱一邊說話,他突然一個箭步蹲下撿起地上的小紙屑,小動作透露他實事求是的個性。 國賓影城成為吸客利器 室內面積兩萬四千坪,新北市規模最大的環球購物中心中和店,成立六年,去年中和店與板橋店合併營收五十億元,成長率二○%,遠高於其他購物中心平均值。今 年中和店與板橋店合併營收要挑戰六十億元,不僅成為大股東冠德建設轉投資金雞母,近一年更迅速在林口機場捷運站A8、A9等插旗,在購物中心市場走出自己 的路。 二○○六年初,剛開幕兩個月的環球購物中心中和店,因總經理沈政毅閃電離職,面臨經營第一個危機。「當時沈總剛走,我完全不懂如何經營購物中心,第一年又 虧八千萬元,銀行團也不認同我們,要招商又要說服銀行繼續支持……」馬志綱回想○六年二月一日剛接副總時內外交迫的場景,仍歷歷在目。 那年三十歲的馬志綱血氣方剛,一上任心裡很著急,眼中看到的只有危機,他的鐵腕作風讓人心渙散,「當時台灣沒有購物中心經營成功,我高壓的領導風格,員工 都在容忍,很多原本從建設公司調任至商場的員工,甚至受不了走人。」馬志綱不諱言,當時的口頭禪是:「不要告訴我失火了,要告訴我怎麼救火!」環球購物中 心營業本部部長石傳捷說,初期每周二開業務會議,一開就是從下午兩點開到晚上八點結束,「一櫃一櫃檢討啊!會議結束後,幹部周三、周四得與廠商全部溝通 完,隔周就要看到績效,那時候壓力很大,怕時間不夠。」「我每天都在想如何生存。」馬志綱說完,悄悄地撇過頭看了同時接受採訪的父親|| 冠德建設董事長馬玉山的表情。原本在美國投資銀行工作的馬志綱,當年在父親一通電話後,辭職回台進入家族企業。當時環球購物中心已動工,馬玉山父子與日本 顧問永旺購物中心︵AEON Mall︶之間也有很多磨合。 馬玉山印象很深,當時環球結構體已蓋到一半,馬志綱建議在頂樓增加有七個廳的電影院,「要不要蓋,只有十八天可以決定」。最後馬玉山還是尊重兒子的決定。事實證明這個選擇是正確的,現在國賓影城成為環球最重要的吸客機。 ○七年,環球購物中心地下室的日系量販店佳世客︵JUSCO)因不堪虧損撤店,留下五百坪的空間,讓馬志綱面臨第二次打擊。馬志綱說,當時環球的問題是平 日下午沒有什麼客人,「專櫃小姐比顧客還多」,也沒有資格和廠商談坪效。他仔細研究,環球若堅持走購物中心這條路,就要更符合台灣人的消費習慣,勢必得 「爆炸性的改變」,與百貨公司區隔。 說服廠商進駐新北市 於是他大膽引進日本寵物店品牌Pet Plus到一樓開設專門店,並強化餐廳品牌,用美食帶動人潮,將三樓的美食街擴大,清楚定位為生活、寵物、餐飲美食。在策略奏效下,環球中和店開幕第三年就完成業種定位,並同時開始獲利。 曾擔任環球招商顧問的仲量聯行零售事業總經理王香完說,環球後來鎖定餐飲業種很正確,因為板橋、中永和人口多,光靠區域內的外食人口數,生意就做不完。 事實上,馬志綱對於購物中心的執著,也展現在他對客戶的鍥而不捨。今年五月一日才進駐的﹁無印良品﹂,馬志綱竟爭取了五年,等於環球剛開幕就鎖定。無印良 品總經理王文欣說,過去無印良品一直覺得進軍新北市的時機還未成熟,後來發現中和消費潛力大,所以新北市第一個據點開在環球。她坦言,馬志綱提過很多位 置、方案讓他們選,「他是一位很有誠意的年輕人」,按照他的經營精神走下去,環球要不成功很難。 馬玉山四十二歲才生下馬志綱,隔年就忙著創辦冠德建設。馬志綱印象中,父親的一生都奉獻給事業,假日不是巡工地就是視察購物中心。在兒子心目中,「父親的 纏鬥力特別強。」在馬玉山眼中,馬志綱從小就很有責任感,一定會把事情做到最好,很放心把零售業交給他。「我是在幫老爸圓夢!」馬志綱記得父親曾告訴他, 冠德建設蓋過這麼多房子,賣掉之後沒人記得,希望購物中心可以永遠成為冠德的代表作。 由於北市中心已進入購物中心飽和階段,未來新北市是大品牌兵家必爭之地。尤其今年年底,遠東集團在新板特區投資的「中本大遠百」即將開幕,因此環球也在四月進行五年來第二次改裝,希望更鞏固新北市購物中心的龍頭地位。 馬志綱 出生:1976年 現職:環球購物中心執行副總經理經歷:冠德建設董事長特助、環球購物中心業務專員學歷: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金融企管碩士 環球購物中心 成立時間:2005年 資本額:45億元 股東結構: 冠德建設82.5% 齊魯企業(國民黨黨營事業)17.5% 負責人:馬玉山 據點:中和、板橋車站、林口捷運A8、A9站、屏東漸入佳境! —— 環球購物中心近五年營收獲利年度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營收(億元) 17.84 19.32 23.60 28.55 38.00 稅後純益(億元) -0.74 0.25 0.17 1.03 1.50 每股稅後純益(元) -0.20 0.07 0.05 0.27 0.30 註:以上為中和店數字,不含板橋店數字 資料來源:環球購物中心 |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6/885650.html
除了已经营业七年的亚龙湾红树林度假酒店,以及正在建的三亚湾、海棠湾和青岛三处红树林度假酒店,未来5年, 我们将在广州从化、大理、都江堰、丽江、北海等地至少新建6家。我们现在已经明确了未来10年、20年的发展方向,就是运营遍布全国的度假资源的红树林度 假目的地酒店。” 今典集团总裁张宝全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据悉,今年底即将开业的三亚湾红树林度假酒店,共有5000多套客房,相当于10座传统五星级酒店、2座澳门威尼斯人酒店,可以同时容纳 4000~6000人举行宴会、会议。可以举办国际电影节、音乐节、选美大赛、兰花节,吃喝玩乐一站式度假目的地。随后开业的青岛红树林,也是4000间 客房的庞然大物。
“这就是度假目的地酒店,一个集度假休闲、娱乐购物、会议会展、影视外景、文化创意为一体的超级度假综合体。”张宝全指着面前的“红树林中国地图”对记者说。
“和商务酒店不同的是,红树林度假酒店的选址全处于自然景观秀丽的地方,临海、临江、临河、临温泉。”张宝全说。
今典大举扩张
2010年,国内旅游收入达1.25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2.5%,旅游休闲正在成为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中国的旅游还停留在低端 的观光旅游上,游客一走一过,花费最高的就是车费和景点门票,还没有进入真正的度假旅游。而当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超过4000美元时,中国的旅游将全面进入 度假休闲时代。”张宝全说。
正是基于对未来度假目的地酒店前景的认识,今典集团在未来五年时间里,至少将有10座红树林度假目的地酒店建成开业,五星级客房达3万余间。包括三亚湾、海棠湾、广州从化、青岛灵山湾、杭州、大理、都江堰、丽江等红树林度假酒店。
2012年6月,张宝全打造的首座巨无霸酒店——三亚湾红树林度假酒店的豪华度假酒店和家庭酒店就将开门迎客,今典打造的中国首座度假目的地酒店三亚湾红树林将正式与世人见面。
平衡投资压力的秘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支撑庞大的酒店帝国正常运转,资金是张宝全首要平衡的问题。仅以青岛灵山湾的红树林度假酒店而言,建设资金就高达70亿元。
按照张宝全的计划,将拿出50%的酒店客房用于红树林度假卡的客户享用,剩下的50%客房将用于度假酒店的日常经营,这样既保证了酒店的正常运转,也维护了度假卡客户的权益不受侵害。
记者了解到,这不仅是一张简简单单的旅游度假卡,其中还具有很大的升值潜力。红树林度假卡预计今年6月下旬将全球发售,起始优惠价格为6万元,35 年、每年享受7天度假酒店。随着其他红树林酒店在5年内陆续开业,持卡者可以享受到全国10家以上红树林酒店提供的度假休闲时尚购物等服务,度假卡的价格 也将随着销量的上升而上涨。“这就如同买房一样,任何一个大的住宅项目第一期的价格肯定是最低的,升值空间当然也是最大的。”张宝全解释。
本月底,三亚湾和青岛红树林度假酒店即将推出、发售“红树林度假卡”,青岛红树林度假卡起价6万元,三亚湾红树林度假卡起价8.5万,凭度假卡,会员可在未来35年内,每年以一定时限入住任意一家红树林酒店。
据张宝全介绍:“持卡者每年可入住时间的长短,取决于选择入住哪家酒店、入住客房的档次以及淡季还是旺季入住。例如购买6万元青岛红树林度假卡的会 员,一年平均可在青岛入住7天标准客房。如果选择在旺季或住套间,时限将少于7天,相反,如果选择淡季或入住普通客房,则将超过7天。我们在售卡时会通过 合同条款的形式予以明确。”
与传统分时度假卡不同
事实上,回溯分时度假的概念,远非新颖,上世纪60年代便在欧洲出现。以每年使用一周的标准分时度假产品而言,相当于将房地产的使用权分割成为52份销售给不同的消费者。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这一概念被引入中国,催生出分时度假相关产业,包括一批加盟国际分时度假交换网络的公司、销售或自主开发俱乐部产品的度假交换公司应运而生。
如今,通过分时度假模式推出红树林度假会员卡,正在成为张宝全平衡投资压力的利器。将酒店50%客房使用权分成若干个周次,按35年期限,以会员制 的方式出售给客户,会员获得每年到酒店免费住宿7天的一种休闲度假方式。并且通过红树林度假网交换服务系统,会员可以把自己的客房使用权在其他任何一间红 树林酒店进行交换使用,以此实现低成本、高品质的“一卡在手,全国度假”的目的。
“与传统的分时度假卡不同,红树林度假卡是产权人与客户直接签订协议,没有中间运营机构参与,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消费者的权益。今典集团在合同中承诺 所有项目均拥有100%产权,红树林度假目的地酒店、时尚艺术、购物会展、娱乐等配套设施占据酒店40%以上面积。酒店客房占酒店总面积不到60%。今典 将50%客房做卡销售,实际只占据整个酒店不到30%的建筑面积。且这部分物业不出售、不抵押、不转让。”张宝全表示,“度假卡的销售合同我们起草、修改 了一年多时间,就是希望把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考虑在内,避免日后出现问题。”
按照张宝全的构想,今典集团用5年时间建成10家度假目的地酒店,共3万余间五星级客房,若将其中一半客房以度假会员卡形式售出,按每年限时7天、起价6万元的标准计算,未来5年销售收入将达450亿元。
“我们已经完成了业态的转型,下面要做的就是资本的转型也就是上市。上市的目的将有别于中国其他企业,融资不是主要目的,规范企业运营将是主要目的。同时,我们将会把红树林酒店品牌做到国外,最终形成覆盖全球的红树林度假体系。”张宝全说话时语气谦和,充满雄心。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7/920650.html
中
國的「十二五」發展規劃,開始吸引越來越多世界的目光。作為高端服務業公司代表的畢馬威公司,已經開始順應這一趨勢,將中國區總部從香港轉移至北京,而其全球總部也轉移到了亞太重心香港。
中國企業如何抓住「十二五」政策紅利機遇,做好下一輪發展的準備?畢馬威新晉中國區主席姚建華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指出,未來五年,中國新興產業將迎來海外上市高潮。
此外,中國企業在未來「走出去」過程中,他認為,將從簡單的能源收購轉向技術管理,因此面臨的挑戰和困難也越大。專業調研、人員因素,是中國企業家需要重視的環節。
因中國機遇而轉移重心
第一財經日報: 我注意到你的辦公地點在北京,這是不是順應了畢馬威全球戰略的一個要求?
姚建華:可以這樣說吧,因為過去我們主席一般在香港,但是中國經濟發展越來越快,我們處理的事務主要在中國,所以說基本上時間應該在北京。我估計我未來1/3多一點的時間在北京,1/3小一點的時間在香港,另外1/3的時間是在內地各地跑,還有在國外跑。
此外,我們全球主席,大概10月1日會搬到香港,所以這說明我們對亞太區和中國發展的重視。
中國市場容量很大,但也是一個培育中的市場,因為存量佔比還是比較小,剛剛進入畢馬威全球業務前十名之內,但中國將來發展很有潛力,肯定是一個從製造業向高端服務業轉變的趨勢,所以我們要抓住這個商機。
在我們畢馬威全球未來五年的七個發展策略裡面,有三個以行業為方向,兩個以產品為方向,另外兩個以地域為方向,一個是發展中國家,另一個就是中國。
發展中國家包括很多,比如說印度、巴西、俄羅斯這些,中國單列出來,這體現了中國的重要性。因為我們行業主要靠的就是人員,畢馬威中國以年均12%到15%的速度同比增長。
日報:我們看「十二五」規劃中,中國重點佈局的新興產業包括能源、環保、生物科技、高端製造業、新材料和新汽車等,這些都在「十二五」規劃中重點提到,你怎麼看待這些產業發展前景?
姚建華:這可以說是中國不可避免走的一條發展之路。因為中國過去的經濟發展,環境做了一定的犧牲,所以能源的節約、環保是非常有前景的。新能源的最新例子是,華能的新能源前段時間上市,這個也是我們剛剛做的。
由於畢馬威是服務業,中國的發展前提在哪裡,我們的機遇在哪裡?我們能提供的主要是一些審計、稅務等方面的服務,來幫助他們發展。
從中國發展的歷史來看,第一批是一些能源方面的企業上市,然後是電信企業,之後經歷了銀行改革,銀行大量上市。我認為未來五年,是新興產業上市。不僅會在中國市場上市,在國際市場也會很多。會有一撥新能源方面的企業,去美國上市。
根據這樣的規律,我們會積極準備投入。華能新能源的案子,是我們業務的開始,才剛剛起步。
收購更是收購人員
日報:你認為中國企業未來「走出去」有何發展趨勢?重點投資會在哪些行業?
姚建華:我想中國最先走出去還是能源方面。首先,中國對能源的需求是出於中國戰略發展中能源佔非常重要的地位,此外,就是能源方面能做的和需要做的比較容易。比如買個礦,礦就在那裡,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
但是現在,中國所需要的不單單是能源,還有新的、較先進的技術、管理方法等。這個比較困難,因為你去買一個企業,它願意賣給你,很可能它本身就有一點問題。中國企業走出去收購這些產業的時候,相對來說要非常小心,究竟要買什麼,可能會面對什麼困難,都需要仔細分析。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去歐美國家,工會、人員、法律是一個頭疼的問題,因為中國人不習慣、不瞭解這些東西,所以這可能是現在「走出去」挑戰更大的方面。
過去,你要買一個礦非常簡單,但是,現在你要買產業、買工廠、買技術的時候,就要開始考慮這個問題。因此需要更多調研,需要我們專業人員去協助。在工會、法律、稅務等方面也需要有經驗的人來幫助。
日報:中國現在也在向產業鏈的更高端走,買技術、吸收更多的先進方法。這方面「走出去」會不會遇到更大的阻力和摩擦?
姚建華:要看是在哪些地方,老實說有些國家看似是民主國家,但是相對來說也是具有保護性的。比如美國,越大的收購保護程度越大,中小收購很普遍。大的收購比較困難,因為引起很多民眾的關注。
做這些收購,當地政府也受到很多影響,比如說某個城市,你是否受到當地歡迎,如果在當地經營,對他們有什麼影響。
此外,外國的工會力量很強大。很多收購都牽涉到裁員的情況,工會擔心有這樣的問題。所以我覺得中國企業走出去,重要是好好利用當地的專家,幫助他做調研,討論收購中會面臨的問題。
如果要給收購環節做個重要性排序,我給企業家的建議是,重視人員。我覺得中國很多時候不太重視人員方面,很多國外的人也對中國不瞭解,擔心中國人去會不會炒了他們。
我認為,每個行業,收購不僅僅是收購工廠、收購技術,更是收購人員,如果今天收購完了明天人就走了那就失敗了。所以看人很重要。比如工資、人員的特殊性安排、收購限制等。其他都是可控的,一步一步都能走過去,但是人員卻是重要且難控制的。
中國已經跟以前不一樣了
日報:你所服務的企業裡,幫助外企「走進來」和中國企業「走出去」目前分別佔比多大?畢馬威有沒有專門針對企業的服務?
姚建華:目前來說,我們服務的客戶中中外企業各佔50%左右。隨著中國市場的逐漸開放,中國的監管機構和企業也在進行國際化的稅務轉軌,我們也在積極地研究包括「轉讓定價」這樣的新問題。
中國已經跟以前不一樣了,即使為了產業本身的改革和競爭,也需要融入全球併購市場。在金融風暴以前,大部分都是外企進中國。金融風暴前後,很多中國企業開始走出去。這個比例大概是2:1,從我們服務方面來說,進來是2,出去是1,還是外資進入中國比較多。
畢馬威也已經在積極做好這方面的應對工作。我們在35個比較大的國家,新建了一個網絡,在35個相關國家裡面要培養一部分當地華人,以便在中國企業到這些國家的時候幫助他們更清楚地瞭解當地發展情況,以及財務方面、監管方面等服務。
這35個國家,是我們下一步全球戰略的第一步。我們做了很多調研培訓給我們35個國家的人員讓他們知道中國企業需要什麼,他們要求什麼,用什麼方法去幫助他們。所以這是我們面對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最大的一個舉措。
我們這樣做,是借鑑了之前幫助日本企業大量「走出去」的做法。三十年前日本的發展非常快,收購交易非常多。我們當時就是建立了Global Japan Practice,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一位日本汽車公司負責人被委派到美國發展業務,第一天到洛杉磯,我們派人去接他,從第一天起,幫助他建立了北美服務中心。
一個日本企業家,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不認識任何人不知道當地的情況,第一天到機場接他,幫他做這些事情,這顯示了我們與客戶的密切合作以及隨時準備為他們提供多方面的服務。中國企業也需要這樣的協助,我們稱之為hand holding。
日報:與日本、韓國企業走出去相比,中國企業「走出去」有什麼不同?
姚建華:首先從政策上來說,我不覺得目前中國有特別大的政策,鼓勵企業走出去。我還沒看到政策推動走出去以及在稅務方面特別的優惠。這需要一個過程。
現在中國企業走出去,集中在一些中大型企業。中國大型企業走出去是國家的大型戰略,也是市場的需要。因為這對中國參與國際社會、對企業發展和改革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日韓,企業「走出去」則是由於國內市場充分競爭、市場飽和導致的。
日本、韓國很多「走出去」的不是大型企業,很多中小企業已經走出去創造機會、尋求合作。但是,中國還沒有發展到這個程度,因為中國資源有限,中小企業的發展受到一定的影響,還沒有能力走出去。如果有一天中小企業有需求走出去,說明中國已經發展得不錯。
比如年初我去泰國,很多日本公司已經在泰國有業務,我們泰國公司也有一部分人員專門幫日本公司做事,但是還鮮有見到大型中國公司在那邊有發展。企業 的生存不只是在中國的市場裡面,還有你和國外企業競爭,從競爭中學到東西,管理、產品、技術方面。這是下一步中國企業需要做的,或者說下一步市場發展的趨 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