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粗口】鳩/喂/呀/乜/喎 主婦製廣東話擺設
1 :
GS(14)@2016-07-06 08:01:23「香港字療」擺設,每粒字售價30元,全套20隻450元,可於他們的facebook專頁「Noot29」預訂。
「我手寫我口」,是清末文化人推動以白話文代替文言文的口號。到了今時今日,這句口號卻被挪用作普敎中的優點,更聲稱能藉以提升寫作能力。幸好聽完「吓」一聲的不止我一個,眼前「香港字療」的創作者羅嘉媛(Karena)直呼:「我覺得普通話教學係瓦解香港文化嘅一種手段」,令身為家長的她更想為廣東話口語字做些事,「不想下一代對我們自己的文化,對自己的語言是零」。
這位本身唸臨床心理學的家庭主婦Karena,原本專心在家相夫教女,最近卻設計了一套叫「香港字療」的座枱廣東話字擺設。這套文字擺設全是「喂」、「呀」、「囉」、「喎」、「嘅」等我們每天說了很多,看似沒意思卻帶着情感的助語單字,另外還有一堆被借代、出得街的粗口字,例如「班鳩」個「鳩」字、「撚手小菜」個「撚」字等。Karena笑說:「廣東話正在一個字可以有好多層次,例如個撚字,用在撚手小菜中無事嘅,但又可以係一個好勁嘅粗鄙助語詞!」
Karena指,意念來自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美術系學生Kanezawa Yoshikaze和另外三位同學的畢業作品,造了一系列座枱日本字擺設,今年到台北看正體字展覽亦有類似擺設,「當時諗如果香港都有屬於香港人嘅文字擺設就好」。於是她回港後便立即聯絡日本4位美術系學生,得到他們同意後便開始研究,膽粗粗找招牌師傅逐粒字造出來,再加上自己拼貼、打磨。Karena會帶着這堆字擺市集,同時於網上接受訂購。心機手作,成本不低但每粒只售30元,皆因她根本不為賺大錢,「我們是想用一個有型、好玩的方法,去提醒大家香港字、廣東話的獨有之處。」初擺市集那天,記者也在場,駐足的多訂購的少,Karena已經非常知足:「其實這堆字能令來行市集的人諗一諗香港話點講、點寫、形體係點,我覺得已達到最基本目的。」為測試現在的青年識唔識寫口語字,記者後來到大專走了一趟,原來簡單如個「囉」字都寫唔出的真是大有人在,突然明白Karena用心。笑言女兒長大了會教她廣東話粗口點用的Karena在facebook專頁上寫了一句:「建立香港人嘅身份,來自生活文化,來自語言。香港嘅語言特色除咗係正體字,就係香港人獨有嘅口語化字詞。」這一句,我睇完想like十次。記者:陳穎欣攝影:黃子偉、劉永發
本來專心在家相夫教女的Karena,想為廣東話出一分力搞擺設。
明明拆開是沒甚意思的助語詞,一合起來見字突然繪形繪聲,想起十個會大叫「喂呀」的情境。
原來後生的大專同學,確有人唔識寫口語字。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705/19681329
家庭主婦接手古董店守護亡弟半生心血
1 :
GS(14)@2017-04-15 23:27:47她年過五十,過去幾十年一直在紐約家中照顧孩子。但接獲一個惡耗後,她毅然放下紐約一切搬到洛杉磯,由零開始重新學習打理一家古董店。為的,只是守着最親的弟弟的夢。駐洛杉磯記者:張紫茵位於帕薩迪納(Pasadena)舊城區,由馬克(Mark Baumgartner)創立的古董店Pasadena Antique Mall已經在這區經營超過30年,主要是把不同古董經銷商(dealer)寄賣的珍寶陳列出售,由當初只有5至6個經銷商,到現時已經有55個經銷商在店內寄賣貨品。經銷商各有特色,無論是畫作、古董書、家具、擺設、古著、電影道具、海報、玩具、懷舊餐具等等,店內縱橫交錯,每拐一個彎都柳暗花明,每一個角落都可以為你帶來驚喜。但在2012年,馬克因病離世,留下這家古董店。他們的父母問姐姐蘇濟(Suzy)要不要來接手?為了保存弟弟的心血,她就膽粗粗答應了。「因為他的離世非常突然,沒有留下任何指示或日記本可以讓我知道要如何處理。」她對古董行業一竅不通,所以要與經銷商溝通,慢慢了解他們的珍品以及如何運作。談到摸索經營道路,她說:「我經常感覺到他的存在,當我有時候走錯路,總是會感覺到馬克正在拍一拍我膊頭,為我指引正確方向。」一個家庭主婦突然空降,員工及經銷商們當然會感到不安。蘇濟表示最難的就是建立信任。「我剛來的時候,大家都看着我,『這是紐約來的女人是誰?』他們都與馬克認識了幾十年,所以要一步步建立信任,讓他們知道我會在這裏,會保護他們。」經過5個年頭,生意已經重回軌道,蘇濟回想起都覺得不可思議,「真不知道我是如何走過!」訪問當日正碰到其中一個經銷商克麗絲(Chris),她主要在店內寄賣夏威夷的手作品及襯衣,她表示1999年已經與馬克合作,雙方已經是幾十年老朋友,她常常與Mark談及很多私人事,所以知道他和蘇濟姐弟關係很好。當馬克不幸過身,克麗絲曾經很擔心古董店的下場,她心裏希望蘇濟可以來接手,「他們兩姊弟的關係好極了,我相信這會是馬克想見到的,他在天上一定有看着。」她覺得蘇濟非常聰明,所以很快就上手,她亦樂於與蘇濟合作。而時至今日,這個「外來人」已經對店內瞭如指掌,蘇濟一邊在店內穿梭,一邊訴說這盞燈是怎樣找到,這個角落有甚麼超經典古董。「這個角落是最受歡迎的了,主要是賣荷里活電影內的道具,全部都有證書。」她亦表示,因附近有不少酒店,很多華人遊客都會前來尋寶,而他們最愛的仍然是經典電影《鐵達尼號》(Titanic)的道具,她亦曾經賣出過瑪麗蓮夢露用過的香水及梳,「我們都會聞一下有沒有她的香水味留下,又或者梳子上有沒有她的DNA。」看着她如數家珍,已經完全融入弟弟的古董店內。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15/19991018
【飲食籽】無味精日日唔同款 主婦媽媽煲住家外賣湯
1 :
GS(14)@2017-07-01 09:54:43容姐在家煲了幾十年湯,決定將拿手的湯款跟別人分享。
【飲食籽:識飲惜食】有天在大型商場逛,發現一家只外賣標榜「沒味精,日日新鮮煲」的住家湯水。看到店員都是主婦媽媽,便好奇與她們聊起來。施美容(容姐)和溫妙玲(阿Ling)在家煲了幾十年湯,都有一些拿手的湯款。容姐說:「見到這份工,覺得很適合我,因為我在家每天都很用心煲湯給仔女老公飲。」阿Ling也說:「我們家對湯的要求很高,我們很喜歡飲湯,所以才來見這份工。」
這店的老闆原來是三個工作得沒日沒夜的廣告人,崔俊彥(Bennet)和江濯纓(Cherry)就特地抽空到店內和媽媽們討論7月的新湯單。Cherry感嘆道:「其實我們從事廣告的,可能要早上九至十時就要回到公司,但很可惜經常要凌晨二至三時才下班。那時家人就會留碗湯或留碗飯給你,所以我們就在想,會不會在大家熬夜時,我們都可以提供到碗湯滋潤吓滋補吓。」除了自取外賣,他們亦會以保溫壺把湯送到觀塘區寫字樓。
Bennet就解釋為何專請主婦媽媽來打工,「我們會希望她們帶自己家的味道來,同時我們的口號是『一湯一會一老友』,大家可能出來煲湯、賣湯時也能和街坊傾偈,認識朋友。」他們和媽媽們都很用心,每天的湯款也不重複。Cherry就說:「其實你每天回到家,你媽媽都會想這天要煲甚麼飯或湯,所以我們也希望用這模式去做這件事。我們通常有比較水果類型的湯如雪梨或蘋果,亦想找一些家中會煲的湯如青紅蘿蔔、粟米這些比較傳統的材料來煲湯。」Bennet附和道:「不是想走高檔的價錢或是用上鮑參翅肚,我們更加想用平民的價錢,煲到有愛心的湯水給大家。」容姐和阿Ling的仔女都長大了,不用長時間留在家,平日在店內常常接觸到不同的客人,亦令她們生活上多了寄託。多年來兩人累積了一些技巧可以煲湯給大家飲,充份運用她們的時間和能力,也是一種成就感。阿Ling很高興的說:「最喜歡他們即場飲,因為他們能立即試到味。每人每區的口味都有點不同,多點聽聽大家的意見,我是很開心的,也能讓我們進步。」煲湯經驗豐富的她們亦即時分享了幾個煲湯貼士,讓大家學吓嘢。
容姐就教大家夏天最好多飲瓜湯,如合掌瓜紅蘿蔔粟米豬骨湯。(小)$28、(大)$35
飲品如需要額外的甜味,會用上天然蜜棗。各類飲料,每支$13
另一款很消暑的冬瓜生熟薏米粟米鬚豬骨湯。(小)$28、(大)$35
通常有水果類型的湯,如用上雪梨或蘋果,也有青紅蘿蔔、粟米等這些比較傳統的材料。
大型商場除了連鎖商店,竟有一家店只外賣標榜「沒味精,日日新鮮煲」的住家湯水。
「原作家湯」堅持每天的湯款不同,這7月的湯單也不例外。
秘技一:夏天多飲瓜湯
容姐談到煲湯貼士,第一樣就說到要用對的材料才做到好味又有益。容姐說:「春夏秋冬,不同季節煲的湯都不同。夏天就煲多點冬瓜湯,清熱解渴。」這天她們就煲了冬瓜生熟薏米粟米鬚豬骨湯和合掌瓜紅蘿蔔粟米豬骨湯。
店子的口號是「一湯一會一老友」,賣湯時也能和街坊傾偈,認識朋友。(左起)Bennet、阿Ling、Cherry及容姐。
「原作家湯」成立就是想用平民的價錢,煲到有愛心的湯水給大家享用。
秘技二:水滾落肉 煲完焗一焗
阿Ling也分享了一些小技巧,其中一個就令老闆Bennet也覺得「學到嘢」的就是要水滾即落肉。阿Ling說:「一定要水滾落肉落骨,因為水滾不放,湯的色會沒那麼深也沒那麼靚。」她再提提大家:「煲完後記得要焗一焗,那湯才會較出味呢!」
原作家湯將軍澳新都城中心二期1樓百佳超級廣場內食街記者:張佩君攝影:伍慶泉編輯:梁浩維美術:黃創泰
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629/20071755
【旅遊籽】嫁去芬蘭做主婦 廿四孝港媽:囡囡童年非做練習
1 :
GS(14)@2017-12-05 00:55:10芬蘭樹比人多,Mary一有空閒時間就會帶女兒出外活動。
【旅遊籽:浪迹遊蹤】除了西伯利亞人,芬蘭人也堪稱「冬天達人」。一年中有一半時間,氣溫保持攝氏零度或以下,冬天最凍試過攝氏負50度,又會出現「極夜現象」,某些城市全日都不出太陽。芬蘭的樹比人還要多,人口只有約550萬,入夜後的街道靜得連烏蠅飛過都聽到。這次我們走訪到七千多公里外的芬蘭,找到兩個移居芬蘭的香港人妻,細聽他們逃走他鄉的故事。
在香港做過學生的都知,「求學不是求分數」聽就聽得多,但實際上香港的精英觀念很重,成績高低、學校好壞都是決定學生前途的因素。芬蘭人妻陳小麗(Mary)在香港長大,接受香港教育,她坦言以前讀書很吃力,「香港的教育只適合某一類人,就是背誦方面厲害的人。」她在大學畢業後赴英讀碩士,有機會到芬蘭實習,認識了現在的芬蘭丈夫。她自小很喜歡小朋友,結婚後不久就計劃生小孩。芬蘭主張「愉快學習」,是Mary萌生出走念頭的主要原因,「我童年就是沒有童年,不停讀書和做練習,我不想女兒過着這樣的生活,以前我媽都要陪着我一起讀書,我都不想我要過着這樣的生活。」11年前,她跟隨丈夫,以家庭團聚簽證移居芬蘭。
Mary現有一對女兒,大女琪琪七歲,正就讀小學一年級;細女維維四歲,雖然未需要接受強制教育(芬蘭六歲以下幼童,不需要接受強制教育),但為了讓女兒多些與人溝通,Mary就安排細女入讀專為幼兒而設的遊戲學校。恰巧訪問時間撞正大女放學,所以第一次約見Mary,是在大女的小學門外。琪琪見到我和攝影師,明顯有點害羞和不知所措,Mary一邊熱情地向遠道而來的我們打招呼,一邊安撫囡囡情緒,擔心琪琪放學後會肚餓,又準備了食物給她。初見Mary,第一感覺就是:廿四孝媽媽。
不讀書有其他出路 職業無分貴賤
芬蘭學校不求名次,不標榜精英制,比起香港,會較輕鬆和自由,但不代表毋須努力。想要考上好的大學,在中學畢業試中,一樣要努力。Mary說:「在芬蘭,即使不讀書也有其他出路,家長亦不會逼小孩走他們認為對的路。」因為中學之後,學生想進修,可以選擇大學或者職業學校,家長不會左右小孩的決定。記者聽過,即使小孩成績很好,但他的興趣是維修車輛,芬蘭家長一樣支持。這裏人人平等,職業無分貴賤的觀念,令小孩畢業後的路也相對易走。
Mary一家四口住在芬蘭小鎮奧盧(Oulu),大約與首都赫爾辛基距離一小時機程。獨立屋連花園,面積達五千多呎,有足夠空間給囡囡跑跳。全屋重點落了在一間玩具房,牆身貼滿花花貼紙,層架放滿玩具和故事書,還有數件兒時最渴望擁有的公主裙,這裏是兩個女兒的小天地,亦是Mary童年時的夢想,「以前連自己的房間都沒有,莫講話要特登用一間房來擺玩具,如果在香港住的話,就無可能做到,人都未夠住。」記者目測,房間內的玩具,大大少少計起來應該超過300件。不單是住屋狹小,香港的公共玩耍地方也諸多限制,「我的小朋友去公園玩,結果被保安話,不可踐踏草地。但在芬蘭小孩的眼中,草地就是給小朋友跑的地方。」
芬蘭沒有補充練習 多閱讀就學識
Mary在屋企會同囡囡講廣東話,而一家人的溝通則會用英語和芬蘭語,所以兩個囡囡年紀輕輕,已經能操三國語言。說話難不到她們,記者特地從香港帶了兩本符合她們年齡的補充練習,測試一下她們。妹妹的練習是連線、填色、貼貼紙,她不消一會就上手了。姐姐的是英文文法練習,一打開她就看得一頭霧水,完全不懂做,更指平時無做過這些練習,覺得好難。於是我追問Mary,女兒不懂做香港的練習算不算是相對落後了,她就說:「芬蘭是沒有補充練習的,姐姐學英文也不會從死硬的文法着手,這會令她們喪失學習興趣,反而是多閱讀,慢慢就會識聽識講識寫,她是在芬蘭讀書就跟芬蘭的制度,由她順其自然吧。」在香港長大的Mary,偶而都會想念香港。縱然人在芬蘭,Mary仍心繫香港,看到香港不好的新聞,依然會心痛。不過一問到她會否想回流,她就耍手擰頭。「我估我囡囡在香港不會考到好學校,因為她們很害羞,香港考學校要面試,如果她們不說話,就很難取分。所以有了小孩都不會考慮返香港,一切以小朋友為先,生了她們出來要為她們負責。」
Mary的一對女兒,大女琪琪(左)正就讀小學一年級,而細女維維則入讀專為幼兒而設的遊戲學校。
原本從事市場行銷的陳小麗(Mary),嫁去芬蘭做全職主婦,不但無怨言,更說:「很珍惜與女兒相處的分秒。」
維維在花園中自得其樂,Mary亦可安心地在屋內做家務。
芬蘭學校功課量很少,有時甚至無功課,讓學生有足夠課餘時間培養興趣。
兩位女兒的遊戲房,是Mary小時候在香港沒法實現的夢想,想不到在芬蘭可以成真了。
Travel Memo
簽證:持特區護照或BNO可免簽證機票:由香港至芬蘭乘坐芬蘭航空的經濟客位,來回機票連稅約8,026港元匯率:1歐元約兌9.24港元記者:劉芷晞 攝影:伍慶泉編輯:施明慧 鳴謝:Superpark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203/20231853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