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庫存”等政策激發購房者熱情,上半年銷售市場較為火爆。不過在整體火爆的情況下,各地市場的表現卻差異較大。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了23個省份上半年商品房銷售和房地產開發投資增幅情況(部分數據未公布或數據不詳的省份沒有納入統計),發現東部沿海一些省份樓市大賣,比如海南、浙江、江蘇、天津、廣東等。此外,受去庫存的影響,中部地區的山西、安徽和江西樓市也大幅跑贏全國。相對而言,西部省份的樓市增速普遍較低。
海南銷售增速領跑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6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6430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7.9%,增速比1~5月份回落5.3個百分點。2016年1~6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46631億元,同比名義增長6.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0%),增速比1~5月份回落0.9個百分點。
也就是說,銷售增速高於27.9%的省份,即跑贏全國增速。在本報統計的23個省份中,有9個省份的增速高於30%,其中東部沿海占據6個,剩下3個均來自中部。
這其中,海南省以64.3%的銷售增速位居各省份榜首。海南省人民政府秘書長陸誌遠說,在去房地產庫存方面,得益於海南省政府實施“兩個暫停”等一系列房地產調控政策和各市縣、各有關部門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化解庫存壓力,全省房屋銷售面積增加,待售面積減少,去庫存成效明顯。截至6月末,海南全省商品住房庫存去化期降低到27個月,分別比去年12月末和今年3月末減少18和15個月。
易居研究院智庫研究中心總監嚴躍進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海南的經濟總量比較小,以旅遊和房地產等產業為主。在對房地產依賴程度較大的情況下,當房地產市場有較大波動時,區域經濟的波動也隨之增加。今年海南樓市整體表現不錯,海南的經濟表現也比較不錯。
海南省統計局分析,目前海南房地產企業開發總發展趨勢是好的,但在發展中也面臨困難。如有的企業房屋銷售良好、沒有庫存壓力,計劃開發後期建設,但因所在市縣屬於“兩個暫停”政策因素範圍,政府暫停批準房地產項目開發建設,盡管企業投資積極性很高,新項目也暫時無法開工建設;也有某些企業自身因素,因前期的樓盤設計不合理,造成房屋銷售滯銷。
浙蘇粵大賣
海南銷售面積增速第一,但是樓市的總體體量還比較小。相比之下,浙江、江蘇和廣東等地樓市不但體量大,而且增速快,因而對全國樓市的成交貢獻更大。
浙江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浙江商品房銷售面積3849萬平方米,增長50%,增速僅次於海南;銷售額4249億元,增長58%。在江蘇,上半年全省商品房銷售面積6691.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4.4%。
在廣東,上半年商品房銷售持續暢旺,但受上年基數前低後高影響,銷售面積高速增長後增幅逐步回落。數據顯示,上半年,廣東商品房銷售面積6722.2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9.3%,增幅比一季度回落25.5個百分點,比2015年提高13.9個百分點。
從數據上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的銷售面積全國最大。廣東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日報》稱,今年以來,樓市的區域分化十分明顯,包括深圳、廣州、珠海以及東莞、佛山的珠三角地區樓市都比較火爆,帶動了廣東樓市大幅回暖。
除了浙蘇粵,上半年樓市火爆的還有天津,天津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在各項利好政策的推動下,商品房銷售升溫。房地產開發投資1202.33億元,增長15.6%;商品房銷售面積1008.17萬平方米,增長43.1%,比一季度加快24.6個百分點。
天津上半年樓市銷售面積大漲,與今年3、4月天津樓市的火熱有關。3月該市成交套數22865套,同比2015年3月暴漲202.5%,環比2月暴漲240.4%;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12484元/平方米,同比去年大漲17.6%,環比2月漲6.3%;成交量、成交金額、成交單價破歷史紀錄。4月份,成交環比增幅達到38.1%。
中西部冷熱不均
與沿海樓市總體火爆不同,上半年中西部的分化十分明顯,在部分中部省份樓市大賣的同時,也有部分中西部省份樓市增速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這其中,中西部有三個省的樓市銷售面積增速高於30%,均來自中部地區。例如,山西上半年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分別增長47.7%和48.5%。截至6月底,全省商品房待售面積1663.3萬平方米,比年初減少152.7萬平方米,說明山西去庫存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另一個中部省份安徽在省城合肥的帶動下,樓市亦相當火爆。安徽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安徽商品房銷售面積3696萬平方米,增長40.1%,比一季度高15.1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額2120.9億元,增長50.1%,比一季度高17.5個百分點。商品房待售面積連續4個月減少,6月末為2563.2萬平方米,比2月末減少169.2萬平方米。
相比之下,一些西部中西部省份的銷售面積增速則比較靠後,比如內蒙古、陜西、廣西、四川均在20%之下,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這說明,今年以來盡管樓市整體大幅回暖,但區域之間的分化仍十分明顯,東南沿海幾個省份的表現遠高於中西部。
而即便在各省內部,不同城市、一二線城市與三四線城市之間的分化也十分明顯。比如在陜西,西安的表現就明顯強於其他城市,西安市上半年房地產投資占比進一步增加,上半年占全省的比重是72.2%,比一季度提高4個百分點,主導趨勢更加明顯。
此外,在銷售增速靠後的省份中,也有北京和上海這兩大一線城市。這主要是因為近幾年京滬相繼提出了人口控制和疏解的政策,土地供應有限,尤其是今年京滬的樓市調控政策進一步收緊。在這種情況下,大量的購房需求轉移到周圍的二三線城市。比如上半年北京周圍的廊坊和天津樓市成交火爆,量價齊升;上海的不少購買力也轉移到鄰近的昆山等地。
上半年部分省份樓市銷售及開發投資情況
(數據來源:第一財經日報根據各省份統計局數據制作)
近期,國內“黑色系”大宗商品期貨表現強勢,這輪上漲開始於今年3月下旬。但是近5個月來,對應的A股市場相關板塊整體卻呈弱勢。一冷一熱、聯動性不強源自何因?
環保限產成為業內分析黑色系這輪上漲的主要原因。而對於股市和期市聯動性弱,多位資本市場人士認為,除當前A股市場整體大環境是一個影響因素外,鋼企業績已好轉兩年且被市場反映,市場對盈利持續高增持懷疑態度;而焦化方面,因供給側改革可能成為下一個可期品種,已有資金介入焦化股。
關於如何在股市和期市跨市場交易?有投資人士認為,市場有理性和非理性的波動,不能單憑一個市場的漲跌去做判斷,主要還是需要結合對政策理解、行業把握、單個品種或者標的具體情況等多維度分析來決定是否可以投資。
股市期市冷熱不均
今年3月下旬,螺紋鋼、熱卷、錳矽主力合約均一路震蕩上揚,至8月17日均創出階段性新高,累計漲幅均在3成以上;焦炭主力合約的這輪上漲則經過上漲、盤整、急拉的過程,3月29日至8月17日累計上漲60.68%;焦煤則是在7月中下旬開始迎來近期的一波上漲,至8月17日一個月的時間上漲15.61%。
光大期貨研究所黑色研究總監邱躍成具體分析稱,產業層面,近期各地環保限產不斷發力,當前唐山限產已正式實施,江蘇常州地區限產再次加碼,汾渭地區限產也已經開始,涉及城市數量將從此前的2+26個,增加至80個,預計將有4億多噸鋼鐵產能在環保限產範圍之內。“大氣極限值排放標準,環保成本和門檻提升,兼並重組產業增加產業集中度,低端和違規產能繼續會被剔除。環保限產不斷發力,導致供應收縮題材持續存在,提振市場信心。”他同時稱,6月份之後,宏觀層面政策有所松動,形成宏觀和產業兩方面的利好。
南京鋼鐵證券部投資室主任蔡擁政也認為,環保限產收縮供給端是主要的原因,而下遊的需求實際的慣性需求相對比較穩定,鋼廠庫存、社會庫存、貿易商的庫存都處於偏低的水平,所以黑色系表現的比較強勢。
相較黑色系大宗商品期貨的強勢表現,A股市場的相關板塊則顯得較弱。鋼鐵(申萬,下同)板塊在3月份至7月初一直處於震蕩下行的態勢,並在7月6日創出階段性低點,之後才開始有所上漲,但近期又開始回調;另外,包括煤炭開采的采掘板塊更是處於下跌狀態,今年以來整體一路震蕩下行。
據Wind資訊數據顯示,按照算數平均法計算,3月27日至8月17日區間,鋼鐵板塊微漲3%;采掘板塊累計下跌逾11%,這其中,煤炭開采子板塊下跌逾8%,但焦炭加工子板塊跌幅僅1.93%。
為何兩個市場的相關品種呈現出“冰與火”的走勢?在邱躍成看來,期貨市場更多反映的是中短期市場供需關系,而股票市場則看的是長期的預期,比如,鋼鐵企業盈利從2016年好轉至今,去年已經被炒過一波,雖然當前的盈利情況也較好,但是市場預判鋼鐵行業的業績增幅可能難出現前兩年那樣的增幅,與整個宏觀的聯動性也較強一些,中長期市場還存在經濟下行的擔憂。
蔡擁政則從股票市場環境分析稱,近兩年,新股發行節奏加快,加上今年實施資管新規,以及受外圍環境影響,有不少資金流出股票市場,當前A股市場是存量資金在進行博弈,缺乏增量資金;另外,近兩年證監會對上市公司監管加強,尤其是在中報公布之前,市場可能有一些避雷的考慮,所以對於股票投資就顯得顧慮重重,這種情況可能也是暫時性的,如果從中長期價值投資的角度,通過陣痛期以後,未來還是會有比較好的一些機會,不過會分化的比較明顯。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期貨公司黑色類研究總監也稱,“這與股票市場整體環境不太好有關,其實鋼鐵企業的利潤還行,今年處於持平的狀態,但是已經在比較高的位置,增量可能不多。”
以已披露今年中報業績的鋼鐵行業上市公司業績來看,根據Wind資訊數據,目前鋼鐵行業凈利潤為128.85億元,同比增長215.57%。有1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今年中報,這其中有6家的凈利潤增幅均好於前兩年,但也有6家的增幅不及前兩年或者前兩年其中一年。
“從近期的情況看的話,有不少股票市場的資金、債券市場資金,流入到商品市場尋找套利的機會。”有市場人士透露稱。
如何跨市場尋找確定性機會?
其實,往年也有大宗商品市場與股票市場相聯動的情況,去年便出現相互聯動的情況。在業內人士看來,這類聯動行情多為階段性行情,聯動的早的話,則股市可能和商品期市基本同步上漲,反應較遲的話,則可能更多市場對這些標的業績方面有了比較明確的預期以後,再進行波段操作。
基於這樣的聯動性,今年也有投資者進行跨市場交易。一位期貨行業資深人士透露,有些投資者認為今年螺紋鋼漲勢較好,已經處於一定的高度,然後就賣掉期貨合約買入相關股票,理由是相關上市公司有較高額利潤,可能對股票走勢有所拉動,但實際上股票並沒有漲起來,所以這類交易好像都做得不太好。
“據了解,現在很多公募基金對鋼鐵股配置比較低,對焦化的龍頭股配置較高。”邱躍成分析稱,因為前兩年市場對鋼鐵行業已充分預期,鋼廠環保和去產能的目標也基本完成,市場認為後續題材會越來越少,且鋼鐵板塊的估值並不處於低位,所以市場對鋼鐵股沒有做較大配置;而焦化方面,去產能和環保是今年的重點方向,市場認為焦化行業可能會如前兩年的鋼鐵行業一樣,龍頭股可能存在一些投資機會。
蔡擁政也稱,最近焦化行業也在進行供給側改革,相關期貨品種漲勢不俗,在股票端實際上也有資金在慢慢介入一些焦化股票,尋找確定的機會,“目前在股票市場上,部分焦化股表現相對其他品種抗跌一點”。
“今年焦炭行業供給側改革的動作似乎有所開始,原來焦化行業集中度比較低,在17%~18%的水平,鋼鐵行業集中度在35%左右,再加上焦化行業本身汙染比較大,近期焦化行業也處於去產能的節奏,這樣存量的一些焦化企業可能相對會有優勢,利潤在不斷改善,但不是所有的焦化廠都能享受這樣紅利,有的焦化廠如果因為環保不達標可能會被淘汰,主要是看在供給側改革之後,一些焦化企業能否成為剩下來的優勢企業。”蔡擁政具體分析稱。
蔡擁政所在的團隊此前所投資的股票多為高分紅、高回報、低估值的標的,今年則在考慮選擇一些產業鏈上下遊的優質標的進行投資。
對於如何在股票和期貨跨市場交易?蔡擁政認為,除了結合相關品種期貨市場的表現,更主要是對相關股票標的行業和公司基本面上的分析,“首先要做盡調,然後再做相關公司的橫向對比、競爭力比較、市場的分析、整個行業的分析等等,當然我們也會觀察股票市場大環境等相關因素,考慮分紅、業績增長情況等因素,再決定是否進行投資”。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