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Angry Birds (憤怒小鳥)

1 : GS(14)@2011-04-03 17:33:02

2011-3-26 iM

其實Angry Bird 是否有這樣大的潛力?
每周一“蹺”

創蹺人:Rovio Mobile

創蹺日期:2009年12月

成效:

˙至今超過7,500萬下載人次,當中包括付費下載及含廣告的免費版本,在不同平台下載程序的收費不同,每月單是廣告平均收入約100萬美元(約780萬港元)

˙在蘋果平台上成功後,也登陸Android、Symbian等手機平台,計劃打入Wii、PS3、Xbox360等傳統遊戲平台

˙2011年會推出電影動畫,滲入遊戲以外的渠道

˙周邊產品大賣,遊戲角色的毛公仔每隻售價為12美元到15美元(約93.6至117港元),賣出了逾200萬隻

˙成功獲風險投資者注資4,200萬美元(約3.28億港元),計劃5年內在納斯達克市場上市

致勝之道:

˙連平日不自視為遊戲迷的人也吸引到,全靠概念和玩法簡單,完成每關的過程毋須一分鐘

˙每關的難度循序漸進,不會一下子有太難的東西令玩家失掉嘗試的耐性

˙玩家在每關會獲得一星到三星的評價,吸引玩家不斷重玩嘗試全三星的結果

˙售價低廉,經常提供免費更新,加入新的關數或遊戲角色

˙在節日推出特別版,例如是萬聖節、聖誕節、情人節版Angry Birds,保持遊戲的新鮮度
2 : GS(14)@2011-04-03 17:34:11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15200
愤怒小鸟的野心:战胜米老鼠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3608
憤怒的小鳥能飛多遠?
3 : greatsoup38(830)@2011-04-30 16:18:27

http://www.nbweekly.com/news/business/201104/14394.aspx
沒腿沒腳沒翅膀,表情憤怒又囧酷,但它卻是當下最火熱最受歡迎的一隻小鳥。從跨系統到跨行業,這只小鳥為何能打遍天下?



4

美國洛杉磯,在電影《里約大冒險》的發布會

一個「小鳥」粉絲的「鳥語」



南都週刊記者_ 秦旺  實習記者_ 雷順莉

一隻隻貌似敢死隊隊員的小鳥,砸向一個個綠色小豬,原因是這些豬偷了它們的蛋,它們不僅要報復,更要取回屬於自己的蛋。這就是風靡全球的小遊戲——「憤怒的小鳥」。

劇情簡單甚至老套——復仇,操作也方便——只需手指操控彈弓彈出小鳥,但這也並不妨礙它攻佔各個操作平台、俘獲無數玩家的歡心。從退休老大媽到剛剛擁有手機的中小學生,無數人在乘坐公共汽車、地鐵、飛機或在結賬排隊甚至電腦死機時,用它打發無聊時間。

今年3月,美國數百名政治家前往華盛頓探討國家局勢時,南卡羅來納州州長Nikki Haley居然無視奧巴馬演講,中途拿起自己的iPad玩起了「憤怒的小鳥」。Nikki Haley製造的「花邊」,僅僅是「小鳥」輝煌的驚鴻一瞥:只用一年時間,這款遊戲就收穫了7500萬的玩家,而每天全球玩家在這款遊戲上花去的時間總計達2億分鐘——相當於16年。

在iPhone誕生前,遊戲開發者們根本不敢想像,一款僅憑手指調整發射軌道和力量的玩意,竟能虜獲如此多人的歡心。在這7500萬名粉絲中,也並不乏名人,英國首相卡梅倫、流行小天王賈斯丁·比伯、足壇名宿加斯科因、脫口秀主持人科南·奧布萊恩、作家薩爾曼·拉什迪等都是它的絕對死忠。

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樣,「小鳥」成了當下全球最流行的文化符號,而它的製作者芬蘭的Rovio公司,也很好地將符號變成了源源不斷的經濟收入,在App Store,去年賣出800萬美元;之後他們進軍Android市場,每月賺取100萬美元廣告費用。今年年初,他們又推出PC和Mac版本,未來,他們的計劃還包括Facebook、微軟的XBOX360、索尼的PS3和任天堂的Wii遊戲平台。

迄今為止,這個投入僅10萬歐元的小遊戲,已為公司帶來了5000萬美元的收入。而如果你要認為這些已經代表了「小鳥」的全部能量,那還是小瞧了它的胃口。

去年聖誕節期間,Rovio推出的遊戲衍生品毛絨玩具,賣出了60萬件;與20世紀福克斯共同推出的動畫片《里約大冒險》,上映首週北美票房便高達4000萬美元,是今年以來北美首映最賣座影片。這部電影也只是個嘗試,片中露面的也僅是小鳥的親戚「鸚鵡」,如果未來將小鳥家族全部搬上銀幕,誰曉得它們會帶來多大能量。

「我們要做迪士尼2.0。」 Rovio市場發展總經理維斯特巴卡很高調。在他的描述中,Rovio要創造的是一種綜合娛樂產品,包括各種周邊銷售以及遊戲、電影、電視劇、動畫片等,儼然是一個堪比迪士尼的「小鳥王國」。

蘋果下的蛋

Rovio要做這個時代的迪士尼,換在一年多以前,這個目標恐怕想都不敢想,因為在「憤怒的小鳥」成功之前,Rovio一度瀕臨破產。

自2003年成立以來,在「憤怒的小鳥」之前,Rovio已經製作了51款遊戲,大部分是為電子藝界(EA)、維旺迪(Vivendi)和諾基亞打工,代工手機遊戲。且大多都因為沒有銷售渠道而叫好不叫座,收入也日漸入不敷出。2007年Rovio開始裁員,兩年後,在「憤怒的小鳥」問世前,公司一度只剩下12名員工。

當時,智能手機還沒有普及,手機遊戲也通常是由運營商的某些管理人員決定的,「不相干的人代表用戶來決定什麼是好的遊戲,什麼是壞的遊戲」。就像維斯特巴卡調侃的那樣,假如Rovio早幾年開發出「憤怒的小鳥」,並找到運營商說「我們有一款這樣的遊戲,用彈弓把一些小鳥發射到一些綠色的豬身上」,那麼後者一定會回答:「這不是紙牌遊戲,我們不感興趣。」

為了控制利潤,運營商很挑剔,往往只挑選有實力的公司代工,更有甚者有的還關閉大門自己親自操刀。對於當時只擁有四五十人,也拿不出上千萬元宣傳費的Rovio來說,那是一個注定無法成功的時代。

唯有遊戲界俗稱為「神作」的作品,才能挽救這家生死存亡的小公司。幸運的是Rovio的第52款遊戲遇上了好時代。2007年iPhone問世,2008年蘋果發佈了網上程序商店App Store。

對於尚沒有獨立分銷與市場營銷能力的Rovio來說,這可謂是天賜良機,全觸屏的蘋果手機重新定義了智能手機,蘋果網上商店則讓開發者可以直接面對數百萬的終端用戶,而不用像以往那樣,按傳統的方式跟手機廠商、運營商一家一家地談。

此時,互聯網也正在Web2.0時代邁進,優質產品和優質內容已不再為大公司壟斷。比「憤怒的小鳥」早誕生半年的「Farmville」(美版開心農場),同樣是由名不見經傳的小團隊開發,半年時間卻成為Facebook上最受歡迎的應用,超過8000萬用戶,一年收入1480萬美元。

順時而變

很多人把小鳥的成功看做是一個在蘋果應用商店推動下一夜爆紅的神話,但只有Rovio的團隊知道這天來之不易。

公司兩位負責人米哈爾·赫德和尼克拉斯·赫德,確實準確預見了遊戲規則的改變,並打破常規將蘋果應用商店,作為率先突破銷售的平台。

但Rovio並沒有魯莽地進入應用商店,而是縝密地分析起蘋果用戶的各種行為特質,結果發現「每個人都可能是iPhone的用戶」。尼克拉斯決定放棄過去Rovio偏愛的格鬥、戰爭類遊戲,轉而做一款劇情簡單,讓人們哪怕只有幾分鐘時間,也能順手玩幾把的小遊戲。

平台公司的出現,讓個人創造者和小公司有了展現才華的舞台,但同時也帶來新的遊戲規則,應用公司必須適應這個平台的生態法則。iPhone將手機帶進觸摸屏,觸摸屏的使用體驗,更強調用手指滑動操控遊戲。所以,尼克拉斯很快又作出第二個改變:遊戲要採用強調速度與角度的綜合計算,而不是簡單的點擊控制模式。

他們的「神作」,還需要有一個讓人瞬間記住的遊戲形象。一天下午,Rovio遊戲設計師雅科·伊薩洛拿出了一個截圖,此前兩個月,他已經設計了數百個形象,這次展示的是卡通形象的圓形小鳥,它們從地面起飛,飛向五顏六色的木板。

「一隻沒有腳又不能飛還滿臉憤怒的小鳥」,米爾哈回憶,當時公司所有人都同時喜歡上了這個角色,人們都開始思考,它為什麼那麼憤怒。遊戲角色能否激起人們的討論熱情,這是Rovio判斷遊戲是否成功的一個元素。

Rovio還不斷對遊戲進行修正,在第一版遊戲中,玩家觸到某個顏色的磚塊,對面相應顏色的小鳥就會飛過來砸掉磚塊,所有小鳥此時都沒有「特殊技能」。在後來的幾個版本中,「讓小鳥飛」的方式又改為按住小鳥向磚塊方向滑,最後才加入彈弓改為後拉。最後玩家熟悉的倒霉豬頭,則是因為「豬流感」而加進去的新元素。

整個過程持續了8個月,經歷了數千次修改,直到有一天,尼可拉斯看到自己的媽媽居然也在玩這個遊戲,那一刻他開始對這個遊戲產生了信心。「她從不玩遊戲,我意識到,這遊戲靠譜。」

老少咸宜以及像極了皮克斯反傳統的動漫形象,這些「小鳥特工隊」——各種顏色小鳥各司其職、各顯其能、搭配進攻的創意,甚至它們唧唧喳喳的配音,正是受到皮克斯動畫的「總動員」系列的啟迪。

可以說,還沒有正式在蘋果應用商店亮相,赫德兄弟便已經讓「小鳥」擁有在iPhone平台流行的潛質。

以小博大

蘋果打造了一個移動互聯網的模範平台,成為《連線》記者克里斯·安德森描述的典型「長尾經濟」——消費者擁有無限選擇的可能。如今蘋果的應用程序超過30萬,下載量突破了100億次。

「長尾經濟」的核心是:90%的產品帶來的利潤,與2%大熱門產品相差無幾。事實上,App Store中只有排名前100位的軟件,才能為開發者帶來令人滿意的收入,其他眾多開發者只是「打醬油」,每月收益十分可憐。「憤怒的小鳥」要想成為2%行列,僅僅把產品放在應用商店裡顯然不夠。

2009年12月Rovio進駐App Store,但前3個月在英語國家市場的起步並不順利。不過Rovio並不擔心,「我們很早就認識到,進軍這些市場不容易」, Rovio營銷主管馬特·威爾遜為這款遊戲制定了一個特別的戰術——先攻佔小國再攻大國(英語國家),目的就是為了登上排行榜。比如,500萬人口的芬蘭,App Store上幾百次購買就能成為最暢銷的應用,接著在瑞典、丹麥、希臘和捷克,「小鳥」都登上了榜單,而登上排行榜就意味著有可能打響知名度。

在美國與英國兩個重要市場獲得成功之前,Rovio已成功在北歐的幾個小國家達到了3萬到4萬次下載量,相當於每款應用平均銷量的四倍。

這讓Rovio有資格向蘋果提出要求,這也是威爾遜戰術的最關鍵之處。Rovio找到獨立發行商Chillingo——曾成功銷售過多款iPhone遊戲,並與蘋果保持著良好的關係,一起前往蘋果總部並告訴後者「我們有一款很棒的遊戲」。事實上,小國家的成功已讓蘋果注意到了這款應用。2010年2月11日,蘋果同意將「憤怒的小鳥」置於英國App Store應用商店當週首頁。

為此,Rovio還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在YouTube上推出預告片,新增42個關卡,讓遊戲變得不那麼簡單,破天荒地推出了免費版等。這一切,都發生在三天內。

登上英國首頁三天後,「憤怒的小鳥」下載量從600位左右攀升到一位,兩個月後成為美國應用商店的第一名。接下來的劇情不難猜測,「憤怒的小鳥」從此一帆風順開啟了「征服全球」的傳奇。

Web2.0的互動法則

小鳥能夠走紅,除了排行榜和口碑,在這個時代,他們還有幸用到了眾多免費宣傳工具,YouTube和Twitter就為他們省去了上億美元電視廣告花銷,而且效果更加明顯。

社交網站拉近了公司與用戶的距離,Rovio並沒有浪費這個有利的品牌推廣陣地。目前Rovio有23個人專司回覆郵件和Twitter,他們每個人都努力回答玩家提出的每一個問題,並積極和玩家互動。Rovio還願意同用戶探討遊戲設計,美國一位5歲孩子的母親,給他們寄去了她孩子所設計的一關口圖樣,經過討論後,Rovio居然真的在遊戲新版本中採納了這一設計。

作為一個真正的應用公司,Rovio不僅懂得如何在平台時代做營銷,他們的成功還在於在任何一個平台都能適應對方規則。

用維斯特巴卡的話來說,「我們看到在iPhone上,付費內容是可行的」,因此消費者需要為首次下載付費,在Android平台上看到付費內容行不通,於是採取了廣告支持模式。

如今,在這兩個最主流的平台上,Rovio都收穫了成功,App Store上有2000萬次付費下載,而在Android Market,同樣達到2000萬次廣告支持下載。兩個平台提供的收入也基本持平。這讓Rovio收穫了信心,並決定在今年5月進軍Facebook,一個新的搖錢樹平台。

據Rovio方面透露的消息,Facebook版本遊戲中將添加社交及病毒式傳播機制,同時還可能擴展虛擬商品種類。在此前的遊戲版本中,「憤怒的小鳥」已嘗試提供了「通關神鷹」這種虛擬商品,售價89便士,目前下載次數已經超過200萬次。

今年2月份,Rovio還新推出了移動支付系統「豬仔銀行」,允許用戶在遊戲內購買,無須輸入信用卡信息。Rovio首席執行官米哈爾希望這套系統也能成為Facebook重要的組成部分。

相比其他同時代的應用企業,《連線》雜誌認為Rovio創造了一個新的模式:在不同平台,搭建自己的領地,運營自己的品牌。Rovio不但早已跨平台,甚至已在忙著跟傳統平台企業聯合,20世紀福克斯只是第一案例,樂高公司也與Rovio結盟,如今已開發出「憤怒小鳥版」積木,「小鳥」手機殼、U盤和T恤,只要你需要,Rovio已經表態願意提供授權。

昔日迪士尼動畫片《汽船威利號》成就了米老鼠形象並在數十年的時間裡,締造了一個龐大的迪士尼娛樂王國,而現在,只用一年的時間就讓品牌全球聞名的Rovio正在向同樣的目標前行著。

小鳥緣何成功

1.背靠大樹好乘涼。蘋果App Store出現,降低了小開發團隊營銷和製作成本。

2.遊戲設計簡單易玩。它具備手機遊戲的3S成功鐵則:simple(簡單)、short(精簡)、stupid(幼稚)。

3.免費體驗,持續新鮮。擁有免費版本,讓玩家得以嘗試體驗;產品更新快,持續增加用戶的新鮮感。除原有版本升級外,「小鳥」已陸續推出了萬聖節版、聖誕節版、情人節版以及《里約大冒險》特別版。

4.基於Web2.0時代的互動營銷。讓玩家不斷使用和談論這款遊戲,如在YouTube上精心製作宣傳視頻,通過Twitter和電郵與玩家互動,並將粉絲設計的關卡添加到遊戲中。

5.不同平台遊戲版本,採用不同運營和設計模式。如蘋果平台內容付費,安卓平台廣告支持。

6.積極與傳統企業結盟,開發多種衍生產品——玩偶、電影、新遊戲等。
4 : greatsoup38(830)@2011-04-30 16:35:52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2/wNMDAwMDIzNTkwNQ.html
從芬蘭來到中國的一週,Peter Vesterbacka每天都在各種會議與談判中度過。作為Rovio全球市場發展總經理,Peter此次中國行除了參加此間召開的移動互聯網大會,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尋找中國當地的合作夥伴。

如果你不知道Rovio Mobile,你也一定聽說過「Angry Birds(憤怒的小鳥)」。這款由Rovio公司開發的遊戲自2009年底登陸蘋果App Store以來,如今已經風靡全球,成為智能手機上最受歡迎的遊戲之一。

「我們並有沒有花錢去做推廣。」Peter告訴記者,這就是移動互聯網的魅力,讓一家只有80多人的芬蘭公司迅速全球聞名。

Peter在中國也感受到了這種魅力,「我每天行程都被安排滿了,要見各種合作夥伴,各行各業的都有。」據其透露,Rovio的第一個海外辦公室將設在中國,這個計劃中的10人左右辦事處,最快今年暑期確定,「我們希望能在中國做到1億美金的銷售額,未來中國可能成為僅次於北美的第二大市場」。

這個辦事處除了幫助Rovio開發專為中國市場量身定製的遊戲版本,還將推動《憤怒的小鳥》的周邊產品,以及有關虛擬現實結合商業模式在中國的發展。

除了Rovio,《植物大戰殭屍》的開發商PoPCap,以及日本最大的兩家移動社交網站GREE、DeNA等近期都有加碼中國的計劃。

「4年之前,所有人都勸我放棄移動互聯網,因為中國還是功能手機時代。現在完全不一樣了。」PoPCap亞太區總裁James Gwertzman告訴記者,現在他們除了開發針對中國市場的遊戲,還計劃在中國試驗新的商業模式,「Android平台的主流是免費,所以我們改變商業模式很重要」。

淘金中國

4月27日,移動互聯網大會在北京開幕,來自26個國家和地區的移動互聯網企業高管齊聚中國。這超出了大會主辦方長城會CEO文廚的預期,「有一半的嘉賓都來自海外,包括軟銀的松本徹三、Skype之父Niklas等」。

全球移動互聯網產業相關的廠商此次都來到了中國,如日本軟銀、韓國SK、法國Orange等運營商;Gree、DeNA、Mixi等移動社交網站;以及《憤怒的小鳥》、《植物大戰殭屍》等熱門遊戲及應用的開發商。

文廚表示,今年明顯感覺到中國移動互聯網概念的突然火熱,「這和大環境的時間點相關,之前中國企業有一波海外上市潮,而且國內移動互聯網市場確實開始爆發」。

海外廠商齊聚中國的背後,是對中國巨大市場的看好。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黃澄清介紹說:僅2011年第一季度,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達64.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3.4%,環比增長23%。

截止到2010年底,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3.03億,佔網民總數的66.2%,較2009年底增加了6930萬人。

事實上,這一數據還在飛速增長當中。「實際上中國的移動互聯網使用人數或者手機上網的人數在4月份的時候已經超過了3.5億,增長的速度是非常驚人。」新浪CEO曹國偉表示,預計在一兩年時間裡,通過手機上網或者移動終端上網的人口會超過PC互聯網。

產生這種現象原因,一個是智能手機終端的普及,另一個原因就是廠商紛紛加大了對移動互聯網的投入。長城會(中國)董事長雷軍表示,在過去的一年裡,互聯網巨頭加大了對移動互聯網的投入,創新的小公司也層出不窮。

在這樣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國際公司開始來中國淘金。芬蘭的Rovio與日本的Gree都將於近期設立中國分支機構,Opera會在下半年加大在中國的投入,DeNA會於7月正式將其移動平台引入中國。

除了業務佈局,Gree公司CEO田中良和還告訴記者,「其實我們最近一直在看一些中國的開發商,Gree在日本投了10家,在中國的數量肯定會更多」。

平台之爭

「iPhone改變了一切。」在談到《憤怒的小鳥》的成功時,Peter如此說到。在此之前,Rovio的創始人團隊已經開發過51款遊戲,不過都是給第三方做,並沒有自己的品牌。

「是蘋果給了我們直接面向消費者的機會。」Peter說,目前《憤怒的小鳥》在全球已經突破了1.4億的下載量。

不過,只有蘋果App Store平台中的下載為他們帶來了真金白銀。「蘋果的生態系統只有一個,而且有成熟的商業模式,下載、訂閱付費等。但是在Android中,情況就複雜很多。」Peter認為,未來在不同的平台中採取不同的策略,是移動互聯網開發者們必須考慮的問題。

在中國,這一問題會更加複雜。除了蘋果、諾基亞、各種Android的免費市場,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也都有各自的應用商店,還有以斯凱的open sky為代表的非智能手機以及山寨機中的「類App Store」。

「Android碰到的核心問題就是,用戶要免費,開發者要賺錢。」斯凱CEO宋濤表示,未來功能手機用戶往Android低端智能機轉移是趨勢,因此斯凱也在開發基於Android的平台留住用戶。

隨著智能機普及率的提升,平台之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除了各種各樣的在線商店之外,社交網絡的興起讓移動互聯網的平台之爭更充滿變數。

「如果說iPhone改變了一切,Facebook又再次改變了一切。」PoPCap亞太區總裁James Gwertzman告訴記者,「比起在不同的在線商店中賣產品的思路,我們考慮的更多的是如何通過社交

網絡留住用戶。」

James認為,十年前的思路是做一款遊戲,通過各種平台發佈出去,然後馬上去做下一款遊戲。現在不是這樣了,「遊戲意味著服務,必須不斷的保持遊戲的新鮮」。在James看來,社交化就是方向之一,「我們以後發布的所有遊戲都會有社交功能」。

PoPCap已經在與人人網合作,近期會正式推出首款專門針對中國市場的遊戲。「一年前我們的寶石迷陣就在人人網上有過測試,未來可能也會和更多的社交網站合作。」James說。

在新浪CEO曹國偉看來,移動互聯網的生態系統中有三大類運營者,包括移動運營商、手機設備和平台的提供商,以及網絡服務的提供者。

「不同的國家,競爭格局不太一樣。在日本基本上是運營商主導,在美國我們看到是設備廠商和公司主導著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曹國偉認為,中國環境相對來說是比較複雜,在中國基本上都是由網站來主導。

「不在乎盜版」

希望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打造一種新商業模式

在海外公司積極佈局中國背後,其實中國開發者們面臨的問題是自己也賺不到錢。其中的原因除了平台太雜之外,用戶付費意願低、盜版氾濫是最大的問題。

一項非官方統計數據顯示,國內60%以上的iOS設備用戶都進行了破解越獄。他們使用《植物大戰殭屍》、《憤怒的小鳥》等應用並不需要付費。

對於這一問題,Peter表示並不是特別擔心,「我們會推出更多的服務讓用戶選擇正版,而且在Android上面我們本來就是免費」。

James則告訴記者,相比於考慮如何在平台上買更多的產品,改變商業模式顯得更為重要。雖然《植物大戰殭屍》已經在iPad、iPhone上獲得了巨大的收入。

「比起iOS,未來Android是更大的市場。」James說,後者意味著免費,意味著廣告模式等,「這方面我們的轉變有點慢,未來中國區的團隊會領導這樣的變革」。

除了線上盜版問題,線下周邊產品的盜版似乎更加嚴重。James告訴記者,在淘寶上搜索《植物大戰殭屍》,能找到超過65000件商品,「但沒有一個是我們提供的」。

《憤怒的小鳥》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但是在Peter看來,他似乎非常樂意看到滿大街的山寨小鳥T恤、公仔,「我們希望成為被盜版最多的品牌,因為這意味著是最受歡迎的品牌」。

「目前並沒有想通過法律等手段追究山寨公司,因為這是贏不了的戰爭。」Peter認為,他們是一家通過移動互聯網起家的小公司,他希望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打造一種新商業模式,而不是花大精力去打擊盜版。

事實上,Rovio已經找到了一種可行的模式。不久前的4月20日,Rovio公司就與諾基亞合作,推出了第一個支持NFC功能的遊戲版本。這款名為「Angry Birds Magic」的產品可以讓玩家通過手機NFC功能對遊戲中關卡解鎖。

Peter介紹說,現在實現的功能是兩個玩家各自打開NFC功能,手機相互接觸後才能對遊戲的關卡進行解鎖。在Peter看來,未來可以和《憤怒的小鳥》公仔等結合,「用手機掃瞄之後,在遊戲裡能開出新的關卡、道具甚至特殊的小鳥」。Rovio除了與諾基亞達成合作之外,還與LG、HTC等手機廠商進行了洽談,未來也會合作推出此類版本的遊戲。
5 : greatsoup38(830)@2011-05-10 18:37:25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10/zNMDAwMDIzNzQzNA.html
據外媒報導,全球大熱的移動設備遊戲《憤怒的小鳥》(Angry Birds)開發商、芬蘭Rovio公司週一表示,計劃在未來三至四年內上市。

路透社引用芬蘭商業日報的報導稱,Rovio全球市場發展總經理Peter Vesterbacka表示,Rovio很可能在三到四年內公開上市,不過現在並不著急,他沒有透露公司將在何地上市。

Peter Vesterbacka稱,即使不上市,Rovio還是有能力維持目前所有的開發項目,但是相比出售公司,上市是一個更有意義的方向。

他還表示,Rovio的目標是在未來三年內成為全球領先的娛樂品牌,公司目前正在中國設立辦事處,並且計劃在日本和美國設立辦事處。

Rovio預計2011年的銷售額將會在5000萬到1億歐元之間(69.85萬-1.397億美元),而2010年該公司的銷售額為650萬歐元。

目前,《憤怒的小鳥》下載量已達1.4億次,其中第一年的下載量是5,000萬次,到今年1月份達到7,500萬次,截至今年3月份達到了1億次。

Rovio已經與當樂網就《憤怒的小鳥》在華運營達成基本合作意向,在當樂網免費開放多個版本的Android版《憤怒的小鳥》,包括節日版和最新的里約版。
6 : passport(1491)@2011-05-11 15:07:34

其實真係iphone改變左好多
7 : greatsoup38(830)@2011-05-15 14:26:01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16/1NMDAwMDIzODM1Ng.html
十七個月前,小鳥帶著弟兄姊妹,悄悄地從北歐開始,跟綠豬「干」起來了。

這「憤怒的小鳥」(Angry Bird),一款貌似弱智的遊戲:在手機、平板電腦、遊戲機等各種設備上,人們只需要觸摸屏幕,以小鳥為子彈,用橡皮筋彈弓發射,擊打綠豬,獲取通關。

正是這只貌似「弱智」的小鳥,神奇地佔領蘋果公司App-store在69個國家下載量的頭把交椅。

據Rovio公司的數據,在小鳥第一大市場美國,玩家們平均每人每天玩這款遊戲的時間就超過一小時,每天玩家花超過兩億分鐘去擊打綠豬,這個時間幾乎相當於全部美國人每天看電視時間的總和——小鳥超過了電視!

經常按下按鈕的人還包括英國首相大衛·卡梅倫。英國互動遊戲協會的安迪曾在自己的Twitter上透露,首相卡梅倫是憤怒的小鳥的狂熱粉絲,並且購買了完整版的遊戲;而作家拉什迪接受採訪時,則號稱自己是玩憤怒小鳥的高手。而最近微博上有這麼張圖片:美國總統奧巴馬與州長們開會,有一個州長卻用iPad 開始了對綠豬的進攻。在中國,50歲的李開復也是粉絲之一。據說他在小鳥的通關級別很高。在 2011年創新工場年會上,他甚至把自己扮成「憤怒的小鳥」。

小鳥登上了《紐約時報》,被稱為2010年「年度文化符號」。

數以億計的粉絲似乎使小鳥飛得更快了,據《華爾街日報》,Rovio開始了籌備IPO,準備在兩年到三年裡在紐約上市。

宣佈上市計劃的前幾週,Rovio剛剛獲得4200萬美元的融資。投資小鳥的是Accel Partners和Atomico Ventures,前者投資了Facebook(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絡)和Groupon(全球團購網站鼻祖),後者的創始人曾創辦過另一間公司,叫做Skype。

擁有82名員工的Rovio,確實算不得是一間大公司,甚至在小鳥振翅高飛前,Rovio曾一度面臨破產。現在卻信心十足地放話:憤怒的小鳥如同當年的米老鼠,Rovio就是迪士尼的2.0。

這只沒腿沒腳沒翅膀的小鳥,成本僅為10萬歐元,卻已賺回5000萬歐元。如此誘人的生意,如何形成?又將飛向何處?

Rovio前傳:6年、51款遊戲、CEO出走、虧損

早期Rovio只能遊戲開發、遊戲代工,而放棄了市場營銷能力和分享渠道的培養。

2003年,惠普公司和諾基亞公司聯合舉辦了一場手機遊戲大賽。三個來自赫爾辛基科技大學(Helsink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學生,憑藉一款名為《捲心菜之王》(King of the Cabbage World)的多玩家遊戲,奪得冠軍。

比賽結束後,三個學生找到當時在惠普公司工作的彼得·威斯特巴卡(Peter Vesterbacka)請教,問接下來該怎麼辦?彼得直截了當地表示,做遊戲公司。

一年之後,這三位大學生,尼古拉斯·亨達(Niklas Hed)和另外兩位同學( Jarno V kev inen,Kim Dikert)成立了Relude遊戲工作室,這便是Rovio的前身。

2004年,Relude公司把《捲心菜之王》買給了數字巧克力公司(Digital Chocolate),後者將遊戲改名為《鼴鼠戰爭》,使其成為第一款移動平台上的商業化遊戲。

此前,尼古拉斯已邀請了堂兄邁克爾·亨達(Mikael Hed)擔任公司CEO。後者的父親是一位天使投資人。起初,Relude的原始資本是獲得冠軍的獎金,以及哥倆東拼西湊的幾千歐元,但是,很快公司陷入困境。

怎麼辦?手機遊戲或許能成為一門不錯的生意?

這個念頭直到2004年冬天,才進入到邁克爾的父親的腦海。他拿出100萬歐元投資了亨達弟兄,日後,老亨達便是Rovio的董事主席。

Rovio這個名字則是弟兄倆獻給投資人的禮物,他們把公司名稱改為Rovio,這個詞在芬蘭語中是「火」的意思。拿到資金,年輕人感覺創業激情如火焰在胸中燃燒,尼古拉斯招兵買馬,信心滿滿,在心中描繪未來。

此時,團隊卻出現了分歧。邁克爾認為應該專注休閒遊戲,這與董事主席,也就是他的父親,觀點不同。邁克爾選擇離去。

大戰將臨,將軍請辭,CEO的離去使公司的戰略佈局被打亂,Rovio只能堅持做自己擅長的遊戲開發,而放棄了市場營銷能力和分享渠道的培養。

一隻小鳥的「憤怒」生意

而在當時,手機遊戲公司受到手機設備製造商、通信運營商等多方的把持,在渠道、定價上「幾乎沒有任何話語權」。

「當時根本接觸不到用戶。」彼得回憶說,那時候,都不知道自己的遊戲是誰在玩。「以前,一款遊戲是否好玩,是由諾基亞的員工決定的,標準是他們定的,而非用戶。」

比如,貪食蛇(Bounce),可能會有人並不覺得這款遊戲非常優秀,但是,諾基亞選擇它作為內置遊戲,就會有超過2.2億的人玩過這款遊戲。

除了貪食蛇,Relude還為知名遊戲公司EA代工研發過極品飛車(Burnout)。這些知名企業的訂單,使Rovio生存下來,同時,遊戲開發技術和遊戲運營和執行效率的積累,都成為小鳥日後振翅的原動力。

在這些年裡,彼得與尼古拉斯一直保持著聯繫,儘管在那麼多個週一,見過數不清的Geek和創業者,彼得依然不緊不慢地待在大公司裡,彷彿在隔岸觀著這團「火」,他不時會給予尼古拉斯一些建議。

雖然,貪食蛇、極品飛車獲得很好的口碑,可是,僅依靠代工的收入,Rovio依然很難維持公司的運轉。2007年,尼古拉斯不得不開始裁員,由鼎盛時期的50名員工,裁到10個人左右。

那是公司最壞的日子。

同樣是2007年,iPhone出現了。蘋果公司同時推出了App Stroe應用商店。用戶可以從在商店裡購買遊戲,下載到自己的iPhone等iOS平台的設備上。整個過程沒有移動設備商,沒有運營商。

Rovio和所有的應用開發者一樣,第一次獲得了直接面對數百萬終端用戶的機會。對於沒有自有分銷渠道的Rovio來說,無疑是利好消息。

「必須要想個新辦法來拯救公司了。」2009年,尼古拉斯全力說服叔叔,請回了邁克爾。

邁克爾回歸,一邊讓公司繼續承接部分代工的項目,維持公司運營,一邊,組織研發人員,集中力量,在iOS平台上研發,做擁有完全知識產權自有品牌的遊戲。公司的重心逐步轉移到後者。

距離小鳥破蛋而出的日子近了,在此之前,Rovio成長了6年,推出了貪食蛇、極品飛車等51款遊戲,還經歷了一次CEO的出走和回歸。

小鳥誕生:App Store的機會

App Store的出現,提供了直接面對終端用戶的通道,但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被釋放的競爭格局,「也許,可以從iOS開始,成功之後,再轉到PC機上」,這是他心中的小算盤。

「每個人都是iPhone的潛在用戶、做一款所有人都能玩的遊戲」,機會大,競爭也大,App Stroe的出現,提供了直接面對終端用戶的通道,但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被釋放的競爭格局,「也許,可以從iOS開始,成功之後,再轉到PC機上」,這是他心中的小算盤。

沒有具體的條條框框,邁克爾對設計師的要求很簡單:劇情簡單,不需要攻略的,不需要說明書,上手時間短,載入時間短,隨時都能玩幾局。

設計師詹克·以裡薩羅(Jaakko Iisalo)心血來潮,花了幾張草圖,「沒有腿沒有腳沒有翅膀的小鳥」、胖乎乎的,但是,有一對很有性格的眉毛,些許誇張地流露出小鳥很憤怒。

出乎詹克意料,小鳥獲得所有人的喜愛。而這位日後被稱為「憤怒小鳥之父」的人,此刻也不曾料想,小鳥竟會如此紅。確定了基本的遊戲角色,詹克就開始帶領團隊進入下一步,遊戲情景設計,為什麼憤怒呢?

第一版時,憤怒的小鳥與現在大家熟知的完全不同,觸摸到哪只小鳥,相應的色塊就會轉動,小鳥便會砸掉色塊。各種顏色的小鳥也沒什麼個性,沒有自己的特殊技能。

而2009年初,正是豬流感肆虐之時,詹克團隊的一個成員突發奇想,便將小鳥的敵人想像為豬頭,而綠色和無精打采則是生病了的側證。

Rovio 的工作氛圍很自由,有個房間是專門儲備啤酒。「那時候,公司也不大,大家下班經常一起喝酒。」

有員工自己開發出很多小插件加在各種遊戲開發工具中,比如,到了下午五點,小圖標就變成啤酒瓶,彷彿在告訴大家:「收工了,可以喝點酒啦」。

有一回,喝啤酒時,大家隨口唱歌,「哼哼,就哼出來了《憤怒的小鳥》的背景音樂。」彼得說。

在隨後的日子裡,詹克拿著邁克爾劃撥的專款——2萬5千歐元(後來,其實花了四倍),開始帶領團隊對遊戲進行精雕細磨。

詹克對草圖修改了幾十次, 每隻小鳥都有了自己的功能。說起功能,玩過小鳥的人們,也許會想到皮克斯的作品。因為,Rovio的各色小鳥如同一隻「小鳥特工隊」,各司其職、各顯神通、搭配進攻,同仇敵愾。這個創意,與皮克斯動畫的「總動員」系列似乎不謀而合。

有分析指出,從這個角度上,小鳥並不是獨創了一個角色風格,而是順應了人們對一種風格的喜愛。這樣的理解似乎可以在日後用來闡釋Rovio不斷推出的「皮克斯風格」的視頻廣告短片,以及更大手筆營銷合作。

「排隊上彈弓是否是自己跳上去,小鳥們嘰嘰喳喳的叫聲,綠豬的笑聲。這些細節都不是幾天就能做出來的。」彼得說,上手容易,通關難。也許,這是憤怒的小鳥黏住玩家的秘訣之一。

開始研發的時候,尼古拉斯就做好了準備,他甚至認為,或許要做10-15款遊戲,才能獲得那一個Right One。而研發的艱難超過他的想像,八個月過去,數以千計的修改,使他數度想放棄這個項目。

從2009年3月第一次看到詹克的草圖,時間已經推移到鄰近聖誕。有一天,詹克看到母親,在烹製火雞,但是,卻因為玩憤怒的小鳥,幾次中斷烹製,直到通關,才繼續把火雞做好。那一刻,他終於堅定,就是它了。

2010年12月11日,在倫敦,在紐約,在赫爾辛基,在世界很多角落,熱情粉絲走上街道,穿著小鳥或綠豬的服飾,抱著遊戲角色的絨毛公仔,慶賀他們的節日——憤怒的小鳥日。當然,這個節日是他們自己定的。這一天,是憤怒的小鳥在蘋果應用商店開售一週年。

小鳥如何秀於林?

小鳥在蘋果應用商店裡屬於休閒遊戲,和它擺在一起出售的至少還有30萬個小遊戲。小鳥憑藉什麼飛出來的呢?

當Rovio認準小鳥遊戲質量,接下來,就是花心思,用小錢,辦大事。

馬特·威爾森(Matt Wilson)負責市場推廣,他曾向《連線》雜誌透露,在芬蘭本土的蘋果商店,只花了幾百歐元就把憤怒的小鳥推到第一名。

彼得說,因為芬蘭的小國家,通過員工和親屬的口口相傳,在推廣上有很大幫助。比如,一個知名的滑雪運動員在電視節目上,告訴瑞士的電視觀眾,她玩過這款遊戲,小鳥由此被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的鄰居們所知。憤怒的表情像病毒一樣傳播開去,瑞典、丹麥、希臘、捷克,小鳥不斷俯衝前進。

以往遊戲的運營經驗此刻為小鳥提速,「英國和美國是巨大的市場。在芬蘭如果有三四萬的下載,在英國和美國可能是這個數字的四倍,甚至五倍。」馬特說。

2010年2月,Rovio帶著北歐市場的一夜登頂的第一名,找到蘋果應用商店和北美分銷商Chillingo。前者答應在英國市場的首頁推薦小鳥一週時間,後者則承接了小鳥第一版在北美的分銷。

為了充分利用一週的展示機會,模仿電影宣傳片花,Rovio為遊戲製作了一個英文版的宣傳片花,放在Youtube上。

「這是第二個專門為iPhone遊戲製作的視頻。」馬特非常得意,該視頻已經播放超過170萬次。

北美市場是重中之重。尼古拉斯想起彼得,對著這位年長自己十多歲的業內傳奇式前輩,他在電話裡,口氣很委婉:「來幫我們,好嗎?兼職都可以,一週來兩天都好。」

此刻的小鳥已經紅遍美國,彼得在美國考察了幾天,當即給尼古拉斯回電話:「我可以來Rovio工作,而且是全職。但是,我們要做這個星球上最好的品牌。」

彼得出山了。

早在2000年,彼得就預見了移動互聯網的繁榮,他創辦了一個組織,名為Mobile Monday,故名思義,在週一的晚上組織有關移動互聯網話題的沙龍活動,邀請業內Geek、創業者、分析師、投資人,講述自己的項目,探討行業的發展。只是,沒預料到,這一天,等了十年。

這位43歲的芬蘭人現在是Rovio公司全球市場總經理,他的名片也遊戲味十足,名字下方印著「Mighty Eagle」(遊戲中一角色名),不見職位。但正是他的加盟,讓Rovio開始謀劃要做成大公司。

Rovio 非常重視與用戶互動。在Rovio擁有40 個人團隊的時候,曾經一度,有23個人專職負責回覆郵件和twitter。

「這種投入比例是以研發為主的公司所無法比擬的。」彼得說,小公司,沒有多餘的經費去砸廣告,但是,會儘量認真回答每一封電子郵件裡的問題,和每一條微博(Tweet)。

有時候,登陸微博(Twitter),看到玩家在發「找到金蛋了麼?」、「打到哪一關了?」彼得就會熱情地向粉絲們打招呼:「嘿。你好,我是魔法老鷹(Mighty Eagle)。」

在彼得的組織下,小鳥的超級玩家開始不斷在遊戲主題網站上公佈自己的通關圖片,並且羅列出通關攻略。Rovio公司也在各個渠道上,積極響應這種討論,並在適當的時候製造話題。

有一次,一個5歲的男孩伊凡(Ethan)在紙上畫了一幅圖——這是他為憤怒的小鳥設計的關口,伊凡的媽媽把原圖寄給了Rovio。彼得得知此事,與產品研發的同事溝通,將伊凡畫的圖設計成一模一樣的關口背景圖,並且把伊凡的名字寫到背景圖上,將這一關命名為「Ethan」。

「這樣做既可以把玩家參與的熱情充分調動起來,又可以從某種程度上,開掘了一款遊戲持續更新的創意源泉。」彼得解釋著,如此以來,數以億計的用戶就拉進遊戲設計的後台大幕裡。

時間短,載入時間短,隨時都能玩幾局。

「從3歲到80歲,都可以玩。」小鳥的下載量,已經超過了1.4億人次。

小鳥的大生意夢想:超越迪士尼

Rovio不是一家手機遊戲公司,而會是一家娛樂公司:遊戲、電影、周邊產品,憤怒的小鳥就是米老鼠,Rovio想要做成新型的迪士尼公司。

今年四月初,彼得的名字出現在了《時代週刊》2011年度百人榜上。

「我們是一間來自微型(Tiny)國家的微型公司。」這是彼得·威斯特巴卡(Peter Vesterbacka)在各種場合,重複最多的一句話。但這家微型公司卻雄心勃勃。

「很多人在問,現在熱映的3D動畫片《里約大冒險》,是不是憤怒的小鳥拍的電影?我們覺得,分不清楚最好。」潘天一說,他曾經是一名電影製片人,在上海電影節上遇到了彼得,相談甚歡,加入到Rovio不到兩個月。

「彼得的腦袋裡點子太多了。」潘說,彼得常把任天堂的《瑪麗奧》遊戲當作榜樣。「《超級瑪麗奧》更新換代幾十年,玩家一樣喜愛。」面對用戶會否厭倦憤怒的小鳥的問題,彼得就會舉出瑪麗奧的例子。

2010年11月,時任福克斯數學娛樂副總裁的安德魯·斯塔伯來到Rovio。福克斯計劃拍攝一部全新的動畫片《里約大冒險》,並希望Rovio提供合作。

「《里約大冒險》是一個新電影,不是已經有歷史,我們願意加入,他們其實很高興。因為,我們可以幫他們把這部電影變成今年世界上最火的電影。我們以廣告跟他們合作,但實際上,是他們幫我們投了廣告。他們投了上億美元推廣,我們沒參與,但是我們有一個條件就是,在他們做廣告的時候每個地方要有憤怒小鳥這個品牌。所以就這樣慢慢人家把這個電影誤會成我們的電影。」潘天一在開發者星球的會場上,揭示合作的背景。

這樣的誤會也許的確是Rovio樂於見到的。「Rovio 計劃出版漫畫書、拍攝動畫連續劇和電影。」彼得描繪著Rovio的娛樂帝國,「我們會圍繞遊戲小鳥,創造出一個綜合娛樂產品,正像是迪士尼2.0。」

在《里約大冒險》電影推出前一週,Rovio推出憤怒的小鳥里約版遊戲,這是一款基於iOS平台的遊戲。遊戲與之前設置類似,遊戲載入的畫面與電影海報背景圖一致,但是,綠豬不見了。玩家不再需要攻擊小豬,而是通過打碎鳥籠,營救被囚禁於其中的珍稀小鳥。這也許正昭示著 Rovio在向娛樂帝國方向邁進。

針對遊戲本身,Rovio也開始精耕細作。2010年9月,Rovio發佈了價值99美分的「魔法老鷹」工具,這是其第一次嘗試In App Purchases。與此同時,推出了自主研發的遊戲內部支付工具「豬仔銀行(Bad Piggy Bank)」。

在遊戲價格上,《憤怒的小鳥》目前共有高清版(HD)、節日版(Seasons Version)RIO版三個付費版本,最後一款採用了較少遊戲關卡,較低價格的策略。「雖然面臨其他版本降價的壓力,但是,這一策略不僅將小鳥重新回到了離開數日的排行榜頭名位置,同時,也開始讓打包販賣新遊戲關卡成了一個明確的戰略。」彼得說。

今天的小鳥從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起飛,翱翔全球,選擇的第一個落腳點,是中國。彼得透露,這個夏天,Rovio將在中國建立分支,人數不定,「5個,或50個,一切皆有可能」。

2011年4月,彼得來到中國,長城會(GWC)舉辦的2011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的會場裡, 彼得穿著一件越南產的紅色衛衣,衣服上大大的「憤怒小鳥」的圖像,讓他在一些國家經常被攔住,要求一起合影留念。

有個人和彼得穿著同樣小鳥衛衣,叫潘天一,出生在南京,6歲移居芬蘭,現在25歲的潘,是Rovio的第一個華人員工,也是Rovio僅五六個人的市場團隊成員之一。

「彼得潘」組合中國之行的第一站選擇了上海,這裡是今年憤怒的小鳥復活節尋金蛋活動所在地。作為遊戲季節版(Season Version)的招牌市場活動,金蛋已曾在數個國家和地區被發現,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都曾被尋出過金蛋的線索。

「明天會去騰訊公司。」在前往MobileMonday Beijing的路上,彼得說,此次中國之行,是和中國社交網絡談合作的,有了投資facebook的Accel這樣的頂級VC公司,通過社交媒體平台進行深度推廣,自然是輕車熟路。

但Rovio會不會和諸多知名外國互聯網企業一樣,落下水土不服之症?

彼得似乎一點都不擔心,攤開手掌,數著「雅虎、Ebay、甚至Google,他們都是美國公司,我們是芬蘭公司。小而充滿創新創造的公司。」

「當然,前提是,我們在中國找到這個星球上最優秀的人才,當然,這個優秀,絕不是『虎媽媽』(Tiger Mama)教育出的孩子,也不是用GPA來衡量的。」
8 : greatsoup38(830)@2011-05-15 15:42:15

http://www.xincaijing.com/html/xsxs/5036.html
《憤怒的小鳥》的收費模式
9 : GS(14)@2011-06-19 13:38:5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5355315
專教你整蛋
「憤怒鳥」推食譜
2011年06月19日
10 : greatsoup38(830)@2011-07-24 14:23:04

http://news.imeigu.com/a/1311294143601.html
騰訊遊戲訊 7月21日消息,芬蘭手游商Rovio負責人Peter Vesterbacka日前表示,他們的目標是將《憤怒的小鳥》打造成擁有十億粉絲的全球第一娛樂品牌。

儘管上個月本作已創下了驚人的2.5億下載量,但Rovio卻稱這只是他們萬里長征開始的第一步,他們的目標是比肩《馬里奧》和《米老鼠》。

「我們要將這一品牌的影響力發展到極致,未來兩三年來我們希望能在全球範圍內擁有十億粉絲。」Peter Vesterbacka說,「明年我們希望能在中國市場率先獲得領導地位。」

Rovio圍繞《憤怒的小鳥》開始打造跨媒體戰略,除了遊戲外,相關的衍生產品如玩具和影視等都在陸續推出。

「企業都是要求盈利的,但我們還不急於讓品牌完全商業化,我們需要吸引更多的粉絲來打造品牌影響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752

核電廠直擊 樓盤照賣 海鮮照食 我住在大亞灣

1 : GS(14)@2011-04-03 17:43:30

做得幾好的報導。
2011-3-26 iM

日本福島核電廠洩漏輻射,港人聞核色變。跟香港只有50公里之距的大亞灣核電廠,頓為城中焦點。港人擔心核電廠一旦發生意外,市民將無路可逃。究竟與核電廠為鄰的大亞灣民居,抱的又是怎樣的心情?

港府周二(22日)出動「空中巡測隊」,在離核電廠最近的大鵬灣上空盤旋,加強監測空中的輻射水平。本刊則以陸路進發,前往大鵬灣了解當地輻射水平,並深入當地民居,了解核電廠附近經濟與民情。

大鵬鎮(又稱大鵬街道)距離大亞灣核電廠的海面只有3公里,是核電廠附近的主要民居,本刊發現對比尖沙咀鬧市,原來大亞灣民居接收輻射水平比香港的鬧市還要低。

日夜與大亞灣核電廠為鄰的民居,在日本地震後,情緒比港人冷靜,居民沒有爭先搶鹽,原來當地每半年會進行一次緊急事故演習。而政府每年會為每名居民發放 6,000元(人民幣,下同)「環保生態費」補貼。大鵬灣是一個美麗的海灣,更盛產海鮮,居民均表示未有打算遷離,而附近正有多個設計新穎的樓盤推出,呎價由1,000至1,600元人民幣,售價不比深圳市中心低。不過,有常到該處旅遊暢泳的港人表示,自日本核災難後,短期內也不會再踏足這片外表美麗的臨海度假區。

為增加大亞灣核電站運作及安全情況的透明度,繼日前港府在大鵬灣上空監測輻射水平後,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公室於周四(24日)更組織傳媒,實地參觀大亞灣核電站。本刊深入核電廠附近了解情況,並前往大亞灣區內民居,實地考察當地民情。

在日本核污染擴散事件後,連日來各界甚為關注深圳大亞灣核電廠為本港帶來的「核危機」問題。大鵬灣是大亞灣核電廠附近的民居,當中大鵬、葵涌及南澳三個市鎮,最接近核電廠。

記者出發往離大亞灣核電廠最近、只有3公里的大鵬鎮,早上由羅湖火車站下車,租了車輛前往,在坐車途中,汽車途徑濱河東路、羅沙公路、鹽排高速及葵涌路口等,花上大約一個多小時,到達了大鵬鎮。

當日頗為大霧,記者踏進大鵬鎮後,村口的入口處,有一條販賣當地出產魚類及貝類的海鮮街,有海鮮食肆,也有小型的度假酒店,環境寧靜。再往前幾步,就是一幢幢樓高3至5層的住宅民居,部分外型與新界村屋格局相若,民居附近是一個美麗的沙灘,在大霧縈繞下,也可容易見到一座座以圓錐形設計的發電站,正是近期觸動港人神經的大亞灣核電廠。

投資買樓數年升1倍

大鵬鎮民居與核電站的海面距離,直徑只有約3公里之近,記者第一時間以輻射量度器於該處量度輻射水平,實地量得的輻射劑量,每小時為0.21微希,比起本刊日前在尖沙咀鬧市中心錄得的0.26微希還要低。

日本天災,似乎未有為大亞灣區內的村民留下「核危機」陰影,只是不願上鏡的投資者張先生向本刊表示,日本核災難爆發驚動了不少港人,加上預期未來市場將愈來愈關注大亞灣核電廠的安全問題,為免日後要詳細解畫,近期亦打算改變投資策略,將部分在大鵬灣投資的資金,轉至深圳市區物業上。

張先生是大鵬的原居民,早年因出省到深圳市工作,早已搬出大鵬鎮。大鵬鎮在市政府的行政上稱為大鵬街道,轄區總面積76.2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達6萬人,當中有部分是來由湖南及四川等外省,人口較為稀少,據當地村民所指,不少大鵬的原居民早年已搬至市區工作。

張先生也有在大鵬鎮家鄉買樓投資,數年前買入兩層半的住宅物業,面積約達2,500平方呎,購入時才數十萬元人民幣,今天單位已升值至百多萬元人民幣。

地震後樓盤買一送一

張先生表示,在鎮內買樓的買家,原居民居多,因為自小在這裏長大,也有一份感情,買樓是希望將來返家鄉時也有地方落腳。張先生認為︰「大鵬鎮近年的經濟穩步發展上升,政府大力推廣當地的旅遊業,相信該物業稍後還會再升。」

最近,內地傳媒指出,新樓盤大亞灣新城,在日本地震後,發展商以「買一送一」催谷銷情。陳先生也曾到該樓盤視察︰「該盤位於惠陽,非深圳區的樓盤,之前也有到過大亞灣新城附近參觀物業,不過並不打算在這樓盤賣大包之際買入單位。」

他解釋︰「惠陽本身也有發電廠,由大鵬街道至惠陽,車程約要1個多小時,自己在深圳市工作,惠陽不是自己家鄉,對當地認識甚微,且相對遙遠。再者一次考察中,發現惠陽個別物業位處的山巒,也是黃黃枯枯的顏色,相信與當地空氣污染影響有關。」

張先生更透露,代理告知他,大亞灣新城「買一送一」的單位,折合單位呎價僅是800元人民幣,雖然售價吸引,但最終也是沒有興趣。不過他坦言,日本地震後,因核電廠字眼變得敏感,故短期內會擱置在鎮內買樓,投資也暫改在深圳市。

靚沙灘吸旅客歎海鮮

大鵬灣高山臨海,還有不少獨特的民情風俗,其中如大鵬所城的懷舊村落,以及半山的茶莊,不時吸引遊人觀光,近年當地政府亦大力推廣旅遊業,計劃將該地打造成一個以觀光旅遊,以及休閒度假為主的旅遊區。

記者首次踏足大鵬街道,亦發現鎮內除有海鮮街外,不少地方更有以海景招徠的消閒地,當中包括高爾夫俱樂部、遊艇會、漁家風俗區、以及七娘山等,原來早是不少內地旅客及港人,假日愛組團在此地游泳及行山等。

每逢夏季必到大亞灣核電廠附近的楊梅坑郊遊的鄭先生,早於10年前已在朋友帶領下,常到該處的海鮮檔大快朵頤。他說以前對核電不認識,但福島事件後,他暫時不敢再到楊梅坑遊玩,聞核電怕怕。

鄭先生於去年夏天,多次聯袂朋友到核電廠附近的楊梅坑沙灘游泳,他直言那裏水清沙幼,風景怡人,「村民很友善,有山有水。前幾年遊客少的時候,食海鮮很便宜。但最近幾年很多內地人觀光,變成遊客區,環境已不及從前寧靜和單純。」

每到楊梅坑,鄭先生例必幫襯海鮮檔,「那裏的蟹粥最出名,還有蒸開邊蝦。」

鄭先生坦言今年夏天已不敢再到該處遊玩,「以前對核電廠沒有認識,反而不怕。最近聽多了,會再三考慮,才決定是否前往郊遊。」

大亞灣新盤處處 呎價千六不便宜

日本核災難後,港人聽到「大亞灣」三個字也怕怕,但走到大亞灣核電廠現場,卻發現該地經濟活動不絕,近年大鵬有不少新樓盤動工,記者從大鵬鎮步出村外,不足20分鐘,便有樓盤正在開售,而且售價並不便宜。

深圳龍崗位於大鵬汽車站附近的住宅新盤「蔚藍22度」,銷售員透露,樓盤呎價折合也要1,600多元人民幣,絕不比深圳市區樓便宜,迄今已賣出逾六成單位,據悉來買房子的九成是深圳人,其餘來自不同省份,以前也有港人到附近買樓。

「蔚藍22度」位於大鵬街道鎮中心,以海面距離計,與核電廠直徑約有6公里之遙。

另外,一個名叫「曼灣」的低密度度假酒店公寓,就在大鵬水頭村不遠位置,項目以低密度發展,外牆以磚紅及白色為主調,與海對望,頗有歐美度假風情。銷售人員程小姐告訴記者,日本核洩漏之後,看房量沒有明顯的變化,只是買家偶爾多關心大亞灣核電廠的安全及監測系統事宜。

680呎130萬人民幣

程小姐笑說︰「天災是無法預計的,加上中國核能技術是較後發展,比較日本的安全,故對大亞灣核電廠的防禦措施充滿信心,而且發生危險的機會是千萬分之一。」

一個680多平方呎的「曼灣」酒店式公寓,售價一點也不便宜,入場費約130多萬元人民幣,若是50萬元人民幣作為首期,月供約1,600多元人民幣,銷售員表示,售價較平的單位,呎價也要過千元。

記者參觀過單位,單位設有約達100多平方呎的私人露台,放眼外望雖然已看不到核電廠,不過銷售員推介單位時表示,物業外圍的一部分海產養殖場位置,政府正草擬興建一個避難所。

記者詳細再問,原來避難所已草擬多年,迄今仍未有具體計劃。不過由於有山有海景,項目由2009年底開售,也不乏買家青睞,銷售處的銷情表顯示,迄今「曼灣」出售的單位已有九成沽出。

----------------------------------

大亞灣居民心聲

詹太 半年一次意外演習

福島附近海水已被輻射嚴重污染,而大亞灣核電廠也是臨海而建,更甚的是該帶盛產海鮮,甚至有專養殖扇貝的養殖場。大鵬有條海鮮街,與香港的西貢十分相似,整條街都開滿販賣新鮮海產的小舖,售賣由當地捕獲的蝦蟹海產。

可能是閒日關係,記者沒看到甚麼旅客,反而不少當地居民前來買海鮮。這天詹氏母女同來買海產,詹母表示,看到日本因地震而引發的核災難,也會擔心附近的核電廠會否有機會洩漏輻射。女兒詹小姐則指附近的確有污染問題,像時有大風從核電廠方向吹來黑色一點點的微粒,吸入鼻子後,鼻涕量便會增加。

不過,地方政府也有就核電廠的建設而作出相應措施。像是約每半年,就與附近居民進行一次核廠意外的模擬演習,演習時會響起警號,而居民則被要求留在家中,等待救援。此外,也有相關人員每天到附近測量海水,看看污染程度有否超標。

詹氏母女表示,居住的地方是祖業,從沒考慮搬走,至於污染問題,詹母說:「柴米油鹽醬醋茶,現在哪樣沒污染?也管不了那麼多了。」

陳生 原居民不搶鹽不移居

住在核電廠附近的原居民,大都是上一代趁?偷渡潮來港打工,賺了錢後便回鄉下蓋房子過生活。而居住在核電廠附近水頭村的陳先生,便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長大。

自十多年前開始,家鄉突然接二連三地建起核電站來,陳先生表示,覺得沒甚麼大不了:「關於輻射問題,政府有宣傳安全相關的信息,而我從小在這裏長大,現在有了核電廠後又過了十多年,身體也都很健康,大亞灣在未來百多年也應該不會發生地震,不覺得有甚麼問題。」因此,陳先生亦並沒考慮過要舉家遷往其他地方:「核電廠的範圍有百多二百公里,我們能搬去哪裏?難道要搬上湖南、四川?那邊不也一樣有核電廠?」

陳先生的做法是坦然面對,照舊吃附近出產的海鮮,也不會去學人家搶鹽,「誰會那麼蠢去搶鹽?鹽、油、米,我從來都沒搶過,中國還怕沒有鹽、油、米讓你吃?」陳先生續指出,住在附近的原居民們,大都並不擔心輻射問題。

老闆娘 核電廠資訊透明不足

在大鵬南澳區東山高嶺橋附近,有個小農莊,不但經營農家菜餐館,農莊內的一大片荔枝樹林,還可供遊客預約採摘。而坐在農莊裏吃飯,可清晰遙望只有一山之隔的大亞灣核電廠。

老闆娘李小姐十多年前嫁來農莊附近的高嶺村,她說自己娘家在距離大鵬區約個多小時車程的惠陽一帶,同樣建有核電站,因此對夫家附近核電廠所可能造成的污染與輻射洩漏危機,並沒有多大的恐懼。

「也沒甚麼可怕的,而且這裏的老人家,個個都有八、九十歲命,每個都很健康。」李小姐表現得十分樂觀,但也隨即透露了憂心的一面,「如果真的發生了甚麼意外,天災要來的,逃也逃不了。」而現實是要搬也搬不來,因市區房價高企,一個單位動輒要百多萬人民幣,若搬出市區,則很難生活下去。事實上,核電廠的相關信息並不向外界透露,廠內員工亦不會聘請當地人,因此住在附近的原居民所知道的相關資訊十分有限。

----------------------------------

全國核電站陸續有來

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對電力需求大增,政府為保電力供應,近年大力發展核電業,數以十計的核能反應堆在神州「遍地開花」。粗略統計,中國擬建核反應堆佔世界總量約四成,全國目前已建的核電站反應堆至少約有10個,逾50座反應堆正在興建,未來5至10年將計劃再新建10多個。

隨?日本發生核意外,國家總理溫家寶暫停審批新核電項目,及要求全面檢查核工程,如何確保核安全及長遠電力供電充足,將成中國政府重大考驗,亦對亞洲地區核安全舉足輕重。(有關中國核電規劃文章見20頁「崛起第一課」)

政府每年補貼6千元環保生態費

記者跟數名住在大亞灣附近的原居民聊過,他們不約而同指出,自從居所附近興建了核電廠後,政府便開始每年發放稱為「環保生態費」的津貼,不過各人的口徑不一,經營農莊的李小姐表示,十多年前已開始收到政府的津貼,當時每年每人只有約300元,數年前才加至每年每人6,000元,她指出,聽聞之後還會再加。

在海鮮街購買海鮮的詹小姐則表示,津貼是由約2007年才開始發放的,每人每月約500元,不過並不是所有居民都可得到這筆補助金,皆因居民需於2004 年2月前申請,若是2004年1月後出生的居民,便不享有這項福利。

至於這筆錢對日常開支的幫助有多大,詹小姐說:「我和兒子每月支出便要1,000多元,那生態費也就是比沒有好,可以幫補一下。」

記者上網搜索「環保生態費」相關資訊,未發現官方有相關的公布資料,或許就正如大亞灣一名村民所言:「環保生態費,或許是環境受污染的一點補償。」

大亞灣無人搶鹽

日本核災引發輻射恐慌,有謠言指加碘食鹽可以抗輻射,因此在香港及內地都引發了一股「搶鹽潮」。反觀位於大亞灣核電廠3公里內的居住區,卻沒有上演搶鹽的戲碼,到超市兜個轉,食鹽的價格與平時一樣只售2元人民幣。當地居民表示,沒聽過左鄰右里去搶鹽,不過由於家中食鹽剛好用盡,看到有關搶鹽的新聞後,擔心食鹽長期缺貨,因此便也去雜貨店買了三、四包。

﹏﹏﹏﹏﹏﹏﹏﹏﹏﹏﹏﹏﹏﹏﹏﹏﹏﹏

大亞灣Q&A

問:大亞灣核電廠八十年代興建時,有甚麼措施確保安全?

答:距離香港市中心僅50公里、位於深圳大鵬半島的大亞灣核電站,1987年在一片爭議聲中動工興建。動工前一年,蘇聯切爾諾貝爾核電廠發生嚴重洩漏輻射,港人對核電計劃大為恐慌,掀起大型反核運動,一個月內逾百萬港人簽名反對。

為了消除各方顧慮,核電站引進法國及英國的核技術裝備進行建造,並由美國公司提供質量保證。工程順利上馬,安裝兩台的反應堆機組,使用壓水式反應堆技術,與日本福島核電廠沸水式的技術不同。

問:大亞灣核電廠曾否出現事故?

答:根據國家核安全局的安全檢查報告,大亞灣過去十多年曾出現過數次故障紀綠,但未算須通報事故。至去年5月,傳媒踢爆大亞灣疑因反應堆核心一根燃料棒出現小孔,令反應堆冷卻水的放射性上升,懷疑泄漏輻射。雖然事後中電稱事件不涉安全問題而沒有通報,但已遭公眾猛烈批評,不滿核電廠運作欠缺透明度。

本周又再被傳媒揭發,核電站在2003及2004年曾「秘密」更換反應堆的爐蓋,疑因該設計容易腐蝕,但未對外公布,再次被指隱瞞事故。

問:現時由誰營運及監管大亞灣核電廠?香港政府有沒有角色?

答:大亞灣核電站由廣東核電合營有限公司擁有,中國廣東核電集團佔75%股權,本港中電控股則佔25%。而核電站的營運管理,則由中電(00002)及中國廣東核電集團聯合管理。一旦發生意外,香港特區政府也需要靠核電廠主動通報,但過去電廠內的故障及事故,廠方均因安全性未達到要通報的級數,故往往傳媒早過政府公佈,核電廠與港府通報機制的有效性,仍未受到正式考驗。另外,香港天文台負責監測全港的輻射水平,確保環境輻射在安全水平之內。

問:香港為何要大幅增加核能發電比例?

答:大亞灣核電站現是香港約兩成電力的來源地。早前香港政府建議提升本港核能發電的比例,由現時23%,到2020年倍增至50%,環境局局長邱騰華指目前燃煤發電,每度電約4至6角,價格雖較便宜,但污染代價較大,天然氣約8至9角,核能則為5角,故增加使用核能有助香港提升競爭力。

問:除了大亞灣核電廠,香港還受其他核電廠威脅嗎?

答:除了大亞灣,內地政府1997年在大亞灣核電站東北面約一公里的地方,興建了嶺澳核電站,該電廠全屬內地資金擁有及管理,上周港府保安局副局長黎棟國說,粵港兩地政府已有合作協議,若果大亞灣與嶺澳核電站發生一些應急事故,廣東方面會通知特區政府。距離香港西面約百多公里,則有台山及陽江兩個仍在興建的核電站,預計約2013年投產。

----------------------------------

沙田將軍澳樓價未受累

大亞灣核電廠與香港市中心距離50公里,相比福島與東京距離有200公里,香港更接近核陰霾。

公民黨早前建議政府,應教育距離大亞灣核電廠只約30公里的西貢和將軍澳居民,有關核意外的應變和舉行演習。霎時間,馬鞍山、沙田、西貢、將軍澳等地區彷彿變成「危險地帶」,這些新市鎮人口密集,樓盤特別多,樓價可會受累?

中原地產聯席董事黃良昇指,至今未聽聞上述地區樓價受核危機影響,畢竟香港地方細小,假使大亞灣發生核意外,相信無論距離核電廠30公里的馬鞍山或西貢,抑或50公里的尖沙咀,一樣逃不了。「好像打颱風,不會西貢有10號風,荃灣只得3號風。」且若大亞灣不幸發生核災禍,將不會只得樓價受累,整個香港經濟都會塌下來。

一旦大亞灣核電站發生意外,香港保安局現有一套應變計劃,但只針對核電廠方圓20公里的地區,即只包括大鵬灣和只有兩居民的東平洲;若仿效今次日本福島事故,方圓30公里居民需留在室內,則有20萬人居住的馬鞍山和7萬人的西貢區也涉及其中;若跟隨美國建議,80公里內的居民都需撤退,那幾乎整個香港包括大嶼山居民都要疏散。

﹏﹏﹏﹏﹏﹏﹏﹏﹏﹏﹏﹏﹏﹏﹏﹏﹏﹏

大亞灣核電廠附近經濟與民生

輻射︰大亞灣附近民居輻射水平低過尖沙咀

樓市︰該區有不少新樓盤推出,呎價更高達1,600元人民幣,售出率高,但有投資者表示現要改變策略

旅遊︰附近一帶多海灘,為港人潛水行山旅遊勝地

食物︰該區盛產海鮮及有不少養殖場,扇貝尤為著名

民生︰居民每年獲政府補貼6,000元人民幣「環保生態費」,半年一次核意外演習,對核電廠已習慣,無計劃搬遷
2 : 龍生(798)@2011-04-04 00:14:20

這是一篇安撫人心的報導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753

運動服品牌3日袋700萬 Rugby 7贊助商爭崩頭

1 : GS(14)@2011-04-03 17:44:14

2011-3-26 iM
一年一度香港Rugby Sevens Party又來了!這個名副其實的嘉年華,吸引不只是欖球迷,還有愛熱鬧愛扮鬼扮馬的一眾狂迷,場內任由他們亂玩亂跳,加上場上激烈的欖球比賽,氣氛十分熾熱。三日賽期,場場爆滿,招待12萬名觀眾,當中逾2萬人專程由外國來港觀賞賽事,旅遊業界估計可為香港帶來額外2億元收入。

球迷玩得瘋狂,球員鬥得激烈,場外廣告商原來亦爭崩頭。活動找不到贊助商時有聽聞,但這個由香港欖球總會主辦的欖球比賽,贊助及廣告商竟然多得令主辦單位頭痛。有幸成為Hong Kong Sevens大會贊助商的英國體育品牌Kukri揭開這個爭崩頭之謎,這間在中環置地廣場與名店看齊的運動服店,賽事展開前生意額已大升八成,在大球場場內銷售3日的攤檔,生意更可望高達700萬元。如此會生金蛋的一個橄欖球,能吸引全球逾億觀眾收看,難怪人人也爭相贊助這比賽呢!

走入名店臨立的置地廣場,你會找到一間賣運動服的Hong Kong Sevens特約商店,店內掛滿各球隊波衫、紀念T恤和眾多紀念物品,櫥窗亦放滿大大小小的欖球和海報。藉着國際7人賽的名聲,Kukri這個只有12年歷史的英國體育品牌,登上了中環名店之列。店舖門口雖然沒有掛上Kukri的招牌,但所有產品其實都已印上品牌Logo——「长」(見另稿)。

老闆Phil Morris原來曾居香港9年,當過香港欖球總會財務總監,熟絡的人脈可能就是Kukri成為Hong Kong Sevens贊助商的原因之一。總經理Dave Fuller指,公司規模雖然比不上Nike、adidas等大牌子,但勝在靈活多變,不受大量生產的成本限制,產品種類更具多元化。他舉例,Kukri 出品的球衣質量好,手工仔細,而且出貨平均只要6星期,不像大型公司動輒生產10萬件,需時可能還要16星期。

置地開店與名牌看齊

Kukri全球生產75種不同運動產品,而在香港就出售欖球、曲棍球、投球等的運動用品,亦為不同球會訂製球衣。只屬於中小型規模的Kukri,曾為世界欖球冠軍,英格蘭隊的球衣贊助,現時的贊助球隊包括香港、中國、關島等,「欖球是我們重點發展的類別,而這運動於亞洲市場亦逐漸成熟,球會愈來愈多,7人賽的發展亦十分迅速。」

除了Hong Kong Sevens之外,Kukri亦有贊助其他7人欖球賽,但Fuller認為始終不及香港的規模大,因為賽事是世界7人欖球巡迴賽重要一站,參賽隊伍最多,勝出獲得的分數亦是最多,他還認為比賽是亞洲最大型的運動錦標,而且還包含嘉年華的歡樂元素,對於贊助商來說,是一個不可多得的銷售和曝光機會。

未開賽生意已升八成

這個英國體育品牌對Hong Kong Sevens大加讚賞,因自2006年開始,Kukri已得到賽事大會指定贊助商合約,2007還獲得官方產品的零售合約,5年來為公司和香港欖球總會帶來持續的收入增長,「賽事展開前兩至三星期,特約店的生意額至少比平日上升八成,而大球場內7個銷售攤位,根據過往經驗,3日共28小時的銷售,生意額估計可達700萬港元。」

以此推算,Kukri在大球場內平均每日收入將達到約233萬元,每日4萬名觀眾的人均消費就是約58元,若人均消費達100元,紀念品的銷售更可高至 1,000萬元。難怪不少生產商亦希望爭取這份「肥」約,增加收入之外,亦可藉以提升品牌的國際形象。

Fuller指今屆賽事之後,他們跟賽會的贊助合約將會屆滿,他亦已見到不少大型體育品牌窺視這贊助合約,但他對Kukri仍充滿信心,憑着他們過去生產、成本控制、銷售等經驗,可望順利獲得新一份贊助合約。

新廣告商無法擠入場

Hong Kong Sevens今年已是第36屆,雖然欖球在香港的普及程度,遠不及足球籃球,但這個「老外」運動,竟然比起本地任何足籃舉辦的賽事,無論規模、觀眾人數都有過之而無不及,更獲香港體育委員會授予「"M"品牌」,成為香港官方認可的大型體育活動,可獲政府撥款資助。

就算沒有政府資助,賽事亦不愁沒有贊助商,香港欖球總會項目總監鄧偉榮(Warrick Dent)表示,每年都有大批爭相加入的贊助商,處理他們的申請成為籌辦過程其中一個難題,「現有的比賽贊助機構,年復年都會繼續支持,令新加入的廣告商無法入場。」單是國泰(00293)和UBS的相關贊助已超過30年,瑞信亦由1997年成為冠名贊助商至今。

除了贊助商太多的問題,門票不足亦是欖球總會近年經常面對的困難。鄧偉榮指,基於大球場最多只可容納4萬名觀眾,座位絕對滿足不到來自世界各地的需求,他們正物色可容納更多觀眾的場地以解決問題,不過暫時仍然未有定案。

包廂售62萬照樣搶手

每年7人欖球賽門券都一票難求,大部分門票已分發給贊助商,餘下公開發售的只有5,000套。每套可觀看3天賽事的套票,售1,250元,今年更於1小時之內便迅速賣光;而公司包廂欖球總會表示今年的續訂率達98%,較去年85%為多,有指廂座的售價高達8萬美元(約62.4萬港元),但每年一樣十分搶手。

Hong Kong Sevens年年高朋滿座,跟香港中西文化融和,經濟和交通發達不無關係,鄧偉榮相信本港的獨特性令賽事成為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欖球比賽,「賽事除了找來國際頂尖的球隊,亦有知名度不高隊伍參賽,例如墨西哥就是首次參加賽事,這可促進世界欖球發展,亦令全世界更多欖球迷關注賽事。」

他答謝球迷和贊助商多年來熱情的支持,才令7人欖球賽變成猶如嘉年華會的國際性大型派對。

瑞銀國泰鬥突圍

贊助商爭崩頭無法入局,皆因近年Hong Kong Sevens一直都以國泰和瑞信為冠名贊助商。不過,隨着他們跟香港欖球總會合約今年屆滿,情況可能有變。前者落力宣傳,看似希望延續冠名贊助,而後者的宣傳卻寥寥無幾。

國泰每年一度的7人欖球賽廣告成為觀眾每年焦點,過往有以空姐和乘客載歌載舞的廣告片,增加賽事嘉年華氣氛,今年就以空姐大戰欖球員的比賽為主題,一剛一柔,凸顯兩者特色。而為怕近期天災影響球迷心情,國泰將打破健力士紀錄的巨型欖球宣傳品(上圖)慈善拍賣,以援助日本東北、中國雲南及新西蘭基督城遭受地震影響的災民,一舉兩得。

國泰已是連續第八年成為聯合冠名贊助機構及指定航空公司,這間本地航空公司自1976年開始,斷續贊助Hong Kong Sevens接近30年,國泰市場部經理彭彧表示,作為紮根香港的航空公司,他們希望以世界性活動來加強公司品牌形象。

Banker來港開會兼睇波

國泰落足本拍廣告,大搞宣傳活動,Hong Kong Sevens與國泰差不多已成為同義詞。不過事實上,瑞信比起國泰更早成為比賽冠名贊助商,由1997年開始,至今已是第15年。雖然欖球與投資銀行顯得格格不入,但瑞信不少在港客戶均為外國人,他們對欖球都有很大興趣。每年更索性將亞洲投資會議舉行時間與欖球賽合併,來自世界各地參加投資會議的公司代表及機構投資者,既可參加會議又可參加這場欖球嘉年華。

但金融海嘯之後,為免予人豪花感覺,瑞信的宣傳變得低調,包廂的使費亦大大減少。反而同來自瑞士的投行UBS卻摩拳擦掌,雖然他們不是Hong Kong Sevens直接贊助商,但16年來一直是香港欖球總會的主要夥伴,亦是香港欖球代表隊贊助。7人賽前夕,他們更在文化中心和遮打花園分別擺下欖球擂台,一連兩星期找來港隊代表,與市民同樂,營造濃烈的欖球氣氛。

簡體字標誌有段古

不是欖球迷可能對Kukri這名字較為陌生,但對品牌Logo「长」或多或少都有點印象。Kukri總經理Dave Fuller解釋這Logo其實是參考中文「長」的簡體字,有長壽(Longevity)的意思,而英文Kukri就是「啹喀兵」(Gurkha)的彎刀,又名廓爾喀刀。他表示品牌創立人Phil Morris希望名稱帶點亞洲風格,因而將兩者結合為名。

﹏﹏﹏﹏﹏﹏﹏﹏﹏﹏﹏﹏﹏﹏﹏﹏﹏﹏

香港國際7人欖球賽小資料

˙首屆邀請賽於1976年舉行,由12隊不同國家欖球會參賽,冠軍由新西蘭Cantabrians而奪得,現時已增至24支國家隊參賽

˙到七、八十年代,賽事愈來愈受歡迎,參加隊伍才由球會升格至國家隊

˙舉行地點最初在香港足球會,後移師舊政府大球場,現時在能容納4萬名觀眾的香港大球場作賽

˙近年賽事年年爆滿,三日賽期,招待12萬觀眾,當中逾2萬人專程由外國來港

˙公開發售5,000套的3日門券,售1,250元,開售1小時之內便迅速賣光

˙公司包廂今年續訂率達98%,較去年85%為多,有指廂座的價錢高達8萬美元(約62萬)

˙賽事全球合共400小時直播,觀眾數以億計,歐洲及美國約有6,000萬個家庭可收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7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