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註釋
卻:屏去,此處為退回,還給之意。
走馬:走馬,指跑得快的馬,戰馬。
糞:意味耕種,治田。
戎馬:懷胎的母馬。
咎:過錯。
翻譯
當治理天下合乎「道」,就會天下太平,沒有戰爭,就會把馬還給農夫到田間耕種。而當治理天下不合乎「道」,天下就會發生戰亂,連懷孕的母馬也會被拉上戰場,只得在荒郊野外生小馬駒。人世間的禍患沒有比不知足更大的了,過錯也沒有比慾望的不知足更大的了。因此,只有懂得了知足常樂的人,才會得到永遠的富足。
理解
對於古代集權式的統治,皇帝個人的意志往往就代表了國家的意志,交戰媾和全憑皇帝一人。所以在《道德經》中有許多章,其實都是寫給統治者看的。比如在這一章裡,老子告誡統治者要知足,不能被自己的慾望奴役(雖然這對於普通人也很有意義),否則會天下大亂,民不聊生。
但對於整個社會來說,不知足才是社會創新的源泉、社會進步的動力。因為不滿足於有限的糧食產量,人類發明了新的耕作方法甚至是轉基因作物。因為不滿足於畜力的弱小,風車水車的不穩地,人類發明了蒸汽機、內燃機。因為不滿足於馬車的速度,於是人類發明了汽車。因為不滿足於計算的速度,人類發明了電腦。所有的這一切徹底改變了人類社會。如果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知足了,安於貧賤的生活,一個個都過的跟苦行僧似的,社會的物質進步也就停止了,這也是非常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