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股收益,必須是主營業務收入,而不是出售一次性資產所得,因為上市公司不是永遠都有資產可以出售,而且每股收益只能和去年的同一時期相比,而不能和今年的上一時期相比,比較下來收益率越高越好,越高說明這個股票在本週期行情非常好,盈利能力強。怎麼理解巴菲特的每股收益不如淨資產收益率指標好用?
2.巴菲特從不投資分拆上市的公司,因為不需要通過上市來實現價值。一般的私募基金在所投資的企業中一般來講只佔小股,目的是幾年以後出售,或等上市後退出,巴菲特在股票以外的公司均為控股性質。其實一家企業或者一門生意究竟是掛牌上市還是不上市,並不影響公司的內含價值(高於基本面所決定的內含價值)來圈錢,這種奢侈會鼓勵私募基金在投資時抱有機會主義和僥倖心理。同樣的道理,股民在買了股票之後,也因為隨時可以撒腿就跑,所以在選股時沒有長遠打算,輕視了可持續的複合增長率。
3.在資本密集型的行業中,使得產品差異化是一種不錯的方法。但是,很多產品都是無法差異化的,任何賣家銷售的「商品」都沒有太大的差別,在交易時往往只考慮價格因素,每個買家都傾向於購買價格最低的同類商品,因此,最重要的還是降低成本提高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