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4/4/24 讀書筆記 Chi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rjjp.html
1965年,巴菲特公司獲得了有史以來最高的超額收益,高達33%。但是並無法保證一定的慣性,因為在變化的市場中,過去的成功方法與想法無法轉移到未來。在這一年的信中,巴菲特將有趣的複利改為了複利的悲哀(sorrowofcompounding),在這裡他並不是要說複利怎麼不好,而是要引出投資規模的問題:在特定的市場環境下,到底最佳的投資規模怎麼來確定?日益增長的規模到底是否會影響我們的投資業績?巴菲特第一次正面的指出,在「目前」的情況下,增資可能會傷害而不是幫助我們未來的業績。

在投資方法方面,隨著資金規模的不斷增加,和市場的不斷變化,套利類投資的機會不斷減少,但是低估類投資(私有化視角)的表現很好,雖然隨著道瓊斯指數的上漲,這類機會也是越來越少,但是一旦抓住,就會有很好的表現。緊接著,巴菲特又指出了Diversification得問題,他表示比大部分投資公司的投資分散化要低。不能刻意地去追求分散化,我的理解是非理性的分散化約等於惰性的投資,這也是很多投資公司難以追平道指的原因之一。在巴菲特的概念裡,如果一項投資滿足以下兩個條件,他就會考慮將基金資產的40%投資於這一項投資上:1. 依據的事實和推理的過程正確的概率非常高;2. 因各種因素變化導致投資內在價值大幅波動的概率非常低。雖然這種集中投資的策略可能造成某一年或某幾年的業績非常差。投資業績將上下波動,但他相信這一投資策略將會提高長期收益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8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