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道德經譯註 第二十七章 Michael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ro15.html

原文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註釋

繩約:用繩子捆起來。

襲:掩蓋,隱蔽,不露在外面。

資:憑藉,借鑑。

要妙:指精深玄奧的道理。

翻譯

善於行走,就不會留下痕跡。善於言辭,就不會被人指摘之處。善於計算,不用使用籌策。善於關閉,就不用栓鎖。善於捆束,不用繩子別人也解不開。因此聖人總是善於幫助別人,所以也就沒有被遺棄的人。總是善於使用各種物品,所以就沒有被遺棄的物品。這就叫做掩藏於內的聰明。所以,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師,而不善人是善人的借鑑。不尊重他的老師,不愛惜他人的鑑戒,即使自以為自己很聰明,其實卻是很糊塗的。這就是玄奧要妙之理啊。

理解

在老子眼中,似乎每一種事物、言行都有高下之分。而且他舉的那幾個例子感覺像是詭辯一般。我這裡有兩種理解,一是把「行」、「言」「數」「閉」「結」這些做延伸義理解,比如「結」可以延伸為聯結兩個國家,即外交工作。因為有形的繩結終究可以被毀壞,即使是戈迪亞之結(Gordian'sknot)一樣被亞歷山大砍斷,只有無形的東西才可以永存。另一種理解方式是這樣的,舉個例子來說,一個人如果能夠逢戰必勝,這樣的人是不是最能征善戰的人呢?對於這個問題老子沒有回答,但孫子回答了:「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孫子兵法·謀攻篇》),你打仗牛逼,誰都打不過你,但是在孫子眼中這並不是最牛的,因為殺人三千自損八百,最能征善戰的人不用一兵一卒就能把敵人制服,這樣的人才是最善戰的。也就是說,最能戰鬥的人反而不是通過戰鬥來達到目的的。同樣,最善於行走的人必然也是不用腳走路的,因此不會留下痕跡。最善於言辭的人是不用說話的,他用的是行動,因此不會招致指摘。最善於防守關閉的,並不倚靠牢固的栓鎖,他必然有其他威懾之物,敵人連靠近打開的機會都沒有。。。遺憾的是不管用上述兩種的那種方法,都理解不了老子的結論「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另外「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這句話頗類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管是誰的專利,總之道理都是一樣的,都是修身的不二法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8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