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外匯局:人民幣匯率波動實屬正常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0226

昨日(4月24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召開新聞發佈會,公佈2014年一季度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對於近期人民幣匯率的連續貶值,外匯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稱,人民幣匯率波動實屬正常;雙向波動條件具備;匯率變化可以解釋。

《新京報》報導,3月17日,央行宣佈人民幣匯率波幅區間由1%放寬至2%,此後人民幣在28個交易日內即期匯率累計最大下跌96個基點,區間貶值幅達1.56%。對比今年1月1日即期匯率定盤價6.0485,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幅度已超過3%。

25日,人民幣即期匯率開盤報價6.2510,較上一個交易日收盤價6.2489下跌21基點,創近16個月低點。若以此來計算,每購買100美元產品需人民幣625.1元,相較於今年1月1日的定盤價,成本增多20.25元人民幣。

管濤表示,人民幣匯率有漲有跌屬於正常現象,讓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是既定的改革方向。從今年2月中旬以來,人民幣匯率有所走低,但是相比於94年匯率並軌以來,尤其是2005年7月份匯改以來,人民幣目前調整的幅度並不算大。從2005年匯改至2013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累計升值36%。在國際清算銀行監測的61種貨幣中,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升幅排第一位,實際有效匯率升幅排第二位,而近期回調幅度不過1%左右。因此,不應過度關注短期波動,而應更多關注人民幣匯率中長期走勢。

此外,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人民幣的雙向波動已條件具備。從宏觀上講,人民幣匯率正在趨向均衡合理水平,國際上通常用經常項目差額佔GDP的比重來衡量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平衡狀況,經常項目不管順差還是逆差,只要在GDP的一定比例以內都屬於合理,從2010年開始,我國經常項目順差佔GDP的比重已經回落到國際認可的合理標準以內,2013年我國經常項目順差佔GDP比重是2%。從微觀來講,現在的資本流動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越來越大。金融危機後,主要的發達經濟體都採取了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造成了全球低利率、寬流動性,使得新興經濟體經常面臨脫離本國基本面的資本流動波動衝擊,中國也深受影響。

資本項目成為外匯儲備主要來源

據剛剛公佈的外匯數據顯示,按美元計價,2014年一季度,我國經常項目順差72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順差404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328億美元,收益順差35億美元,經常轉移逆差38億美元。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1183億美元,其中,直接投資淨流入512億美元。國際儲備資產增加1255億美元,其中,外匯儲備資產增加1258億美元,特別提款權及在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減少3億美元。

對比過去幾年的外匯數據可以發現,資本項目的比重正日益提高。管濤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解釋,2005年到2009年這個期間,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順差對中國國際收支總順差的貢獻是七三開,而2010年起,除了2012年資本項目出現少量的逆差以外,2010年、2011年、2013年我國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順差對於國際收支順差的貢獻轉為四六開,2013年這個比例大概是36%:64%。也就是說,資本項目已經超過經常項目成為我國近年來國際收支順差、外匯儲備增加的主要來源。

而對於外匯儲備資產增加大量增加,管濤解釋到,因為境內企業採取資產本幣化、負債外幣化,或者可以說是做多人民幣、做空外幣的財務運作,導致2013年我國非直接投資形式的資本流動,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國際收支口徑證券投資加上其他投資這兩個項目,由2012年的淨流出2123億美元轉為淨流入1382億美元,這一進一出振幅變化規模達到3505億美元,完全可以解釋2013年我國外匯儲備資產多增3340億美元的變化。

央行早前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份,國家外匯儲備39480.97億美元,佔全世界外儲總量的三分之一。居高不下的外匯儲備也引來擔憂,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劉勝軍在為《華爾街日報》撰文時談到過高外匯儲備的三大憂患:第一,央行收匯需要投放人民幣基礎貨幣,這加劇了中國本就嚴重的貨幣超發問題;第二,外匯儲備主要投資於美國國債等高流動性資產,回報率很低。儘管中國的對外淨資產高居全球第二位,但 2008-2012年國際收益累計淨虧損超過7000億美元。究其原因,是中國的對外資產回報率大大低於對外債務的成本。第三,安全性隱憂。一旦發生國家間的對峙,美國凍結中國部分外匯儲備並非不可能。此前,美國就對利比亞等國採取過此類限制。央行行長周小川早在2011年就表示,外匯儲備已經超過了中國需要的合理水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1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