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專訪知乎 CEO 周源:一家互聯網報社的誕生記

http://www.iheima.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81


去年底,問答社區知乎發起《創業時,我們在知乎聊什麼?》的出版眾籌計劃。幾個月後,這本創業指南憑藉「知友」的網上發力,登上亞馬遜暢銷書榜。從推出「知乎日報」到用眾籌方式出版,對於周源和知乎來說,這部編號為001的出版作品是一場成功的實驗,「以後肯定會有更多的嘗試。」  

     「我一直在招聘,卻很難招到靠譜的人。」說這話的時候,問答社區知乎CEO周源坐在名為「贊同」的會議室裡,隔壁「反對」會議室(源於知乎著名的「贊同」、「反對按鈕」)正在進行一場面試。

  「五道口百平米陽光 Loft,南鄰宇宙中心,北看奧林匹克公園,清河環繞,地鐵沿線,藥店超市KTV一應俱全,夏日園區鳥語花香,姑娘圍繞。今天來面試,下周就上班兒。快停下寫無盡的代碼 / 改稿 / 提需求 / 寫文檔的手,火速拎包加盟。」知乎的招人廣告掛在微博上幾個月,應聘者眾多、合適者寥寥。
  周源毫不掩飾自己的完美主義傾向,從招人到產品,他寧願花大量時間磨,也不願像其他創業者那樣匆忙推出產品。這讓外界覺得知乎「慢吞吞」的。
  知乎的第一本正式出版作品也這樣磨了一年多。前不久,《創業時,我們在知乎聊什麼?》悄然上市,由知乎聯合中信出版社共同出版。這本創業指南,憑藉「知友」的網上發力,一度登上亞馬遜暢銷書榜。
  這本書從如何選擇創業方向,到選擇合夥人;從如何找投資,到如何推出產品、管理團隊,詳細闡釋了103個創業話題,內容全部來自知乎用戶的集體智慧。
  

周源是個求知慾極強的人。他從東南大學計算機專業碩士畢業後,就到了上海,做超市軟件開發。此後他做了三年記者,2008 年,他辭職創業

  初嘗眾籌出版

  2013年12月18日,知乎在美團網上發起了《創業時,我們在知乎聊什麼?》的出版眾籌計劃,限額1000人,每人花費99元就可以成為圖書的「聯合出版人」,獲得封面書皮上印有自己署名的典藏版圖書。
  知乎在這次活動之前並沒有做太多預熱,只是在「知識青年」的專欄上發了篇預告文章,沒想到引起眾多知乎粉的興趣,一起參與這場出版試驗。活動上線不到10分鐘,1000個眾籌名額就被搶光。就連知乎的聯合創始人、COO黃繼新也沒有幫朋友搶成功。
  眾籌到的9.9萬款項,全部用於第一版圖書的出版。印著個人名字的典藏版圖書送到眾籌人手中之後,有人在知乎感嘆:「知乎賣的哪是書,這賣的分明是榮譽感和歸屬感。」
  關於創業這個話題,實際上是知乎最早一批用戶討論很多的。周源說,「這些問題在知乎上有相當數量的優質答案,之前並沒有在互聯網上集中出現過。」早在2012年,就有知乎用戶提出出一本創業指導書的想法。想到出版的複雜性,周源有點不敢碰。
  直到去年,周源覺得是時候回饋創業者的支持。但出版畢竟不是一個互聯網公司擅長的事,於是周源決定,用互聯網的方式做一本書。
  周源根據自己過去5年的創業經歷,擬定了書的框架,包括他在創業中遇到的問題。之後,由知乎編委成員去知乎上尋找合適的回答內容,經過大致三輪較大的調整,話題從最初500多個中,通過知乎網友點贊或反對的方式甄選出103個創業話題。其中,約有30%的話題由知乎向領域大牛約稿,作為對書籍內容的補充。
  對於出版方中信出版社來說,網上遴選幫他們簡化了傳統出版中選題論證以及邀稿過程。因為有了知乎上500萬粉絲的參與,市場調研、約稿寫稿在知乎上都已經基本搞定。留給出版社的就剩下後期編輯、印刷和發行等無法用互聯網完成的工作。
  其實,創業指導這類合集類書並不好賣。然而,沒有任何傳統媒體上的預熱宣傳,憑藉知乎在社交維度的推廣,《創業時,我們在知乎聊什麼?》在亞馬遜一發布預售,就登上了預售榜第一。
  知乎用戶鄧文博在知乎上留下這樣的書評:「許多平凡創業者的誤區——打雞血,更容易受到情緒煽動。這也是我從來不看創業類書籍的原因:這些書籍往往不是說要改變自己的生活,就是要改變世界,但他們卻從來不告訴你要怎麼去做,即使他們告訴了,也是完全沒有可複製性的名人傳記。」
  在鄧文博看來,知乎這本書的價值在於,給予了足夠的細節,無論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創業,他解決了許多創業者無法在其他地方找到的靠譜答案:如何評估項目、如何尋找風險投資、如何招聘、如何冷啟動,這些對於創業者來說是最艱難的,一個真正做事的人會知道這些經驗的價值。
  但也有用戶認為這是一本定位在「火鍋雜燴」的書,對未嘗試創業的新手,會有視野上的拓展,但深度的營養不多。
  對於周源的知乎來說,這部編號為001的出版作品是一個成功的實驗,「以後肯定會有更多的嘗試。」周源說。
  「我們一開始對知乎日報的想法就是『重新發明報紙』。」周源將這款產品形容為「一個超級印刷機」

  重新發明報紙

  說起知乎,互聯網人對它的印象是媒體人創辦的公司。周源此前曾有三年的IT記者經歷,聯合創始人黃繼新曾擔任搜狐財經頻道的主編。
  周源是個求知慾極強的人。他從東南大學計算機專業碩士畢業後,就到了上海,做超市軟件開發,過著標準的碼農生活。直到春節回老家,他在舊書攤上翻到了《IT 經理世界》,他被互聯網世界震動了,他迫不及待的給這本雜誌投了簡歷,然後來到北京。他想知道這些人在做什麼,跟他們聊一聊。
  在三年的記者生涯裡,他接觸到了許多互聯網創業者和各種神乎其神的創業模式,2008年,他決定辭職自己創業,「我沒辦法驗證,這些人說的真假,只有自己去試。」周源說。
  第一次創業,周源成立了一家名為Meta搜索的公司,為電子商務公司提供搜索數據分析。一年多以後,130萬元投資只收回17萬,第一次創業以失敗告終。周源反思,「沒有沉到用戶中去,不知道用戶需求的痛點在哪裡。」
  知乎的源起是集體博客apple4us,2007年由時任《環球企業家》記者張亮發起,由黃繼新、周源等朋友業餘自發寫作,討論和分析國外科技業最新動態,從蘋果公司動態,延展到互聯網產品設計、行業趨勢和網絡文化。後來,周源、黃繼新這幾個核心成員陸續邀請到一些未曾謀面的寫作者,慢慢積累了近40個作者。
  一小撮專業的人探討專業的事,其實很像硅谷的問答社區Quora。第一次創業失敗的周源受Quora啟發,拉來當時已在創新工廠工作的黃繼新,一起做Meta搜索的老團隊來做一個中國版問答社區。
  知乎的前兩年,一直用邀請註冊的方式維護社區的專業性,在很多圈內人眼中屬於互聯網人士的小眾社區,參與討論的人也大都來自互聯網業。
  2013年3月開放註冊後,知乎在更廣的話題領域有了較大發展。雖然互聯網仍是知乎話題的重頭領域,但因為其他行業從業者和大眾用戶的加入,IT互聯網從業者所佔用戶比已經被稀釋到10%以下,金融、法律、健康、醫學甚至生活領域等相關話題都有了很大拓展。
  2013年5月,「慢吞吞」的知乎有了新動作,發佈一款新聞資訊應用——知乎日報,這讓人很自然的聯想到周源作為媒體人的背景,「我們一開始對知乎日報的想法就是『重新發明報紙』。我們發現,不是所有人在閱讀的時候都需要社區。另一方面,在手機上閱讀的需求非常旺盛。」
  周源將這款產品形容為「一個超級印刷機」。這台印刷機每天印一張「報紙」,內容是知乎社區中的十來條問答,它們大多結合時事熱點,人們喜聞樂見。隨後,知乎又連續推出了知乎週刊、月刊,已在多看閱讀、豆瓣閱讀和 Kindle 商店上架。知乎在用互聯網的方式創造一種閱讀方式。
  許多知乎日報的用戶反過來註冊社區,對知乎社區形成了一種反哺,使知乎以一種逆潮的方式持續進步。
  周源說自己是重度完美主義症患者,他對目前知乎日報的界面和功能不甚滿意。他透露,2014年,知乎的計劃不是推出什麼新產品,而是繼續打磨現有產品。4月,知乎日報將有新的動作。
  如果說知乎是一家互聯網報社,那它如何盈利?外界永遠比知乎自己著急。兩年前有不少知乎用戶給知乎支招:可以涉足出版、網頁遊戲、高峰論壇、招聘,甚至徵婚。除了出版,周源仍然希望保持知乎的純淨性。採訪中他多次說到,談知乎的盈利為時尚早,他仍不改創立知乎的初心:知乎將持續產生高質量、可沉澱的信息,並讓有價值的信息和人都關聯起來。

      文章來源:外灘畫報 王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3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