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信領軍紅色資本滲透香港

2014-04-03  NM
 
 

 

由前國家副主席榮毅仁創立、隸屬國務院、內地規模最大的綜合性企業中信集團,籌備上市多年終於出手,計劃將市值近二千八百億元的資產,注入市值不足五百億元的子公司中信泰富(267),借殼在香港整體上市。一旦成事,老牌紅籌中信泰富,將成為首間在港上市的央企。

這宗「蛇吞象」交易,實為一箭雙鵰,既能拯救幾乎失去融資能力的「阿仔」中信泰富,同時又為新一輪國企改革做示範。肩負政治任務的中信,再次發揮領軍作用,未來將有更多紅色資本在香港遍地開花。

上週三晚上,中信泰富宣佈,擬以現金加新股,收購母公司中信集團逾九成資產,配股價十三元四毫八仙,較該股停牌前溢價近百分之六點五。消息公佈翌日,中信泰富股價一度大升三成,但迅即回落,收市累升一成多。

同樣,小股東對中信泰富的反應,早已由熱情變得冷淡。家住港島東區的小股東陳小姐多年前買入一萬股,「譁!嗰時由幾蚊升到四十蚊,我開心到拎咗五百蚊請朋友飲茶,點知之後就一路跌,升唔番!」後來索性「無眼睇」,對於收購,她仍一頭霧水:「唔知咩事,淨係聽收音機講話收購阿媽,咁即係好定唔好呀?」同區另一小股東李小姐亦表現冷淡,同樣持有一萬股的她,每股買入價約二十多元,主要為收息:「最好景時一年有萬一蚊息o架,而家冇咁高啦!如果收購令股價升番啲,我可能會賣咗佢!」

國企大軍佔領恆指

不管香港散戶喜不喜歡,新一輪國企走出去的政策,已由中信集團帶頭啟動。去年三中全會,以及今年總理李克強的工作報告,均有提及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並鼓勵國企上市,而上市首選地正是香港。有資深會計師指,中信集團借殼上市只是第一步,往後將更多國企陸續來港上市,他表示:「A股市場沉寂多年,銀行系統又被高負債拖累,整體融資能力難與香港相比,而且相對內地嘅企業管治,香港要求高啲,可以訓練管理層面向國際投資者。」是次交易,中信泰富沒有披露作價,但國資委規定,國企不能以低於市賬率一倍的價格出售國家資產,意味今次收購價不能低於二千八百億元。有熟悉上市條例的律師指,今次收購的資產較中信泰富持有的資產龐大三倍,將觸發《上市條例》14.06條「反收購」限制,除了要得到股東同意之外,港交所有可能視為新的上市申請,要求審查及提供上市申請文件,他表示:「唯一同新股上市唔同,就係唔使公開集資。」

中信王國香港版圖

中信集團在香港有不少業務,分佈各行各業。

終極救仔

其實,中信集團改變初衷,放棄獨立上市,改為借殼中信泰富,明顯是再次出手「救仔」。身為首家具有紅籌背景的藍籌股,有紫籌股之稱的中信泰富,最風光時股價曾攀上四十八元。○六年,公司背負政治任務,收購澳洲磁鐵礦,成為噩夢的開始。先是○八年,炒賣澳元期權合約(Accumulator),勁蝕近一百五十億元,要「阿媽」中信集團科水過百億元打救,公司股價最低跌至一元八毫。翌年四月,主席榮智健黯然下台,由中信集團委派「救火司令」常振明接任。接著下來,磁鐵礦難產,開支由原定的二十五億美元,爆升至近一百億美元。原定○九年投產,但直到去年底才出口首批精礦粉,其他生產線亦由今年延至一六年完成。如今,內地鐵礦石價格大幅滑落,加上因採礦費用爭議與礦主對簿公堂,令整個業務雪上加霜。截至去年底,澳礦業務虧損高達十六億元,較一二年擴大一倍。有資深會計師指,中信泰富已出現融資困難,非救不可:「公司負債比率超過六成,反映資金好緊張,相信已經好難向銀行借錢。」他又指,中信泰富不少貸款都沒有抵押,可能是靠關係,或者由母公司做保證人而去借,利息支出不低。母公司注資後,相信能重啟中信泰富的融資能力。

中資佔領香港

中信集團整體上市,進一步染紅恆指。事實上,除了金融界,近年內地資金已加快滲透香港。最諷刺是,去年啟德兩塊「港人港地」竟由中國海外(688)投得。最近,內地地產龍頭萬科踩入長實(1)地盤,入標發展日出康城第四期。電訊方面,分店愈開愈多的中移動(941)講明有意競投3G頻譜;經濟學家關焯照表示:「未來趨勢只會係愈來愈多內地企業來港,香港營運成本太貴,吸引唔到外資,本地大孖沙又退出,造就咗內地企業嚟投資。」香港人的衣食住行,已逐漸被中資包起。

中資勢力無處不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0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