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看《歸來》說右派和五零後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ftfr.html
前看過《歸來》的電影海報和簡介,實在提不起看的興趣,看到豆瓣評分達到7.9分,我才決定去看。

觀影過程中我流淚了,也許因為我是右派的兒子,也許是電影中熟悉的畫面,反正,很感動。這部電影沒用什麼高深技巧,故事很簡單,要不是名導和名演員撐著,票房好不了。

有兩點感受:

1、右派在中國是邊緣人。我爸是右派,我知道右派是什麼樣的一群人,他們是有獨立思想而且憋不住喜歡說真話的一群人。中國是世故者的天堂,單純而有個性的人很難有出頭之日。不光五七年如此,文革更是如此,現今也沒有改變。追求真理,在黑暗的年代會被勞教,我爸現在還總說,他在勞教時正好趕上所謂的「自然災害」,看著身邊不少人餓死在路上。追求真理,在現今社會則是名利雙失,被邊緣化。這個社會,崇尚的是迎合,迎合大眾,迎合領導。

2、五零後是很特殊的一代人。《歸來》裡的丹丹是五零後的典型代表。中國的五零後尤其是城市裡的孩子從小接受紅旗下的教育,跟從小生活在軍隊裡沒什麼兩樣,集體觀念和階級鬥爭根深蒂固。後來,上山下鄉和文革的現實把他們從小崇拜和珍視的東西徹底打碎,可以說,個個都落下精神分裂症。現在,這些人大多已退休,退休後他們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跳廣場舞。那些研究社會學的人真該好好研究一下中國的廣場舞,如此風靡,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我總以為,五零後是想從廣場舞裡找回兒時的感覺。可回過頭來說,他們崇尚的整齊劃一,其實是人性的泯滅和對個性的摧殘,正是因為這種整齊劃一,把有獨立思想的人邊緣化了。

聽我爸說,右派一直沒有平反,只是在1979年發了個「摘帽」文件,他才從農村回到渴別二十多年的縣城工作,呵呵,他到目前還是右派,只是摘了帽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907

演說1709右派國家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7/09/01/%e6%bc%94%e8%aa%aa1709%e5%8f%b3%e6%b4%be%e5%9c%8b%e5%ae%b6/

演說1709右派國家
講者:掌門

《右派國家The Right Nation:Conservative Power in America》(2004) John Micklethwait & Adrian Wooldridge

〈何謂「右派」?〉
「右派」一詞語意含混, 在本書的脈絡,這詞意等同於「保守主義」.
政治哲學上的「保守主義」源於 法國大革命時代的 英國思想家 伯克Edmund Burker. 伯克的政治思想可以歸結為六點:
1對國家權力(ie政府)的深刻不信任;**** 2愛 “自由”甚於愛“平等”;**** 3愛國主義; ***
4對已存制度和 “等級制度”堅信不疑; 5對 “進步” 觀念抱持疑慮; 和6 菁英主義.***

在政治哲學層面,美式保守主義與英式有所不同, 「美國右派」特別強調前三者, 而對後三者則模棱兩可. 相比歐陸的保守主義者, 美國右派對政府抱有的敵意深得多; 非常偏愛「小政府」; 因為更加擁抱自由,所以更能忍受社會不平等.***
在國家政策層面,所有發達國家當中, 美國是唯一沒有完全由政府支持醫療保健系統; 唯一沒有向所有家庭提供兒童撫養津貼; 唯二(另一個是澳洲)婦女沒有帶薪產假的國家. 即是說,美國是福利最少的發達國家, 這符合了右派 “小政府” 和 “容忍社會不平等” 的核心想法. 另外,美國是最好戰,和關押了最多犯人的民主國家, 申明其「道德主義」的保守價值觀. ***

在風俗文化層面,傳統思想和 「新教福音派」精神仍舊浸透著美國社會. 在下列對立議題:(婦女墮胎權,反墮胎),(同性戀權利,反同性戀),(禁止持有槍械,有權持槍),(贊成安樂死,反對安樂死), (禁止死刑,保留死刑)….. ,美國人比歐洲人更傾向選擇後者, 這定義了民俗意義上的「右派」.***** 很有趣的一點, 美國是唯一有半數家庭進行飯前禱告的國家.

隨著經濟高速發展,教育和媒體蓬勃, 戰後的美國原先一路傾向自由化,直到政壇上出現了一場
〈保守主義復興運動〉.
1964年共和黨 高華德Barry Goldwater參選總統, 以罕見的票差(選舉人票52:468,  只贏6個州.)慘敗於民主黨的 詹森Lyndon Johnson手下. 共和黨的慘敗在當時被黨內視作大災難,誰知其不然, 高華德開創的總體選舉戰略影響深遠,為後來共和黨中興奠下了基礎. 遵循高氏的三方面總路綫:a向西部和南部(而非傳統的東部) 爭奪選民; b勾結新興的智識型財閥; c民粹主義宣傳策略,*** 共和黨扭轉戰後長期的國會劣勢,逐步奪得參眾兩院多數席位.

高氏作風硬朗,形象鮮明, 一面倒 愛國,反共,保守….. 他在競選活動中聲稱不排除使用 “低當量核武”以結束越戰, “極激” 言論招致大敗, 但值得註意的是他取勝的六個州,除家鄉州外, 全都是內戰意義上的南方州郡,亦即最右的州郡. 其實右轉的不是南方州郡; 右轉的是共和黨.***

共和黨因 “水門事件”聲譽掃地, 然而區區數年間便在魅力型領袖 列根Ronald Reagan總統帶領下重新團結,踏上右傾道路. 他不單只重振了衰落的美國霸權,更在全球敲訂了 終局性的
〈新自由主義秩序〉.
列根早歲當演員,擅長飾演西部牛仔英雄, 是首位把西部保守主義具體化的總統,甚至在橢圓形辦公室裡擺放了一具銅馬鞍. 1971年一鳴驚人,當選加州州長, 任職期間聲譽日隆. 1980年以44個州489張選舉人票超額差距當選總統. 共和黨在參議院新增12席,二十五年來重新成為多數黨; 在眾議院也多奪了33席,可謂頹風盡掃!
列根徹底奉行右派的 “市場資本主義”,上臺後進行了一場政治豪賭, 透過立法手段鬆綁企業界(尤其是銀行業)的諸多規限; 又大幅減稅,激勵投資和金融活動,將企業稅率從最高70%驟降至33%!他嚴厲打壓工會,委任保守派首席大法官, 為企業和金融界主導社會經濟護航. ***

他的強硬外交政策把蘇聯壓得擡不起頭,用 “星戰計劃” 把對手的經濟拖垮. 他不單打垮了敵人,也打垮了盟友. 1985年「廣場協議」迫使日元瘋狂升值,引爆泡沫經濟, 使日本入了兩個 “失落十年”,從此再也不能威脅美國世界經濟龍頭的地位.
在國際政治上面,列根和戴卓爾夫人聯手推行「新自由主義秩序」, 利用美元作為單一國際貨幣的強勢地位, 透過IMF和世銀 逼迫全體發展中國家拆除貿易壁壘,開放資本市場. 此番擘劃影響極其深遠, 造就了今日世界「全球化」,貿易化和金融化的面貌.***** 就其實質而言,新自由主義秩序限縮了主權國家的權力,就是一種國際化的保守主義.

在整個列根任期,美國經濟一路狂飊, 綜合國力重上戰後初期的巔峰. 列根引退之後,共和黨依然人材輩出,一路引領風騷. 作為人物,文質彬彬的老布殊George H W Bush是無敵的, 耶魯學生領袖,擅長運動; 戰時海軍機師,座機被日軍擊落,跳傘墜海,為潛艇所救, 可能是最年輕的美國二戰英雄. 他的石油事業屬於白手興家,發跡致富後才重投父親的共和黨政客生涯, 歷任參議員, 駐聯合國大使,共和黨主席,駐北京辦事處主任,CIA局長,列根的副總統; 最後1989年出任總統.

另一位大振共和黨聲勢的要角是1995年眾議院新議長 金里奇Newt Gingrich. 金氏帶領300名共和黨候選人聯署共同競選綱領《與美國有約Contract With America》,提出10項重大的保守主義政策主張.*** 文末信誓旦旦,“如果我們違背協議,就把我們趕出去.” 豪氣直幹雲宵. 結果民主黨人失去53個眾議院,10個參議院席位; 而共和黨則四十年來重奪眾議院多數黨地位. 新議長主持下的國會如言在三個月內通過該十項重大保守立法, 那是共和黨和美國右派最輝煌的歷史時刻.

美國民間的「民粹主義」運動和組織一般具有明顯的3R特徵:激進的radical, 宗教的religious, 和 右派的Right, 這三者緊密糾纏,構成民俗文化的內核.***
除了 “反稅團體” 之外, 最強勁的 “遊說團體” 要數
〈美國步槍協會National Rifle Association〉.
根據美國《憲法第二修訂案》「人民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得予以侵犯. 」的具體條文, “持槍權利” 列入基本人權,拔高到 “不得立法侵犯” 的地步,*** 這在西方國家亦屬非常罕見. 美國人對 “持槍權” 的偏執,不能從實務觀點理解,而是入於意識形態範疇, 反映潛意識中對政府深沈的不信任,與及對 “個人至上主義” 的無限渴求.
「美國步槍協會」擁有400萬會員,財雄勢大, 在國會山設有先進辦公室,附屬電話推銷部門. 但最利害的是它的組織力和執行力, 在全國有100萬個選區層級的基點,動員能力超強. 在這個投票率只有50%的國家, 該組織宣稱其草根階層成員的投票率高達95%! “選舉含金量” 冠絕群倫. 但協會的選舉生涯卻充滿悲憤, 很多共和黨政客在競選時向她靠攏,當選後卻又保持距離. 貴族作風的老布殊甚至曾退回 “終身會員” 資格以示割蓆.

然而, 無論 “槍”的力量如何強大,仍無法及得上 “神”.
〈基督教右派〉
美國的右派教會起初並不怎樣熱衷政治,更不願介入選舉活動. 是1973年聯邦最高法院裁定「婦女擁有墮胎權利」一事嚴厲挑動了他們的神經. 南方浸禮會牧師Jerry Falwell拍案而起,大聲疾呼 “撒旦已經行動起來要毀滅美國, 上帝需要聽到呼聲,把美國從內部的道德腐朽中拯救出來.” 他成立了選舉組織「道德多數派Moral Majority」, 十年間吸納了250萬選民,樹立了宗教右派參政的典範.***
MM聚焦於墮胎和同性戀這兩個當年撕裂社會的核心道德議題進行政治爭鬥, 論者以為,沒有墮胎和同性戀,就沒有宗教右派政治組織. 宗教右派從成立之初即一面倒向共和黨,就像黑人倒向民主黨那樣.***

到了九十年代,隨著社會對兩個議題爭議寢息, MM失去了著力點, 更因其令人反感的 “譴責詛咒傳道方法”而趨於式微. 1988年 老布殊的精神導師Pat Robertson創立「基督教聯盟Christian Coalition」,取代其領導位置. CC不再糾纏於特定的道德議題,轉而高舉「家庭價值」作為核心理念. CC組織更專業化,僱用幹練的行政專才; 行動綱領更現代化,透過教會和學校家長網絡宣傳競選; 關註的社會議題更廣泛,包涵犯罪,稅收,政府浪費和醫保等方面. 十年間該會建立了2,000個分會,吸納了190萬會員.

千禧過後,連CC也感不敵, 繼起的是「關註家庭Focus on the Family」. FF是南加州大學醫學院小兒科教授Jim Dobson於1977年所創立, 卻是大器晚成. 該會年預算高達1.3億元,在科羅拉多州擁有佔地85英畝的總部. FF的聰明之處是不把自身定義為選舉組織,甚至連政治組織也刻意模糊化, 她把關註的政治議題全都轉換成道德或宗教議題.*** 它把「傳統家庭價值」捧成重中之重, 在華盛頓成立遊說團體「家庭研究委員會」, 號稱會員人數45萬.
FF在共和黨內影響力極為巨大, 其主席曾經大言炎炎地公開宣稱: “沒有數以百萬計的基督徒選票, 就不會有國會兩院中共和黨的多數黨地位; 不會有 布殊父子的總統職位; 不會有這麼多共和黨州長;不會有這麼多共和黨控制的州議會. 這就是事實.”

〈家學運動the homeschooling movement〉
根據美國教育局1999年調查,全美有85萬名孩童接受家學教育; 而「家學合法權捍衛協會the Home School Legal Defense Association」則估計有200萬名,相當於適齡學童總量的4%.***
家學運動也是由宗教右派催生的. 1970年聯邦最高法院裁決禁止學校祈禱, 使宗教右派悲憤莫名,開展了漫長的爭權運動. 那時在家教育孩子是非法的. 現今,在家教育孩子在50個州都合法, 只有28個州規定該等學童要接受官方評核,在13個州父母只須通告政府就可以了. 而家學教育教材的市場價值則高達每年8.5億元.

對中產家庭來說,家學教育代價沈重, 極耗心力時間,且持續多年. 該等家庭等於放棄了已付稅的公共教育,也通常得放棄家庭的次份收入. 他們為何這樣做?原因有幾點:宗教右派不相信學校會教導孩子信神; 種族主義者則嫌惡 “黑人汙染”, 造成校園暴力和水準低下; 不信任政府者乾脆認定 “公共服務必屬劣質”. 某些理想主義者則認為教育先天上是個人性質的, 必須因材施教,劃一標準教程是為無理.****

美國右派政治思想的極致,就是在世界智識界臭名昭彰的「新保守主義」; 而美國右派政治行動的極致,就是在全球政界臭名昭彰的
〈小布殊單邊主義〉.
“9.11” 事件遺禍最深遠的不是毀廈殺人,打開(邪惡的)恐怖主義魔盒; 而是令致原本連在美國也無甚銷場的極右新保守主義乘勢而起,主導外交政策,形成了小布殊的「單邊主義」和 (更邪惡的)「反恐戰爭」.

美國的新保守主義是在一般保守主義上面加上三項強烈特徵: A(亂世觀點)對國際局勢非常悲觀; 那麼,撥亂反正,捨我其誰? B(福音觀點)美國因其偉大,有道德責任將美式自由民主價值觀傳播到全世界去, 以消除混亂,建立秩序; 在這個過程中,盟友們胼手胝足,共襄善舉,固然最好,可惜…..他們太不濟事. 所以
C美國應該冷酷而現實地施行「單邊主義」.*****

單邊主義的眉目初現於2002年夏 小布殊總統在 西點軍校畢業典禮上發表的演說. “美國軍隊將強大到勸阻任何潛在對手,使其不再追求軍力超過或者趕上美國.” 三個月後,五角大廈以《國家安全戰略National Security Straterge》文件正式敲定, 美國的軍費預算是其後14個國家的總和.
在空戰中,西歐的雷達偵察不到美國戰機; 美國擁有87架C17戰略運輸機,西歐只有4架. 那麼,美國在採取軍事行動上面為何還要和盟國協商? 這就是小布殊的「單邊主義」.

以 “大殺傷力武器”騙局方式 (CIA提供的衛星照片,鮑威爾Collins Powell將軍拿著它到聯合國兜售,因而英名盡喪.) 催開的「第二次伊拉克戰爭」造成兩河地區十餘年兵禍連結,生靈塗炭,迄今尚無解救.
對美國來說,其代價是幾萬億元的外債;幾千條子弟的性命; 還有國際聲譽低落, 領導力下降. 戰爭未久, BBC覆蓋11個國家(包括 美國, 及其最密切3個盟國 以色列,英國和加拿大.) 共11,000人的調查發現, 人們認為美國對全球安全的威脅遠大於 中國,伊朗,俄羅斯和法國; 其程度約莫等同 北韓. 甚至在南韓,人們也認為小布殊比 金正日威脅更大!只有 “基地組織”是唯一比 “美國”更具威脅性的勢力!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138

讀書札記170830右派國家(二) 槍 與 神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7/08/30/%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70830%e5%8f%b3%e6%b4%be%e5%9c%8b%e5%ae%b6%e4%ba%8c-%e6%a7%8d-%e8%88%87-%e7%a5%9e/

讀書札記170830
右派國家(二) 槍 與 神
掌門執筆

美國民間的「民粹主義」運動和組織一般具有明顯的3R特徵:激進的radical, 宗教的religious, 和 右派的Right, 這三者緊密糾纏,構成民俗文化的內核.***
最明顯的事例:基督教右派把 “9.11事件” 解釋為上帝對美國充斥著 墮胎,同性戀和世俗價值 (ie墮落和背棄信仰) 施加的懲罰.

金牌標語:「槍不會殺人; 人才會殺人. 」 除了 “反稅團體” 之外, 美國最強勁的 “壓力/遊說團體” 要數
〈美國步槍協會National Rifle Association〉.
根據美國《憲法第二修訂案》「人民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得予以侵犯. 」的具體條文, “持槍權利” 列入基本人權,拔高到 “不得立法侵犯” 的地步,*** 這在西方國家亦屬非常罕見. 美國人對 “持槍權” 的偏執,不能從實務觀點理解,而是入於意識形態範疇, 反映潛意識中對政府深沈的不信任,與及對 “個人至上主義” 的無限渴求.

「美國步槍協會」擁有400萬會員,財雄勢大, 在國會山設有先進辦公室,附屬電話推銷部門. 但最利害的是它的組織力和執行力, 在全國有100萬個選區層級的基點,動員能力超強. 証據是,在這個投票率只有50%的國家, 該組織宣稱其草根階層成員的投票率高達95%! “選舉含金量” 冠絕群倫.
但協會的選舉生涯卻充滿悲憤, 很多共和黨政客在競選時向她靠攏,當選後卻又保持距離. 貴族作風的老布殊甚至曾退回 “終身會員” 資格以示割蓆.

然而, 無論 “槍”的力量如何強大,仍無法及得上 “神”.
〈基督教右派〉
基於歷史根源,美國的大型基督教會幾乎全屬「福音派」. 上世紀70年代,南部州郡經歷了一場大幅右傾的運動, 右派教會如「南方浸禮會the South Baptist Convention」和「神召會Assemblies of God」 信眾分別增長16和70%; 與此同時, 傳統溫和的「長老會United Presbyterian Church」和「美國聖公會Episcopal Church」則分別減少21和15%.

美國的右派教會起初並不怎樣熱衷政治,更不願介入選舉活動. 是1973年聯邦最高法院裁定「婦女擁有墮胎權利」一事嚴厲挑動了右派教會的神經. 南方浸禮會牧師Jerry Falwell拍案而起,大聲疾呼 “撒旦已經行動起來要毀滅美國, 上帝需要聽到呼聲,把美國從內部的道德腐朽中拯救出來.” 他成立了選舉組織「道德多數派Moral Majority」, 十年間吸納了250萬選民,樹立了宗教右派參政的典範.***
MM聚焦於墮胎和同性戀這兩個當年撕裂社會的核心道德議題進行政治爭鬥, 論者以為,沒有墮胎和同性戀,就沒有宗教右派政治組織. 宗教右派從成立之初即一面倒向共和黨,就像黑人倒向民主黨那樣.***

到了九十年代,隨著社會對兩個議題爭議寢息, MM失去了著力點, 更因其令人反感的 “譴責詛咒傳道方法”而趨於式微. 1988年 老布殊的精神導師Pat Robertson創立「基督教聯盟Christian Coalition」,取而代之,更上層樓. CC不再糾纏於特定的道德議題,轉而高舉「家庭價值」作為核心理念. CC組織更專業化,僱用幹練的行政專才; 行動綱領更現代化,透過教會和學校家長網絡宣傳競選; 關註的社會議題更廣泛,包涵犯罪,稅收,政府浪費和醫保等方面. 十年間該會建立了2,000個分會,吸納了190萬會員.

千禧過後,浪花淘盡 “道德”,連CC也不敵日下之世風, 繼起的是「關註家庭Focus on the Family」. FF是南加州大學醫學院小兒科教授Jim Dobson早於1977年所創立, 卻大器晚成,躍升為宗教右派群龍之首. 該會年預算高達1.3億元,在科羅拉多州的總部佔地85英畝, 擁有專屬的郵政編碼和高速公路入口. Dobson著有一本暢銷300萬冊,名為《Dare to Discipline》的管教子女指南. 據稱他的佈道節目在美國粉絲多達2,200萬,在全球範圍更可能有2億人.
FF的聰明之處是不把自身定義為選舉組織,甚至連政治組織也刻意模糊化, 她把關註的政治議題全都轉換成道德或宗教議題.*** 一如其會名,FF把「傳統家庭價值」捧成重中之重, 在華盛頓成立遊說團體「家庭研究委員會」, 號稱會員人數45萬.
FF在共和黨內影響力極為巨大, 其主席曾經大言炎炎地公開宣稱: “沒有數以百萬計的基督徒選票, 就不會有國會兩院中共和黨的多數黨地位; 不會有 布殊父子的總統職位; 不會有這麼多共和黨州長;不會有這麼多共和黨控制的州議會. 這就是事實.” (他的說話對極了,差在不夠謙卑,不符基督徒精神.)

在本書介紹的眾多宗教右派組織之中, 最令 (一向濫呼「神之左翼; 魔鬼之右翼」的)我動容起敬的是充滿 唐吉軻德精神的
〈家學運動the homeschooling movement〉.
根據美國教育局1999年調查,全美有85萬名孩童接受家學教育; 而「家學合法權捍衛協會the Home School Legal Defense Association」則估計有200萬名,相當於適齡學童總量的4%.*** (本書認為後者較為準確.)

家學運動也是由宗教右派催生的. 1970年聯邦最高法院裁決禁止學校祈禱, 使宗教右派悲憤莫名,開展了漫長的爭權運動. 那時在家教育孩子是非法的. 現今,在家教育孩子在50個州都合法, 只有28個州規定該等學童要接受官方評核,在13個州父母只須通告政府就可以了. 而家學教育教材的市場價值則高達每年8.5億元.

對中產家庭來說,家學教育代價高昂, 極耗心力時間,且須堅持多年. 該等家庭放棄了已付稅的公共教育,也通常得放棄家庭的次份收入.*** 他們為何這樣做?原因有幾點:宗教右派不相信學校會教導孩子信神 (這份擔憂當然是有道理的.); 種族主義者則嫌惡 “黑人汙染”, 造成校園暴力和水準低下; 不信任政府者乾脆認定 “公共服務必屬劣質”. 某些理想主義者則認為教育先天上是個人性質的, 必須因材施教,劃一標準教程是為無理.****

2000年才創立的全美第一所 “家學大學” 「Patrick Henry College」宣稱擁有242名學生,12名教員,6000名捐贈者和數幢紅磚大樓. PHC是家學運動的象徵物,該校八成學生曾接受過家學教育. 創辦人Michael Farris是共和黨高階政客.
PHC滿溢宗教右派激情, 校訓是「基督與自由」; 牆上滿掛開國諸父的畫像,多是正在祈禱; 連宿舍也用他們的故居命名. 校內所有人員必須自我証明是虔誠教徒, 教授就職前必須簽署《Comprehensive Statement of Biblical Worldview》, 內中特別強調創世傳說和童貞生子的真實性.  該校規矩嚴明,學生每天都要做禮拜. 不準吸煙喝酒,自不待言; 有趣的是談戀愛也要受到約束:男方必須取得女方家長同意才可安排約會, 並且要盡快 “見家長”.
不要看輕這所小大學的誌氣,它不僅想培育虔誠的年青人, 它真正想培育的是未來擔當重任的右派政治家.

《右派國家The Right Nation:Conservative Power in America》(2004) John Micklethwait & Adrian Wooldridg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139

【左派右派】入邵氏紅遍東南亞

1 : GS(14)@2017-03-22 00:47:13

李麗華於40至70年代走紅,其間經歷不少政治風浪,她先後加盟有左派背景的電影公司長城,以及被左派視為右派的邵氏。曾拍過被指美化日本侵略的影片,之後被指為「漢奸」,李麗華事業亦因而受影響,惟其後她拍喜劇《假鳳虛凰》非常賣座。1949年她留港定居,當時她所屬的電影公司,就是有左派背景的長城,至1952年她轉拍右派電影公司邵氏的影片,翌年還加入右派影人團體「自由影人協會」。李麗華脫離左派陣營後,事業一帆風順,紅遍台港及東南亞。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321/1996455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2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