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B君兄留言:『網上理財大戰銀行存款,網上7天定期有6厘息率,銀行未來盈利要大插水呀! 』這是一個新舊經濟對壘的好例子,就讓我們來了解這個話題多一點。
去年中,我們行文提到,阿里巴巴推出「餘額寶」服務,用戶可以利用名為「增利寶」的貨幣基金賺取利息。由於回報比銀行存款高,甚至勝過很多債券,參加的人自然愈來愈多,讓基金規模不斷滾大。這種創新金融產品絕對是雙贏的安排,用戶既可賺息,阿里巴巴也從中獲利,並增加用戶的黏性,吸引他們存更多錢進支付寶賬戶。這就是內地網絡金融的開始。
由於受到小投資者熱捧,儘管上述網絡金融服務誕生不足一年,各類高息產品已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包括騰訊(700)在內的網企相繼推出類似的產品,一時之間市場上各類什麼寶的網上理財產品湧現。銀行被迫上調利率,並推出類似的產品應市。
問題是,這些網上理財產品「XX寶」們缺乏監管,短期又搶去大量活期存款,且對傳統銀行的威脅愈來愈大。目前,餘額寶的規模約5000億元,相對於中國銀行業約148萬億元總資產規模,只佔0.3%,可謂無足輕重;然而,大家擔心的是,這種趨勢將如何發展,現時無人能夠斷定;在形勢未明朗前,相信大家都只能慢慢摸索。
內地《東方早報》引述消息指出,內地決策層已擬定一份針對互聯網金融監管分工的文件,計劃遵循分業監管、按產品分類的原則推進互聯網金融的具體監管工作。報道指出,在高層討論的方案中,所謂分業監管,即是P2P網絡貸款被視為類信貸業務,或由中銀監負責監管;網絡保險等領域則由中保監牽頭監管;而餘額寶等互聯網銷售的基金產品由中證監監管。
另一方面,銀行利益受到挑戰,自然要部署反擊;其中,是否需要納入一般性存款管理,就惹來激辯。有銀行在銀行業協會內部會議上提出,將餘額寶等互聯網金融貨幣基金存放銀行的存款,納入為一般性存款管理,屆時要按規定繳納存款準備金,同時存款利率也受限,希望藉此遏制餘額寶等網上理財產品的急速擴張。
目前餘額寶等投資的貨幣基金主要投向同業存款市場,利率由雙方協商議定,一旦納入一般性存款,不但要計提存款準備金,利率上限更不能超過基準利率1.1倍,提前支取亦只能按照活期存款利率計息或收取罰息,收益率及靈活性必將大減。有分析人士表示,若將其改為一般性存款,保守測算,餘額寶的收益將最少降低兩個百分點以上,這無疑是一個極大的打擊,同時餘額寶也不得不調整配置資產。
支持餘額寶的人士認為,互聯網金融雖然有所創新,但本質上沒有脫離金融的基本屬性。這種套利現象的出現,只是因為利率沒有市場化,金融制度本身造成存在問題所致。所以,餘額寶的創新,正是迫使利率市場化的有效手段。
事實上,儘管銀行投訴被餘額寶搶去存款,但其實此類貨幣市場基金,當中逾90%投向銀行存款及結算備付金,以協定存款的形式回到了銀行手中。其利率的高低,仍視乎銀行當時對資金的渴求情況;只是銀行相對於以前那麼容易賺錢,也就是說,因為馬雲的努力,讓本來屬於銀行的錢分給了大家。
據中金國際最近一份報告估計,互聯網公司餘額寶類產品佔儲蓄存款的比例,三年後將約3%至4%,但餘額寶迫使銀行推出相關產品,加速了利率市場化的進程,打亂了利率市場化的順序,加劇了銀行之間競爭。該行靜態估算,餘額寶的推出將在未來二至三年間降低銀行業淨息差約14至15個基點。說,可以當未來五至十年,所有銀行的利率都由市場決定,利率市場化之後,存款利率提高,餘額寶的存在亦逐漸失去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