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信泰富採礦變填氹? 鄔碩晉Wilfred Wu

 
2014-03-27  NM

 

幾年前經歷風風雨雨的中信泰富(267),近年好像穩定下來,而且仍保持著藍籌股地位。近日宣佈2013年全年業績,讓人感覺不過不失,全年收入880億港元(下同),下跌了52億元;稅後溢利是76億元,反而上升了6億元。但全年的每股股息只有35仙,是近5年的新低。若果投資者相信派息金額是反映管理層對往後業務的信心,那麼今次中信泰富管理層對公司的信心,可說是5年來最低。靠物業重估谷大溢利

中信泰富年報內的「集團概要」,其實列有不少重要的業務數據,供投資者參考。但這類概要數據,不一定來自審計報表,而且取材上相當偏頗,心水清的話用計數機算一算,會發覺不少偏差。像收入這個項目,概要說是1044億元,但按會計準則計算的收入,其實只是880億元。概要內的水分,來自以權益法入賬的業務。這些屬普遍的粉飾手法。而概要列出的一般經營業務收入以及溢利貢獻,其實只佔稅後溢利76億中的46億元,羅列並不完整。剩餘的30億元溢利貢獻,主要屬非經營類別,箇中的資料並沒有在概要內反映。就如看電影若只看精華,便會錯過不少重要情節,是一個很大的損失。

要窺全豹,便要查閱在年報附錄內的分類資料部分。從那裡,大家便不難發現中信泰富在這個年度,依靠物業公允價值的變動(17億元)以及出售已終止業務的收益(21億元),提供了相當大比例的溢利貢獻。沒有這兩個項目貢獻的38億元,幾乎肯定中信泰富的稅後溢利會大幅減少。這正正反映中信泰富的經營類業務,數據並不亮麗,管理層要降低派息金額,是可以理解的決定。

礦業虧損加劇

再仔細研究下去,中信泰富經營的難關,其實是來自鐵礦業務。在一眾業務中,只有鐵礦業務出現虧損,數額達16億元,不是細數目,而且虧損程度比往年加劇。去年的虧損只是8億元,今年增加了一倍,情況確是令人擔心。在虧損的背後,鐵礦業務的營運數據相當平凡,3.9億元的全年營業收入,除帶來8.8億元的經營虧損外,還要應付13.2億元的財務支出。若非這業務獲得5.8億元的退稅款項,虧損情況將更嚴重。鐵礦業務的問題,不似是短期內能夠解決。單是要收支平衡,2014年的收入便至少需要增長四倍多。管理層提及會調整和改善生產線技術,但是否足以令業務起死回生,是中信泰富股東需要注視的問題。中信泰富的淨資產金額為1083億,單是鐵礦業務就佔了525億元,幾近一半,是「揹重飛」的分類。重點業務不單未能帶來理想的股東回報,反而出現虧損,直接的後果,便是拖低股東權益回報率。以持續經營業務的溢利46億元來計算,股東權益回報率只有4.2%,這個數字委實不算理想。中信泰富的鐵礦業務,看來將成為管理層的夢魘。

鄔碩晉Wilfred Wu

資深會計師,現任貝德富理的執行董事,在不同的會計範疇歷練廿多年,近年專注企業重整及法證會計的專項工作。曾在不同報章撰寫財經專欄,喜歡從財務報表,發掘被數字隱藏的現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3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