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浪微博的破局之路 雷公投資筆記

http://xueqiu.com/9987866486/27898321
當新浪發佈上年第四季度財務報表並宣告微博首度實現盈利的前後,關於新浪微博上市的消息又被外媒報導出來,為這個資本狂歡的多事之春添上了又一場份量不輕的戲碼。

必須強調的是,財務報表的公開,並不意味著只有到了這一天,新浪才知曉微博已能取得盈利,相反,隨著財務數字的每日更新,加上對於趨勢的估測和判斷,新浪在去年第四季度尚未結束時,應當就能預讀微博的盈利結果。但是新浪微博必須等待財務報表披露出來,才敢於公然觸及上市話題,其原因並不複雜:華爾街無法接受一家生長於高增速行業卻無法為投資者帶來經濟回報的中國互聯網企業,無論它背負著多大的「想像空間」。

之所以要強調「中國互聯網企業」,並非偏狹的華爾街「中美有別」,而是中國有著遠超美國的人口紅利,加之互聯網又是一個邊際成本遞減的行業,若是移植美國市場上的成熟產品及其配套的商業模式,盈利是一個基本的及格線。

對比$新浪(SINA)$ 微博和$Twitter(TWTR)$ ,前者很久以來的盈利困局,在於中國網絡廣告的單價偏低,以及以廣告模式為主要盈利渠道的新浪微博難以受到廣告主的行動重視;而後者在上市之初雖然同樣處於虧損狀態,然而卻是緣於多宗基於技術創新的大額收購和國際化競爭(在上市招股書中,Twitter美國本土之外的客戶佔比達77%,但是國際客戶的廣告收入佔比只有25%),屬於「用投入換未來」的虧損階段,資本容易「理解」。

在本月早些時候,Twitter公佈了去年第四季度的財務報表,如果刨開高達5.21億美元的股權獎勵支出,Twitter在此季度產生了1000萬美元的淨利潤,收割期效應逐漸凸顯。作為中國的「Twitter」,新浪微博同樣迎來盈利,卻有著差異巨大的原因。

從「內憂外患」到「內外兼修」。

要說新浪微博從「內憂外患」的境地中脫困,必須回到2013年的第二季度,正是在這個夏天,中國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宣佈投資新浪微博,用充沛的現金解決了新浪微博的財務壓力,同時,騰訊微博的名字在騰訊2013年第二季度的財報中徹底消失,騰訊傾集團之資源押注微信,不再期待騰訊微博對於新浪微博的狙擊工作。

阿里巴巴——中國財力最為雄厚的互聯網巨頭主動與新浪微博結盟形成利益共同體,騰訊——中國綜合實力最為強大的社交網絡霸主從新浪微博最後一個競爭對手的角色上退出,近乎默契的為新浪微博空出了一條「內外兼修」的生路,實在令人唏噓,「時也勢也,命也運也,此之謂也」。

阿里巴巴對於新浪微博的最大意義,在於廣告訂單的貢獻。自從阿里巴巴將電商資源接入新浪微博之後,新浪微博待價而沽的廣告欄位幾乎都被淘寶和天貓的商品展示佔據,隨之而來的現金流,如為新浪微博注入強心劑,從財報數字可以看到,2013年第二季度(即剛剛被阿里巴巴注資時),新浪微博的廣告收入是新浪門戶廣告收入的1/3,到了2013年第四季度(也就是半年之後),新浪微博的廣告收入就已超過新浪門戶廣告收入的一半以上,增長速度驟然加快。

另外,新浪微博在非廣告收入業務上的內功修煉,則顯得略有起色。一方面,基於傳統商業模式的增值服務(微博會員、頁游聯運)有著既定規模的收入攀升。這次財報中數據業務的收入也被首次提及,與增值服務收入超過1500萬美元。曹國偉也坦陳,數據業務剛剛開展,目前還在探索,但畢竟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在未來,一旦數據業務將用戶的興趣信息、社交信息以及淘寶的購物信息、支付寶的支付信息打通,將會是一座金礦。

至於微信,如今已經成為$騰訊控股(00700)$ 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雖然常被用來與新浪微博相互比較,但是二者之間的重合度其實有限。為新浪微博掃除騰訊微博這一雖然勉強卻難以輕易打敗的競爭障礙,與微信顛覆手機QQ的道理相仿,是微信在騰訊內部開展「自我革命」的無心之舉,新浪也受益於此,成為四大門戶歷時四年之久的微博大戰裡最後的勝者。

而新浪微博與騰訊微信之間的微妙關係,恰和Twitter與Facebook如出一轍:一為社交媒體形態,著力於公眾信息的整合與分發,一為社交網絡形態,專注於用戶關係的維繫和管理。前者既為媒體,就無法脫離「媒體依靠廣告為生」的邏輯,社交平台的作用,是為了不斷細分網頁層級和受眾類型,將廣告投放中不夠精準的部分壓縮到極致;後者既為網絡,則注定是「先搭生態、後挖價值」,廣告只是旱澇保收的路徑而非目的,從Facebook以罕見高價收購賺錢能力並無亮點的Whatspp一案便可看出,社交網絡的高估值在於它接管用戶生活的可能性。

換而言之,新浪微博與騰訊微信、$Twitter(TWTR)$$Facebook(FB)$ 或許終有一戰,但是戰爭絕非會在當下打響,同為「社交」一脈的新生產品,它們共同的敵人(門戶、搜索……)還未落幕,固壁清野的意義遠勝手足相殘。

新浪微博估值不易,80億?

曾在Facebook上市之初出現一系列技術故障的納斯達克,最後將Twitter推向了紐交所的懷抱,同樣經歷了在上市前夕臨時上調發行價的行為,紐交所對於Twitter這支新股的操作結果也要優於Facbeook在納斯達克一度陷入長期低迷的遭遇,故而小道消息傳言新浪微博將上市地點選在紐交所(新浪是在納斯達克),並不意外。

比較難以測算的,是新浪微博的估值。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通過用戶數量來對比美國同類或相近產品,進而以後者的用戶單價來反過來推算中國互聯網產品的估值,很難稱得上科學。以此標準,新浪微博的估值約為Twitter的一半,即150億美元,若再參考Twitter的發行價,新浪微博可能會以80億美元左右的總體估值登陸證券市場。

若以市盈率和市銷率來測算呢?Twitter的市盈率和市銷率分別是60倍和45倍,顯然,這並不是一個穩定的參照對象,雖然泡沫始終存在,但是Twitter的科技股成分卻能夠抵消市盈率和市銷率偏高給投資者帶來的信心阻礙,新浪微博在路演時如果將Twitter概念包裝完好,投資預期是有機會繼承的。以此標準,新浪微博的估值在90億美元左右,如果還是參考Twitter的發行價,新浪微博在上市之初的估值可能會在45億美元左右,後面這個數字與阿里巴巴投資新浪微博之後按照新浪市值的漲幅計算,是大體一致的。

無論如何測算,新浪微博的增長表現,始終都沒能體現到新浪公司的美股走勢上,自從2011年——這也是新浪微博被認為風頭最勁的一年——新浪股價突破一百美元之後,新浪微博對於新浪的股價影響就極為有限了,直到阿里巴巴的投資,新浪的股價方才再度拉到70美元以上。

也就是說,新浪微博具備相當另類的特殊性,看好其估值的理由很多,比如阿里巴巴的增持就會為新浪微博帶來趁熱打鐵的助力作用,但看空其估值的觀點也不少,最直接的,就是新浪微博雖然在中國足以媲美Twitter的媒體價值,卻在大數據、社交廣告形式等工作上不如Twitter活躍,而華爾街對於科技股「創新能力」的鼓吹,正是推動後者高估值的原始動力。新浪微博必須做出更多有時效性的努力,贏得投資者的認可。

未來前景。

新浪微博的未來,決定於「攘外」、「安內」兩大課題的解決上。

所謂「攘外」,指的是新浪微博和Twitter目前都面臨用戶增長在本土範圍接近飽和的課題,為了支撐股價和估值,新的增長一定會落到全球。而開拓海外市場所需要的,一定是標準化的產品,而非深入市場的運營。Twitter上的英文信息,據說早在2010年就只佔到了一半左右,在日本、巴西、印度等人口大國,Twitter都是市場領先者的角色。就在去年,Twitter將超過三名從Google挖來的高管分別遣往海外,各自負責相應地緣區域的推廣和銷售工作,這是Google的做事風格:將高管派到海外工作,如果業績突出,則將升職、賦予更大的職權。

與Twitter大開大合的國際化風格不同,新浪微博對疆域的拓展一直慎之又慎,其中固然有著成本的因素,但是最關鍵的,還是新浪微博「不夠標準」,這是一個完全基於中國用戶需求被創造並不斷優化至今的產品,連「熱門話題」都需要專門的團隊保持運營,若是貿然推至國際市場,與社交標準的開創者(Twitter、Facebook等)相比,光是一個微博下的評論功能,可能都需要新浪微博支付極大的說服教育成本。

樂觀估計,新浪微博會在上市後啟動國際化戰略,可能性最大的,是針對國際市場推出標準版的新浪微博,以更為簡約、獨立的規則運作。

而在「安內」這一課題上,新浪微博的局勢相對明朗,即如何與微信搶奪用戶時間。前文說過,從業務角度出發,新浪微博和騰訊微信的競爭重疊面積並不大,但是按照移動互聯網迄今的趨勢,將維持很長時間的「App化」趨勢,而App是不太方便用戶多線程使用的,用戶在微信中社交,顯然無法同時訪問微博,反之亦然。這是關於如何爭取用戶停留時長的一場零和遊戲,新浪微博必須找到微信無法覆蓋的區域,尤其是當微信正在通過公眾帳號體系威脅微博媒體地位的當下以及未來。

只是,對新浪微博而言,「攘外」和「安內」並無先後次序,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時間是最浪費不起的財富,一旦錯過發展機會,可能就要極高的代價來贖回,好好尋思如何使用上市即將融到的那些錢吧。

作者:闌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1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