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軍等論文創產業:品牌是核心,資本是推動力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17/58005.html
中國經濟面臨轉型,文化創意行業將成為推動經濟轉型的驅動器。對於那些看好文創行業前景的投資者來說,進入文創行業的機會在哪里?當跨界而來的對手劇烈沖擊原有產業模式,如何以創新應對挑戰?在
“長江商學院2014三亞論壇暨高層管理教育(EE)十周年”分論壇上,圍繞“跨界時代的文創產業發展”話題,諸位嘉賓展開熱烈討論。【王中軍:華誼布局代表所有娛樂行業方向】華誼兄弟進入影視行業比較早,中國明星的半壁江山出自同一個公司,我覺得這是歷史給我們的一個機會,並不具有可複制性。電影行業是一個明星行業,中國知名導演有自己的影響力,華誼兄弟未來幾年大概鎖定在馮小剛、徐克、成龍身上,圍繞幾位著名導演來確立自身在電影行業的控制權。中國資本市場對整個文化行業是一個巨大的推動力量。企業上市以後的經營和管理模式又會發生變化,會經歷從“隨心所欲”到考慮上市後監管、成長、股東回報等問題,這些問題也逼著自己向前走。因此總體來講,一個上市公司的收獲以正能量為主、負能量為輔。我們經常想象兩三年後華誼的後勁在哪兒,我們還是不是最好的公司?作為華誼兄弟的CEO,我把公司劃分成三個板塊:第一個是內容制造,華誼兄弟涵蓋著電影、電視、音樂、明星經紀,三年前介入互聯網遊戲;第二是渠道,中國在渠道行業還沒有真正開放,我們所謂的渠道在境外做了一些電視頻道;第三是是衍生品,啟用了兩年時間,華誼的衍生品就是電影公社等等。電影到今天為止,還是華誼兄弟的核心產品,是華誼所有品牌和知識產權建立的一個核心資產。在產業布局上,華誼兄弟基本上代表著所有娛樂行業的方向。知識產權是未來文創行業盈利的方向之一,“華誼兄弟”這四個字是我做所有事情、涉足所有行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盡量控制知識產權。這樣在文化衍生品市場會有得心應手控制知識產權的能力,而且這是一個可複制性非常強的模式,未來可得到大量盈利。【李懷宇:我是如何做好《中國好聲音》的】創造知識產權是文創行業的核心之一,並以此為基礎進行持續創新,這將是最合理的商業模式。去年熱播的《爸爸去哪兒》節目,也是外國商業模式在中國本土進行再創造的成功範例。無論擁有多麽優秀內容或是模式,也要尋找正確的運行“路徑”,即一個擁有殺傷力、執行力、影響力的本土執行團隊。文創企業要以優秀的團隊配合獨特的創意,並不斷根據用戶需求來調整發展方向。首先是商業模式的創新。《中國好聲音》的成功,其核心就是創造一個知識產權,然後盡可能的做複制。大家看到《中國好聲音》里,最主要的一個廣告商是加多寶。當時它需要好的平臺創造知名度,並且不斷拓展品牌團隊。加多寶也給我們非常高的價格,出了六千萬的冠名費,這樣基本上把節目風險鎖定了,讓我們後面能夠比較從容的打造這個節目。其次是運作模式的創新。《中國好聲音》原來是荷蘭的模式,《爸爸去哪兒》、《我是歌手》是韓國的模式,外國模式進入中國,契合點在於本土擁有很好的執行團隊,使用中國觀眾最喜愛的節目元素加以創新。到2013年底之前,中國最成功的節目某種意義上講,其實都是引進國外的模式在本地進行再創造而來的。最後與互聯網的結合。互聯網的發展將可能為中國文創產業帶來黃金十年。《中國好聲音》與騰訊開展全面戰略合作,開放網絡播出平臺,加上合作開發遊戲產品,通過節目的核心知識產權,將創造更多的價值。在我看來,隨著互聯網渠道的打開,未來高品質的原創內容與比較草根的內容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的機會。優秀節目與互聯網的結合,將會產生更多新的模式。【徐小平:對於創業者,我最看重什麽】作為投資人,我所謂的秘密就是憑感覺。當時易道用車的周航,準備了一大堆材料來說服我,他坐在我的對面,我看見他面露兇光,有那麽一種穿透力,即所謂的人格魅力。這是創業者一定要有這個東西,我做投資的時候主要看這點,我稱之為魅力。當然除了魅力還有經驗、人品、團隊。公司是創始人的公司,是CEO的公司,CEO這個人的能力一定要在所有人能力之上。其次,你一定要有經驗。你做過這件事,學歷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做過這件事,做過這件事,你再做同樣的事或類似的事一般沒問題。第三是學習的能力,新東方上市以後,當我聽到華誼兄弟收購遊戲的時候,我在想,電影公司收購遊戲幹嘛,我這就叫固步自封。實際上,娛樂打破了很多東西,像香港的槍戰片,永遠打不死人,它是一個遊戲。這個過程中,我們稱為三個力:學習力、工作力、影響力。所以,當你創業,並且來找我的時候,問問你自己這三個力,看看你身邊有沒有願意跟你一起創造夢想的人,如果有的話,可以來找我。當然,創業的時候,除了一定要有剛才我說的三個力量,還要有一個,要真實,就是做自己的力量。第二,你得對朋友好,我們叫真格。最後,通過奮鬥實現了自我,完成夢想。【雷倩:創造屬於世界的中國強勢文化】首先看一下文創行業具備的特性:產業戰線不獨立。傳統傳媒公司在早起需要建立傳輸的通道和渠道,晚期時候需要的是內容。在傳媒行業,你不知道你知道的東西在市場上能夠流行多久。產業不確定性很大。比如我以前所在的公司ABC,當時發展風生水起,後來被迪斯尼購買,迪斯尼在產業領域不斷地延伸,至今還收到各地孩子們的歡迎。中國大陸傳媒產業的特性,組織形態與如今的經濟結構脫鉤。大部分的傳統大媒體公司的人才,不是政治任命就是做產品出身的。這種情況下資源的投入與回報也是脫鉤的。像光線、華誼兄弟這樣的公司如今突破了這個限制。當然互聯網的變革改變了資源的稀缺性,將來更多的價值將會向雲端挪。傳統媒體發展到今天,定價能力、進入門檻和行業邊界逐漸消失。將會有更多的人進入到這個行業中,過去壟斷的強勢力量正逐漸消失。我們需要做180度的換位思考,完全反轉向更加貼近消費端,需要在百花爭鳴的環境中準確到達消費人群。我在美國ABC工作的時候,他們制作內容的目標人群是美國本地觀眾,從來沒有一個節目是為了出口去做,美國文化在當時屬於世界範圍內的強勢文化。希望未來有一天中國的強勢文化將被全世界擁抱。【梅建平:大數據可能是連接金融與文創產業的橋梁】2012年,美國電影票房總量是中國的4倍,美國經濟只是中國的2倍左右,從經濟總量上來看,中國文創行業發展相當有潛力。從世界電影中心來看,排名最前的是美國,第二是印度,第三是香港,而中國大陸連前六名都排不上,所以中國影視業發展空間很大。如何促進文創產業發展呢?我認為,“教育先行”是中國文創產業謀求發展的重要前提,其次要樹立產業鏈條意識,最後要有寬松的政策環境。我們缺乏的是像美國好萊塢周圍那樣的一流電影學院,一個國家要成為文化中心,高等學府是必不可少的。長江商學院自2005年開設傳媒課程,歷經八年沈澱,成為傳統文化創意行業與新信息技術行業對話的平臺。2014年,文創行業課程將繼續升級,采用行業導師指導與創意實踐工坊相融合的互動式教學,開展多平臺跨界交流,希望為文化強國的建設輸送更多優秀人才。此外,作為金融領域的研究者,我覺得金融與文創產業的結合將是一個趨勢,大數據將可能是連接金融與文創產業的橋梁,這一部分目前尚處起步階段,但最具潛力。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長江商學院 | 編輯:kongmingming | 責編:王靜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