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爸爸去哪》,談中國式的子女教育問題
來源: http://xueqiu.com/9273139325/26820412
《爸爸去哪》第一季結束了。隨著五位爸爸深情的給兒女的書信,為這個處處體現著人性的節目畫上了句號。我想很多人還是把更多的關註給了那五位孩子,其實節目的主角是10個人,五位孩子,還有五位爸爸。這是一臺10個人的節目,但真正的主角是爸爸們。通過爸爸們給孩子們的信,我們可以好好地談談中國式的家庭教育。談之前,我先為這五位爸爸排個好爸爸順序: 第一位,我給了田亮;最後一位,我給了王嶽倫;其它分別為郭濤、張亮、林誌穎。先說說最後一位最自私的爸爸,王導。王寫的那封信是最長最動情的。但大家註意,王給孩子的愛,都是有前提條件的------她,最好不要長大,最好不要離開,最好不要結婚。王愛他的女兒,因為那個女兒是“我的孩子”。因為是我的,所以才愛;那麽請問,如果孩子不是我的,還能這樣愛嗎? 我看,很多人是給不出來答案的。所以,於其說是愛孩子,不如說是愛自己,因為是自己的,才愛嗎。這種愛是自私的愛。 王導的信,通篇都在講他的愧疚和對女兒沒有任何要求的愛。這可以折射出王李家對女兒的態度和他們的生活狀態,一味地強調孩子的優點,對其沒有任何要求的溺愛,最後都是恩里生害。現在他們的女兒還小,這個狀態還能維持,一旦有一天女兒離開了這個家,王李的問題就會暴露出來。為何,寫了那麽多關於王導對孩子的這種“愛”,因為,這非常具有代表性,它代表了中國絕大多數家庭對子女教育的實況。-----恩里生害! 一個自私的人,怎麽可能有純粹的愛?林誌穎,真不應該參加這個節目,做這個節目給他減分了。因為,正是通過這個節目,讓我認識了一下林先生---自私、自戀、冷漠、有距離感。他應該是沒有什麽人緣的,也沒有什麽真正的朋友。 KIMI爸是靠不住的,小KIMI將一直活在他這個“英雄”式的爸爸的影子里,變成一個懦弱的人。如果大家用心去觀察的話,林先生真是太自戀了哈。在中國,爸爸們太強大了,兒女們往往都很懦弱。張亮,好象對天天的教育很西方式,平等,自由。但天天在這五位孩子里是最不象小孩子的。天天不是你張亮的朋友,也不是和你一樣是個男人,他還是一個孩子。孩子就應該象個孩子樣。這說明,張亮給天天的那些個教育方式,給早了。小孩子自身還有很多東西沒有建立起來之前,作為家長,要有權威感,要給孩子們一些正確的指引。也許天天長大到10多歲,張亮才可以給現在的教育方式。 在中國,很多爸爸們以為和孩子們平等相處,就是給他們自由生長的空間,但請註意,這樣的孩子會很早熟,而且很會迎合大人,這樣會把孩子很多的弱點給隱藏了,將來暴發出來,你會不認識他的。與張亮正好相反,郭濤對石頭的教育是中國最傳統的老式教育。郭濤在孩子這里很有權威感,但,對孩子的要求過於嚴格了,望子成龍心太切了。因為郭濤的家庭環境很好,郭濤本人也是一個非常好的人,很質樸,所以,雖然要求過於嚴格,但孩子的教育方向方法上是對的,是方式上不對。所以,郭濤的石頭會有出息的。但在中國,望子成龍的父母們太多了,他們把自己沒有實現的希望願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了,希望他們能實現。這個出發點本身就錯了,所以,最後孩子們能教育出成材來,才真是怪呢。最後,我才說最稱職的爸爸----田亮。 為什麽說他是最好的爸爸,因為只有他講到了,培養森蒂的品質品德是最重要的。田亮說,當我看到森蒂在前面向前奔跑的時候,我就一直註視著她,我要讓她知道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要靠自己創造的。田亮的眼睛很大很有神,關鍵是眼神很定。這樣的人,能成事。不僅自己能成事,他對身邊的人的承諾也會負責的。這樣的人,能教育出來真正的人才,如果你仔細地觀察森蒂的言行,她是最出彩的。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他們首先是一個人。爸爸們能給孩子們最好的愛,就是教會他們作人,而作人,最重要的就是----品德! 在中國,象田亮這樣的爸爸太少了,但以後會越來越多。南師懷瑾大士曾說,“現在中國的教育,是最好的家庭的孩子卻受到最差最低的教育”。因為,爸爸媽媽們偷懶,把小小的孩子交給了保姆帶。真的是這樣的,很多的最好的家庭的小孩子都是保姆帶大的。請大家切記,言傳身教是潛移默化的。全天下的孩子的父母們,我們生下來他們,對他們最大的責任就是教會他們作人!大家聽我吹了半天牛,完全和投資不靠邊哈。 其實道理都是通的。 一個企業的品質,才是我們投資它的最好的護城河。最後,我已經不用期待《爸爸去哪》第二季了,因為除了形式內容有變化,本質的東西,人,就分那麽幾等,人性也就那幾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