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3中國食品行業整合並購十大事件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11/57825.html
2013 年,中國食品行業“錢”事不斷。這一年,中國食品行業發生了十多次並購、收購事件,收購方多以國內企業為主,中糧集團、加加食品、雙匯、蒙牛、洽洽,無一不是各自細分領域的大佬。在看似平淡的新聞報道背後,均暗藏著他們重塑產業鏈、擴充產業版圖的決心。而錢來錢往之間,一些細分行業的格局也正在悄悄地發生變化。i黑馬認為越是在整體行業趨向增長乏力的時候,恰恰是行業領跑者進入兼並重組最好的時機。在調味品行業,加加食品為了加快產能擴充,開始通過並購加速;盤踞中原市場的“大橋”雞精被味好美收購,國產雞精幾乎都有了洋味道,複合調味料市場的洋勢力進一步增強;蒙牛收購雅士利、伊利增持輝山乳業股份,則從側面證明,當前國內乳業整合正在政府的推動之下不斷深入,已經進入了必須並購整合的階段;洽洽收購小康牛肉醬大半股份和好時收購金絲猴看似毫不相關,但結合整體休閑食品行業的走勢我們發現,國內休閑食品企業正在面臨創新乏力、增長乏力的困局……目前,上述收購、並購事件的影響尚未全面鋪開,未來3~5年才是考驗收購方耐心和調整能力的階段。對國內食品企業來說,考驗內功修煉能力的隱性戰爭才剛剛開始。1、雙匯收購史密斯菲爾德:引入先進“軟件”重塑品牌形象繼“瘦肉精”事件之後,雙匯再一次成為行業焦點:2013年9月,雙匯國際完成了對美國史密斯菲爾德(以下簡稱SFD)收購,此項交易價格為47
億美元,包括史密斯菲爾德的債務在內價值71 億美元。綜合各方分析來看,雙匯願意花大價錢收購SFD的一個最主要因素或背景,是近幾年接連爆發的食品安全問題嚴重打擊了中國消費者對本國食品的信心,作為中國本土最大的生豬生產企業,雙匯亟須通過進入國際市場尤其是美國市場,來化解“瘦肉精”事件的後遺癥,以滿足日益增長的中產階層對安全食品的需求能力。從產業角度看,雙匯通過並購SFD,一方面可使後者借助自己的銷售渠道將產品賣到中國來;另一方面也可獲得高質、優價和安全的美國產品。作為美國最大的豬肉制品供應商,SFD具有優質的資產、健全的管理制度、專業的管理團隊和完善的食品安全控制體系等優勢,再加上美國政府對食品安全的嚴格監管,其產品對中國消費者來說就是安全優質的代名詞。因此,對有誌於成為全球領先豬肉生產商和加工商的雙匯來說,通過收購引入SFD的“軟件”,無疑是一條很好的路徑。2、蒙牛鯨吞雅士利:聯合實力派強化奶粉業務被視為乳業整合大幕開端的蒙牛收購雅士利案,於2013 年6 月17 日正式簽約。6 月18
日,雙方聯合宣布,蒙牛向雅士利所有股東發出要約收購,承諾收購雅士利合計約75.3%的股權。此次交易有可能涉及的最大現金量將超過110
億港元,也成為中國乳業較大規模的並購之一,這次收購也標誌著蒙牛乳業要在奶粉領域實現發力。對於蒙牛乳業來講,雅士利的加入將有效地加強雙方的業務平臺,與蒙牛奶粉業務形成互補。同時,蒙牛也公開承認,雅士利的團隊在嬰幼兒奶粉行業有著非常豐富和成功的管理經驗,並購後蒙牛將保留雅士利的獨立運營平臺,使其保持從事奶粉業務的專業公司。未來,蒙牛還將通過引進蒙牛乳業的專業知識以及國際產業合作夥伴,進一步將雅士利發展成為一家更加國際化的奶粉企業。由此可見,雙方之間的合並是真正的實力派合作。雅士利的長板將進一步得到強化,蒙牛在奶粉市場的占有份額也將進一步得到擴張。據初步估計,並購後,蒙牛的奶粉業務收入占比將上升,將直接從原來的1%增長到10%,這對於整個奶粉市場來講,雅士利和蒙牛,他們無疑將擁有更高的話語權。3、蒙牛收購現代牧業:強化奶源優質迎戰“奶荒”對於整個乳制品行業來講,最近五年的發展可以用“坎坷”來形容。奶源問題、奶荒問題以及國家奶粉新規等都成為2013
年影響行業的關鍵詞。而對於蒙牛來講,奶源問題一直是困擾其繼續升級的最核心因素。這也是2013 年5 月8 日,蒙牛高調宣布以31.75
億港元增持現代牧業,並成為其最大股東的主要原因。現代牧業的最大優勢在於其強大的奶源優勢。據了解,現代牧業是全球第一家憑借奶牛養殖資源上市的企業。按畜牧群大小計算,現代牧業是中國最大的乳牛畜牧公司及最大的原料奶生產商。目前,現代牧業在全國八個省共建萬頭規模奶牛養殖牧場22
個,奶牛存欄數近18 萬頭,日產生乳近1800 噸。公司制定的目標是“到2015 年奶牛存欄25
萬頭以上,年產鮮奶突破100萬噸,全集團奶牛年平均單產達到9噸以上”。針對此次收購,蒙牛乳業在公告中也表示,投資原奶供應商的股權,符合公司提升奶源質量和保證優質奶源長期穩定供應的戰略。本次購股交易將加強蒙牛與現代牧業之間的合作,並進一步強化蒙牛優質牛奶供應的穩定來源。4、中糧整合華糧:彌補物流短板,爭做大糧商中糧集團整合中國華糧物流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糧集團”)事實上早有預謀。早在2012年4 月10 日,華糧集團移交國資委管理。在歸隊國資委3
個多月後,2012 年7 月,國務院國資委宣布對華糧領導骨幹進行任免,原中糧集團副總裁遲京濤出任華糧集團總經理兼黨委副書記。2013 年3 月12
日,國資委企業改革局宣布,中國華糧物流集團公司整體並入中糧集團有限公司。這意味著,中糧將一舉拿下華糧港口庫、中轉庫、鐵路車皮、船舶、集裝箱以及維修中心等75個所屬單位。對於這起牽涉兩大國有糧企的大並購,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表示,把中糧和華糧放在一起,企業的布局就比較完整,會形成一個完整的內貿、外貿、加工、物流、食品生產的企業。對於業務調整整合,寧高寧計劃在兩年時間內完成。大多數業內人士較為認同寧高寧的觀點,因為中糧集團在上下遊均有不錯的表現,但物流是短板,而華糧集團在倉儲、物流方面有優勢,但上下遊是短板。另外,並購華糧集團,還可以提高中糧集團糧食物流的效率和國內市場競爭力。更重要的原因是,中糧集團的經營體制更具靈活性,更適合華糧集團。5、好時收購金絲猴八成股份:加快搶灘中國市場2013 年12 月19
日,北美最大的巧克力制造商好時公司宣布,其旗下全資子公司――好時荷蘭有限責任公司,與上海金絲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協議,收購上海金絲猴公司80%的股份,總體估值為5.84
億美元。交易將有望在2014 年第二季度完成,需要通過相關監管機構及上海金絲猴公司董事會審批。這一事件成為繼雀巢收購徐福記之後,國內糖果一線品牌被外資高價收購的案例。上海金絲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於1996 年成立,2008 年11
月進行股份制改造。目前公司擁有五大生產基地,並設有超過130 個銷售辦事處,約1700 名銷售代表及約2000 名分銷商。其強大的分銷網絡以及生產能力在國產糖果品牌中首屈一指。企業從2010
年開始籌備上市工作,但局限於企業各方面的發展不均衡,上市之路遲遲難以兌現。恰好在這個時間段,好時開始尋找策略加強在中國、墨西哥及巴西等主要國際市場擴充布局。對於金絲猴來講,無論是走上市之路還是被好時收購都能實現管理升級與資金引進的目的。對於好時來講,通過走資本整合的道路,實現渠道與市場的快速進入無疑比自身去建渠道、搭平臺來得實際有效。從這一點來看,好時與金絲猴的聯姻無疑是對雙方都非常有利的事情。至於雙方各自的持股比例問題,相信在2014
年會有更準確的答案。6、味好美收購武漢亞太:拿下“大橋”打通中原市場本土調味品企業近年來成了外企眼中的香餑餑。2013 年5 月31 日晚間,美國最大調味品制造商味好美公司宣布,以9
億元正式收購武漢亞太調味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亞太”)。至此,中國雞精市場的半壁江山均有了外國資本的烙印。2012 年,武漢亞太銷售額接近8 億元。近七成經銷商承認,過去5 年,武漢亞太的銷售額以年均25%左右的速度增長。資深調味品行業人士呂道軍認為,近兩年調味品行業的增長態勢有目共睹,吸引了外資企業想從中分一杯羹,收購或者控股中國企業成為最佳選擇。“如果重新研發中餐調味料產品,味好美要付出的代價太大,所以幹脆收購,而且要收購鮮味調味料代表型企業,只有‘大橋’的規模和發展情況令人滿意,最終形成了這筆交易。”呂道軍分析說。武漢味好美新任董事長李裕昌對武漢亞太的優勢認識更為清晰:“亞太味業在華中地區的業務優勢也會與味好美在沿海地區的主要市場互為補充。通過兩公司現有銷售網絡的組合,我們有信心在全國範圍內爭取到更大的市場份額、滲透到更多的地區,進而全面推進我們的業務增長。”7、三全收購龍鳳:穩固老大地位,改寫速凍格局曾經與三全、思念共舞速凍市場的龍鳳,近些年的日子並不好過。2007
年,龍鳳被美國亨氏收購,由於亨氏主業為醬料及調味品、嬰幼兒食品及營養品,龍鳳的增速非常緩慢。2012 年2 月,巴菲特聯同巴西投資公司3G
資本收購亨氏。緊接著,他宣布將出售龍鳳。此時,三全毅然出手,於2013年6 月28 日宣布,以1.59
億元的價格購得了上海龍鳳、浙江龍鳳、成都龍鳳及天津龍鳳等龍鳳實體的全部股權。據了解,此次收購之後,三全的市場份額接近30%,與灣仔碼頭、思念的市場份額距離進一步拉大,市場地位得以全面穩固。業內人士認為,龍鳳的品牌和渠道資源對三全的長遠發展非常有利:首先,龍鳳的多年經營使得其在天津、上海、廣州和成都等區域市場表現出眾,而這些地區正是三全的弱勢區域。三全可以借助此次收購對終端市場“查漏補缺”,完善全國布局。其次,龍鳳的品牌影響力和口碑依舊不錯,在中國一線城市品牌提及率達到60%。最後,三全收購龍鳳在提升其市場份額的同時,也能進一步完善三全的產區布局。據了解,龍鳳的產能閑置較大,特別是廣州和太倉兩大生產基地對三全未來全國市場的布局意義重大。8、獐子島全資收購大連新中:提升產能基礎,實現海外拓市目前我國國內海洋食品消費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東部沿海的12個省占水產品消費總量的90.3%。從國際市場看,我國水產品出口不斷增長,2010年為518.51億美元,2011年達到673.96億美元,2012年更是高達696.33
億美元。截至2013 年9 月,海洋產品的出口總額已達到441.47 億美元,同比增長12.2%,需求增長強勁。為了進一步加快企業對進出口類產品的結構升級,大連獐子島集團於2013年12月20日正式發布公告,擬收購大連新中海產食品有限公司100%股權,該項收購預估值為2.8億元。據了解,大連新中海產食品有限公司主營魚類、蝦類、蟹類、貝類等海產品的加工及銷售,同時經營自有冷庫和倉庫。同時,該公司在水產品精深加工方面贏得了國際市場的認可,產品已覆蓋日本市場的多類銷售終端。通過本次收購,獐子島可以借機提升自身現有的水產品加工能力,進一步將獐子島的渠道和品牌優勢,通過與大連新中的產品優勢及日本市場的客戶、渠道等優勢相結合,為獐子島快速拓展日本市場,提升水產品精深加工出口市場份額提供有力支撐。9、洽洽收購洽康六成股份:進軍調味品尋找新盈利方向2013 年8 月,洽洽發布上市後首份並購方案,公司擬使用9600
萬元超募資金,收購江蘇洽康食品有限公司(原江蘇小康食品)60%股權。這也意味著,今後洽洽除了賣瓜子,還要進軍調味品市場。江蘇小康食品成立於1995 年,是江蘇省最大的醬制品制造企業及全國牛肉醬品類的行業龍頭,旗下拳頭產品“小康牛肉醬”為“中國四大名醬”之一。洽洽緣何要並購江蘇小康?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近年來,洽洽一直希望在瓜子之外擴大收入來源。2010 年下半年公司推出了薯片業務,2011
年和2012年上半年該項業務收益都還不錯,但2012年下半年以來薯片業務開始大降,2013
年上半年收入不足億元,已經接近公司剛剛推出薯片業務時的收入水平。而作為洽洽最主要的收入來源,葵花子2013 年上半年實現收入12.24
億元,同比增長9.43%。但公司終端網點數量由2011 年的19 萬家增加至2012 年的近30萬家,營收增長困境可見一斑。洽洽也表示,通過對洽康食品控股權的收購,可利用該品牌及渠道基礎,發揮其區域品牌影響力及核心技術能力,實現公司在大食品行業產業鏈的延伸。10、維維收購怡清源51%股權:進入茶葉市場繼續擴張大食品業務2013 年12 月24 日,維維股份子公司維維創新投資擬7650
萬元收購怡清源茶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怡清源”)51%的股權。資料顯示,怡清源在2007
年進入黑茶行業後,開始了快速發展,生產經營情況良好。據相關媒體報道,怡清源2012 年實現銷售收入1.17 億元,凈利潤737.58 萬元;2013 年1~9
月實現銷售收入9064 萬元,凈利潤1202.79萬元。從2007
年開始,維維股份逐漸改變豆奶一枝獨秀的局面,目前已經發展成為布局豆奶、牛奶、酒類及休閑保健品的多元化食品飲料企業。維維股份不僅大規模進入乳品行業,還與新加坡超級公司合資在江蘇無錫投資生產咖啡。2012
年,維維股份又控股了貴州十大名酒的貴州醇酒廠。從這一時間軌跡來看,並購怡清源後將使維維股份業務版圖繼續向茶行業延伸,這與其多元化發展思路較為契合。而且怡清源方面承諾,公司2013 年度、2014
年度、2015 年度的凈利潤將分別不低於1800 萬元、2000 萬元、2200 萬元。如果這筆交易能夠順利成行,維維股份無疑又做了一筆好買賣。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糖煙酒周刊食品版 | 編輯:wangjingjing | 責編:王靜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