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閱讀林少陽的近日文章,不難感受到其重日股的傾向。近日,林氏更進一步在Q&A中透露,已在過去幾個月內,沽清了大部份本港二、三線股份,預留資金投資日本市場;可以話,立場非常清晰。然而,要提提大家,林少陽看好日股的主因,好大部份基於對日圓的持續貶值預期,因此,出口日企才是主菜,大家選股時必須加以分辨。讓我們來看林氏以匯率作話題的分析文章。
『……日本作為一個出口國,其匯率變化對日本經濟至關重要;舉例說明,美元兌日圓於2012年全年平均匯率跌至80以下,多家日資企業紛紛錄得金融史上最高的年度虧損,隨著美元逐步回升至100日圓水平,出口商截至明年3月底止年度上半年業績,不是紛紛轉虧為盈,便是盈利按年急升50至200%之間。
國際傳媒大肆渲染「安倍經濟學」的三枝箭,其實只要一枝便足以令日本股市起死回升。至於另外兩枝箭,若能成功,是錦上添花,令日本本土經濟,亦得以全面復甦;即使不成功,日本出口企業亦已重獲生機,而日本本土經濟,亦只能單靠出口業支持復甦,雖然速度可能稍為緩慢,但是不至如淡友所言,日本經濟已無可救藥。
正如最近本欄不斷強調,匯率從來都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那其實是國際政治經濟角力的結果。日圓的持續貶值,是日本股市的重大利好因素;因此,雖則股市的短期方向難測,惟匯率政策是安倍經濟學的主要組成部份,所以本欄並不認為這個國策會於短期之內逆轉,而這對日本的出口企業的正面刺激,從2013年上半年大部份日本出口企業的損益帳中,已經很清楚地反映於數字之中。對於日本股市,本欄的看法依然是,任何具意義的回落,都是逢低吸納的時機。
……事實上,日前,索羅斯前得力助手StanleyDruckenmiller 於一個投資會議上提出,日本TOPIX指數於過去26年以來,出現一個頗為有趣的周期性現象,投資者如果於10月31日買入TOPIX指數,並於翌年4月底沽貨離場,期間的複合回報率將高達1.7倍,而同期TOPIX指數卻是回落了36%!今年10月底至今TOPIX指數只是輕微上升,這個周期性升浪,或者只是剛剛開始。……『……外匯市場焦點繼續集中於日圓及澳元匯率。日圓的持續貶值,是日本股市的重大利好因素;反觀,澳元貶值,則顯示中國經濟的改革,仍然是荊棘滿途。除了澳元及日圓之外,近日亞洲新興市場貨幣亦普遍下滑,與強勢的人民幣造成極之強烈的對比。
……人民幣持續升值,明顯是得到中央政府的首肯。中國的勞動人口正在減少,出口工人數量不足,若就業已經不是執政者最主要的考慮,匯率政策如此這般地走,看來是順理成章。本欄過往多次提及,按PPP理論,人民幣再升值的空間已經不多,現在看來,本欄是低估了中央政府推動人民幣升值的決心。
最近,有傳媒引述發改委價格司郭劍英的話語,提到最近的價格改革由過往的控制價格上漲,改為持續推動價格上升,那是基於現實的考慮,原因如下:
第一,稀缺資源與龐大的人口不對稱。中國人均重要重源佔有量低於國際平均水平:人均煤炭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7%,人均耕地只有世界的40%,水、鐵礦石人均佔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8%及47%。中國石油依存度已從2000年的30.2%上升至2012年的57.8%。即使煤炭存量豐富,中國煤炭對外依存度仍然本世紀初的7%,急升至14%。
由於胡溫任內大力壓抑天然資源的價格上漲,造成重大的價格扭曲,到目前為止,即使中國天然資源不足,但是中國竟然成為全球其中一個最浪費天然資源的國家。若要提升國家的競爭力,有必要進行徹底的天然資源價格改革,透過用者自付及市場機制等原則,提升資源的使用效率。
第二,壟斷造成的價格上升。雖然資源整體處於稀缺状態,但這不是資源在所有,經濟周期期都上升的理由。全球經濟有明顯周期,此次金融危機之前,全球資源現貨、期貨價格直線上升,金融危機之後隨着實體經濟與製造制業的低迷,全球資源價格包括石油、煤炭等在多數時間處於下行通道,回過頭看,中國的天然資源價格走勢與國際市場相反,大多時間都處於上漲通道。那是因為壟斷企業對經濟周期的判斷錯誤所致。
第三,生產效率低下造成的價格上升。發展出口的前提是壓低成本獲得價格優勢,要素資源價格從人力到電氣水電的價格都壓在低位,一旦要素價格上升,意味着失去原有產業鏈中的位置,必須往上找尋到新的位置,否則將失去立足之地。
第四,環保要求提高在短期内會提升成本。
基於上述考慮,中國即使犧牲出口工業的利益亦在所不計,也要讓人民幣繼續升值。過往透過低成本優勢增加出口的政策,已改為強逼企業提升效率及向第三產業(服務業)進化,未能適應新的競爭格局的出口商,將逐一被市場力量所淘汰。
中國目前經濟改革的大方向是行對了,只要落實執行市場主導的措施,讓市場力量重新主導國家經濟發展,我們仍有希望在三五年後,避過中等收入陷阱,並重拾高質素的經濟增長。不過,未來一兩年內,很可能是改革的陣痛期,股市的表現,未必能一鼓作氣地急升。本港股市逢七見頂的周期,看來已隱隱然在成形之中!』11月28日
『……雖然中港兩地的股市前景不是很悲觀,但是未來一年要有好的表現,恐怕仍然需要看對行業或個別公司,否則的話,若只看大局,不排除2014年歐美日股的表現,仍然稍為比中港兩地股市「易玩」,若嫌美股2014年升幅可能遜於今年的話,日本及歐洲股市,目前的估值仍然遠遠落後於老大哥美國,因此,不排除這兩個地區的經濟逐步復甦,以及更堅決的企業改革決心,為當地股市帶來更大的股東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