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乏味中盈利30%,我的2013投資總結 張翼軫

http://xueqiu.com/3559889031/26876081
2014年1月1日早上打開電腦,看了下美股的最新收盤數據——於我,2013投資年度才真正結束。

2013年,我的美股賬戶盈利30.5%,算是比較滿意的成績吧。當然如果要用一個關鍵詞來形容2013年的投資過程,那麼只能用「乏味」二字來形容。

是的,整個2013年,幾乎所有的投資都集中在美股上,這對於我這樣崇尚資產輪動的投資者,顯然是一件乏味而沒有技術含量的事情——當然,如果每年能夠30%的回報,那麼我寧可讓這樣的乏味來得更猛烈一些。

查看原圖
30%不算多但承擔風險很低

自2012年5月開始,我就徹底放棄A股市場,將主要的投資都轉向了美股。

而2013年,則是我全身心投入美股的第一個完整年度。

30.5%的收益算不算多?放在2013年的美股市場,當然不算多,不過是剛剛跑平市場平均水平而已。相比許多做中概股動輒翻倍甚至200%盈利的高手,這點收益真的不算什麼。

當然,對此而言,我已經很滿足了。

作為一個風險厭惡者,我不願承受投資市值的大起大落,所以我的美股投資,幾乎都以ETF來進行指數化投資。分散投資可以降低風險,但是代價就是不可能有大漲的日子。

但是,相比我今年美股投資承擔的風險,30.5%的收益依然讓我滿意。剛剛拉了下2013年初日的資產變動數據,我2013年(藍色曲線)的最大回撤(從資產最高點開始出現的最大下跌)僅為7.02%,雖然依然略遜於S&P 500指數(綠色曲線)的5.5%,但依然是相當穩健的水平——至少每晚我都可以安穩入睡,始終沒有擔心過美股賬戶出現大起大落。

查看原圖
美股漲要賺錢,美股跌也要賺錢

2013年,幾乎全年都持有美股資產。

單單從持倉和淨值表現來看,和一個奉行長期持有的價值投資者並無太的區別。

當然,對於我這樣的資產輪動投資者,持有美股,不過是2012年12月末的事情。

唯有將2012年和2013年的賬戶表現放在一起看,才能看出我眼下採用的資產輪動投資法的意義。

下圖是我2012年5月到12月的淨值表現,可以看出與美股表現是迥異的。事實上,在這8個月中,S&P 500指數僅上漲1.86%,而我的賬戶淨值則實現了13.62%的上升。

查看原圖
是的,美股牛市要賺錢,熊市也要賺錢,這才是我追求的。用對沖基金大師Dalio掌舵的Bridgewater的說法,就是追求全天候(All Weather)盈利。

量化投資,賺錢比顯擺自己更重要

從2012年5月開始,除了全身性投入美股投資之外,我也徹底拋棄主觀投資法,採用量化投資。

採用量化投資,意味著當我確定好模型之後,要做的只是用計算機執行模型,然後根據模型的結果下單換倉——整個過程中,人只是另一種機器,主觀的觀感毫不重要。

必須說,人是機器在投資上不是壞事,至少可以規避貪婪與恐懼的衝動。今年的美股,是1995年以來最強勁的一年,其實早在9月10月,我個人對美股能否繼續上漲就已經有深深的擔憂了——如果作為一個主觀投資者,那時候可能就已經減倉了——但是作為量化投資者,模型要求我繼續持有美股,所以後面幾個月的上漲還是依然享受到了。

當然,量化投資,從某種程度上是一件乏味的事情。身邊經常有親朋好友會問題,明年該買什麼投資品種啊,未來幾月美股會怎麼樣啊?他們希望聽到的,要麼是直接的投資品種推薦,要麼是聽著似乎能讓人醍醐灌頂的分析高見。

很可惜,這兩者都不是我這樣的量化投資者能夠給出答案的。作為奉行趨勢投資的量化投資者,我並不相信對短期走勢的預測會是一件靠譜的事情——這點上倒是與巴菲特和他的老師格雷厄姆意見一致的,所以我只是跟隨而不預測。但是作為一個短線交易者,我關注的只是未來幾週或者一兩個月最具潛力的資產,並且不斷通過輪動來追隨這些資產,你要我找出一個可以持有一年的資產品種,我也真不知道——「走一步看一步」這是我最大的回答。

是的,作為一個量化投資者,你就沒什麼機會通過回答親朋好友的投資問題來顯擺自己,通過揮斥方遒來獲得自我價值的實現。

不過沒關係,只要量化投資能夠為我賺到錢,那就足夠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9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