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從來沒什麼「歐式家具」

http://www.infzm.com/content/97082

如果有人指著元明清家具混搭的東西,說它是孔夫子家具,你認嗎?

達芬奇家具出事前,我就知道它和意大利不可能有任何關係,這從款式上就能看出來。達芬奇只活了六十來年,他所處的年代家具還比較樸素。這一點,看他們那個時代的繪畫就知道。所謂「達芬奇家具」,卻是把法國巴洛克、英國維多利亞、新古典混合搭配。如果有人指著元明清家具混搭的東西,說它是孔夫子家具,你認嗎?

但是達芬奇家具的這種設計,暗合了國內暴富階層的心理。即便出了事,也可以想像,「達芬奇風格」依然會是種受歡迎的風格。

正如普通外國人無法瞭解康熙、雍正、乾隆年間家具的差異,甚至連宋、明家具的區別也搞不清楚,中國買家和賣家總把一些巴洛克、洛可可、維多利亞、新古典主義設計符號粗糙地雜糅,組為想像中的「歐式風格」——但這種風格,拿到歐洲、美國去,老外們根本不認識。

事實上,很難說這個世界上有一種叫做「歐式風格」的家具。歐洲家具發展了上千年,特別是文藝復興以來,風格五花八門,各個時間、各個地區都不一樣,很難一概而論。

拿破崙式「君主強權家具」

國內商家最喜歡模仿的是巴洛克風格。大概因為這種風格極盡奢華、繁瑣、金碧輝煌,十分適合炫耀。巴洛克風格起源羅馬,最初為天主教會服務。16世紀時,英國清教運動興起,試圖抵制天主教舊制和繁文縟節。天主教會的主教們,便聚在意大利開會研究對策,達成的決議之一,是宗教藝術必須為教會服務。巴洛克風格由此興起,在建築、音樂、美術等藝術形式上,直白、熱烈地表示忠誠。因為設計元素大量涉及宗教、政治與權力,這使得它深受貴族階層歡迎,從而迅速傳遍歐洲,並在法國路易十四、路易十五手上得到進一步發展。

路易十六隻活了三十多個年頭,就被革命黨送上斷頭台了,他執政期間並沒能發展出自己純粹的家具風格來,所謂路易十六風格,其實是他的前任的集大成——波旁王朝的典型風格。在時代上,它一般被歸為新古典主義。

新古典主義是個粗略叫法,它幾乎涵括整個18世紀上半葉歐洲主流設計風格,比如主張全面恢復古羅馬、古希臘風格的帕拉丁諾風格,比如帝國風格、英國喬治風格、德國彼得邁耶風格。

帝國風格,是拿破崙執政後大規模推廣的風格。它有突出的古羅馬古希臘特色,但更宏偉、浮誇,充滿帝王氣,是君主強權國家的意志表現。

拿破崙三世時,巴黎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城市改造,建築與家具風格上,依然採用若干古典元素,同時也出現了比較優雅的細節,而且變得更富浪漫色彩,比如加涅爾歌劇院(巴黎大劇院)。

因為拿破崙時期法國的強盛,帝國風格在巴黎、倫敦、紐約、柏林、維也納都得到了相當大的發展。在英國,它發展為「攝政王風格」;在德國,帝國風格演化為彼得邁耶風格。德國人的古典主義重視嚴謹、準確,卻沒有如同法國那樣,演繹

出柔情、浪漫的一面。1830年左右,帝國風格在美國流行,被稱為「美國帝國風格」。美國帝國風格和拿破崙帝國風格基本一致,採用穩健的比例、古典的裝飾,但是雕刻比較粗糙,往往用黑色髹漆。

橫掃歐洲的帝國風格在中國沒多大影響。鴉片戰爭後,上海外灘、漢口英租界、青島德租界建築中有少許。但此時帝國風格在歐洲已過時了。

歐洲家具的「中國風」

典型的英國風格家具,是雅各賓風格:直線多、轉角硬朗、結構笨重、刻有木雕裝飾圖案。雅各賓風格在1600-1690年流行,那正是英國殖民北美洲時期,在北美影響極大。在中國,雅各賓派沒什麼市場,因為鴉片戰爭是兩百年以後的事了。

17世紀末始,由於東西方貿易往來,一部分歐洲家具受中國明清家具影響,比如「威廉與瑪麗」。儘管這名字來自英國國王,但風格基礎卻是荷蘭家具。「中國風」突出體現在「威廉與瑪麗」風格的腿腳部分:桌腳、椅腳、床腳都採用鼓腿形式,腳底由球形收起。不過也有用西班牙風格足底的做法。威廉與瑪麗風格的另一個特點是:椅子座

部是格柵狀,或者加軟墊。有時候,它們甚至採用中國髹漆方式裝飾椅子全部或者局部,十分精彩。

1702年至1714年,英國女皇安妮執政期間,威廉與瑪麗風格演化成安妮公主風格:家具比例更加舒服,整體設計更典雅。家具腿腳也做了改動,採用中國人慣稱的「虎腿腳」:下端是個類似鴨掌一樣的低足。這種風格的椅子很多用提琴面一樣的形式作靠背,英語叫做「fiddle-back chair back」,桌子拉手多是蝙蝠形狀。

安妮公主風格後來又進一步演化為喬治風格。這一風格貫穿喬治一世、喬治二世在位的46年時間——1714年至1760年。此時的家具裝飾更為細緻,也更為繁瑣。家具顯得沉重,尺寸也大,雕琢細緻的「虎腿腳」桌椅非常普遍,腳最下端頭往往雕出獅子、老虎的爪子形狀,喬治風格的高浮雕之繁瑣很嚴重,並且經常採用貼金裝飾。

和喬治風格同時期的,還有齊平戴爾風格。和大部分設計風格來自統治者的名稱不同,齊平戴爾風格的命名來自英國設計師托馬斯·齊平戴爾。這種家具受三方面設計影響:法國設計、中國家具、哥特風格。它依然採用中國式的虎腿腳、虎爪足、球形足。齊平戴爾風格的櫃子一般比較瘦身、纖細,頂部一般是三角形。1754年,齊平戴爾出版了《紳士和家具製作指南》,他的風格在美國極受歡迎。

家具的「批量時代」

18世紀末,設計師喬治·赫伯懷特的家具風格風靡英國。他設計的椅背經常使用心形、橢圓形、圓形,是很容易辨認的特徵。後來,赫伯懷特風格也在北美被大量仿造,特別是在卡羅萊納、馬里蘭、新英格蘭地區、紐約和弗吉尼亞。

赫伯懷特後,影響英國家具風格的是設計師托馬斯·謝利頓。他1791年出版著作《家具和座椅設計繪畫參考》。謝利頓設計喜歡用優雅的直線,採取輕盈的結構,家具比例十分靈巧。這種風格在歐洲不受歡迎,但在美國很多見。

在歐洲家具發展中,維多利亞風格應該可以視為用工業化形式生產家具的第一個風格。從1837年到1901年,維多利亞女王在位64年,是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統治者。維多利亞時代,英國國力鼎盛,海外勢力強大,家具設計風格穩健、比例沉重,顯示大國氣概,雕工精緻,裝飾繁複。更重要的是,維多利亞之前,所有家具風格都是手工小批量製作,而維多利亞風格的家具,卻是在工廠中批量生產的。靠著英國遍佈世界的海外殖民地,維多利亞風格影響了全世界。

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興起了「新藝術風格」的設計運動。這一運動起源於法國,發展到德國後叫做「青年風格派」。雖然這一運動催生的產品不多,但作為德國當年的殖民地,青島卻至今留存著幾棟這種風格的建築。後來,「新藝術運動」被美國奢侈品公司蒂芙尼吸收,用於首飾、燈飾設計,但並未在家具、室內設計方面產生影響。

這些豐富而具體的家具風格,很難在中國得到認真研究。所謂「歐式風格」,只是中國家具廠商的噱頭,既然是噱頭,遲早都會退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4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