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對話股神:巴菲特答全美8所大學MBA學生16問全文(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9569

今年11月15日,傳奇投資者巴菲特與來自馬里蘭大學等8所美國大學的20名學生交流。交流期間,這些在學習MBA課程的學生向巴菲特提了16個問題。 馬里蘭大學商學院金融系教授David Kass整理了巴菲特對這些問題的回答,華爾街見聞此前歸納了其中部分內容,以下我們與大家分享巴菲特這次問答的全文。 註:為便於閱讀理解,個別巴菲特提及內容增加公司全名及人名全稱。 問1、您領導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伯克希爾)在發展壯大時是否降低了最低預期回報率? 巴菲特:伯克希爾根本沒有什麽最低預期回報率。資本增加了,要得到出色的回報業績就更難了。 伯克希爾的資產凈值是2100億美元。如果我管理100萬美元,回報肯定比管伯克希爾這2100億美元高。 規模是業績的敵人。可我還是寧可管2100億美元,也不願管100萬美元。 問2、您過去說自己的投資表現有85%要歸功於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另外15%要感謝費雪(Philip Fisher),這個比例現在變了沒有? 巴菲特:我根據格雷厄姆的指導開發自己的投資策略,我去了他的母校哥倫比亞大學向他學習。堅持格雷厄姆的方法,用上一段時間,你不可能虧損。從性質上看,這種方法很適合量化,你完全有理由表現得好。另一方面說,如果你的公司越來越大,公司資金越來越多,它就越來越沒有用武之地。低價買那些平庸的公司不如以公道的價格買到那些優秀的企業。 所謂“煙蒂方法”類似於在地上找到一根剩下煙蒂的小煙頭,看上去不體面,但你還可以撿起來,點上它,免費吸上幾口。一直這麽做就能分文不花吸很多煙頭。我就是這麽做的。過去我大批尋找很便宜的股票。經過費雪和格雷厄姆的熏陶,我開始尋找更好的公司,以前我是既找便宜的也找比較好的,現在我們不再只圖便宜,要找更好的公司。 鐵路是門大生意,今後十年、百年都會不錯。目前,伯靈頓北聖太菲鐵路公司(Burlington Northern)稅前盈利達到60億美元。幾年前我們收購時,該公司的稅前盈利才30億美元。現在我們向費雪走得更近,有些偏離格雷厄姆,這是因為我們操作的資金規模更大了。資金較少的時候,我們會尋求獲利更高、價格更平的股票。 從學校畢業後,我逐頁通讀了信用評級公司穆迪(Moody)的年報,讀到第1433頁,發現報告寫到後面還有些好東西。據報告所述,1951年,國家西方人壽保險公司(NWLI)每股收益29.09美元,一年前是每股21.66美元。此前12個月,這只個股的交易價在3到13美元。我看那份報告的時候,NWLI的交易價是每股16美元,市盈率不足1倍。 幾年前,也就在2004年,有人告訴我應該留意韓國。我得到一本花旗的冊子,上面每頁介紹了一只韓國個股,韓國所有的公開上市公司都列入其中。把這本冊子從頭讀到尾,從它提供的面值、每股收益和證券。我可以找出大韓面粉加工有限公司(Daehan Flour Mills)等大概20家公司。除非你留心價格,股票不會告訴你任何事。一個下午就找到大約20家公司,可以買其中一些公司的股票,因為對這些企業了解得不夠,所以不能投入太多。按售價計算,如果在市盈率2倍的時候買入這20只個股,你就會有斬獲。這就是格雷厄姆的方式,你可以這樣獲利。 如果資本更多,就必須采取費雪和格雷厄姆組合的方式,收購大企業。伯克希爾現在要尋找實力很強的大企業,比如1983年收購的內布拉斯加家具賣場(Nebraska Furniture Mart),到今天收益可能達到20倍。查理(·芒格)對我說:“你永遠不會對我不滿,因為你夠聰明,而我一直都沒看錯。” 問3、關於一年一度致信股東,您會按什麽過程來寫這封信?您會怎麽確定信中寫些什麽? 巴菲特:2013年的股東信我已經寫完了,但我會等到明年2月28日發出來。我已經知道自己要說什麽,只是必須填上一些數字再發信而已。 我盡量把股東想象成自己的合夥人,假定他們擔任我這個職位,而我是股東,我會希望得到哪些信息,我就會盡量把這類信息傳達給他們。股東信的第一稿我會發給自家姐妹,她們不大了解金融。“親愛的姐妹們”,我就這樣開頭,設身處地地站在她們的角度,跟她們解說一些她們會想知道的事。我也喜歡寫上一節大眾化的經驗之談,這種教導內容不能直接適用於伯克希爾。 今年1.15萬字的股東信里,有2600字都是有關投資的觀點。我這是在和所有對投資有想法的人聊天,他們還在考慮應該怎樣投資。每年我都會選一個主題,然後用一章的篇幅圍繞這個主題來寫。有人會感興趣,有人不會。如果他們要把自己大部分的資金交給我打理,我會和他們暢談伯克希爾遵循的經濟原理,就像和我共處一室那樣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所以他們會完全了解我們的事業。 1956年,我花0.49美元買了本記總帳的賬簿,其中有兩張紙的位置留出來填寫合夥人文件內容,可我並不擔心合夥協議。我只用了約莫半頁紙解釋基本的規矩:我能做什麽、不能做什麽、我打算怎麽做、怎麽衡量個人成功。如果看起來對你有好處,你就出資,如果不想投資,那就別勉強,我們還是朋友。這些基本規則現在就附在伯克希爾為投資者量身定做的報告後面。按我們的基本規則,雖然是企業化管理,但我們還是合夥人的態度。我們將你視為合作夥伴。如同婚姻一樣,你也要有共同的感情基礎。如果對重要的問題有分歧還結婚,那是瘋子幹的事。寫給股東的報告現在準備好了。伯克希爾的股東可不是尋常人,他們大部分都將自己80%的凈資產投進來。我幾乎全部身家都在伯克希爾。但如果市場下跌50%,我們的資產可能都得重新算了。 問4:您把持有的高盛認股權證置換成相對較少量的高盛股份,為什麽要這麽做? 巴菲特:2008年,我們幫助高盛和通用電氣籌措資金,這是我從來沒想過會發生的事,想象下你接到電話,說需要你提供融資方面的幫助,通用電氣打來的哦。伯克希爾因此得到了優先股的認股權證,有效期是5年,今年9月到期。這些權證可以購買50億美元的高盛普通股和30億美元的通用電氣普通股。如果我們行權,就必須再投資80億美元。這兩家公司並不希望發行這些價值的新股。 今年初,我們斷定兩家公司不想這樣發新股,而且我們也不想花80億美元。我們就做了個了斷,希望皆大歡喜。這樣一來,我們不必出資,他們也無需發行那麽多股票。伯克希爾最終獲得價值接近20億美元的高盛股票,並沒有耗費分毫現金。至於通用電氣,我們只持有了2億美元股票。 伯克希爾只留下美國銀行這一家大公司的認股權證。因此,截至2021年8月,我們都有權以每股7.14美元購買美國銀行的7億股,價值合計50億美元。我們會持有這些權證,直到股息增多再行權,或者持有它們直至到期。 我們與高盛和通用電氣的兩筆交易耐人尋味,5年前誰又能想到。當時貨幣市場因為雷曼兄弟破產潰不成軍。貨幣市場的基金持有許多雷曼的票據。一夜之間,3000萬美國人認為安全的貨幣市場崩潰了,雷曼關門大吉,由此導致貨幣市場的一只大基金跌破面值賠本。貨幣市場一下子發生了悄無聲息的電子大擠兌。雷曼宣布破產3天後,貨幣市場基金的客戶共贖回3.5萬億美元,其他基金面臨資金流出1750億美元。所有的貨幣市場基金都持有商業票據。像通用電氣這樣的公司還持有很多這類證券。 雷曼破產發生後,美國的業界實質上集體陷入停滯。當時的總統小布什說:“如果不能放開貨幣政策,這些受害者就不可救藥了。”我相信,這是史上最偉大的經濟評論。這就是布什支持時任美國財長保爾森(Henry Paulson)和美聯儲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的原因。企業就指望著商業票據市場。2008年9月,我們就面臨絕境。如果保爾森和伯南克當時還不幹預,再過2天,什麽都沒得救了。 伯克希爾一直備有至少200億美元現金。這聽起來有些瘋狂,其實我們從來也沒有這麽大的需求,但今後100年里,如果全球市場再次停擺,到那天我們能用得上這筆資金。會發生某種事件,可能就在明天。到那時你就需要現金了。在那種情況下,現金如同人們必需的氧氣。不需要的時候,你是不會註意它的。需要的時候,它就是你唯一需要的東西。我們經營伯克希爾的流動性水平很高,沒有哪家比我們更高。我們不想依靠銀行貸款經營。 美國財政部無權為貨幣市場基金擔保。財政部要得到國會授權。保爾森那年9月成立了一只外匯穩定基金,為貨幣市場的基金作保。這制止了貨幣市場資金外流,危機結束了。 你一生之中可能會發生幾次這樣的事。一旦發生,你得做兩件事,一是別讓危機毀了你,二是如果你有資金,也有勇氣,就有機會以令人匪夷所思的價格購買。恐慌的情緒蔓延得快,好像傳染病那樣。它和智商沒有任何關系。在某個時候,只有少數人才會恢複信心,大眾還不會。恐慌會有時讓投資界完全癱瘓。在那種時候,你不想負債,如果有資金,就會希望那時逢低吸納。所謂“人恐慌時我貪婪,人貪婪時我恐懼”。 問5:對市場的了解怎樣有助於您形成個人政治觀點? 巴菲特:我不會說了解市場在這方面有什麽功勞。我的政治觀點是經歷這樣一個過程產生的:想象下,在你出生前24小時,有個精靈降臨,對還在子宮里的你說:“你看起來像個非常有責任心、有智慧又有潛力的人。24小時內出世吧,我會給你指派一項重大任務——你得決定自己降生在哪個政治、經濟和社會體系。你來制定規則,任何一種政治系統、民主程度、議會制度,如你所願。你可以設定經濟結構,共產主義或者資本主義都行,設置一切運轉,當你出生時,這個世界都為你和你的子孫後代而存在。條件是什麽?條件就一個——在出世以前必須在一個盛著70億只簽的簽筒里抽簽,一個人僅限一只,你把手伸進去抽到屬於自己的那一只,結果可能你生來就是個聰明人,也可能不聰明;可能健康出世,也可能先天殘障;可能是黑人,也可能是白人;可能在美國出生,也可能生在孟加拉,不一而足。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會抽到哪只簽。既然不知道哪只簽屬於自己,你又怎麽設計這個世界?你想讓世上的男性指揮女性?可你也有50%的幾率是女兒身。要是能設置政治環境,你會想有一個人人得償所願的系統,而且希望產出越多越好,這樣系統與大家分享的財富就會更多。美國就有這樣一個了不起的系統,它帶來的人均GDP達到5萬美元,是我出生那年的6倍,也就是一代人的時間就增加了5倍。但由於不知道會抽得什麽簽,你會希望這個系統一旦有任何產出都要人人受惠,不要落下任何一個社會成員。你希望激勵那些表現最好的成員,不要變成大鍋飯,又想要那些運氣不佳沒抽到好簽的人還能過得像樣。你也希望大家別擔驚受怕,不要怕老來手頭緊,不要擔心醫療保健的費用負擔不起。” 我把這稱為“娘胎中獎”。我的姐妹們抽到的簽不一樣。她們就指望嫁得好,要是得工作的話就當個護士或者老師什麽的。如果你要設計的這個世界里投胎為男性和女性的幾率是五五開,你就不會希望那是個針對女性的世界,因為你也可能做女士。不如按這種方式設計你的世界,應該讓它符合你的理念。 我觀察福布斯400富豪榜,查看其中的數據,看過去30年里這些數字怎樣增加。生活在底層的美國人也在過得好起來,這消息真棒,可我們不希望貧富差距那麽大。只有政府能糾正這種現象。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會成為怎樣的人,正視貧富差距的方法就取決於你站在什麽角度看待這個世界。如果你不願讓自己那只簽成為隨機抽100只簽的博彩結果,那你就是幸運兒,屬於70億人里最上層的那1%。 人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生存之道。你不可能事事親力親為。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總有人會在我們前方,引導我們去往自己該去的地方。我們不可能讓他人落後太遠。你們在座的這些孩子絕對都抽到了好簽。 (一名女生)問6:您是少數支持女性職場拼搏的男性首席執行官之一,您能不能談談自己這麽想的理由,還有我們女性可以怎樣在職場發揮個人聰明才智? 巴菲特:1776年,我們美國的《獨立宣言》里寫道“人人生而平等”。1789年,美國出了一部憲法, 再考慮下……黑人不是一個獨立個體,只相當於五分之三個獨立人。編寫憲法的時候耍了滑頭,因為也沒有非要使用指代性別的代詞不可。不過,在提及總統制的時候還是露了馬腳,用的是代表男性的“他”。很快,“人人生而平等”的說法就變成了“男人生而平等”。 後來到了林肯任總統時期,他發表葛底斯堡演講(Gettysburg address)時重申了“男人生而平等”,遺漏了當時美國一些州的現實,那些州的女性還無權投票,甚至不能繼承遺產。最後,到了1920年,這種冒險的新治國方式存在了131年之後,大家恍然發覺“哦對了,女性應該有公平的投票權嘛”,才有所改觀。 此後,在奧康納(Sandra Day O'Connor)成為美國首位女性最高法院法官以前,已經有多位女性被任命為法官。孩提時代,大家對我這個男孩子都有不少期待,而和我一樣聰明的姐妹就被委以不同的任務。這個國家就是這樣,想想我們只動用自己一半的才智會有多大差距。 現在,我們開始釋放另一半潛能。如果我們只允許身高超過5英尺10英寸的人做首席執行官、會計師和律師,身高不夠的人只能幹護士等工種,這麽規定肯定是瘋了,我們的潛力不可能完全發揮。對女性來說同樣如此。沒有誰認識到這點,過去我父親沒有,我的師長也沒有。女性顯然和男性一樣有智慧,一樣工作賣力。要論舉辦伯克希爾的年會,誰也沒有我的助理卡瑞(Carrie Kizer)幹得好。 我覺得,要是根據性別決定首席執行官的職位,錯過最有才華的人選,那真是瘋子所為。可我們正在往這個方向發展。我們在向自己設定的理想進軍,可這些國父傑弗遜描繪的理想藍圖只有過了很久之後才會付諸現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0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