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份,黑馬企業綠狗網宣佈獲融資1150萬人民幣,投資方為晨興資本、真格基金及戴志康。今年10月份,老牌法律服務網站黑馬會會員中顧網宣佈獲得由劉曉松的深圳青松資本領投,融資額度數千萬元,這是在線法律服務行業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融資。今年10月份,法律行業的比較搜索工具法鬥士網獲得黑馬導師、2013年10大「年度創業家」莊辰超等人的清流資本100萬美金的融資,誓要打造律師界的去哪兒網。今年10月份,此前《創業家》雜誌報導的中國最大的律師事務所盈科宣佈戰略性投資律云網站,要在今後兩到三年的時間內持續投入1億元人民幣,圍繞律云打造一個集網絡服務、法律電商、線下呼叫中心於一體的全國優質律所共享的在線收案平台。另有多家法律服務公司獲得融資或正在融資。
與融資相對應的是併購市場的瘋狂,外資公司加快了佈局中國法律市場的步伐。世界上最大的法律數據庫公司LexisNexis(律商聯訊集團)儼然成了這個行業的大買家。今日清晨時分,LexisNexis 宣佈收購中國法律服務網站 LegalStudio 公司。LexisNexis公司表示這筆收購只是其在中國持續投資的一部分。
如果仔細研究這些獲得融資的企業的特點,我們不難發現這些企業都是一些圍繞「法律電商」進行模式與產品創新的公司。正如一位投資者所說的那樣,「我們看好法律電商的原因是因為法律電商將過去難以標準化的律師服務產品化,標準化,給了我們足夠的想像空間。"
本文來源於《法學家茶座》,介紹了法律電商對整個法律行業的意義。
法律服務行業是一個古老的行業。三名律師合夥人,籌集一筆不菲的註冊資本,租賃一間豪華的寫字間,裱一塊金字招牌:律師事務所,這便是一家傳統律師事務所的雛形;然後各自借助所掌控的既有資源,抑或各顯神通將六度人脈理論運用到極致,去拓展客戶資源渠道,將潛在客戶資源變為當事人,直至將自己的法律智識變為服務獲得對價,這便是最典型的律所運營狀態。如果這家律所業務拓展不錯,再招募一些志趣相投的律師成員,然後,每個人再去重複上述運營流程,師傅教會徒弟,高級合夥人告訴團隊律師,複製再複製,日復一日,永遠停不下疲憊的腳步。
這一切,似乎都是正常的不能再正常的常識,十年、二十年過去了,儘管每天都有成功和不成功的律師在抱怨,暗自訴說自己來自內心深處的疲憊,即使在絕大多數律所都面臨瓶頸限制而無計可施時,仍罕有人質疑這一傳承已久的服務模式。直至美國知名在線法律服務提供商Legalzoom申請IPO,法律服務網站Rocketlawyer成為包括谷歌風投在內的多家硅谷風險投資機構的寵兒,這個古老行業的耕耘者——律師事務所開始被震撼了:標準化的法律服務,諸如法律文件的審核和創建、法律意見等業務插上互聯網的翅膀時,可以創造如此巨額的財富,更為重要的是,創造巨額財富的工作,都是在律師和當事人素未謀面的前提下輕鬆、高效進行的,這幾乎是對傳統法律服務模式認知的顛覆。
在西方法律電商日益興盛並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時,一些老牌的法律服務網站相繼推出自己的法律電商產品,如黑馬會會員中顧網就推出了法律盒子這款產品。法律盒子的特點有三個,一是平台化,它不是律師事務所,其本身並不切入法律服務本身。它是律所的平台,不與任何律師搶業務,相反它幫助律師銷售自己的法律產品。第二是產品化,它呈現給消費者的不是律師,而是一個個標準化的法律產品,用戶可以用比委託律師更便宜的價格購買這些服務。第三,只與大所、中顧品牌所合作,讓這些律所以商譽做保證,確保法律產品的服務質量。未來有望上線第三方支付,進一步保護消費者的交易安全。
法律電商是大勢所趨,在趨勢面前,或選擇,或被選擇,惟智者先行天下。在趨勢面前,法律從業者應該主動做出選擇,將互聯網與傳統法律服務行業無縫融合,讓律師事務所的服務變得再無疆界。中顧的律師事務所應順應傳統法律服務模式升級改造的這個大趨勢,去挖掘法律電商的市場藍海。從產業和經營的角度講,今天的問題不再是律師服務應該上網,不再是律師可不可以賺錢,而是律師要思考如何能在「網律時代",在中顧法律盒子這樣的法律電商平台上賺到錢。
記得在一次多名律師和互聯網人士組織的一個創新沙龍上,大家討論,法律電商藍海市場究竟有多大。相信數據更能說話。2012年,全國律師行業創造的營收是800億元,而中國5000萬家中小企業99%都沒有自己的法律顧問,被法律風險嚴重侵蝕著他們的商業肌體,這背後,恰是我們的律師英雄用武之地。根據第三方數據統計,這背後蘊藏著5000億以上的法律服務市場藍海。另外,讓人驚訝的是,有300億的個人非訴法律服務市場沒有進入主流法律服務市場的領域,這是一個尚未開發的金礦。十年來的經驗證明,傳統的法律服務模式,已不具備開拓這兩塊藍海市場的能力。西方成熟的法律電商模式,提供了一種進入並有效挖掘法律服務市場藍海的進路和選擇。當互聯網已經成為每個人生活、每家企業運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情況下,標準化法律服務這一與互聯網具有天然結合基因的服務類型,便成為了法律電商的內核。毋庸置疑,法律盒子等法律電商產品是迄今為止,將西方的法律電商的內核發揮得最為淋漓盡致的,他們的適合國情的創新解決方案,為律師事務所的全面升級法律服務模式提供了契機。
當我和一家知名的律所主任談及法律電商時,他的前衛與遠見讓我驚嘆。他說:「希望年輕律師不要重複我們老一輩律師的艱難創業歷程,在他們已具備較強專業素質的情況下,我們更希望他們能快速的將業務格局打開,讓自己的智慧能夠惠及更多的人。這時,傳統的法律服務模式,已經不再適用於他們。一些法律電商提供的法律服務解決方案,讓我非常驚訝,這是我們所沒有的創新能力。現在我們律所已經和他們達成了戰略合作。借助合作,我們可以彌補自己在互聯網領域的短板,集中優勢力量打造業務核心競爭力。」
互聯網正在改變幾乎所有的服務行業,服務的電子商務化,已經是大勢所趨。當超級大所借勢互聯網對法律電商藍海市場虎視眈眈時,古老傳承而來的法律服務模式,或選擇者改變、轉型,抑或選擇墨守成規。這已是一個無須討論的命題,變則通,不變則衰。今天律師面臨的問題不是上不上網,而是盡快轉型,推出法律產品,贏得未來的競爭!
黑馬評論:
法律電商的出現是一個必然。因為法律電商產品是消費者、律師和律所共同的需求。造成法律產品熱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價格更便宜,產品體驗能升級,更有市場競爭力。其次,是傳統的律師服務太依賴律師本人,服務不穩定。再次,就是律所很依賴某個律師,如果律師一走,律所往往會失去客戶。而法律產品則是,消費者知道有產品,不知道有律師,如果認可,會推薦給朋友。
那麼為什麼這些過去十年賺著錢的黑馬企業中顧要去開發法律電商平台呢?
利益驅動。
首先,法律電商產品市場潛力巨大。中國律師只有20萬,賣律師推廣服務空間很小,雖然美國律師人數是中國律師3倍還要多,考慮到中國社會體制的轉型和經濟容量等因素,表明中國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但是這個市場成長速度有限,賺律師錢必須深挖需求才行,且可能是長久戰。因此,過去賣律師服務的法律服務網站都在找新的路。而借助互聯網技術的法律電商恰恰就是一個有無限想像空間的領域。
其次,有流量優勢。以黑馬營5期學員霄勇的找法網為例,該網站過去多年從事律師展現業務,靠收取律師營銷費和中介業務盈利,黑馬會會員高度強的中顧網與之模式相似,做律師推薦服務已經8年之久。兩家如同律師界淘寶一樣。無論是流量和數據積累在垂直網站方面都是非常高的(兩家網站差不多,中顧日均ip80萬,PV400萬)。實際上,它們已經成為這個行業的收案入口(流量來源 搜索引擎、直訪用戶、微信等)。中顧現在推出法律電商產品,很以複製淘寶養天貓的方式。
資本市場和競爭對手的影響。有一位投資者就對i黑馬說過,垂直領域的網站只有深挖市場一條路,不往產業鏈的上遊走,就難以獲得更多的變現機會。另外,一些提供本地化服務的網站如58、趕集網相繼上線律師檢索業務;百度等巨頭接二連三地上線法律產品的做法;再就是一些垂直市場的法律電商品牌如黑馬企業綠狗網相繼獲得融資,這些都對傳統的法律服務網站的模式有一定的衝擊。
當然,難度也不小,首先不是每一家律所都懂得如何開發法律產品。也不是每一家律所懂得如何將自己的法律電商產品弄到中顧、找法這樣的平台上去。所以做網商的方法和搞平台地推的方法都很重要,而這些訣竅,盡在黑馬營的導師分享中。歡迎大家密切關注《創業家》雜誌的相關報導,關注黑馬營、黑馬會和黑馬大賽創業導師的私貨分享。
總之,我們很認同文中的一句話所說的那樣:"今天律師面臨的問題不是上不上網,而是盡快轉型,推出法律產品,贏得未來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