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安倍的困局

2013-12-09  TWM
 
 

 

安倍開始射出三支箭以來,從日股大漲、舉國歡騰,到現在開始出現出口衰退、薪資下滑的副作用,究竟安倍為日本開出的經濟藥方,是日本失落二十年的解藥?還是引發後遺症的毒藥?

同樣身為出口導向的國家,日本面臨的詛咒,又帶給台灣何種啟示?

撰文‧楊卓翰、孫蓉萍

走在日本東京街頭,隱約感覺,安倍經濟學好像已經把這個國家分割成兩個世界。

肅秋,上班時間,在東京喧騰鬧區一片約莫六公尺見方的電視牆上,正在播送即時新聞,日本厚生勞動省興奮地宣布最新的十一月政府調查:明年日本企業,有八成願意加薪。在那個世界,日本因為首相安倍實施的「安倍經濟學」一周年,股票大漲、企業獲利增加,日本終於走出失落的二十年。官員的高分貝,透過電視牆,清楚地回響在東京街頭。

然而,就在巨大的電視牆下,一個個疲倦的日本上班族,低頭盯著自己的手機,等著過馬路,沒有一個人抬頭。新聞裡官員們的興奮談話,和他們似乎沒有多大關聯。在現實世界,他們機械性地滑著手機、面無表情地走過街道。他們的薪資,也正一路下滑。

安倍經濟學的表與裡

日本勞動省沒有在新聞裡提到的現實,太多了。十一月,勞動省才發布消息,今年日本大學畢業生薪水連續二年下降,降至十九萬日圓(約新台幣六萬元),比去年減少一%、比前年減少三%。截至十月,經常性薪資水平已連續十七個月負增長。日本最大國際人力顧問公司怡安翰威特(Aon Hewitt)資深經理梁志榮就說:「從實際勞動市場來看,安倍經濟學對今年、明年的薪資影響,可以說是零。」政府官員的驕傲vs.小老百姓的無感;上漲的物價vs.不漲的薪水;美好的承諾vs.更差的現況。安倍經濟學上路一年,成敗當然還不能就此蓋棺論定,但至少在許許多多的層面,現實狀況已經脫離了原先預設的劇本,這個左右亞洲景氣榮枯的全球第三大經濟體能否如期走出失落年代,已經存在愈來愈多的問號。

到底,安倍經濟學出了什麼問題?它為什麼能讓日本股市大漲七成,人民的薪資卻只聞樓梯響?它為什麼可以讓像豐田這樣的出口企業起死回生,卻讓國內消費落至谷底?而今年第三季日本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更「掉漆」,年化的季增長率放緩至一.九%?

事實上,安倍當初承諾日本經濟「正向循環」的齒輪,已經卡住。就連看好經濟的「日圓先生」榊原英資,都疾呼安倍應該加速成長計畫。日本遇到的問題,又帶給台灣什麼啟示?

第一支箭「貨幣寬鬆」

貶值救出口 埋下負成長隱憂安倍經濟學,仰賴的就是透過三支箭的經濟效果,將日本經濟帶向「正向循環」。這三支箭,分別就是日本最弱的三個面向:「貨幣寬鬆」、「財政寬鬆」、「成長計畫」。

首先透過央行無限制的貨幣寬鬆,也就是俗稱的「印鈔票」,推動日本金融環境的流動性,讓日本企業能夠多借錢、多投資;同時,因為日圓增加貨幣供給,供過於求造成日圓貶值,可以增加日本的出口競爭力,企業獲利也能因此改善。

雖然政府和央行開始覺得日圓貶值的「正向循環」已經開始,但十一月十四日, GDP發布,卻讓所有人跌破眼鏡。一.九%的經濟成長率,僅是前二個季度的一半而已。而且,原本應該隨貶值而大幅增加、帶動經濟的出口產業,反而是負成長;逆差(淨進口)更是連續三季擴大。

在安倍經濟學的一片叫好聲中,這樣的第三季數字實在出人意表。早稻田大學金融研究所顧問野口悠紀雄更認為,這是安倍經濟學出現了「負成長」的警訊。「實質消費成長衰退、出口出現負成長。增加的只有住宅、庫存投資等『一次性』需求和公共事業。這和日本政府、央行說的『經濟開始進入良性循環』,完全相反。」野口悠紀雄說。

企業獲利增加 錢卻進不了民眾口袋從表面上來看,寬鬆貨幣政策帶來的貶值效果,雖然已有功效,日本製造業指數(PMI)擴張速度創七年新高,豐田等企業獲利增加,但是最大的問題,卻出在「獲利產業不平衡」上。這就是為什麼錢,進不到民眾的口袋。

過去,日本也有過「大貶值時代」,那是在二○○二年到○五年間,小泉純一郎擔任首相時。當時日圓兌美元是一一○到一二五元,比現在的安倍區間還要更便宜。但是,從企業獲利表現可以發現,當年日本採行「貶值救經濟」政策時,獲利改善的只有製造業;而占日本經濟規模八成的非製造業(服務業及農業),成長反而極弱。單看出口成長雖亮眼,但若宏觀看日本經濟,就像是跛腳般的經濟成長。

這正和台灣十幾年來經濟結構的問題一模一樣。多數台灣人都以為製造業是台灣最重要的產業,但是,真正關係到你我薪資荷包的,是占經濟大多數的服務業。不過,台灣和日本的服務業同病相憐,因為我們的經濟、產業政策,都是像安倍一樣,以出口為本。「日本和台灣很像,最常聽到的就是企業大老要求總統或是央行總裁貶值。但是,貶值會打擊進口,這是中學生也懂的道理。」一名金融業人士說。

以日本來說,貶值的結果可能更嚴重。這波貶值,讓日本的進口價格全面上揚,包括進口原物料及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價格。結果讓諸多國內進口企業成本增加,投資反而衰退。上一季日本企業投資總額增長了四.四%,而這一季僅增長了○.七%。不只企業成本提高,連民生消費,也因為進口物價狂飆影響而縮手,這一季只成長○.一%。「貶值拉抬的通膨,是最大禍首。」野口悠紀雄說。這,就是他口中的「壞通膨」。

帳面出口量增加 實際購買力卻下降但是,安倍傾全國之力貶值之後呢?雖然企業獲利的確增加,而日本國內,到底有沒有因為貶值受惠?其實,雖然日圓計算出口額上升,但若用美元計價,日本的出口額可就「現形」了。

日圓貶值後,以「日圓計價」的日本出口值大幅增加,從今年年初的六十四兆日圓,一路上升到六十七兆日圓,增加四%。但是,因為日圓兌美元貶值,所以若以「美元計價」,則從八千四百億美元下滑到七千二百億美元,足足縮水一四%!別以為出口值上升,日本就因此賺到錢!

日本到底是賺了錢,還是賠了錢?從貿易平衡帳來看更為清楚。事實上,日本的逆差(進口大於出口)已經連續十六個月擴大,第三季已達一.○九兆日圓。瑞穗證券研究與顧問公司資深經濟學家宮川則男就表示,這很有可能拖垮日本經濟成長,「貿易逆差對日本經濟不是喜訊,意味財富持續流出日本。」他在報告裡指出。

日股大漲 無法轉化為薪資成長安倍的貨幣政策,除了透過便宜日圓增加出口,另一個推動日本經濟循環的途徑就是透過「提升資產價格」,進而提升消費。照理說,日股受到安倍激勵,今年以來大漲七成,日本股民應該也賺很大?錯!

日本股市和台灣不同,散戶只有不到五成的比率;而日本央行十一月七日公布的數據發現,日本家戶仍有三一%沒有任何金融資產。因此,日股大漲,僅是讓外資和機構投資人賺飽飽,實際上,還有可能會因此而擴大社會的收入差距。衡量貧富差距的指標「吉尼係數」,在今年十月公布,竟是二○一一年以來的新高。

不幸的是,薪資收入,正是安倍的正向循環大齒輪中,最重要的環節。沒有薪資成長,所有的通膨都成了「物價漲薪資不漲」的壞通膨,而民間消費也無法振作,自然無法推動經濟循環。如果安倍的三支箭有一個靶心,那絕對是「薪資」!

除了經常性報酬創下連續十七個月下滑的悲慘﹁薪情﹂,實質消費成長率也未見起色。安倍必須說服企業調高勞工薪資,但這非常困難。怡安翰威特資深經理梁志榮說:「企業普遍不相信未來的獲利會持續增加,所以在勞動投資方面自然都很保守;就算明年消費稅上路,真正有加薪意願的也不多。」全球景氣趨緩 出口導向政策遇挑戰不只是怡安翰威特和勞動省的加薪調查結果不同,包括日本《讀賣新聞》、《朝日新聞》以及《華爾街日報》等單位的調查,都發現日本企業加薪意願極低。而這,只是日本國內對安倍經濟學看法的小分歧。

「對未來的日本,我看下行風險還是很多。」日本央行的鴿派董事白井早由里,在十一月十四日央行總裁黑田東彥記者會後,接下麥克風。這句話,出現在黑田的超樂觀經濟預測後,特別引起日本媒體的追問。雖然黑田地位難以動搖,這仍代表了央行內部看法的不一致。

她接著解釋,不但新興市場的經濟成長衰退,「我也不覺得先進國家的復甦真的穩固。因此,日本的出口導向政策,面對全球需求減緩,可能很快遇到挑戰。」白井說。

「有關全球經濟的轉變,我認同白井的看法。」被問到央行內部意見分歧,榊原英資回答。「安倍的貶值,只是暫時性的。再過二、三年,日本貶值效果就會消失。」「全球貿易的方向正在改變,安倍的第二、三支箭,必須加速執行。」

第二支箭「財政寬鬆」

太過依賴 將陷入惡性循環而榊原口中的第二支箭:財政政策,如今卻是「異常突出」。

「實質政府固定資本形成(公共投資)的季增率,可以說異常增加,」野口悠紀雄指出:「七至九月季增六.五%,換算成年增率高達二八.七%。」將近三成的緊急大型修正預算,以及公共事業費用,單手撐起了日本全國的經濟。「如果沒有公共事業的增加,七至九月實質GDP季增率應該幾乎是零!」野口說。

他進一步指出,光靠公共支出的日本經濟的生產力,並無法持久。「這種一次性的支出,基本上不會一直持續……,稱不上是良性循環,也不會觸發良性循環。」更何況,日本的公債餘額仍占GDP的二三○%,一旦經濟成長必須持續仰賴更多的公共支出,「它就必然會對財政運作造成影響。」野口解釋。

安倍的劇本中,增加政府支出後能夠永續的關鍵,就是景氣回升後,可以將稅制健全化。但是,野口對於明年四月將消費稅五%調升為八%也不樂觀。「消費稅勢必會讓消費降低,因此明年四月以後的經濟幾乎可以確定會大幅衰退。」野口說。因此,為了填補降低的成長率,公共支出反而陷入得不斷擴大的窘境,進入一種惡性循環。

「最糟的情況下,將只有公共事業支撐經濟成長。這麼一來,財政赤字會進一步擴大。且儘管沒有經濟效果,調降法人稅率的政治要求一定會出現。在這種條件下,財政如何才能運作,將會是重大課題。」野口預測。

另一方面,雖然日本央行的無限購債計畫,的確順利地消化掉退休基金拋售公債計畫的賣壓,並將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壓低至十二月一日的○.六一%,創下近半年來的新低。但是,安倍現在發現自己印鈔容易,但要說服企業用鈔票,卻很難。就算日本長、短期利率環境都如此寬鬆,企業借款餘額仍然創下歷年新低,更讓安倍經濟學的齒輪卡住,無法照計畫運轉。

第三支箭「成長策略」

結構性改革尚未成形

回到安倍的最後一支箭,也是最重要的一支:增長策略,到現在仍「沒有人知道長什麼樣子」。瑞信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陶冬如此形容:「只聞樓梯聲,不見人下來,結構性改革在利益集團的八卦陣中迷失」。

雖然市場對於神祕的第三支箭仍有諸多質疑,榊原英資解釋:「我對第三支箭並不悲觀,安倍主要任務,就是創造新的需求、引導新的投資。」但是,他也指出,「安倍必須要加速第三支箭出台的速度」。因為,榊原再次強調:「貶值,對於日本長期經濟成長效果有限。而日本如果想要長期保持二%的溫和成長率,薪資和內需的轉動,是當務之急。」安倍如何能夠帶給日本人民當初激昂地承諾的「光明的日本」,最大的關鍵可說是這個尚未完全成形的第三支箭,也是未來最需觀察的重點。

安倍最大的困難,就是日本的投資信心無法恢復。日本經歷過大泡沫的高峰與谷底,因此對投資的戒心非常高,第三支箭若能成功,就可重新喚起日本大眾與企業的投資信心,安倍的良性循環,也才能正式啟動,日本連續下滑的經常性薪資,才可能有起色。

如果真能像他承諾的推動加薪,讓日本經濟脫離階段性的出口型國家,重新開始轉動內需,安倍經濟學才算是真正發酵。安倍走過第一年,獲得各界掌聲;在第二年,他得拿出更多真功夫,才能帶領日本走出一條活路。

安倍的盤算,卡在哪裡

6關鍵

卡住良性循環

第1支箭 大膽的金融寬鬆措施期待物價上揚、擺脫通貨緊縮

日圓貶值

期待出口企業業績改善

股價上揚

第2支箭 機動性的財政政策出口獲利改善,但內需產業無成長出口企業有利可圖 企業業績改善

增加發行公債、財政惡化

薪資上漲? 出口獲利增加,但薪資卻衰退資產效果 股票等資產價值上升,就會把手上的錢拿去消費消費增加? 股價大漲,卻沒有消費效果需求增加 需求全靠公共投資 設備投資增加 供應增加

公共投資增加

第3支箭 帶動民間投資的成長策略

未看到具體政策

正中紅心

達到2%的通貨膨脹率,擺脫通貨緊縮,名目GDP成長率達到3%日圓貶值並非萬靈丹!

2004~2007年間,日圓大幅貶值,但無助服務業業績,也無助個人薪資成長第三支箭「成長策略」 仍有諸多問號

成長策略的影響途徑

成長策略寄望以企業端的成長,帶動個人薪資增加、刺激消費,來達到正向循環安倍的成長齒輪能轉動?

成長策略

創造新需求

需求增加 企業設備投資增加? 缺乏具體策略,效果令人懷疑供給增加 薪資上漲?過去貶值雖提升獲利,卻沒有加薪收入增加 消費增加? 就算收入增加,財政收入不足,年金退休金不保,仍不敢消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2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