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从“西汉富豪榜”里可读出什么? 吴晓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877cc60100kwkv.html


【】发在第一财经周刊的专栏。喜欢司马迁的这句--“此皆诚壹之所致。”专心,成人成事的不朽之理。



 

从“西汉富豪榜”里可读出什么?

 

间地带,四通八达,商风盛行,师史积累的财富达七千万之多。 第三大致富产业是种殖业,司马迁例举了两个商人,分别是任氏和桥姚。 任氏的祖先曾做过看管粮仓的小官,秦朝败亡时,各路豪杰争着抢夺府库里的金玉,而任氏则独独挖窖储藏粮食。后来,楚汉两军对峙,老百姓无法耕种田地,米价 涨到每石一万钱,于是,豪杰们抢去的金玉都归到任氏手上,他因此暴富。任氏致富后,并没有奢侈享受,他仍然从事于农业和畜养业,他还立下家规,“不是自家 种的养的东西,不穿不吃;公事没有做完,不得饮酒吃肉。”因此,任氏富足了几代,被邻里视为表率,连皇帝也对他颇为器重。桥姚则是在边陲地区致富的商人, 他养马千匹,牛两千头,羊上万只,家中粮食以万钟计算。 第四大致富产业是铸钱业,也就是金融业。 汉初允许民间铸钱,不过铸钱需有铜矿资源,所以,非王侯官家背景不得可。当时最大的两个铸钱商,一是吴王刘濞,他是刘邦的侄子,被封于现今的江苏、浙江一 带,此地有丰富的铜山,可以开采铸钱。另外一个是叫邓通的“黄头郎”。 邓通出身平民家庭,少年时被征召入宫,在未央宫里当一个划游船的“黄头郎”。据传,有一次汉文帝做梦,梦见自己怎么努力也登不上天,正着急之际,来了一个 貌若美玉的黄发少年,助他一臂之力,顺利地登上了天。第二日,文帝游船,陡见头缠黄巾的邓通,便认定他是自己的“登天贵人”,从此百般宠幸,官至上大夫。 汉初诸帝都有同性恋的癖好,所以又有记载邓通与文帝有“断袖之交”。某次,一位善于看相的术士说邓通“当贫饿死”,文帝不以为然,说 “能富通者在我,何说贫?”于是,把蜀郡的严道铜山(今四川省荥经县宝子山)赐给他,准许其自行铸钱。邓通铸钱很注重质量,其钱币光泽亮,分量足,厚薄 匀,质地纯,深得民众喜爱,当时,吴王钱以发行量大占优势,邓通钱则以质地优良取胜,两币流通全国,有“吴币、邓钱布天下”之谓,邓通因此成为当时最著名 的官商巨富,日后,“邓通钱”甚至成了货币的代名词。文帝崩逝后,景帝即位,邓通随即被免官抄产,最后真的饿死家中,应了术士的那个黑色预言。 除了上述四大产业中的超级富商之外,司马迁还十分简略地――仅以数数十来个字――例举了当时另外一些有名的商人,从记录中可以看到他们所从事的产业。比 如,秦杨以从事粮食生产而成为一州首富;田叔,靠掘墓的勾当也成了富豪,在今天大抵算是文物贩卖业;桓发,从事的是“博戏”,就是今天的博彩业;雍乐,靠 的是走街串巷的零售成了富足之家

在司马迁的《史记》里有一章叫《货殖列传》,专门记载了西汉初期的富豪――他称之为“贤人所以富者”。前日,闲来无事,算了一下,有二十一个名字,把这些人所从事的产业一一排列出来,突然发现,两千多年前的财富积累好象与当今并无太大区别。

在司马迁的这张“西汉富豪榜”上,排在前四个竟都是冶铁业者。

第一位是四川地区的卓氏。他原本是赵国人,世代靠冶铁致富,秦灭赵国后,卓氏一族被洗劫一空,只剩下夫妻两人,推着一辆小板车流放他乡。同行的流放俘虏 中,稍微有点积蓄的都争着贿赂押解的官兵,希望能安排到距离赵国稍近的葭萌关一带(今四川广元县),只有卓氏说,“此地狭小贫瘠,我听说汶山(即岷山)之 下,土地肥沃,地里长满芋类,一辈子不至于挨饿。那里的人们喜欢到集市上做事,喜欢做买卖。”于是要求迁得远一些。押解的官兵就把他安排到了临邛(今四川 邛崃),卓氏到了那里后,就着当地的铁矿资源大搞冶炼铸造,运筹经营,把产品销往滇、蜀各地。不久就富甲天下,家里的奴仆就多达千人。他们大起田池,射猎 为乐,享乐可比王君。



排在第二位的富豪叫程郑,竟也是在临邛致富的。他是从山东流迁过去的俘虏,与卓氏一样从事冶铸,销售到西南的夷族地区,富裕程度可与卓氏有得一拼。第三个 钢铁富豪是孔氏。他是魏国大梁人,秦灭魏后,把孔氏流迁到南阳,他就在这里冶铁铸造,修建池塘堤堰。第四个富豪是鲁国的曹邴氏,他以炼铁起家,“富至巨 万”。跟出手阔绰的孔氏不同,鲁国人生来就节俭吝啬,曹邴氏定有家规,“俯要有所拾,仰要有所取”,他还从事高利贷业,足迹行遍各地。

除了上述四位钢铁富豪之外,排在第五位的就是齐国的大盐商刁闲。齐国是东方的商业大国,以沸煮海盐而闻名天下,刁闲的致富策略是敢于雇佣最多的劳力。一向 富足的齐人对奴隶非常轻贱,认为这些人凶悍狡猾,而刁闲则大量地收留他们,让他们去打渔晒盐,然后带着这些人四处贩卖,结交各地的官吏,终于累积起数千万 的财富。

盐铁之外,第二大致富产业是流通业。

;雍伯,贩卖的是女人用的胭脂水粉,在今天就是化妆品业;张氏靠卖“水浆”成了千万级的 富豪,在今天就是饮料业;郅氏生产和贩卖的是“洒削”,镪剪子和磨刀,类似今天的小五金;浊式买卖的是猪羊杂碎制品,因此致富,这是今天的肉类食品业;张 里从事的是医治马匹的生意,类似今天的兽医业。 这些人致富的秘诀是什么呢?司马迁一言以蔽之曰,“此皆诚壹之所致。”就是专心一事,专业经营所带来的。这是商业成功的不朽之理。 细想司马迁的这段记录,是很可以再三玩味的。《货殖列传》中所记录的当代富豪不过区区二十一个,以当时信息传播的落后,能够进入到宫廷史家耳中的名字,必 已是天下闻名之人。而这二十多位富豪之中,有不少人从事的都是薄利多销的产业,譬如贩卖胭脂水粉、贩售“水浆”以及镪剪子和磨刀等等,如果没有相当的规模 化生产以及广泛的销售能力,是不可能积累出巨额财富的。然而,雍伯、郅氏等人竟能够因此成为一代富豪,并被写进《货殖列传》,这自然是十分让人好奇的。由 于史料的缺乏,我们已经无法确切地知道这些人的产业究竟做到了多大,以及如何做到了那么大的,这些都已经成了无法解开的历史之谜。 所以你看到了,两千年以来,最容易发财的产业是能源业、流通业和金融业,其余者,只要你能专心于一个小的产业,做到第一,也可进富豪榜。读到这里,你做何 感想?

中国地域广大,各地特产繁多,流通之利不可小视。司马迁记载,当时的大运输商拥有上百乘马车,上千辆牛车,有的还有大型船舶(“船长千丈,车百乘,牛车千 辆”)。其中最出名的是洛阳的师史。他家共计有上百辆运输车辆,在各郡国周游经商,足迹无所不至。洛阳地处、齐、楚、秦、赵几个国家的中间地带,四通八 达,商风盛行,师史积累的财富达七千万之多。

第三大致富产业是种殖业,司马迁例举了两个商人,分别是任氏和桥姚。

任氏的祖先曾做过看管粮仓的小官,秦朝败亡时,各路豪杰争着抢夺府库里的金玉,而任氏则独独挖窖储藏粮食。后来,楚汉两军对峙,老百姓无法耕种田地,米价 涨到每石一万钱,于是,豪杰们抢去的金玉都归到任氏手上,他因此暴富。任氏致富后,并没有奢侈享受,他仍然从事于农业和畜养业,他还立下家规,“不是自家 种的养的东西,不穿不吃;公事没有做完,不得饮酒吃肉。”因此,任氏富足了几代,被邻里视为表率,连皇帝也对他颇为器重。桥姚则是在边陲地区致富的商人, 他养马千匹,牛两千头,羊上万只,家中粮食以万钟计算。



第四大致富产业是铸钱业,也就是金融业。

汉初允许民间铸钱,不过铸钱需有铜矿资源,所以,非王侯官家背景不得可。当时最大的两个铸钱商,一是吴王刘濞,他是刘邦的侄子,被封于现今的江苏、浙江一带,此地有丰富的铜山,可以开采铸钱。另外一个是叫邓通的“黄头郎”。

邓通出身平民家庭,少年时被征召入宫,在未央宫里当一个划游船的“黄头郎”。据传,有一次汉文帝做梦,梦见自己怎么努力也登不上天,正着急之际,来了一个 貌若美玉的黄发少年,助他一臂之力,顺利地登上了天。第二日,文帝游船,陡见头缠黄巾的邓通,便认定他是自己的“登天贵人”,从此百般宠幸,官至上大夫。 汉初诸帝都有同性恋的癖好,所以又有记载邓通与文帝有“断袖之交”。某次,一位善于看相的术士说邓通“当贫饿死”,文帝不以为然,说 “能富通者在我,何说贫?”于是,把蜀郡的严道铜山(今四川省荥经县宝子山)赐给他,准许其自行铸钱。邓通铸钱很注重质量,其钱币光泽亮,分量足,厚薄 匀,质地纯,深得民众喜爱,当时,吴王钱以发行量大占优势,邓通钱则以质地优良取胜,两币流通全国,有“吴币、邓钱布天下”之谓,邓通因此成为当时最著名 的官商巨富,日后,“邓通钱”甚至成了货币的代名词。文帝崩逝后,景帝即位,邓通随即被免官抄产,最后真的饿死家中,应了术士的那个黑色预言。

;雍伯,贩卖的是女人用的胭脂水粉,在今天就是化妆品业;张氏靠卖“水浆”成了千万级的 富豪,在今天就是饮料业;郅氏生产和贩卖的是“洒削”,镪剪子和磨刀,类似今天的小五金;浊式买卖的是猪羊杂碎制品,因此致富,这是今天的肉类食品业;张 里从事的是医治马匹的生意,类似今天的兽医业。 这些人致富的秘诀是什么呢?司马迁一言以蔽之曰,“此皆诚壹之所致。”就是专心一事,专业经营所带来的。这是商业成功的不朽之理。 细想司马迁的这段记录,是很可以再三玩味的。《货殖列传》中所记录的当代富豪不过区区二十一个,以当时信息传播的落后,能够进入到宫廷史家耳中的名字,必 已是天下闻名之人。而这二十多位富豪之中,有不少人从事的都是薄利多销的产业,譬如贩卖胭脂水粉、贩售“水浆”以及镪剪子和磨刀等等,如果没有相当的规模 化生产以及广泛的销售能力,是不可能积累出巨额财富的。然而,雍伯、郅氏等人竟能够因此成为一代富豪,并被写进《货殖列传》,这自然是十分让人好奇的。由 于史料的缺乏,我们已经无法确切地知道这些人的产业究竟做到了多大,以及如何做到了那么大的,这些都已经成了无法解开的历史之谜。 所以你看到了,两千年以来,最容易发财的产业是能源业、流通业和金融业,其余者,只要你能专心于一个小的产业,做到第一,也可进富豪榜。读到这里,你做何 感想?

除了上述四大产业中的超级富商之外,司马迁还十分简略地――仅以数数十来个字――例举了当时另外一些有名的商人,从记录中可以看到他们所从事的产业。比 如,秦杨以从事粮食生产而成为一州首富;田叔,靠掘墓的勾当也成了富豪,在今天大抵算是文物贩卖业;桓发,从事的是“博戏”,就是今天的博彩业;雍乐,靠 的是走街串巷的零售成了富足之家;雍伯,贩卖的是女人用的胭脂水粉,在今天就是化妆品业;张氏靠卖“水浆”成了千万级的富豪,在今天就是饮料业;郅氏生产 和贩卖的是“洒削”,镪剪子和磨刀,类似今天的小五金;浊式买卖的是猪羊杂碎制品,因此致富,这是今天的肉类食品业;张里从事的是医治马匹的生意,类似今 天的兽医业。

这些人致富的秘诀是什么呢?司马迁一言以蔽之曰,“此皆诚壹之所致。”就是专心一事,专业经营所带来的。这是商业成功的不朽之理。

细想司马迁的这段记录,是很可以再三玩味的。《货殖列传》中所记录的当代富豪不过区区二十一个,以当时信息传播的落后,能够进入到宫廷史家耳中的名字,必 已是天下闻名之人。而这二十多位富豪之中,有不少人从事的都是薄利多销的产业,譬如贩卖胭脂水粉、贩售“水浆”以及镪剪子和磨刀等等,如果没有相当的规模 化生产以及广泛的销售能力,是不可能积累出巨额财富的。然而,雍伯、郅氏等人竟能够因此成为一代富豪,并被写进《货殖列传》,这自然是十分让人好奇的。由 于史料的缺乏,我们已经无法确切地知道这些人的产业究竟做到了多大,以及如何做到了那么大的,这些都已经成了无法解开的历史之谜。

;雍伯,贩卖的是女人用的胭脂水粉,在今天就是化妆品业;张氏靠卖“水浆”成了千万级的 富豪,在今天就是饮料业;郅氏生产和贩卖的是“洒削”,镪剪子和磨刀,类似今天的小五金;浊式买卖的是猪羊杂碎制品,因此致富,这是今天的肉类食品业;张 里从事的是医治马匹的生意,类似今天的兽医业。 这些人致富的秘诀是什么呢?司马迁一言以蔽之曰,“此皆诚壹之所致。”就是专心一事,专业经营所带来的。这是商业成功的不朽之理。 细想司马迁的这段记录,是很可以再三玩味的。《货殖列传》中所记录的当代富豪不过区区二十一个,以当时信息传播的落后,能够进入到宫廷史家耳中的名字,必 已是天下闻名之人。而这二十多位富豪之中,有不少人从事的都是薄利多销的产业,譬如贩卖胭脂水粉、贩售“水浆”以及镪剪子和磨刀等等,如果没有相当的规模 化生产以及广泛的销售能力,是不可能积累出巨额财富的。然而,雍伯、郅氏等人竟能够因此成为一代富豪,并被写进《货殖列传》,这自然是十分让人好奇的。由 于史料的缺乏,我们已经无法确切地知道这些人的产业究竟做到了多大,以及如何做到了那么大的,这些都已经成了无法解开的历史之谜。 所以你看到了,两千年以来,最容易发财的产业是能源业、流通业和金融业,其余者,只要你能专心于一个小的产业,做到第一,也可进富豪榜。读到这里,你做何 感想?

所以你看到了,两千年以来,最容易发财的产业是能源业、流通业和金融业,其余者,只要你能专心于一个小的产业,做到第一,也可进富豪榜。读到这里,你做何感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71

中產們從範雨素身上讀出了什麽?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4365

範雨素(東方IC/圖)

從巴爾紮克的《高老頭》到老舍的《駱駝祥子》,再到路遙的《人生》、方方的《塗自強的個人悲傷》,這些“進城者”的故事幾乎都是描述外省青年遭遇大都市最後卻被碾壓,《我是範雨素》沒有超脫出這個母題。它擊中了中產階層的內心,它關於進城者的敘事滿足了中產階層的自憐,關於鄉村的敘事,又為中產們在都市里的奮鬥和吃苦找到了合理性。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中產們從範雨素身上讀出了什麽?

範雨素火了。

但這個“火”,並不是像《人民的名義》般全民性地火爆,範雨素的火主要在小資(他們其實是“預備中產階層”)和中產群體,看看推送關於範雨素的文章,主要是一些逼格較高的媒體公眾號。筆者身邊的七大姑八大姨都不知道範雨素是誰,快手的用戶們本來就和推出範雨素文章的正午故事的用戶,屬於涇渭分明的兩個群體,人家正午故事的定位是,“滿足城市中產的深層閱讀需求”。

但《我是範雨素》在小資和中產階層中引發病毒式傳播,還是有些出乎意料,因為這篇文章的長度並不像是爆款文章,正午故事上面的文章的平均閱讀量都在幾千到兩三萬之間。《我是範雨素》偏偏爆紅了,就連正午的編輯們都感到意外。

是因為文字本身嗎?

不得不說,單從文字角度來看,《我是範雨素》也是相對出色的文本,文字樸實、真摯、坦誠,更難得的是有一種置身事外的冷幽默,以及文字背後展現出來的堅強而自由的靈魂。但《我是範雨素》遠遠也稱不上是驚為天人的作品,同類題材,劉亮程、李娟的系列文章並不比她差。

是因為作者的身份嗎?

範雨素既跟余秀華一樣是湖北的農村女性,她又有著打工者的身份。的確,農村婦女、月嫂等身份,是範雨素走紅的一大推動力。如果這篇文章出自某個作家手中,相信傳播者寥寥,你只要翻一翻《散文》等文學期刊,類似文章比比皆是。但範雨素的躥紅速度卻比余秀華等更快,她幾乎是憑借一篇文章轟動中產階層的輿論圈,這樣巨大的能量並不是一個農村婦女或月嫂的身份能夠帶來的,因為包括界面正午、網易人間等非虛構項目的一大特點是作者身份的“特別性”,幾乎是無所不包,但很多作者的身份再特殊,文章也不見水花。

更根本的,還是《我是範雨素》這篇文字的主題本身。它雖然寫的是範雨素本人的平生經歷,但在某種程度上,這篇文章也寫出了大時代中所有人的一種境遇,中產們恰恰是在這種境遇中獲得了共鳴。

中產們看到農村發展的境況,他們一邊在文字里喟嘆和傷感,一邊紛紛收拾行囊再次逃回北上廣。(視覺中國/圖)

《我是範雨素》的第一層故事,是範雨素本人的平生經歷。小時候愛看小說,12歲成為了民辦教師。不滿現實,到海南流浪了3個多月。回來之後開始被安排,嫁給了一個家暴分子。後來,她選擇離婚,告別家鄉,來到北京。

這層故事的背後,隱藏著一個進城者的故事。“進城者”的敘事可以說是文學史上的母題,從巴爾紮克的《高老頭》到老舍的《駱駝祥子》,再到路遙的《人生》、方方的《塗自強的個人悲傷》,這些“進城者”的故事幾乎都是描述外省青年遭遇大都市最後卻被碾壓——《我是範雨素》沒有超脫出這個母題。一個來自外省的底層農民,在北京艱難地生活著。她成為打工妹,她的孩子成為打工子弟。再後來,她當起了育兒嫂。別人家的孩子,她幾乎天天見,自己的孩子,一周見一次。

在這層故事里,有著媒體關於外地人在北京艱難生活的一切因素。租住在破落的城中村,想孩子卻見不著孩子,對孩子的愧疚,夜里的偷偷流淚,貧富差距,農民工子弟只能是流水線上的兵馬俑……假設我們將主人公範雨素,換成“蟻族”“空巢青年”“北漂者”,我們會發現,這一敘述仍舊是成立的。買不起房的中產階層,和範雨素本質上都是一樣的,他們都是這座城市的邊緣人。

範雨素的悲戚敘事,輕易喚起中產階層的自憐體驗,即便範雨素文字中並無自憐的味道。

在《我是範雨素》一文中,範雨素既訴說著自己的故事,其實也在訴說著母親的故事,訴說著一個農村家庭的興衰史。

母親是一個厲害人物,可是,父親不爭氣,孩子也不爭氣。大哥哥堅持文學,最後在土地里丟失了文學夢;小哥哥聰明能幹,但賭博斬斷了他的人生鬥誌;大姐姐身體不好,病死了;小姐姐患有麻痹癥,手術後才有了普通人的生活。而在最後一節中,範雨素講到了農村老家正在遭遇拆遷,“一畝地,二萬二就全部買斷。人均地本來就很少,少數不會打工的人,怎麽活下去?”“正月的寒風里,八十一歲的老母親還在為她不成器的兒女爭取利益,為兒女奔走”。

這是文本背後隱藏的第三層敘事,既是一個農村家族的衰敗史,更是農村現實的縮影。

小資和中產們,從來都是討論農村題材的主力軍。

他們在年關時分,紛紛從北上廣回到故鄉,看到眼前農村發展的境況,他們一邊在文字里喟嘆和傷感,一邊紛紛收拾行囊再次逃回北上廣。中產們並不見得真的那麽希望故鄉是黃發垂髫、雞犬相聞的世外桃源,否則,他們逃回北上廣的動力和合理性從哪里來呢?他們在大都市的優越感從哪里來呢?因此,每次讀到關於農村現狀的文章,中產們的第一反應可能是松了一口氣,他們為自己感到僥幸:還好我在城市。

《我是範雨素》正是在這兩個層面上擊中了中產階層的內心,它關於進城者的敘事滿足了中產階層的自憐,關於鄉村的敘事,又為中產們在都市里的奮鬥和吃苦找到了合理性。

你以為中產們真同情範雨素?

範雨素的孩子們讀著打工學校,中產們掙破腦袋想為孩子買學區房,為的就是讓他們的孩子不要和範雨素的孩子讀同一所學校。在北京當了這麽多年的月嫂的範雨素,也許比誰都明白葉公好龍的道理,也許早就看遍了人情冷暖,面對蜂擁而來的采訪,她說:“請轉告諸位,因媒體的圍攻,我的社交恐懼癥,已轉成抑郁癥。現在已躲到了附近深山的古廟里。我不能見任何人了。”

人家壓根就不要你們的廉價同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4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