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閱讀】再富,也不可富孩子(5)

http://www.infzm.com/content/95478

「夾心父母」五大理財原則

這一代有不少雙職工父母,需同時兼顧工作和家庭,長期承受著難以言喻的精神壓力。其中有不少更是「夾心父母」,即所謂「上有高堂、下有妻兒」的一群,不少夫婦同時要照顧兩個家庭的四位長者,再加上自己孩子。除了要付出無比的愛心和耐心外,也要面對沉重的經濟負擔,不僅要供樓交租,養家餬口,還要應付生活的不同開支,若父母年老多病,則壓力更大。

還記得當年牧師在婚前輔導時跟我說:「婚姻並非只是兩個人組織一個家庭而已,婚姻同時也把兩個不同的原生家庭聯繫在一起。」因此夫婦自訂下盟約起,所承擔的就不只是自己所組成的家庭,而是要兼顧三個家庭;所承擔的也不僅是噓寒問暖,還要肩負起照顧家庭的經濟負擔。

我認識不少年輕人,早在開始工作之時已養成每月給父母家用的習慣。他們擁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後,日常開支逐漸增加,給父母的家用無可避免地會相應縮減。不少長者明白子女所承受的壓力,一般不是不得已也不會主動提出需要,他們會節衣縮食,減少開支消費。

「夾心父母」肩負照顧三代的重擔,他們的經濟狀況和理財態度將會影響三代人的生活,實在不能掉以輕心。

「夾心一族」五大理財原則

面對財政壓力,這群「夾心一族」應如何自處?我認為首先要儘早做好準備。讀者可參考以下建議:

1.正向思維與感恩  正面的態度是面對逆境的良方,特別是感到無助之時。已經發生的事大都不能改變,即使不停地自責、埋怨或後悔也無濟於事。我一向少談「早知如此」,因為拘泥於一些不能改變的過去,只會影響心情,對現況毫無幫助。同時,負面情緒會快速向身邊的人傳染,後果可能更嚴重。反過來說,我們應將目光放於未來,把握機會儲存多些「正能量」備用。

「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是快樂的」,為擁有的一切感恩,遠較為失去的憂傷來得重要,戴一副怎樣的眼鏡看待事物直接影響你的處事態度和方向。只要將眼光放遠些,不難發現除金錢外,擁有健康的身體、美滿的家庭、朋友的親情等都值得我們感恩,只是看我們如何排放生命的優先次序。

2.檢視家庭收支的實際現況  相信很多人並不清楚自己家庭的每月收支狀況,到底是入不敷出還是月有盈餘呢?試問若對自己家庭的財政狀況只是一知半解,又怎能有效地處理不同的財務需要呢?我認為,若家庭持續地每月入不敷出,僅依靠「老本」維持生計或借貸度日,財務問題的警鈴便會響起。

一般家庭每月收入來源應較為穩定。若要分析,也可留意當中是否有些非經常性收入,如投資股票的股息回報或年終「花紅」等。此外,家庭的開支狀況也值得深入探討,若家庭有記賬習慣便有助做出全面準確的消費分析。刪除一些經常性的基本開支(如供樓交租、水電煤費用、交通費、食物日用品、日常娛樂等)並剔除一些非經常性或一次性的開支(如交稅、旅遊等)後,看看家庭收支是否平衡,也可從中考慮是否有需要減少一些非必要的開支。

3.為消費設限  當知道家庭收支的實際情況後,便可開始制定短期的理財目標。舉例來說,倘若目前家庭每月收支平衡,沒有太多積蓄,看似沒有任何短期財務壓力,但我建議可考慮訂出差不多六至十二個月的生活費作為家庭應急儲備金,以備不時之需。當然,若要每月有餘額儲蓄和投資,首先便要有效地控制支出,嘗試鼓勵家人過節約簡樸的生活,切勿超越自己原先所定出的消費界限。

一般人普遍有兩種理財模式:其一是每月拿到工資後先消費,然後再把剩下的錢存起來,因此,每月的儲蓄金額往往會有較大的波動;另一種模式則先把每月計劃儲蓄的金額扣除,餘下的再拿去消費,不夠用時便節省開支。顯而易見,後者更容易存下錢來。

另一方面,我反對任何人為追求個人欲望而肆意借貸,一旦背上債務的包袱後,便會長期受到高昂利息開支的折磨,嚴重影響家庭和個人的生活。倘若「夾心家庭」長期出現入不敷出的情況,或許需要增加收入來源,重新調節家庭開支的安排,如延長供樓的還款年期,或暫時減少一些非必要的家庭開支等。

4.瞭解長者的真正需要  不少「夾心一族」的父母已是退休人士,他們大多有退休金或積蓄安享晚年。上一輩普遍過著刻己的生活,不太注重物質享受,因此日常生活開支普遍不高。然而,隨著他們年齡漸長,醫療費用將會成為生活支出的主要部分,而且不能減少,因此必須及早部署,如提早為他們購買醫療保險,以及安排定期的身體檢查等。

雖然作為子女理應盡孝並在經濟上反哺親恩,但長者最需要的不過是家人的真摯關懷,平日一點噓寒問暖,一頓點心茶聚,已足以令他們感到開心。值得留意的是,我們這一代對父母的態度和表現,正是下一代的身教典範,正如聖經說:「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5.儘早培養正確金錢觀  今天的社會經常出現「比較」的風氣,家庭環境和物質供應往往會影響孩子的自我認知和自信心。要抵抗這股洪流,父母應儘早開始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讓他們明白快樂和財富並沒有必然關係,追求財富也不應是人生的全部,重要的東西還有親情、友情和健康等,不宜把金錢看得過重,避免自幼養成一個扭曲的價值觀。

我在第一章已提到,父母可考慮在適當時候,與孩子分享家庭的經濟現狀和難處,既增加透明度,也讓他們參與家庭理財的安排。要知道,不少親子關係破裂,就是始於雙方溝通不足,進而引起嫌隙。

家庭是一個實踐愛的地方,只要大家彼此互勉,坦誠相向,任何問題都有解決方法,因為正如宣傳片所說——方法總比問題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9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