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閱讀】再富,也不可富孩子(3)

http://www.infzm.com/content/95474

讓孩子參與家庭理財

我們常說這一代孩子多在溫室中長大,不但對如何使用金錢缺乏認知,甚至連日常生活的基本開支,如柴米油鹽的價格,也完全沒有概念。我則認為,若父母不坦白告之,孩子當然不瞭解家庭的收支情況,日後在面對家庭的財務問題時,他們自然也沒有足夠的經驗去處理。

你可曾想過向懂事的孩子分享家庭的財政狀況,甚至讓他們暫時當家,學習家庭開支是如何量入為出的呢?相信大部分父母都沒有類似的經驗,甚至質疑這個提議的成效。他們普遍認為孩子還小,根本不懂事;即使懂事,父母也不想孩子為家事操心。

然而,我認為家長是否將家庭經濟問題只看作兩夫婦之間的事,還得視乎情況而定。譬如說,這一代的孩子比較早熟,不少已非常懂事。倘若他們對家庭的經濟狀況一無所知,日後對父母限制他們消費用錢,又怎會樂意接受呢?

培養承擔 增歸屬感

父母選擇對家庭經濟狀況保密,一般是擔心孩子「大嘴巴」,有意無意間向外人公開隱私,惹來一些不必要的尷尬。其實,父母只要教孩子尊重隱私,學習守口如瓶,問題便能迎刃而解。況且,孩子也不用知道家庭收支的每一個細節,父母只需與他們分享一些與他們有關的家庭經濟決策,既可加強理財教育,又可提高他們對家庭的歸屬感。

我曾經離開工作崗位一段時間,在孩子面前,我並沒有刻意找藉口掩飾或編造故事,只是按照他們的理解能力去解釋。

當時六歲的兒子知道爸爸暫停工作後,他竟然主動提出少參加一些興趣班來節省開支(或許爸爸已是一個不錯的玩伴吧)。但最令我意外的是,最近從兒子老師的口中得知,原來他一直在為我的工作禱告,後來還特別與老師分享爸爸重返工作崗位的喜悅。

兒子讓我更明白,父母千萬不能輕視或忽視孩子對家庭的感受和擔當,因為孩子對家庭的歸屬感和責任感就是這樣從日常生活中累積起來的。

誠然,每個家庭都有一本獨一無二的賬簿,家庭收入和開支習慣都不盡相同。家長如能在適當的時候,讓懂事的孩子慢慢接觸並實踐家庭理財之道,效果遠較單單與他們講道理為佳,也可借此令家庭更團結和諧。

一同繳費 瞭解固定支出

我相信,大部分懂事的孩子都不知道家庭每月均有固定開支,如每日使用的水、電、煤,以及管理費和日常的雜項開支等,更不用說他們會知曉實際數額。如果家長讓孩子自小對家庭財務狀況一無所知或漠不關心,又如何能期望他們長大後一同分擔呢?

要知道,如今不少青年學成工作後,也是吃住在家,既沒有特別留意家庭支出,也沒有共同分擔的意願。日後他們正式成家立業,要自行負責所有的家庭開支,更是困難重重了。

至於在實際操作上,家長可根據孩子的年紀和其他實際情況來劃分不同的實踐階段,讓他們逐步參與。我建議首先可讓孩子認識和參與家庭理財,方法之一便是父母事先預備付款支票和服務供貨商的賬單,帶著孩子一同前去繳費,使他們實際參與整個繳費過程,從中瞭解一些家庭的固定支出,也可讓孩子從小學習消費的概念。

家庭會議 共同商討用錢方向

要是孩子到了十歲左右,父母就可以考慮定期召開家庭財務會議,讓孩子一同參加,商討有關家庭用錢的方向,以及分享父母在處理收支問題上可能遇到的難處。這樣一來,既可提高家庭財務的透明度,也可讓孩子明白父母的難處,就不會經常提出無理的物質要求了。

當然,會中討論的全是家庭機密,父母也可借此機會講講隱私的重要性,鼓勵所有參加者必須守口如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9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