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66萬老人幸福秘訣:政府鬆手!

2013-11-11  TCW
 
 

 

想像一下這樣的生活:早上到溫泉飯店,泡完溫泉後,到教室寫書法有如神助;午覺醒後,復健師和老同學們已經等著我去上課,順道打幾圈麻將,手氣不錯!喔,護士來提醒我吃藥;時間過得很快,傍晚了,坐飯店巴士回家陪孫子!

這是日本愛知縣一家溫泉旅館,跨足經營「日間托老所」提供的服務。像和民從餐飲業跨足經營養老院,「異業」參一腳的案例,在日本並不罕見。

最會做小孩生意——巧虎的經營者巧連智(Benesse),老小通吃,母公司有一六‧四%營收來自照護事業,穩坐日本第二大照護企業;日本第一大電力公司東京電力,亦轉投資照護事業。

關鍵一:照護保險制度透過政府給付降低風險,保障企業

銀髮是筆好生意,巧連智的照護事業營業利益率約六.六%,比鴻海集團營益率三%多出一倍。日本住進私費養老院得先繳新台幣九十到一百五十萬元的保證金,加上三分之一收入來自照護保險,被倒帳風險低。

因此,大如電力公司跨入養老院,小到溫泉旅館開設日間托老所,試圖在銀髮市場找到新成長引擎。

二○○○年,日本政府開辦高齡照護保險,十年間(二○○一至二○一一年)照護產業產值成長七五%,達新台幣二兆一千億元,市場爆量。

日本能,今年六十五歲以上高齡人口達二百六十六萬人的台灣,為何沒辦法出現像和民般,把異業優勢引入的養老院?一來沒有照護保險,經營風險高;二來缺乏市場機制,經營者提升品質動力低。

養老院經營有三大塊——吃、住、照護;在日本,照護有九成由政府給付,呆帳風險降低,企業較願意投入。

更重要的是政策鬆綁;這是日本政府經過六年摸索,才學到慘痛教訓。

二○○○年後,日本雖讓企業加入照護相關事業,但仍不准企業介入長期照護機構,只能由政府補助非營利機構經營,導致日本照護保險支出大幅增加。二○○六年為了減輕負擔,日本政府開放讓原本給健康老人住的私費養老院,也可以經營照護機構,領政府照護保險。

關鍵二:市場競爭機制透過服務優勢,消費者會汰弱留強

專門研究日本照護產業的學者李光廷指出,首先,這解決日本每年有四十二萬人排隊、進不了養老院的問題。其次,競爭促使企業提升品質,降低苛刻老人的機率。

統計二○○六到二○一三年間,日本付費養老院家數由一千七百三十二家增加到五千二百三十九家,擴增兩倍。

在台灣,政府對養老院經營者資格比日本嚴格:只有非營利機構或自然人才能申請老人福利機構(包括安養和照護機構),營利事業法人不得申請。

政府還規定床數,非營利組織經營必須高於五十床、低於兩百床,自然人須高於五床、低於五十床。

養老院的營運模式類似飯店,規模越大越能攤平固定成本。打個比方,若政府規定飯店都是非營利事業,不能分配盈餘;又說,想營利可以,床數限制五十床以下還不能連鎖,會有業者想開飯店嗎?

或有讀者好奇,台塑養生村和潤福銀髮專用住宅,難道不是企業經營?其實,它們僅是出租老人住宅,並非內政部規定的老人福利機構,不能提供插管等醫療護理服務。至於多家大型養老院(例如雙連)達三、四百床,是因為二○○七年才有兩百床以下的規定,不溯及既往之故。

政府把企業當賊防,築起層層高牆,促使部分業者把心思花在走小門,私下用不同名字連鎖,更有不肖業者違法超收床位,苛刻老人。

按台灣法令,日本的巧連智、東京電力、和民居酒屋、溫泉旅館,都不能開設照護機構,民間創意也被鎖住。

台灣大學管理學院會計系教授劉順仁指出,比起醫療產業,老年更像服務業,政府只要由上管好資訊揭露、監督品質,民間會做出選項。

台灣戰後嬰兒潮世代退休後,不指望兒女侍奉,只希望用半生積蓄,有權利選擇更好的熟年生活,但目前的選擇顯然不夠。

長期來看,鬆綁照護機構經營資格與規模,讓消費者有多元選擇,讓市場汰弱留強,才是政府面對高齡社會應做的事。

【延伸閱讀】台灣管制多,反而讓品質變差——日本、台灣養老院制度比較

日本資格限制 社團、財團法人、營利法人皆可 台灣資格限制只允許醫療機構、公益法人或者自然人申請

日本床位限制至少10床以上,無規定上限 台灣床位限制非營利組織規定50~200床,自然人規定5~50床

日本保險制度開辦照護保險,依自理程度,政府補助從新台幣17,000到83,000元 台灣保險制度無照護保險,試行「長期照顧10年計畫」*

註:長期照顧10年計畫指65歲以上老人,50歲以上身心障礙或55歲以上原住民,經各縣市政府評估後,可由政府指定機構提供照護服務。

資料來源:日本厚生勞動省、《老人福利法》、台灣長期照護協會網站整理:曾如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72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