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Twitter在公開市場的處女秀讓那些對去年Facebook上市心有餘悸的人總算鬆了口氣。
在11月7日首個交易日,Twitter開盤就先聲奪人,交易價比每股26美元的發行價高出73%,並將這一巨大優勢幾乎保持到了收盤,以收漲72.69%完美收官。7日當天,Twitter不但毫無Facebook去年首次公開亮相時那種「破發」之憂,其交易價與發行價的差距還一度拉大到90%以上。
對Twitter來說,這樣的上市成績應該算讓人滿意。畢竟,這家社交媒體巨頭今年前三季度還分文淨利未得,反而虧損1.34億美元。
對那些日後會像Jack Dorsey那樣成立又一個Twitter的創業者來說,Twitter的成功是他們未來必然成功的一個信號,這或許是大好消息。
但全球經濟新聞網站Quartz市場及經濟報導記者Matt Phillips認為,對整個科技業來說,這樣的結果看來已注定輸給他們長期的行業對手——華爾街無疑。
Twitter失去了什麼?
Phillips首先指出,通常一家上市公司只要首個交易日成交價高漲,就會被視為是初次亮相成功。
所以,為了得到像樣的業績,在某家公司的股票公開上市時,負責承銷的華爾街投行銀行家會去儘量平衡供需。換句話說,他們一般會將發行價設得略低。
上市首日交易價高漲對外部投資者來說是好消息,以發行價購入Twitter股票的投資者獲得了15億美元的資本收益。但這對Twitter自己來說沒有什麼直接好處,因為公司在股票公開交易前晚已經得到了資金。也就是說,如果在這次收到6800萬美元佣金的承銷商們可以更盡責一些的話,Twitter本可以拿到更多的錢。
要是再刻薄點評價,上市交易價漲得那麼高對Twitter而言也不是什麼好事,這說明Twitter把利潤都留給市場上的公開投資者了,當了一回「活雷鋒」。
其實事先要預計到需求這麼火爆,Twitter大可叫價再高些,可現在發行價明顯偏低了,也便宜了華爾街的承銷商們。
畢竟最終他們是有優待的客戶,機構客戶一般都會有持股的渠道。
硅谷輸給華爾街?
Phillips認為,這次IPO不但不能算Twitter大獲全勝,而且是整個科技業的損失。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一些科技公司就形成了業內的風氣,他們都按自己的條件公開上市,習慣在納斯達克上市,一般都不會選擇限制更多的紐交所。
而且當時紐交所的上市標準也死板得多。
於是,直到90年代科技股繁榮期,納斯達克都是科技企業上市交易的核心地帶。
谷歌2004年公開上市時科技泡沫已經破了,但這家巨頭也沒有把股票定價權交給華爾街,而是採用了基於拍賣的IPO系統,大體上避免了銀行家收取高額費用。
去年5月紅極一時的Facebook上市也延續了這一傳統,儘量擺脫華爾街銀行家對公司定價的控制,多次提高上市價格區間。結果是好壞參半。
對Facebook的IPO,華爾街承銷商的費率只有1.1%。和Twitter上週向承銷商支付3.25%的費率比起來,Facebook真會「壓價」。
但另一方面,也有人指責Facebook的「起點」太高,以至於上市首日險遭破發,上市前三個月股價跌幅超過了50%,三個月裡市值蒸發約500億美元。
對一些砸了大錢虧得叫苦不迭的投資者來說,Facebook的股票跌得這麼慘,這家公司自身就難逃干係。
當然,Facebook自己也確實「點兒背」,納斯達克的交易故障讓Facebook的首航一波三折。
如果IPO當日交易系統順暢,Facebook本可能做個好榜樣,讓硅谷的後輩們看一看:即使不按照華爾街那套規矩出牌,科技公司也可以玩得轉資本市場。
可惜事與願違,後來納斯達克再道歉、再賠償也彌補不了一些人、一些公司的心理陰影。
再說回Twitter。有了Facebook的教訓,Twitter謹慎地選擇了紐交所上市,紐交所保持了全套傳統,當然也包括真人操作交易。
Twitter上市首日,收盤價比發行價高73%,這是有記錄以來排名第六高的漲幅。
分析師統計數據顯示,1990-2009年,IPO首日的收盤價與發行價平均漲幅為22%。
不過,Twitter的高層可能也知道自己公司的股價被低估,但這也許就是他們要讓上市當天迎來開門紅的代價。
還有一種可能:Twitter本來就放任自流,一切都交給承銷商干。
不管怎樣,Twitter上市遵循著華爾街的傳統。
那些自誇有能力打破美國業界傳統干擾力量的硅谷人士恐怕面子要掛不住了,Twitter的「成功」從另一方面看倒是種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