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的世代律師事務所創始人弗洛姆曾說:「如果有一項權利是企業家非爭不可的話,我想只能是控制權了。」偉大如馬云者都不能免俗,更何況中國的其他創業者。
創業者對企業的控制權,通常是說縱使企業不斷融資,創業者自己持有的股權不斷被稀釋,但是與股權對應的投票權也不會被稀釋掉,自己始終可以掌握公司人事、經營等大權。通常,它體現為創始人擁有在董事會中委派大多數董事的權利。
為什麼中國的創業者對公司的控制權那麼關注呢?
1、絕對控制公司,是中國創業者的傳統。如果我們去看看創業板上市公司裡創始人股權比例,會發現大多數都是創始人佔大股,上市後創始人回報也比較高。被《創業家》封為「駱駝公司」代表的光線傳媒一直沒有融過資,始終在董事長王長田的控制下發展壯大。2011年8月3日光線在深交所上市,成為第三家在內地上市的影視娛樂公司,當天市值達到81.1億元,持有光線54.05%股份的王長田身價超過40億元。此外,中國的創業者,還是希望「我是老闆我說了算」。對控制權的堅持讓駱駝服飾沒有引入外部投資,總裁萬金剛稱,做企業習慣了自己一個人說了算,風投進來,要跟他們商量,決策比較麻煩,自己的心胸也沒這麼寬闊。
2、擁有控制權,才能更好把握公司發展方向。京東商城創始人劉強東曾對《創業家》記者說過:「我們做家電她(今日資本總裁徐新)反對,做日用百貨她反對,做圖書音像她反對,做POP平台她反對。我說,徐總,我只能很遺憾地告訴你,你的反對無效,要不咱們開董事會投票吧。」劉強東之所以能這麼說是因為:「我通過合同,在董事會佔有多數席位。作為一個創始人,如果控制不了董事會,還搞什麼搞?」正是由於劉強東擁有如此大的控制權,才保證了京東在融了超過20億美元的巨資後還能按照劉強東的意志不斷拓展,達致今天的B2C霸主地位。
3、沒有控制權,自己和公司的命運都不能掌握。一些失去公司控制權的創業者往往在和大股東發生衝突後,遭遇自己被掃地出門,失去公司的命運。
2012年2月24日,尊酷網創始人侯煜疆像往常一樣正常上班,一到公司,發現A輪投資方好望角啟航電商基金合夥人黃崢嶸、天使投資人閆志峰、尊酷網常務副總裁文頤都在會議室,臨時告訴他說要開董事會。侯煜疆隨即被宣佈出局。「資方也好,創業者也好,都有一種膨脹心理——包括我在內——總以為自己能控制對方,結果投資方和我的合夥人一起把我幹掉了。」侯煜疆對《創業家》感嘆,「江湖之地,不是你幹掉別人,就是被別人幹掉。」
食神搖搖創始人吳世春則遭遇「被賣身」。2009年10月,酷訊被賣給旅遊評論網站TripAdvisor。「雖然是風險投資,但是特別害怕風險,一到行業變冷,或者經濟週期低谷,就想著怎麼先跑,先把公司賣掉,強制賣掉,不顧創始人的感受,」身為酷訊聯合創始人的吳世春至今怒氣難消,「酷訊就是被強制賣掉的。」
4、沒有控制權,創始團隊沒有做大的動力。創新工場是中國移動互聯網領域知名度比較高的一個孵化器。它投資的企業都有一個特點,就是佔股太大。後果是,項目發展到一定階段,創始人為保控股權不被稀釋,不願意繼續融資做大。比如,應用匯創始人羅川就曾跟《創業家》透露,不願意繼續融資做大公司規模,因為融了錢之後很可能到最後公司都不是自己的了。即便是已上市的公司,如果創始人對公司沒有控制權,也沒有繼續全身投入公司的動力。比如7天連鎖酒店,中國第一家登陸紐交所的酒店企業。IPO之後,創始人鄭南雁持股13.4%,公司董事長何伯權(前樂百氏創始人、今日投資董事長)持股35.3%,華平資本遲淼持股22.8%,英聯中國總經理林明安持股16.6%。2012年3月26日,鄭南雁辭任7天連鎖酒店集團CEO職務,只留下董事局聯席主席的職位和9%的股份,準備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新的創業——自參與攜程創業以來就想做的移動互聯網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