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五星飯店活龍蝦熱 關鍵推手就是他!


2013-10-21  TCW
 
 

 

你見過二百一十一棟,用龍蝦堆成的一○一大樓嗎?

今年一至七月,台灣進口活龍蝦二十六萬八千多公斤,約五十二萬尾,二十公分長的龍蝦,直立堆疊,相當於兩百多棟一○一大樓。

活龍蝦來自美國、加拿大,各占約一半市場。其中,君品、遠東、晶華、日月千禧等五星級飯店的供應商—守一國際是加拿大活龍蝦最大進口商,在全台市占率約三成,等於十尾活龍蝦,有三尾來自他,是台灣最早把寒帶活龍蝦,送到亞熱帶的廠商之一。

創業第一隻蝦養在浴缸最困難是讓牠活,溫差一度都不行

守一國際鄰近桃園機場,二十一年前開始進口活龍蝦,為了快速迎接飛越半個地球的嬌客,公司就設在機場附近的偏僻地,這樣,龍蝦從機場到餐桌,都是最新鮮、活跳跳的。這趟龍蝦旅程,更是守一國際老闆邵敬禹,失敗十八個月、繳了上千萬元學費後,才精心打造出來的。

進口龍蝦,最困難的是什麼?「讓牠活!」邵敬禹說:「你知道,我第一隻龍蝦養在哪裡嗎?我家浴缸。」創業起點千奇百怪,賈伯斯在車庫創業,邵敬禹在浴缸創業。「結果呢?」「當然養不活!」龍蝦活著,一公斤賣八百元到一千元,死了呢?「零!」

龍蝦在加拿大上飛機前呈冬眠狀態,飛兩天來到台灣,賣給飯店餐廳前,得暫時養著,活了,才有好價錢。如何讓龍蝦從冬眠甦醒,而不是「長眠」,邵敬禹很頭大。龍蝦要生存在攝氏十度以下的環境,差一度就會適應不良。

邵敬禹曾經是船長,最遠航行到白令海的他,自認了解海洋溫度、海洋成分,於是,買冰塊、買打泡機、找海水,甚至以為養石斑魚的水比較優良,但,沒想到,龍蝦就是活不了。

少年時,靠自學當上船長比公務員高薪,魚翅吃不完分鄰居

二十多年前,台灣只進口緯度接近的熱帶海鮮,沒人知道從寒帶地區來的龍蝦該怎麼養;冷溫設備、技術、知識全無,資金有限,一切全憑自己摸索。初期,龍蝦死亡率高,每週十幾萬、十幾萬的賠,邵敬禹失敗到想放棄,一度想回海上,但另一半王從惠,極力勸阻。

「那時,船出去,就像斷了線的風箏,」王從惠回憶那段和先生海陸分離的歲月;剛結婚時,一個半月回來一次,後來三個月才回來,再後來是半年才回來。經常半夜接到船東電話,「心臟都……怦怦跳,唉,心驚膽戰的,」因為,海上生活,是生死交關的事。

邵敬禹高工念通訊,退伍後考上報務員,有一次船進港,船長要簽字,船長姓陳,澎湖人,小學畢業,他寫好「陳」,問邵敬禹:「ㄟ,電報、電報的啊,按呢敢有對(台語:這樣對不對)?」一看,船長把陳的耳朵邊,從左改到右,一直不確定,到底是左阜,還是右邑。

這情況點醒了他:「一個字都不認識,能幹到船長,我不能幹嗎?」於是,第二天出海,他開始注意船長的一舉一動,發現陳船長只會看太陽,只用太陽航法,就可以到澳洲,於是,他買航海學書本,自己自修,並在海上「偷學」航海技術。後來,跑商船的哥哥教他,三年的航海學,他三天就學會了。

那時邵敬禹當船長,還兼報務員,一個人做兩個人的事,船長底薪八千元,報務一萬四千元,當時,公務人員一個月才七千元;不止如此,漁獲獎金更驚人,曾經一趟回來,獎金就分到二十幾萬元;另外,吃不完分給街坊鄰居的魚翅、鮭魚等,都是船上的福利。

當時,在公海捕鮭魚,漁獲量驚人,日本船、韓國船都來了,北太平洋跟夜市一樣熱鬧;本來還相安無事,後來,船隊太多,全球五大洋面積最大的太平洋,海底竟全被魚網占據;大商船從日本到舊金山,海底的魚網把大商船的螺旋槳攪壞了,船,擱淺在海上。

終於,有人投訴美國、蘇聯,他們才發現,竟有這麼多外國船,從公海捕到美蘇領海,這是在偷鮭魚!美蘇兩國醒了,開始介入偷捕鮭魚的船隊,太平洋上,經常上演著警察捉小偷。

但,這些對邵敬禹都不是威脅,真正的威脅,是無情的大海。

邵敬禹記得,有一次,他才剛用無線電跟隔壁船通完電話,十幾分鐘後,一個大浪捲來,「船就不見了,」有三個船長,就這樣不見了。

中年時,被妻子逼下船擔心遇難,「不是你下來就是我走」

他自己也遇過一次船難,差點沒命。

「我有碰到一次差點回不來。」邵敬禹回想:「我開始幹船長的那艘船,現在沉在北太平洋海溝裡。」

那次,船開到白令海,風浪太大,發電機突然燒毀,船在太平洋中靜止,不動了;更恐怖的是,一個十七級的強烈暴風朝他們襲來,海況差,氣溫只有八度,海水只剩四度,海水打到身上,好像被冰打到;夜裡,棉被像冰一般冷,船員極度恐慌。

邵敬禹打無線電緊急求救,找到附近友船,但,友船沒到,暴風外圍先到了,他叫大副把傘錨撐開,穩住船身,但,十七級風、二十米高的浪,一下就打爆傘錨,船失去重心,開始晃動,要翻了。

聞訊前來的友船,想伸出援手,卻沒辦法接近船身,千鈞一髮,機靈的友船船長趕緊將船開到上游,讓救生艇順浪而下,救生艇一到,邵敬禹抓著狗,全船二十四人外加一隻狗,跳進救生艇,全數得救;上了友船,邵敬禹第一件事,立刻跑到船尾,隔著漫天大霧,看著心愛的船,慢慢的消失不見。

邵敬禹三十九歲那年,王從惠下了最後通牒:「不是你下來,就是我走!」大海與家庭,都是他的最愛,沒太多考慮,邵敬禹選擇了後者,從十八年的船長退下來,結束海洋生活,回到陸地。

當時,王從惠也看到另一個隱憂。她發現,很多人下船以後,年紀輕輕就做大廈管理員,邵敬禹當時年近四十歲,「都快四十了,你還能做些什麼?」王從惠力勸另一半回家。

回陸地,做海鮮貿易研發一年半,讓龍蝦下飛機醒過來

選擇陸地,就沒有退路。龍蝦,一直養不活,雖是打擊,但也激起他喜歡跟大海冒險、挑戰的鬥志。更何況,龍蝦生長的海域,是他過去最熟悉不過的地方,越不活,就越想把牠弄活。

於是,他動手組裝水族箱,溫度、海水鹹度、海水生物成分、龍蝦習性,都得一一掌握。像溫度,海水要四度,地面是十度,都要掌控好,讓龍蝦一下飛機,就好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樣,甦醒過來。

當時念國一的兒子邵正強,每天回家就看到爸爸拿著一大堆零件,弄水族箱、弄海水,忙得不可開交。一年半後,第一隻龍蝦活了,那種感覺,「很棒,像阿姆斯壯踏上月球表面吧。」邵正強代替爸爸形容。

龍蝦能活,不過是踏上第一步,煩惱還在後頭。銷售,是大考驗。當「海盜」、捕魚、判斷海象,邵敬禹是一流人才,回到陸地變商人,他只是小學生。

加拿大龍蝦有兩隻螯,螯,像兩隻大剪刀,不吉利,辦桌喜宴不愛,只能賣給餐廳、飯店。新食材要打進餐廳、飯店,得跟主廚搏感情,但台灣廚師都講台語,邵敬禹是山東人,台語不輪轉,這條路不通,最後,他選擇語言較無障礙、但品質要求嚴格的北部大飯店、餐廳。

當時,台灣景氣好,股市活絡,部分客戶對稀奇的東西接受度很高,冷水海域有螯龍蝦,不常見,市場很能接受。

但,問題又來了,飯店有品牌,消費者不會計較有沒有看到活龍蝦,龍蝦冷藏即可;海鮮餐廳就不同,必須用水族箱證明龍蝦是活的,於是,邵敬禹主動幫客戶裝設備,讓龍蝦在客戶的水族箱活著,生意才談成。

這樣,困難都解決了嗎?並沒有。早期航空公司並不重視貨運,龍蝦從加拿大飛到台灣,要轉兩次機,每轉一次,就有損失風險。因為保麗龍箱萬一摔壞,溫度有變化,整箱龍蝦就毀了;還有,萬一遇到颱風,飛機中途下降停飛,錯過龍蝦活命的六十小時黃金時間,也是整箱全毀;這一毀,就是數十萬、甚至上百萬元損失。所幸,早期航損,近幾年已大大降低。

半退休,憶冒險故事大海回不去,把船長日記掛客廳

從跑遠洋的航海王,變成活龍蝦進口大王,邵敬禹遇到關關困難,都能關關過。十年前,交棒給二兒子邵正強,過著半退休生活。

現在,他把公司大客廳布置得像海洋世界,每位訪客都可以在牆上閱讀著船長日記,像公車輪胎一樣大的大船舵,是他從船上拆下來的;大海螺、藏著珍珠的大生蠔殼,都是當年的漁獲;還有,八十歲的龍蝦標本、帝王蟹標本、玳瑁標本……,每一樣,都是故事。

龍蝦,是邵敬禹的第二春,也是海洋夢的延續;夢想,不得已轉了彎,卻依然燦爛美麗。

【延伸閱讀】北美活龍蝦還會熱兩年

加拿大、美國波士頓活龍蝦,紅遍台灣五星級飯店,這是為什麼?

原因有二:中國需求增加、全球暖化。

有螯的波士頓龍蝦,並非台灣消費者最愛,澳洲、台灣活龍蝦才是主流;但中國龍蝦需求增強後,推升了價格,澳洲龍蝦每公斤暴漲到一千五百元,是波士頓龍蝦的兩倍,「太貴了,」一位進口商說。

台灣龍蝦在大量撈捕後,逐漸稀少;於是,需求轉移到價位較合理的北美龍蝦,飯店為提高有螯龍蝦的接受度,推出「龍蝦吃到飽」,更刺激了龍蝦需求。

另外,氣候暖化,造成龍蝦供給大增。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副研究員曾福生說,氣候暖化,會讓甲殼類的節肢動物繁殖力增加,尤其冷水域如北美、日本,只要溫度增加一、兩度,環境就相差很多。

東港生技研究中心研究員鄭金華則認為,氣候暖化造成龍蝦的「食物」增加,是龍蝦量大增加的原因之一。龍蝦壽命長,只要度過一、兩歲成長期,殼變硬,就幾乎沒有海洋生物喜歡吃,最長壽的甚至可活到一百二十歲。

這波龍蝦熱,還會熱多久?業者表示,至少還有兩年才會退燒。想賺「龍蝦財」的業者,已開始展開行動。

【延伸閱讀】接受度大開,進口額8年翻10倍!—2004年來活龍蝦進口數值

註:2013年至7月為止,進口量268.7公噸、進口值1.22億元資料來源:海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8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