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上海兩大報業合併求轉身

2013-10-14  NCW
 
 

 

市場對此次重磅合併持肯定態度,但業界仍擔憂整合陷阱◎ 本刊記者 王曉慶 實習記者 汪飛 文國慶前即已傳出的上海灘兩大報業集團合併消息,10月9日通過《中國證券報》的一則消息獲得證實。解放日報報業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新華傳媒(600825.SH)當日即告漲停,顯示市場對中國傳媒業此次重磅合併持肯定態度。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下稱文新集團)和解放日報報業集團(下稱解放集團)各自擁有十餘家報紙和企業資產,包括中國歷史最悠久的晚報《新民晚報》和前中共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 》。

據財新記者瞭解,10月9日,兩個集團分別召開處級以上內部員工會議,通報上海市委關於雙方合併的精神,並內部進行了新社長人選推薦。上海市市委決定成立六人小組,負責兩大報業集團的合併事項。消息人士稱,現上海東方傳媒集團(SMG)總裁裘新擬定成為新集團掌門人。

作為中國報業發源地的上海,擁有多張著名報紙和中國最發達的廣告市場,兩大報業集團曾風光無限。此次大手筆整合,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副院長張志安評價說,這是中國傳媒業應對市場壓力的首次高端集團兼併重組,突破了此前報業整合的簡單「做大」 ,目的是整合資源 「做強」傳媒集團。

「但是,體制和意識問題會給整合效應的發揮增加很多難度, 」張志安認為, 「而且在傳媒整合的同時,應該釐清公益型媒體和大眾型媒體的區別。 」

上海市政府力推合併

兩個報業集團形成於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當時在上海市宣傳部門的主持操作下,上海市多家紙媒進行整合,分別成立了文新集團和解放集團。

解放集團以中共上海市委機關報 《解放日報》為主報組建,包括《新聞晨報》 《新聞晚報》 《申江服務導報》在內的10報4刊1個網站1家出版社和1家文藝院團以及多個投資經營項目;文新集團以 《文匯報》和 《新民晚報》為主報,是擁有包括 《東方早報》 《外灘畫報》 《Shanghai Daily》在內的16家紙質 媒體、1家出版社和10餘個新媒體產品等業務的傳媒集團。

財新記者從多方信源獲悉,此次兩大集團合併動作,源於上海市政府高層的直接決策和全局性部署,意在借鑑其他省份打造傳媒集團經驗,對上海文化產業進行實質性整合。上海市政府高層明確要求,要借鑑浙報傳媒的發展思路,整合上海市傳媒資源,尋求新媒體運營的突破和跨產業發展的契機。

上海市高層對媒體轉型的重視由來已久。韓正任市委書記後,曾對上海媒體提出「試衣間之問」:紙媒如何擺脫 恆隆廣場的試衣間命運。恆隆廣場是上海頂尖的shopping mall,在電子商務的衝擊下,成為很多消費者的線下體驗場 所,他們最終還是會在網上購買商品。

近年來,全球傳統紙質媒體都面臨讀者與廣告客戶流失的嚴峻挑戰,上海報業也不例外。 《新民晚報》的廣告公司業務人員說: 「躺著等人排隊送錢的時光已經不再了。 」在此之前, 《新民晚報》曾是上海灘最炙手可熱的都市報,刊登廣告的計劃排到三個月之外。

兩大報業集團旗下目前僅有新華傳媒一家上市公司。新華傳媒裝入瞭解放集團大量的盈利部門,包括 《解放日報》 《新聞晨報》 《申江服務導報》等多家報刊的廣告經營權,以及來自新華書店的圖書銷售和教材教輔業務。

但新華傳媒近年業績不佳,淨利潤自2008年以來逐年走低,2010-2012 年,公司報刊廣告業務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1.57億元、8.98億元、6.10億元,三年廣告增長比例為1.35%、-22.38%、-32.04%。由於營收大幅下滑,2010-2012年,公司營業利潤分別同比下降10.84%、14.35%、14.95%。

2012年,新華傳媒淨利潤為1.09億元,但是當年度政府補助為2015萬元,主業以外的收入和資產變賣獲得1億多元,因此扣除上述非經常性損益,公司實際利潤尚虧損175萬元。

今年上半年,新華傳媒的基本面繼續下滑,營業收入8.12億元,利潤總額只有5600萬元,其中還包括了對外委託貸款獲得的4100萬餘元收益,同比減少37.34%,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只有3300萬元,同比下降了48.66%。

上海市高層擔憂媒體的經營現狀,要求各媒體集團抓住互聯網發展態勢,努力在新媒體領域有所作為。一位曾在文新集團新媒體平台擔任高管的人士透露,去年下半年,韓正就對兩大報業集團及子報的負責人當面表達了這種擔憂,紙質媒體的狀況持續下滑,新媒體話語權的缺位,讓上海媒體地位堪虞。

此後,各家分別緊急制定並提交了關於新媒體平台的項目發展計劃。

難解之題

對於文新和解放兩大報業集團合併,各方解讀不一。複旦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朱春陽認為,合併的好處是通過集中壟斷降低成本、獲取更多資源,壞處是在強勢政府主導下,行政力量對媒體的活力會產生傷害。 「現在上海媒體之所以還有一定生機,在於還存在有限競爭。 」他擔心,此次兩大報業集團合併,可能鈍化媒體對受眾需求的反應,從而缺乏創新的動力,加速傳統媒體的消亡。

張志安卻認為,在現有的輿論環境和市場狀況下,報業之間的競爭已經飽和,重複競爭只是內耗之舉,目前的報業應該抱團取暖,共同應對互聯網帶來 的新媒體競爭。

此次上海文化領域整合除了文新集團和解放集團的合併,還包括「大文廣」 (上海文廣影視集團)和 「小文廣」 (SMG)的整合, 「大文廣」中除了 SMG,還包括上影集團以及上市公司東方明珠。有消息稱,文新、解放合併後的新集團將由現任 SMG 總裁的裘新掌舵。SMG 總裁的位置,或由上海傳媒業另一位關鍵角色黎瑞剛接任。

從 《解放日報》出道的裘新,到MG 任職之前曾先後擔任文新集團和解放集團的副社長,從其履歷看,他精通內容業務,經歷了黨報向都市報的轉型以及平面媒體到電視媒體的轉型,從內容負責人崗位到集團掌門人崗位均有涉獵。和裘新共事過的人士稱,當初他以年輕幹部的身份嶄露頭角,敢幹、低調、有創新精神成為一致印象。

擺在裘新面前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合併後機構整合和人員安排的內部梳理。

文新集團和解放集團內部均為 「事業單位企業化運作」 ,文新集團、解放集團、新民晚報》 《文匯報》 《解放日報》同為正局級的事業單位。 「 『局級管局級』的狀況,使得文匯新民合併後沒有達到理想效果,反而決策效率低下。 」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副院長張志安說,合併後的體制管理難題首當其衝。

雙方合併涉及人員逾6000人,相當多的人員擁有事業編制,編制內人員的重新調配、編制外人員的重新整合成為棘手問題。 「在2009年,文新內部就討論過,大家都承認,併購是報業最現實但也是最不可能走的路線, 」上述文新集團內部人士說, 「媒體雖然總盤子不大,但內部利益盤根錯節。 」還有資產的整合。消息人士透露,兩家合併重組後,新傳媒集團下屬的《解放日報》 《文匯報》 《新民晚報》三張大報可望恢復法人資格,集團平台則更多專注於新媒體、地產等非紙媒資產 的運作。

目前,文新集團的主要報紙是《文匯報》 《新民晚報》 《東方早報》 ,解放集團的主要報紙是 《解放日報》 《新聞晚報》和《新聞晨報》 ,分別擁有 「日報 + 晚報 + 晨報 + 地鐵報」的格局。

《新民晚報》 《新聞晨報》 《東方早報》 、《申江服務導報》等報紙廣告一直穩居上海媒體前列。

從集團層面來說,兩家集團很早就涉足金融投資、房地產業務、印刷業務等。上海交通大學新媒體研究學者魏武揮指出,兩家集團在金融投資上早有佈局。文新集團目前還是海通證券、東方證券的十大股東之一,光是海通證券就持有1.8億股流通股,市值23億元,總計擁有幾十億元的證券資產。此外,文新集團在上海市中心擁有三塊地皮及一家新民大酒店。解放集團將總部遷往閔行區後,將位於上海市繁華地段的漢口路辦公樓對外出租。

但受制於事業體制和報業傳統,兩家集團缺乏資本運作經驗。文新集團當初為了上市籌備的新民傳媒,目前只是作為集團的廣告公司運作。面對傳統平媒業務難受資本市場追捧的現狀,兩個集團均錯過了利用最佳機遇獲得融資的時機。相比之下,讓上海市政府高層類比的全媒體傳媒集團浙報傳媒,雖然業績也有下滑,但自今年年初斥巨資31.9 億元收購從事遊戲業務的杭州邊鋒和上海浩方,浙報傳媒股價上漲了兩倍多。

就在兩大報業集團合併消息曝光的當日,10月9日,文新集團旗下的 《東方早報》 在頭版刊登了2014年徵訂廣告,廣告詞是: 「紙媒未死 我們邀你讀到地老天荒」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1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