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影視王 大賺3.7倍的花錢學

2013-10-14  TCW
 
 

 

中國「十一」長假,風景區被遊客擠爆,戲院也熱鬧非凡。同期間上映的電影十三部,3D就占了四部,而素有「鬼才導演」之譽的徐克執導、陳國富監製,華誼兄弟總裁王中磊擔任總製片的《狄仁傑神都龍王》(以下簡稱《狄仁傑》)卻一枝獨秀,上映八日進帳人民幣四億元,僅次於《西游降魔篇》和《人再囧途之泰囧》六天破人民幣四億元紀錄,囊括全中國國慶檔期總票房七成比率。

股價近年飆四.五倍新片才上映,更連漲兩天

電影熱賣,連帶製作方華誼兄弟,股價水漲船高。九月三十日,上映第三天,股價連漲兩天,而中國申銀萬國、國泰君安等研究報告也指出,《狄仁傑》總票房可望突破人民幣七億元(約合新台幣三十四億元),將其評等調升為「買進等級」。

不到一年時間,從去年底出品《一九四二》時,華誼兄弟股價從約人民幣十四元,攀升至九月三十日《狄仁傑》上映第三天的七十七‧八八元,十個月股價漲幅超過四‧五倍,躍升中國創業板市值王,約人民幣四百八十億元,僅次於美國六大電影公司的亞洲電影傳媒集團。

有趣的是,電影投資本有「壓賭盤」特性,在敏感的資本市場中,《狄仁傑》既不是華人3D第一部,也不是目前中國流行的小資本、小清新電影,卻將華誼兄弟的股價推升到歷史高點。

不免令人好奇原因何在?

「所有失敗電影都有一個通病,就是只會花錢,不知道如何花錢。」王中磊在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表示,「對觀眾來說,買票進場重要的是,有無提供感動或者娛樂。」他也間接點出在「大輸大贏」的高風險電影投資裡,成為贏家的兩大關鍵:如何花錢花在刀口上,如何感動觀眾讓他們願意買票進場。

《狄仁傑》製作成本達人民幣一億五千萬元(約合新台幣七億二千萬元),是華誼兄弟十九年來投資最高製作。「我一直不將好萊塢當作是我們的一個標準。」他強調:「我拍這部電影是要克服一種恐懼感。亞洲電影並不積極去碰3D技術電影,或水戰場面,因怕受批評。但克服這樣恐懼,才有經驗開啟的可能性。」敢為人先,替票房打下一個話題基礎。

懂取捨!該刪除絕不留戀每秒拍攝成本都精密計算

懂花錢第一步,就是打造3D視覺震撼。「內容不吸引人,做行銷都沒有力度。」王中磊說得坦白。於是,寫好劇本的鬼才導演,找上中國影視龍頭,一個想挑戰首部水中3D電影,一個想創造票房新紀錄,一拍即合。

只是,3D電影耗資頗鉅,如《阿凡達》製作成本達二億三千七百萬美元,如何花得其所,又能表達出海中水怪大戰唐朝軍隊的視覺震撼?風險是什麼?

徐克舉例,本來劇情設定是打算打到扶餘國,讓狄仁傑上戰船到敵國進行一場海戰。後來刪掉,一是成本太高,二是篇幅太長,講不了這麼多事。「我不會留戀在刪除地方,反而放在要處理的故事章節上。」他說。

王中磊補充說明:「要先想故事完整度,先由導演計算出一個規模。製作籌備時,才開始取捨,到底刪除哪些部分,才會討論。」取捨間,原本三小時的長度變成兩小時,而劇情也聚焦在狄仁傑打敗水怪之處,而非兩國交戰場面。

每一分、秒,都有精密計算。徐克表示,拍攝多在水中進行,人的閉氣受限時間,正式演戲了,情緒帶動心跳加快,需要氧氣就更多,閉氣時間就短,時間短了,鏡頭拍攝難度就增加了。如,救一個人,銀幕上可能短短幾秒鐘,但拍攝要花半天。人一旦吃水更容易恐慌,一秒鐘可能都受不了。

為解決心理恐懼,一開始,會將演員從高空放到水中放得很深,以熟悉水性,事前溝通許多信號,用手勢取代下命令,一有不舒服,比信號馬上拉上來,而不是跟過去一樣,一個人跑過去問。「太慢!也可以集中一個指令。太多聲音,指揮會失焦。」他強調,「好的電影應該要具備效率和組織性。」因為每一分秒,都是白花花的鈔票聲。

執行力在王中磊眼中,正是一個導演懂得掌握將錢花在刀口上的格局。

「這種電影類型,在過去我們都沒挑戰過,但從想像、執行到吻合度的完成度很高,」這是徐克給王中磊最大的感受,信任感的建立,讓彼此磨合期降到最低,也才有比前一部合作成本還墊高人民幣六千萬元製作成本的可能性。

不從眾!小菜吃久也會膩小成本投資風險不見得低

懂花錢第二步:是來自市場因素的挑戰。今年在中國有種說法,「大片時代」結束了!

面對疑問,王中磊直言:「電影市場應該是很多種類型所組成,每天都是氣勢恢弘,都是滷肉也受不了,而吃了一個月的清粥小菜,偶爾也想吃吃盛宴,我認為電影市場是這樣的。」

「在我看來電影沒有大小片之分,重要的是,跟電影要表現的格局有關係。我跟徐克導演或許過兩年合作一部小製作成本電影,或許不是走視覺的,而是走情感的,我也覺得那叫大片。」王中磊很清楚,成本、觀眾、票房要放在同一個天平上,不是砸錢就一定能做出市場所定義的大片,「或許很多人對大片定義是資本、卡司,但我們不會為了花錢而花錢,而是根據電影表現內容。」

他同時提出另一種見解:「市場中,大片可能僅出現二十部,兩部賺錢、十部持平,八部虧掉,相對來說,有十二部是安全的。但,小成本一年可能拍了四百部,但僅有十部成功。相對來說,大片投資勝算比例也就大,小投資的片子反而風險大。」

重效益!廣告非亂槍打鳥聚焦最紅節目引爆話題性

創新式行銷,則是王中磊懂花錢第三步。他表示,《狄仁傑》屬視覺大片,為讓觀眾感受視覺震撼,決定以電視廣告為主打行銷牌,但中國電視台頻道上百個,亂槍打鳥,投注經費可能得花掉人民幣上億元。

「要聚焦,」他透露,上映前一個月,選定收視最高、討論度最強的《中國好聲音》以及《快樂男聲》總決賽兩個節目,每節廣告播放十五秒,試圖先行強化觀眾印象。

很多電影製片花了廣告費,就等著電影上檔,但他不是,他還要從廣告效益中擠出第二層的話題討論度,以製造電影宣傳的延續性。

華誼兄弟在中國電影的發展路上,一向是商業或行銷模式「第一次」領頭羊,例如是中國第一個用版權融資的公司。這次也不例外,花上人民幣一千五百萬元費用,正是為爭取第一個上電視宣傳電影的「話題權」。果然,電影還沒上映,娛樂雜誌討論紛紛,連帶財經雜誌也開始關注。

一直挑戰自己創作極限的徐克表示,拍這部電影,「對我個人來說,希望每拍一部就可以解決一些困難。我盡量把電影拍好,站在觀看利基上,隨著時代變而變,不要重複,也不能離太遠,必須很誠意的跟觀眾分享一個故事,如果很忠於自己,至少自己那一關過了,而不是自己不喜歡,還拚命討好市場,那是給自己找理由。這是電影人要有的態度。」

從上映以來開出的票房來看,王中磊和徐克這次的合作,都克服了彼此心中的那座山。

一九九四年成立以來,華誼兄弟從一家小電影製作公司,逐一垂直整合劇本內容、藝人經紀、製作到戲院建置的上下游產業鏈,同時橫向設立音樂、廣告公司,還跨足電視,紅遍中國的《蝸居》即該公司出品。

「這兩年做比較多是購併,網路遊戲和動漫公司。今年也併了一家手機公司,公告正等待批准。」王中磊表示,相關電影主題公園也正在建造中。努力擺脫對個別大明星的依賴,全產業擴張是華誼近年來主要策略。

二○一二年,中國電影票房總收入近人民幣一百七十一億元,其中華誼兄弟占了一二%,在上百家電影公司獨占鼇頭;今年截至九月底,已經超過人民幣十七億元,全年上看人民幣三十億元並非難事。花錢,人人都會,但是懂得如何花錢,則是華誼兄弟成為最後贏家的真本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1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