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賣光”醫院十年後,宿遷為何重建公立醫院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036

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長久地擺在國人面前,使醫改的每一步都成為社會關心的焦點。圖為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科醫院重癥監護室里的危重患兒。 (東方IC/圖)

中國境內唯一一個沒有公立醫院的地級市宿遷,如今正在由政府財政全額出資,建造一所大型三甲公立醫院。以醫療市場化成為改革標桿的宿遷,為何重新伸出政府之手?十余年來宿遷民營化的醫療改革遇到了什麽問題?

春節假期剛過,年初七,宿遷第一人民醫院的工地就開工了。

在穿宿遷而過的京杭運河和古黃河道之間,一片開闊的土地上,占地面積330畝、約33個足球場大的醫院聳立其間。醫院主體工程已經完工,正在進行內部和外部裝修,部分行政人員已搬進醫院辦公。

計劃2014年年底投入使用的宿遷第一人民醫院,正在加緊追趕工期,期望兌現2015年9月正式對外營業的承諾。

從2011年籌劃開始,宿遷要建一所大型公立醫院的消息,就引來爭議重重——十余年前,宿遷因迫於經濟落後的窘境,決定將醫院、學校賣掉,籌集城市發展資金。宿遷因此成為中國境內唯一一個沒有公立醫院的地級市,也是公立醫院民營化改制的試驗田。

如今,十余年過去,宿遷卻要由政府財政全額出資,舉全市之力,建造一所2000張床位的大型三甲公立醫院。

這所名為宿遷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公立醫院,據稱是宿遷自1996年建市以來政府投資的最大規模單體建築。18億元的投資全部由市級財政承擔、醫務人員給事業單位編制,成為政府的“親兒子”。

以醫療市場化成為改革標桿的宿遷,為何重新伸出政府之手?

民營化改制十多年後,宿遷又要有公立醫院了,圖為即將落成的宿遷第一人民醫院。 (南方周末記者 劉薇/圖)

“我們很務實的”

“我們宿遷是很靈活的,能發揮市場作用的時候,就發揮市場作用,市場不行了,政府就要補一補”,針對建設三甲公立醫院的初衷,宿遷市衛生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程崇高對南方周末記者稱。

決策是2011年繆瑞林任市委書記時作出的,經由三任書記貫徹至今。

為建設這所大體量的三甲醫院,宿遷計劃由市級財政分批投入16個億資金,因為建設難度和周期遠遠超出預期,投入目前已追加到18個億。

扶持政策也配套而出。為了招來好醫生,政府批準了2000多個編制,目前已經招聘了400余名醫務人員,因為開業日期從去年底推遲到2015年9月份,這些醫生由財政發放基本工資,並被分批送到北京、上海等三甲醫院學習。

借鑒南京鼓樓人民醫院改制成功的經驗,新建的第一人民醫院也“拉”來了和鼓樓醫院水平相當的江蘇省人民醫院合作。說“拉”並不誇張,因為一開始江蘇省人民醫院並不樂意合作,後來通過省衛計委的協調,才最終達成了合作。

省衛計委的人一開始也並不贊成宿遷再建一所大型公立醫院,建議要集中精力把現在的醫院辦好。宿遷沒同意,並最終說服了省衛計委。

但也有主管部門人士至今仍認為這是在走回頭路。當時他們做過測算,認為從平均床位等指標看來,宿遷的醫療資源水平並不低,沒有必要由政府來另外興辦醫院。

據其透露,在過去幾年中國家為了推進醫改給予了公立醫院大量投入,但宿遷因為早已沒有公立醫院,錯過了這些補貼。

“不是改革風向變了,而是一種實事求是的選擇”,程崇高稱,一些學者、方方面面的意見,認為宿遷不應該再搞公立醫院,希望保持宿遷樣本的完美性。“但我們是很務實的,還是要首先滿足老百姓對優質醫療的渴求”。

只有一座三乙醫院

優質醫療資源的缺乏,正是宿遷民營醫療機構十余年發展後最大的瓶頸。

根據宿遷市衛生局提供的數字,至2013年底,全市醫療衛生總資產84億元,衛技人員21080人,床位19085張。與改革之初的醫療衛生資產4.95億元、8000余名衛技人員、床位5000余張相比,增長速度高於宿遷周邊地區,也常被用來證明開放市場,民營化體制更有利於醫療服務供給的增加。

改制之利不止這一點。

因為改制後的民營醫院可以不必受招標約束自主采購藥品,藥品和器械進價要明顯低於政府招標采購價,多名民營醫院院長證明“至少低十個點”。進價的降低,使民營醫療機構在制定藥品銷售價格時,有一定的降價空間,為了吸引患者前來就診,民營機構會讓出一部分利潤給患者。

服務態度也有明顯改進,“患者到了我們醫院,才是真正的上帝”,工人醫院院長陳斯凡對南方周末記者稱。

然而,醫療機構數量的提升,至少到目前,都還沒有帶來優質醫療質量的同速提高。

醫療質量高低,難有具體標準,一位專業醫生認為,複雜手術的開展情況,可以作為評判的指標之一。

宿遷鐘吾醫院常務副院長韓炳智對南方周末記者稱,最近幾年,醫院發展很快,業務量每年都在以20%,甚至30%的速度發展,但只是增長了一些常見病多發病。一些大一點的手術,比如胸科的食道癌手術,這幾年反而在萎縮,原來一年能做60臺,現在也就20臺左右。

工人醫院院長陳斯凡也承認,在幾乎全部是民營醫療機構的宿遷,醫療技術水平的提升相對緩慢。

作為一個550多萬人口的地級市,宿遷至今仍只有一座三乙級別的醫院,其他醫院均在二級和以下水平,且發展實力不均,城區內發展較好的二級醫院也就四五家。而周邊同樣行政級別的地級市淮安,三級醫院就有3家。

在此背景下,一些複雜的手術、對醫療技術要求較高的病,患者多會選擇到附近的南京、上海就醫,不僅患者負擔增加,醫保也流失嚴重。

宿遷民營醫療機構十余年發展後,“優質醫療資源不足”成為宿遷市政府再次出手打造公立醫院的理由。

孤島效應

理應競爭出質量更好、更有利於患者的醫療服務供給的民營化改制試驗田,經過十余年的自由生長,並未在數量和質量上都結出令人特別滿意的果實。

類似於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初期的“個體戶”和“合夥制”階段,宿遷民營醫療機構中,目前外部大資本進入的不多,其管理理念和競爭手法也多處於民營經濟發展的初期,一些高端民營醫院目前並未在宿遷出現。

這和最初宿遷公立醫院改制時引入的民營資本的基因有關。

十年前拍賣醫院時,除了最大的市人民醫院由南京鼓樓醫院和金陵藥業以股份制的方式進行了改造,其他醫院(包括鄉鎮醫院),多數被宿遷本地特別是醫療系統內的人購買,賣價一般在幾百萬左右。

例如,宿遷工人醫院的購買者,就是原來在宿遷鄉鎮醫院工作的醫生陳斯凡。其和幾個“兄弟”合資購買了工人醫院這塊牌子,醫院發展資金多靠親戚朋友貸款和醫院職工集資。

業務量排名第二的鐘吾醫院,是2002年改制初期,由原宿遷人民醫院二十幾個科室主任集體出走,從零建設的一所二級醫院。

只有與南京鼓樓醫院和金陵藥業合作的股份制醫院人民醫院,是宿遷民營化改制中,少有的引入外部資本的“靠強”式合作,這所醫院目前已從原來的二級醫院發展為三乙醫院,成為宿遷目前醫療服務質量的標桿。

程崇高對南方周末記者稱,十余年發展下來,宿遷二級以上醫院的易手率並不高,最初買下醫院的人基本都還在。

“說實話,我們這些人原來都是醫生,也沒有學過管理知識。”韓炳智稱,醫院要發展難免有所局限。

而醫院成立之初為了留住人才而設計的均股制,也在後來限制了鐘吾醫院的發展速度。決策效率低下,買個設備,有的股東願意投資,有的股東不願意投資,拖延了整個醫院的發展速度。在醫院盈利是用於醫院發展,還是給股東們多分點現實的利益上,不同人也有不同想法。

更內里的原因是,改制後醫院老板從政府換成了個人,但賺錢方式並沒有變,依然是和大環境一樣的“以藥養醫”。鐘吾醫院韓炳智副院長坦言,在缺失了政府財政投入這一塊收入後,民營醫院不僅難以改變“以藥養醫”,甚至更嚴重。

盈利模式不變,醫療服務的需求又在持續增長,即便不能處理技術要求更高的複雜手術,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處理已經足以支撐醫院每年20%的業務收入增長。老板們自然不願意花大力氣在短期難見效益的醫療水平提高上。

同時,孤島宿遷在周邊均是公立醫院的現實環境中,面對公立醫院素有的體制優勢,也很難招聘到更優秀的人才。

2003年畢業於徐州醫學院的王士平,雖然家就在宿遷,他還是在畢業後選擇留在徐州,因為“宿遷都是民營醫院了,不想回來”。

你會選擇公立醫院還是民營醫院?王反問南方周末記者。他認為,無論是從醫生能力的培養、病患的數量和質量還是身份待遇,目前民營醫院都還無法和公立醫院相比。

工人醫院院長陳斯凡也指出優質人才難招,他們年前本來簽約了四個博士生,過完年都沒來。在宿遷,招聘一個醫學博士,都是市長出面簽約,“別的地方哪會這麽興師動眾?”陳斯凡問。

不過,公立醫院能在多長大程度上改善延攬優質人才的問題,還是個未知數。當地一位相關人士尖銳地說,“主要還是沒有優質人才願意來宿遷這個窮地方吧,跟公立還是民營的有多大關系?”

艱難升級

“技術不發展,終歸要走到盡頭”,韓炳智稱,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民營醫院的院長也漸漸意識到這個問題,大家聚在一起經常討論,醫院如果要繼續做大,未來肯定要在人才和技術上主動投入,至少要把原來那些不正規的東西去掉。

南方周末記者在宿遷走訪發現,一些發展較好的民營醫院,幾乎都在大興土木,擴建門診樓、住院樓。人民醫院2013年新投入使用了一座外科大樓,副院長張榮林稱,投資了2.5個億,全部靠的是醫院自身十幾年來的收入積累。

鐘吾醫院十幾年發展下來,也一直在改善硬件。從原來租用的一片只有200張床位的平房區搬出,建設了自己的門診大樓,500張床位的住院樓,目前一座新的住院樓仍在建設中。

除了硬件的改善,資本也在逐步換代升級。

2012年,鐘吾醫院和上市公司上海複星醫藥達成了合作,複星出資9900萬,控股了鐘吾醫院55%的股權。

複星醫藥進入後,帶來了更加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更穩定的資金投入。僅僅一個財務報表,複星來的財務總監就提出來很多問題,管理越來越規範。

不過,即便是複星這樣的醫藥上市公司控股後,在引進更優秀的人才和先進醫療技術上目前也還沒有更多作為。“當初合作的時候,對方說我們有很強的醫療資源,可以幫助鐘吾發展,但兩年下來還沒有明顯的成效。”

韓炳智稱,對方也牽過一兩次線,但合作最終都沒談成。“都是上海南京很牛的公立醫院,我們這個地方太小,這點回報人家也看不上,沒有動力和你合作。”

韓炳智很期待國家正在推的醫生多點執業政策,“如果醫生真能流動起來,對我們或許是個好事”。

親兒子和幹兒子

就在此時,政府決定再次出手。

對於正在發展中的民營經濟,是給予其足夠的耐心,讓其發展壯大,防止公立醫院對民營醫院發展的虹吸作用;還是及時彌補市場不足,政府再次出手,以公立醫院的體制優勢參與競爭?管理者能否在面對親兒子和幹兒子時,制定公平的競爭政策?

“這些問題,我們都想過”,程崇高對南方周末記者稱,民營醫療機構是宿遷的招牌,政府肯定不會希望他們都死掉。因此,在第一人民醫院招聘時,特別承諾不會從本地醫療機構中挖人才。

盡管有這樣的承諾,還是讓民營醫院很擔心,“現在醫生都是自由流動的,人家就願意去,政府難道不讓去?”一位民營醫院的院長對南方周末記者稱。

事實上,確實也有部分當地民營醫療機構的醫生選擇跳槽到新建的第一人民醫院,已經是宿遷最好醫院的人民醫院也有三四個人選擇跳槽。

王士平是眾多來自宿遷周邊城市的應聘者之一。據其估計,目前已經招聘的近500個人中,大概有三分之一來自宿遷本地醫院。有著近10年工作經驗、剛剛深造後碩士畢業的普外科醫生王士平很想進入一家大型公立醫院磨練技術。

公立醫院目前仍然是醫生選擇的主流,這從第一人民醫院相比宿遷其他民營醫院更容易的招聘就可以看出,“公立醫院目前仍有巨大的優勢,除非政府主動退出,否則民營醫院根本沒法和公立醫院競爭”,王士平說。

出於對未來的種種擔心,一位當地醫院的負責人甚至給政府負責人打電話,請其對當初“不會再建公立醫院”的承諾負責。

還有一些民營醫院也伸手向政府要編制了,並稱政府也在考慮,看能否給民營醫院一些空編,實際不由財政負擔。

既然由此帶來一系列阻力和質疑,宿遷為什麽不引入外來資本興建這所三甲醫院,而一定要自己來建?

程崇高稱,宿遷的大門一直開著,事實上是沒有人來投資,“宿遷決定建第一人民醫院,是在2011年”,當時國家的醫改還在強調醫療機構的公益性,社會辦醫政策尚不明朗,社會資本也沒有像現在一樣湧現。

但一位當地醫療系統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稱,醫院建設過程中,也有社會資本表達了想要參與的意思,衛生局也上報了,政府回複暫時先不考慮。

事實上,政府考慮出手,除了受困於宿遷優質醫療資源不足的困境,還有諸多其他現實的考慮。

比如,沒有一個技術過硬的醫療機構存在,招商引資都有了瓶頸,程崇高稱這是切膚之痛。再比如,遇到SARS、禽流感等公共衛生事件,民營醫院動員起來總沒有公立醫院那麽順手。

即便是在現在,宿遷依舊是江蘇經濟最落後的地級市,排名一直墊底,境內至今沒有鐵路。舉政府之力創辦的這所公立醫院,未來發展靠什麽?

程崇高反複強調,現在給第一人民醫院的一些特殊政策,都是為了在“親兒子”還小時,扶上馬,送一程。日後為了讓其發展得更好,依舊要放到市場上競爭,肯定不會給特殊政策,“宿遷的門已經打開了,肯定不會再關回去了”。

既有公立醫院、又有民營醫院的宿遷醫療市場,是各取所長增加了宿遷醫療市場的豐富性,還是公立醫院的政策優勢減緩了宿遷民營醫療機構的發展?這些都有待時間檢驗。

盡管目前選擇了公立醫院,但王士平總感覺十年後的自己,技術修煉成功,還是會走向民營醫院:政府財政壓力加大,社保不堪重負,一定會打破公立醫療機構和民營醫療機構目前的格局。“現在的事業單位改制,就是破除公立醫院體制優勢的一個信號,到時民營醫療機構或許才能獲得真正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835

別人只想賣光門票,Lamigo卻砸錢辦趴、開網路電視台 中職最小咖 五年變全台最會賺球隊



2015-10-12  TCW

你或許想不到,一支棒球隊,也能跨足旅行社業務,還開綜藝節目,邀請綜藝天王吳宗憲主持比賽。

四年前的七月中旬,桃園國際棒球場地主那米哥桃猿隊(Lamigo Monkeys),迎戰興農牛,看臺上球迷三三兩兩,進場看球人數不到一千四百人。

如今同樣場地,氣氛完全不同。

九月十八日,雖然是週五上班日,不到傍晚六點,上班族、學生、家長帶著小孩,人潮陸續湧進球場,等待六點半的開球儀式。

「我們歡迎『小小鼓手』呂岳駿。」時間一到,廣播響起,現場歡聲雷動。不久前才以一支網路廣告暴紅的八歲視障小鼓手呂岳駿,在阿公陪同下,緩緩走上投手丘,唱起台語老歌《愛拚才會贏》,近五千名觀眾跟著大聲唱。

看似球場,卻上演素人演唱會。

這顛覆大眾對職業運動的認知,球賽不是球賽,也可以變成一場老少咸宜的「秀」。隔天下午,球場辦起烏克麗麗派對,更吸引超過一萬人進場。

高人氣的幕後推手,是隱身在看臺觀眾席邊三十六歲的桃猿隊領隊兼總經理劉玠廷。

別人節流,它拚開源

短短三年,把大錢坑變聚寶盆

他是La new董事長劉保佑之子,接手球隊領隊三年,卻寫下中華職棒成立二十六年來,最成功的轉型故事。

過去沒人想過,經營球隊可能賺錢。

中職成立王今共爆發五次假球案,平均每場看球人數從一九九二年全盛時期的近七千人,下滑到一九九七年只剩兩千人。之後,即便陰霾逐漸散去,買票看球人數仍不見明顯回升,不堪虧損的兄弟飯店、興農集團接連退出經營。

對企業來說,養球隊不只沒有加分,還得背負罵名,彷彿跌進一個大錢坑。「共體時艱」是每支球隊領隊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大家沒賺錢,只會更省,怎麼可能花錢投資?」資深球評曾文誠感慨。

為什麼桃猿隊能在大家眼中的小市場裡,玩出大生意?

況且,桃猿隊的母企業La new資本額只有八億九千萬元,是中職四隊中的最小咖。比起統一獅隊背後的統一集團,資本額逾五百六十八億元,義大犀牛隊的義聯集團,資本額加總上看八百億元,La new連兩大咖的百分之二都不到,遑論中信兄弟隊的中國信託金控,資本額超過一千六百億元,La new只有其千分之五!

這場實力懸殊百倍、千倍的比賽,桃猿隊急起直追,五年來,年營收成長近兩倍,無論是成長率或是營收規模,均居四隊之冠,今年總營收估計達二億九千萬元。

天生劣勢,反而促使劉玠廷不斷跨界,闖出一條路。

「一直以來我們真的離安樂太遠,我們公司比起(其他球隊母企業)是小企業,有什麼資格停止前進?」劉玠廷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直言。

要進步,球隊戰績是核心能力。今年球季上半季桃猿隊奪冠,日前也拿下全年勝率第一,確定打進總冠軍賽。但打好比賽只是基本,唯有在核心能力上找尋跨界的可能,才能異軍突起。

帶球迷出國看球,鞏固死忠基本盤

首先是跨產業。當別人抱怨收入銳減,拚命節流;他想的卻是如何異業結合,大舉開源。

今年八月,桃猿隊和Lanew旗下的那米哥旅行社、日本職棒羅德隊合作,於明年農曆新年舉辦四天三夜石垣一島之旅,找球迷一起出國看球。消息一出,便在網路上引起激烈討論,不少網友認為團費近三萬七千元太貴,幾乎沒人認為會成功。

連劉玠廷都說,「賣之前我們也『剉』得要死啊,賣三萬六千九百八十(元),有人要去嗎?」沒想到,開賣當天一百個名額,竟然十分鐘售罄。

但是,即便名額秒殺一空,冬天出團,台灣沒有班機直飛、必須跟華航包機,等於獨自把所有機位吃下來,少賣一個位置就是賠,還得帶啦啦隊、球員一起出團,包辦所有費用,計算下來,利潤只有一成多,並不好賺。

不過,開辦旅行團,著眼點並非當下獲利,而是凝聚球迷向心力,延續更多話題和商機。

「運動行銷最重要的就是增加和球迷間的『情感連結』。」La new熊(二0一一年北遷桃園,改名為桃猿隊)前任領隊、崇越科技運動事業處副總經理陳杰成觀察,這樣做雖然當下賺不多,卻能把自己和球迷綁更緊,做大基本盤。

例如日本職棒廣島鯉魚隊也曾包下新幹線車廂,帶一千三百名球迷到廣島看比賽,讓球迷眾在一起,增加旅程中購買周邊商品的可能性,培養和球隊「一起旅遊」的習慣。

「Lamigo這個品牌可以不只是棒球,」劉玠廷說,「怎樣給他們(粉絲)好的商品,畢竟球隊不可能一直贏球,我們還是要走進消費者生活中。」接下來,桃猿隊計畫再舉辦春訓、秋訓,複製同樣模式。

球隊也結合桃園一百五十間小型商家組成「應猿店」,在門口放置吉祥物立牌,每逢週末主題派對,老闆、店員換上桃猿隊球衣,提供球迷食衣住行各項優惠,營造在地居民認同感。

找蔡阿嘎、吳宗憲吸引非球迷客群再來則是跨載具。當別人擔心球迷不進場看球,他卻透過網路新科技吸引非球迷,把市場做大。

「(中信)兄弟輸一分,蔡阿嘎就送球迷吃一百片雞排?」這是今年三月開播的網路電視Lamigo TV,透過手機、平板,就能看到吳宗憲等藝人和球評徐展元一起主持球賽,主持人常邊吃東西、邊聊天,即時和網友互動。開播至今,總點閱次數破三千六百萬次。今年九月最高同時在線收看人數近七萬人,比起九月底播出的電視金鐘獎頒獎典禮,同時最高在線收看人數六萬二千人還多。

「這是電競的模式,市面上有什麼素材,我們都會想,它可以怎樣為棒球所用?」做為四隊中最年輕的領隊,劉玠廷切身感受到年輕人接受資訊的方式改變,當他們不再守在電視前看球賽,遑論花錢進球場,所有球隊都面臨球迷老化危機。

他把腦筋動到行動裝置上,打破轉播球賽就得正經八百限制,邀請當紅藝人上節目,把想看藝人搞笑、表演的人也拉進來看比賽。

義大犀牛行銷協理高偉凱表示,過去操盤行銷策略的大多是球隊資深主管,棒球界出身,不一定了解年輕人喜好,認為只要戰績好,球迷就會進場,但現實是「現在休閒娛樂那麼多,為什麼人家一定要看棒球?」

桃猿隊行銷團隊成員年輕,熟悉新科技、社群,平日其他球隊比賽,進場人數兩千多人,桃猿隊卻達四、五千人,開拓一群過去不看球的新球迷。

爸爸觀賽、媽媽逛街、小孩玩水球最後是跨族群。當別人認為,男性才是買票進場看球的主顧;他卻把心力放在過去沒人注意的親子市場。

他把球場當百貨公司經營,裡頭有美食街、潮店和親子遊樂區,不像其他球場只是擺攤、賣便當,同時滿足男女老少需求,「我們就是做一個平台,把所有元素集合在一起,過去人家覺得不可能發生的,現在居然發生了,它的魅力就會出來。」劉玠廷說。

FOX Sports美國職棒球評王雲慶分析,票價打折或免費能衝高人氣,但如何讓球迷再進場,而非只是被低價吸引的一次性消費,打造「無可取代的體驗」很重要。桃猿隊便想到一個「三贏」的商業模式。

如果你看過球賽,一定對球員球衣上貼滿的各種企業標誌,並不陌生。這是過去企業贊助球隊最常見的方式,但對企業來說,貼球衣只是單向宣傳,無法評估成效;對球隊來說,雖然賺到錢,卻影響原本球衣設計;而球迷,誰會希望自己支持的球員,變成人體廣告看板?

桃猿隊把贊助和派對結合,把球場變成一個讓球迷玩到、看到、吃到,企業全方位打廣告的平台。比起三年前,贊助企業數量也因此成長三倍,去年創造約兩千萬元收益。

今年七月,該隊和雪豹科技合作主辦「CM Jump豹趴」,不只為贊助企業量身打造球衣,還讓球員穿著上場比賽,當球迷每拍一張照、上傳臉書,都等於替企業打廣告。如果一家人進場看球,孩子可以參加場外的水球大賽,雪豹科技也在場內擺攤,免費提供手機包膜、安裝掃毒軟體服務,滿足爸媽需求。

創新點子,也曾搞砸行銷可玩花樣,但須從核心出發

「如果原本的贊助方式是陸軍,企業日是海軍,Lamigo TV就是空軍,幫企業做一個陸、海、空軍的整合。」劉玠廷舉例,像網路電視上,球評播報時常吃的巧克力,其實也是企業置入產品。

三大跨界,帶動球票以外各項收入成長,例如光周邊商品收入,就從二0。一一年占總營收近一一%,翻倍到今年的二三%。

不過,成功背後並非沒有失敗經驗。桃猿隊副領隊浦韋青回憶,去年七月行銷團隊注意到時尚界流行豹紋元素,推出一款全豹紋的球衣,想吸引女性球迷埋單,並請辣妹熱舞團在球場跟啦啦隊「尬舞」,卻引起網友批評。

「球衣全部都是豹紋,反而看不出來跟球隊、棒球的關聯性,加上找舞團進行PK賽,其實男性球迷比較喜歡,女生感覺不好,跟我們的初衷有落差。」浦韋青說。之後,行銷團隊掌握關鍵,還是要從棒球為核心出發,太前衛,球迷不見得認同。球衣數量也控制在五百件左右,一次賣完不再推出,避免庫存。

劉玠廷說,接領隊三年來,也曾因為做法和其他球隊不同,被批評「球不好好打,搞那麼多有的沒有的幹嘛?」但他相信,唯有不斷嘗試,才可能突破資源不足的局限,而非等著被淘汰,「我們沒有包袱嘛,過去這麼少人在看(球),又何必擁抱過去的習慣?當然要放膽去做,我們只能一直試、一直試,最後總會試到一個中的。」

就在本刊截稿前,桃猿隊公布十月底的職棒總冠軍賽,桃園主場最佳區域門票票價為一千五百八十元,票價不但創四隊新高,也是台灣職棒票價新高。

縱使經濟不景氣,球迷仍願意用史上最高票價,支持球隊的努力。可見滿場觀眾的歡呼,絕對不會來自低票價,而是讓人們喊出「Wow!」的驚喜。

26年來最成功因為沒有過去包袱,才能放膽去衝,

36歲桃猿隊總經理劉玠廷這一試,試出了中職史上轉型奇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582

中鋼「祖產」快賣光 定存概念告急? 靠處分股票利益過冬 遲遲等不到回春

2015-12-28  TCW

被視為定存概念股的中鋼,十一月出現罕見虧損,再度祭出「售股求利」策略,這也使得低價持有的台積電股票所剩不多;在鋼價仍難斷言是否觸底的情況下,中鋼明年刺激鋼品銷量的策略是,「盤價從一季開兩次,改成季調整。」中國前一○一大鋼鐵廠,今年前十月虧掉人民幣七二○億元!」「巴菲特曾投資的韓國浦項鋼鐵,恐繳出史上全年首份虧損成績單!」一道又一道寒透骨髓的產業訊息,證明全球鋼鐵業正走在危機四伏的冰河裂縫上,這股冷風自然掃到了台灣;一向被投資人視為定存績優股的中鋼,第四季預估將出現單季虧損,讓中鋼二○一五年全年的稅後每股純益(EPS)面臨○.五元保衛戰,股息殖利率恐將跌破三%;從投資者的角度來說,這意味著中鋼恐將退出「二中一台」行列(指中鋼、中華電信、台積電,三家公司的股票,一向被認為是配息穩定的定存概念股)。

鋼品需求急凍 銷量溜滑梯根據中鋼自結數,十一月單月合併營業淨損二.六九億元,較十月的營業淨損六百萬元明顯擴大,合併稅前淨損則為五.二三億元,終止了連續四十二個月的單月獲利。

追究轉為赤字的原因,雖然鐵礦石、煤礦等上游原料成本也小降,但需求急凍下,中鋼第四季鋼品銷量,較上季下滑幅度更大,加上相關鋼鐵子公司中鴻、中龍,以及中鋼住金越南廠等盡皆虧損,讓中鋼這個冬天特別難熬。

此外,中鋼財務副總洪源全表示,十二月亦將產生庫存跌價損失,加上明年一、二月間,七大鋼品盤價續跌,「接下來局勢都不明朗。」言下之意,十二月仍難獲利,甚至明年第一季也不甚看好。

為了緩解鋼價直落造成的虧損壓力,中鋼只能使出最後的殺手鐧——「售股求利」,自九月一日至十二月十四日,中鋼共計處分台積電股票五三三五張,獲利六.三五億元;若加計先前處分的亞太電信與F*太景股票,中鋼處分利益達十二.六億元。

中鋼持股台積 剩七千餘張事實上,中鋼並不是首次賣股票,上一次景氣寒冬發生在一二年第四季,為了保住獲利,中鋼同樣大幅處分股票,賣掉一.四九萬張台積電,該次處分利益達十一.一八億元。

「但上一次很快就見到反彈,一三年首季鋼市回春,中鋼營運也隨之增溫,這一次鋼市卻遲遲不見落底,這是一大警訊。」一位分析師指出。

由於中鋼持有的台積電股票是在其上市前買進,每股成本僅十三.七元,相對於約一四○元之股價,台積電可謂是中鋼的大補丹;目前中鋼手上仍持有七六九二張台積電,若以近兩次處分規模來看,這珍貴無比的「祖產」愈來愈少,頂多只能再經歷一次景氣循環的考驗。

洪源全表示,早在九月以前,董事會就已通過出售台積電的議案,但授權財務部門「看時間點賣」,接下來是否會繼續出售?洪源全只曖昧地說:「看狀況吧!」展望明年,中鋼還有數重難關要過,首當其衝是供需嚴重失衡、報價也低迷,全球鋼鐵協會(WSA)在十月下修今、明年的鋼鐵需求預測,今年從成長○.五%降至衰退一.七%,明年成長率亦從一.四%下修至○.七%。

全球鋼鐵需求大增,目前看來是「不可能的任務」;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鋼鐵生產國,雖然中央明訂要淘汰落後的產能,地方卻因憂心企業倒債、國企關廠裁員,會引發動盪,打死不肯減產,甚至加大出口力道,導致全球各地都告中國反傾銷,連中鋼在外銷東南亞市場的業務,都吃了中國低價鋼品的大虧。

幸好,風向球開始動了。十月分,中國中鋼集團宣布,延遲支付公司債利息,創下中國鋼鐵業違約首例,其國企身分頗具指標性意義,在官方「默許」之下,一六年中國鋼鐵產能,應會加快削減速度。

要在惡劣的牌局中,化被動為主動,中鋼的大方向不外乎降低成本、開拓新市場、取得穩定料源。

短期內,從調整盤價的開盤頻率著手,中鋼業務副總劉季剛表示,目前鐵礦石、鋼價都在相對低檔,波動不如前幾年劇烈,本來每季開兩次盤,現在傾向一季調一次價格。明年起,鋼品盤價將回歸金融海嘯前的「季盤」,「中鋼要更緊密地與客戶在一起,這些看起來都是基本功,但在這種環境下,其實就是最扎實的功夫。」行業龍頭幾乎沒有悲觀的權利,能否守得雲開見月明,就看這位鋼鐵業老大哥怎麼力保基本盤,以期在下一波景氣循環中占得先機。

撰文 / 鄧 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2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