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稱,上海自貿試驗區內有望開展境外期貨交易所交割庫試點,而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屬交易所倫敦金屬交易所(L M E )可能率先獲批,其旗下的銅等工業金屬品種或先行試水。
早在2002年,LME高層就曾宣稱要在中國設立金屬交割倉庫,但受制於稅收、外匯、進出口、倉庫管理,以及市場監管等方面的因素,L M E的訴求不得不擱淺多年。
隨著自貿區的設立和相關配套措施的出台,L M E在中國設立交割倉庫的條件相比十年前已經成熟。業內人士預計,倉庫設立後,將直接降低國內企業的進口交易成本,基本金屬現貨供應情況將進一步改善,也為國內銅現貨進口商和合格的交割品提供商提供便利。
此舉或將使上海成為LM E全球最重要交割庫之一,提升中國在大宗商品市場的話語權,還將對國內期貨的交易、交割、定價產生深遠影響。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上海期貨交易所也上市有色金屬期貨,且滬銅已經成為中國銅市場的權威報價。但在封閉市場條件下,滬銅和LM E銅價時有偏離。如果未來期貨市場進一步開放,打通海外通道,在兩個市場進行套利變將得更加容易,一旦不合理價差出現,大量套利資金出現將使其回歸到合理範圍之內。
從交易所的角度而言,這無疑將加劇倫敦金屬交易所和上期所之間的博弈。羅希認為,單從期貨市場的份額而言,兩者的爭奪將更加激烈。「因為這意味著選擇在LM E倉庫進行交割業務的企業數量可能會不斷增加,短期內上期所可能面臨較大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