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港資銀行消失的光陰

2013-10-03  NM  
 

 

近期人氣日劇《半澤直樹》,主角半澤激動地說:「銀行晴天借遮,雨天收遮」,一語道破外資大行,只顧眼前利益的事實,看得你我咬牙切齒。回想老牌華資銀行,作風保守,但在銅臭之中,仍散發出一股人情香。銀行間的感情亦好,其中恒生、永亨及永隆的話事人更如銀行版「三劍俠」。不過,這批老牌華資銀行已經買少見少,繼永隆銀行○八年以天價三百六十億賣盤後,近月永亨、創興等華資銀行亦陸續傳出賣盤,會被內地巨企吞併。紅簿仔、新年送的利是封、揮春、日曆、錢罌,還有那份僅有的情懷,已被捲入歷史的洪流中。

在西環經營海味近百年的同興泰記,第二代傳人梁泳潮是創興銀行的六十年老客戶,仍拿着毛筆寫數簿的他記得:「往時寫張支票抬頭係同興海味都得,依家就一定揸到正寫晒全名,好多規範!以前有人情味多啲。唉,銀行賣盤有乜可惜唔可惜吖,歷史梗係要跟住潮流走。」父親湯養浩在六十年代做牆紙、窗簾生意,現為科達地產主席的湯君明憶述:「當年銀行職員好似巡按大人咁,耐唔耐就行落嚟鋪頭,問你夠唔夠錢使,又會關心你要買咩貨,有需要即時轉介你去做按揭,可以話係幫我老豆創業。一到秋天,仲會叫我哋去食蛇羮。嗱,邊似得依家啲外資行,下下都計你有幾多還款能力,捽數咁捽,佢自己有問題唔掂,話收水就收水!」前永亨信用財務董事總經理冼國林說:「以前啲老細好好人o架,創辦人馮堯敬退休,搵咗曾永康做總經理,個個都叫佢做老頑童,好玩得。公司好有人情味,老闆記得大家的名字,同事嘅紅白二事一定會出席。」

銀行三劍俠

自開埠以來,香港早已是外資銀行天下。當年的滙豐銀行,主要服務外資洋行,真正支持着華商的,是由華人經營的「銀號」。三十年代初,近三百家銀號集中在中上環一帶,方便南北行、米行及海味店等商戶。當時恒生、永隆、永亨及道亨,號稱香港四大銀號。六十年代,房地產蓬勃,銀號亦轉型為銀行,以分期貸款幫助上車置業。銀行之間存在競爭,但彼此間又十分團結,永亨的馮堯敬、永隆的伍宜孫及恒生的何善衡,可謂華資銀行界的三劍俠。三人同為順德人,同聲同氣,馮堯敬早年曾在永隆打工,後來才跳槽出來與伍宜孫合辦永亨,而永隆的早期股東又包括何馮二人。馮堯敬的兄弟更娶了伍宜孫的堂妹為妻,親上加親。三家人老友鬼鬼,更一起住在銅鑼灣金龍台,馮家和伍家住在十四號,何家則住在十號,平日會一同晨運、飲早茶,為聯誼亦為交換市場消息。馮堯敬長子、現為永亨董事長的馮鈺斌曾向本刊回憶說:「我爸爸最鍾意同佢哋到維園做晨運。」有錢,更加是齊齊搵,三人於五十年代已到當時稱為北婆羅洲的沙巴考察,相當「前衞」,並於首府亞庇興建大酒店。何善衡在興建美麗華酒店時,又預留五萬股予伍宜孫,只是遭他婉拒。六七年暴動,香港房地產狂瀉,由美麗華集團發展的玫瑰新邨,因財困而一度停工,恒生作為往來銀行出手相助,由何善衡找來伍絜宜(伍宜孫弟)及馮堯敬「每人認購一間」。至今,馮氏和伍氏仍分別持有數個單位。伍宜孫早年供養子女出國留學,入不敷支,何善衡借他四萬元應急,伍宜孫其後亦以永隆股份作償還。

擠提見真情

六五年,明德銀號及廣東信託銀行先後擠提,更蔓延至恒生、道亨及永隆等銀行,令恒生接近破產邊緣,要出售五成一股權予滙豐,控制權就此斷送,成為何善衡等創辦人的畢生憾事,為此何更痛哭了兩個晚上。永隆可以安然渡過,前副董事長、伍宜孫姪兒伍步剛曾對本刊說:「我哋客戶有不少是大老闆,出糧俾員工都係用永隆。當時唔少客戶叫旗下員工唔好去提款,要錢就先借俾佢哋,仲有客戶會攞番錢存入銀行,非常支持我哋。」當年的銀行,客戶與銀行關係較現在來得親密,銀行擠提,有熟客基於交情支持銀行。此情此景,在今日的金融界,已不再復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1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