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恐怖!輻射魚早上了你家餐桌


2013-09-23  TWM  
 

 

九月,韓國人最擔心的不是北韓又要試射飛彈,而是從日本福島核電廠排到海裡、每天動輒超過百噸的高濃度輻射水。

因為擔心吃到核污染水產,韓國人不敢吃海鮮,政府也宣布全面禁止日本福島附近八縣的水產進口,甚至嚴控日本進口食品檢測標準,將現有放射性元素銫污染標準由每公斤三百七十貝克,縮緊至一百貝克。

韓國民眾擔心,其實台灣民眾更應該提高警覺!因為政府把關不嚴,檢驗抽樣太少,目前遭輻射污染的食品已經滲透到台灣市面,食品安全出現嚴重漏洞。

在台灣,放射性元素銫污染標準定在每公斤三百七十貝克,但「食品符合標準不代表就是安全」!主婦聯盟秘書長黃嘉琳說。

黃嘉琳表示,鄰近的韓國及香港,食品中無論測出五貝克或十貝克,只要對國人健康有疑慮,就算低於國家訂定的輻射食品安全標準門檻,仍會下架或公告商品訊息;但台灣卻放行遭輻射污染的食品進入市場,對民眾健康造成不可測的傷害。

全部都合格?幼童零食驗出低輻射

根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統計,今年上半年,日本農林水產物的前兩大出口地區分別是香港(五百五十八億日圓)及台灣(三百三十一億日圓),但擁有七百萬人口的香港,一天便檢驗二百六十二件日本進口食品(以八月二十七日為例),每日即時公布資訊,萬一驗出,進口商自願交出予以銷毀。

反觀有二千三百萬人口的台灣,衛生福利部(以下簡稱衛福部)一週才公布一次檢驗結果,每週檢驗樣本數大約二百五十件,還不到香港一天的數量。累計從福島核災以來,香港的總檢驗樣本已經近十五萬件,幾乎是台灣(約四萬件)的四倍。

再看看韓國。從八月二十六日起,韓國開始針對鱈魚、秋刀魚、鰈魚、金鎗魚、鯊魚、青花魚等太平洋海域進口的六種魚類,從原來每種魚類每週檢測一次,增加到兩次;日本福島鄰近八縣以外地區水產品,從原規定採集一公斤當標本檢驗,變為兩公斤。

台灣不論在檢測頻率、行政效率和處理方式上都處於「慢半拍」,至今並沒有針對福島輻射污染擴大的問題提出對策。

不僅福島輻射污染擴大後,到目前還沒看到政府提出因應對策,甚至從兩年多前日本大地震以來,因官方不夠嚴謹,已經讓民眾吃下低輻射食品,健康暴露在核輻射風險中。

根據衛福部內部資料顯示,從二○一一年三月十五日至二○一三年九月八日,一共抽檢四萬一千七百六十六件各類日本輸入食品,其中有一百七十二件驗出含有微量輻射物質(驗出率約千分之四.一二),包括水產類三十三件、茶葉一百零八件、加工食品九件、水果五件等,茶葉占比超過六成。

日本料理高級餐廳最愛的比目魚、紅魽,小朋友愛吃的栗子、薯條棒等,都曾被驗出含有輻射物質。其中有十七件包括小麥粉、薯條棒、冷藏鯽魚及綠茶,曾被驗出含放射性銫-134及銫-137,含量每公斤超過一百貝克;甚至曾驗出有綠茶粉放射性銫-134及銫-137每公斤含量高達三百二十一貝克,已在超標邊緣。

低輻射無害?嬰幼兒和孕婦易受影響

根據國內法令規定,食品中銫-134及銫-137的總和含量限值為每公斤三百七十貝克,也就是說,一百七十二件驗出含有微量輻射物質的食品中,含輻射的數值都符合國內標準,衛福部也始終對外宣稱「從三一一到現在都未出現日本進口食品有檢驗不合格案例」!

但,「符合標準」與「安全」還有很大的距離!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就說,台灣放行遭輻射污染的食品進入市場販售,不僅影響小孩、孕婦健康,更進一步讓低階核污染食物名正言順端上你家餐桌。

日本及韓國的法令均規定,食品當中銫-134及銫-137的總和含量限值為每公斤一百貝克。當日本進口到台灣的部分食品,銫含量超過每公斤一百貝克仍可過關,立委林淑芬就說,這代表在日、韓早就被當成低階核污染食品而遭到丟棄的東西,已光明正大進入台灣賣場販售。對此衛福部食藥署認為,這些食品輻射含量並沒有超標,當然可以在市場販售。

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表示,如果食物遭放射性物質污染,任何清洗,高溫、高熱,都無法去除核污染,吃進遭放射性銫污染的食品,銫會持續累積在人體的肌肉及骨骼中,而分裂中的細胞如血液、精子、卵子,對銫最敏感,嬰幼兒、成長中的青少年及孕婦若吃入含放射性銫的食物,對健康影響相當大。

從福島核災發生,到最近核污染進一步擴大,衛福部始終選擇「絕不公開驗出輻射食品名稱、絕不公布廠商名稱,以及絕不說出鋪貨通路」這「三不」做法,林淑芬多次質疑,已從衛生署升格的衛福部,到底是為國人健康把關?還是說穿了只為了保護商家的權益?

從三聚氰胺毒奶、塑化劑事件、毒澱粉,到現在讓民眾可能在不知情下,把低階核污染食品吃進肚子裡,到底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是政府無能?還是經濟利益大於一切?

【延伸閱讀】辨別魚種,輻射免下肚——挑魚建議

一、少吃這些魚!

魚種:大型洄游類——鮪魚、旗魚、土魠魚、鯊魚理由:大魚容易吃下遭輻射污染的小魚,也因體型龐大,易累積較多輻射物質

魚種:底棲類——六線魚、鰈魚、比目魚理由:底棲魚類容易吃到從海平面沉澱下來,遭輻射污染的海底微生物

二、多吃這些魚!

魚種:台灣本土養殖及近海捕獲——虱目魚、石斑、鱸魚、香魚、吳郭魚、台灣鯛、白鯧、黑鯧、鰱魚、草魚、海鱺理由:沒有受到輻射污染,捕獲的魚類較安全

魚種:南洋捕獲——白帶魚、紅條、魩仔魚理由:距離福島遠,較不易受核污染

魚種:來自高緯度漁場——鮭魚、圓鱈理由:除了日本鮭魚以外,來自智利、挪威、美國的鮭魚,以及紐芬蘭、北海、阿拉斯加的圓鱈,距離福島較遠,不易受核污染

資料來源:江守山醫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