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可以成為上市公司董秘(3) 唐宋_元明清
http://xueqiu.com/1477305465/25360071引言(續) 早期的董秘在企業中缺乏話語權,但又具體負責信息披露事務,這就嚴重制約了信息披露質量,為此證監會、交易所均頗為頭痛。說到這裡,先岔開一下話題,我們來討論一下中國的兩大證券交易所、中國證監會他們應該是什麼角色定位。中國是個很神奇的國度,現代中國的「中國特色」階段會成為以後歷史濃重記憶,資本市場也是中國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主要資本市場發達國家中,其證券交易所的主要職能是制訂交易規則和組織交易,證券監管部門的主要職能是監管信息披露,保證市場公平、公允和及時性。通俗的講,交易所就是開農貿市場的,拿個大喇叭在街上吆喝:快來我的市場做買賣啊,我的市場菜新鮮!質量又好!然後對符合條件的商戶進行篩選,合格的商戶就開始擺攤設點,上市公司就是賣白菜、土豆的商戶。證券監管機構就是菜市場中的工商管理人員,戴個印有「巡邏」字樣的袖套就到處查哪個商家不老實,虛假廣告,處罰!至於商戶的白菜、土豆好不好吃,買菜的大娘大嬸喜不喜歡,只要是交易時商戶如實陳述了白菜質量,買賣本身就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事了,就不是開菜市場的人和管市場的人管得了的事情。所以商戶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來去自由,如果覺得自己賣的土豆是金土豆,有升值空間,可以選擇不賣了,自己回家收藏;如果覺得這個市場管理費太高、秩序太亂、管理員態度不好,我就換一家批發市場作生意。
而在我們國家呢,這關係有點複雜,其複雜的關係有歷史淵源,也有其當時的合理性,只是慢慢發展到了今天,或多或少有些顯得不相適應了。究竟是個什麼關係呢?借用上面描述的關係,在中國資本市場,交易所確實是開菜市場的,但是哪些商戶進場擺攤設點,他說了不算,得由工商管理人員說了算,理由是市場不規範,很多商家都弄虛作假、坑蒙拐騙,為防止買菜的大娘大嬸上當受騙,我得把把關,審查一下進場商家的前世今生。交易所作為開設蔬菜交易市場的人,等工商管理人員安排好商戶進場後,才能組織商販進行生意買賣。也就是說,開蔬菜交易市場的人不知道、也無實質性權力准許哪些商戶到市場來作生意。奇怪吧,這就是中國的資本市場。交易所幹什麼呢?總得插漏補缺,就把市場誠信的事管起來,就設立一個宣傳欄,讓各商家集中在此進行宣傳,同時還得判斷這些商戶中有不有奸商、是不是誇大了白菜的作用或者隱瞞了劣質蔬菜的質量問題。董秘這個職務在菜市場裡面幹嘛呢?就是商販派來專業在廣告牌上寫廣告的人,所以他們和開菜市場的人(即交易所)打交道最多。現在回到段首的話題,如果代表商家來登載廣告的代理人對自己經營的產品都不清楚,他能寫出準確、真實、完整的廣告信息嗎?是不是他寫出來的廣告可能就是虛假廣告,就構成了虛假陳述。
交易所為了保證上市公司的董事會秘書的知情權,就必須想辦法提高董秘在企業中的話語權,最直接、最有普遍性的方法就是提高這個崗位在企業中的地位。於是在2005年《證券法》修訂時,國家法律、法規中明確規定這個職位就是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不管最終在各企業是否享受了高管待遇,至少做到了名正言順。後來又規定了董秘這個職務必須由董事、副總或財務總監等崗位兼任,這就極大地提升了董秘在企業中的地位。地位提升了,知情權和從業者對法規敬畏心就會增強,其違規成本就會增大,一定程度上為資本市場的有序運行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極大地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