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你,也可以成為上市公司董秘(2) 唐宋_元明清

http://xueqiu.com/1477305465/25359773
引言

      近20年餘年來,伴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迅速興起,股票、股東、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等詞日益深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但作為普通大眾的我們,更多接觸資本市場的是「股票」、「炒股」、「基金」和「理財」等,其實一個完整的資本市場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經濟運行體系。從不同視覺去看,資本市場其實涉及多層次、多領域和多學科的形態,我們天天都能接觸的「指數」、「股票」、「漲跌」等只是資本市場眾多觸角延伸至大眾生活中的冰山一角。從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大政方針、貨幣政策、產業政策和國際經濟環境,到金融、銀行、證券公司、中介機構、上市公司,再到保險、期貨、債券、股票等,資本市場涉及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涵蓋領域十分龐雜,林林總總。中國資本市場最初的原始動力來源於國家解困國企而設計,雖參考了國際市場的制度框架,但其出身就是一個標準的畸形兒,帶有諸多先天缺陷。其最主要的缺陷是制度缺陷,制度缺陷的核心就是「中國特色」太過濃烈。在我國的資本市場上,資本的本性不突出——資本不追逐利潤或追逐利潤的動能不強;市場的特點不明顯——市場經濟中因競爭機制的存在和作用,而引起的「價格形成→資源流動→優化組合」功能發生了中斷,資本機制與市場機制都被不同程度地扭曲,使資本不是原本意義上的資本,市場不是具有完善功能的市場,這樣資本市場所具有的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和作用在實踐中就大打折扣,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不管怎麼說,初期資本市場的出現,為我國國企脫困、經濟發展和制度設計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為順應市場的需要,國家加大市場供給,推進和鼓勵優質企業上市進程,越來越多的企業,特別是市場中最活躍的經濟要素——民營企業步入國際國內交易所,中小企業板(主板市場的一部分)和創業板市場的出現,大大地刺激著夢想有更大作為的中國企業的神經。雖然不同企業對上市的訴求和目的不一,但事實上形成了專業從事上市征途中的專業人員缺口,最大的缺口就是「董秘」的緊缺。

      從目前已經在中國證監會排隊等候審核的企業數量800多家和目前發行進度來看,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消化。然而這僅僅是浮出水面的這部分企業,還有大量在為IPO而籌備的企業多如牛毛、前赴後繼,又有多少企業在剛剛做夢的夢想之路上呢?從我國目前的發行審核體制和經驗來看,企業在上市過程中最重要的關鍵人員是企業董事長(或總經理)、財務總監和董秘這三個人。你只需要看看身邊有多少企業言必稱上市時,你就知道董秘需求是何等旺盛,正在準備在這一領域躍躍欲試的朋友大可看多「董秘」這一職業領域的走勢。作為力志在這一職業領域的朋友可以自己當作礦鏟工具去培養,當初美國大搞美式「西部大開發」時,東部資本蜂擁至西部,大搞礦業開發,從事礦產資源開發的人中有賺有賠,但賣礦鏟的人可是穩賺不賠,落得個盆滿缽滿。作好準備,如果自己不具備成為礦主,當一把好用礦鏟也是不錯的。

      說起「董秘」,大家不要誤會,非「小蜜」,此秘非彼蜜,當然功能上有一些相似性,小蜜讓老闆舒服、董秘讓老闆和企業都舒服,我想在股市中滾打的朋友很熟悉這個職務。董秘,這是個什麼角色?還是拒絕教科書式的描述吧,要看官方的定義和解釋,請你借問百度,一下搜出成千上萬條信息。董秘是「董事會秘書」的簡稱,從字面上來看,這是一個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核心而又虛擬的機構——公司董事會的常設性秘書崗位;從《公司法》、《上市規則》、《董事會秘書工作細則》等規範描述來看,概括起來主要職責為負責籌備企業股東大會、董事會的籌備組織、記錄,而後予以信息披露。什麼是信息披露,就是將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或其他影響股價波動的重要信息向全體股東進行告知。而實際上,由於企業積累的經驗和主要人才儲備均與企業自身業務相關,因此與資本運作相關的事務主要由董秘完成。由於專業分工的特殊性,形成了董秘是大部分上市公司資本營運方案的策劃人、經辦人;是公司與資本市場的交匯點。一個普通的董秘在企業上市前僅為「三會」會議籌備者、上市後是信息披露工作的執行者,如此而已。而一個優秀董秘的作用遠非如此,他是銜接董事會與經營班子、公司與證券監管部門、公司與股東(包括實際控制人、基金、機構投資者和中小股東)、公司與媒體之間的橋樑。根據「一個成功男人背後有一個優秀的女人、一個成功的女人背後有一群男人」原理推衍:),一個優秀的上市公司,其間必然有一個優秀的董秘。當企業風生水起或風口浪尖時,在與資本市場無關的普通民眾眼裡的焦點通常是企業的董事長或者總經理,而此時在股民、資本市場眼裡真正關注的焦點卻是董秘。董秘非中國首創,更非獨創,董事會秘書在全球主要的資本市場中,均有類型角色的存在,而且大多為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在資本市場中,這是一個通常處在幕後、極其重要又不太為人知的角色,在所有企業與資本相關的運作時,均有董秘的身影。

      其實董秘在企業中的作用和地位的變化,正是中國資本市場由小致大、由亂到治的發展縮影。早期董秘的角色定位與「董事長秘書」沒什麼區別,基本工作就是為董事長、總經理提提包、開開門。在早期資本市場處於亂象橫生的階段時,董秘作為秘書定位的角色極其尷尬。

      在早期的上市公司中,董秘負責公司信息披露事務,在很多企業中僅定位為中層管理人員,有時連企業內部主要的會議都無條件參加,更談不上掌握企業的實際情況、談不上信息知情權,他們只好依據董事長或經營層的聲音,人云亦云,甚至很多企業都沒有專職董秘,隨便指定一個部門負責人兼任,往往這類人又缺乏專業技能,他們往往成了「二傳手」,指派手下的具體執行人員處理信息披露相關事務,帶來的結果是以訛傳訛,根本無法做到真實、準確、完整和及時。不規範的信息披露,又進一步加深了早期資本市場的亂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5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