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風口、互聯網金融和眾籌 B座12樓

http://xueqiu.com/3495536609/25301368
  這一年來,要說創投界的熱門領域,互聯網金融肯定算一個。

  創投界是一個很奇怪的場域——這個創投界包括創業圈和投資界——總是被一波波的風潮所驅動,前年的話題是團購,去年變成了導購和APP,今年上半年還是打車軟件,下半年就變成了互聯網金融。

  我不知道這是羊群效應,還是如凱文凱利所說的那樣,是「技術元素」的自我驅動使然。

  但是,這種熱點轉換很多時候又是無厘頭的,除了少數能夠緊跟硅谷趨勢的聰明人之外,你也沒有辦法未卜先知地提前佈局,創業者能夠做的,也就是去發現生活中既有的痛點,然後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專長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至於熱點轉換的時候能不能輪到你,大部分還得靠老天幫忙。

  我記得「美麗說」的徐易容,印象中最早做的是一個二維碼的項目,那是2007年前吧,然後,在blog流行的時候又做了「抓蝦」,產品都不錯,但結果都不好,直到美麗說,才終於搭上了社會化導購的快車,算是站到了風口之上。

  這樣的例子還有不少。王興是從校內到飯否,直到美團才找到自己的節奏;我們本地的孫海濤,是從E都市到房途才到的51信用卡。

  總之呢,創業者本身的堅持和能力固然重要,那個風口也同樣重要。有時候,晚一步早一步,都會影響項目的生死。

  當然,說這些不是要宣揚創業成功的宿命論,真正決定項目成敗的,還是你對用戶需求的把握,和你的解決方案本身,風口的意義在於能讓你飛得更快更高。

  再回到互聯網金融的話題。

  我前幾天參加一個小型沙龍,討論的也是互聯網金融。我本是外行,但通過這次討論,也幫我理清了幾個思路。

  1、互聯網金融和金融互聯網是兩個層面的概念。前者的方向是要讓金融脫媒,是用互聯網的方式實現供需雙方的直接融資。這個在目前的信用環境下,顯然很難。市面上流行的P2P也都沒有打通信用人和信用這個鴻溝,需要借助擔保這樣的手段,人為地幫助供需雙方實現嫁接,這個就脫離了所謂互聯網金融的本質。

  2、我看到的可以稱為互聯網金融的模式,一個是比特幣,那是革命性的,真正在踐行哈耶克《貨幣的非國家化》這樣的經濟學理想,但國內的制度環境,決定了它很難有大規模的發展,我們這裡實行的是「法無允許,便是非法」這樣的體制,所以,要麼趕緊做大,要麼就只能在灰色地帶遊走;另外一個是眾籌模式,我覺得這個模式將來可能會有比較大的潛力。

  3、為什麼說眾籌會有較大潛力呢?簡單說就是,互聯網是對現實關係的解構和重組,每個人在某種程度上都扮演了他所在圈子的信任代理,這種以信任為基礎的圈子,往往可以超越傳統的人際關係,演變出不一樣的生意模式。連線雜誌的主編克里斯安德森有一次在飛機上和一個非洲土著交流交易的話題,那個土著人對城裡人討價還價的交易模式很不理解,他說,假如你知道交易的對方賣掉東西是為了給孩子買一雙裹腳的鞋子,你還會在乎是多少價格嗎?這次經歷讓安德森明白,基於社區、基於熟人圈的交易是可以不同於普通的市場交易的。

  我覺得,基於網絡圈子的交易在將來也有可能形成這樣的交易模式,當然這個將來是什麼時候不知道。

  這讓我想起Ebay的分類信息網站客齊集,英文名叫Kijiji,是非洲的瓦西里語村莊的意思,Ebay當時做這個網站的時候,就是抱著讓交易回歸簡單這樣的理想的,這個網站現在在中國的名字叫百姓網。

  另外一個在我們身邊的例子是,溫州人的「盟兄弟」關係,溫州人商業競爭力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這種基於熟人圈的信任力量,盟兄弟之間的資金往來,那是連借據也不需要的。(大家可參考12樓以前的文章《盟兄弟》)。

  4、當然,現階段更現實的模式是金融的互聯網化。這裡面的空間非常大,所有,讓我們面對金融業是必須罵娘的地方,都是創業者的機會,都是金融互聯網的機會。不要想著一步到位讓銀行業去脫媒,那是經濟學的理想,不是現實的機會。對於創業者來說,凡是銀行不願幹、幹不好或幹不了的地方,就是我們的機會。只要讓用戶高興了,離錢這麼近的生意,你肯定也不會吃虧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4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