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市盈率陷阱 壁虎投資
http://xueqiu.com/2466651802/25350404市盈率越低的股票越跌,市盈率越高的越漲的好,炒股要注意底市盈率陷阱。
銀行市盈率普遍低於5倍,股價接近淨資產。可看看股價,如此低迷。因為銀行股沒有好的預期,只有壞的預期(壞賬,利率市場化,脫媒。。。),沒有好的預期。
地產市盈率低於10倍的有的是,銷售創新高,股價也低迷,因為大部分地產的負債都很高。
基建股,中國水電,中國建築,中國交建,中國中鐵,中國鐵建的動態市盈率都低於6倍。可他們很多業績是靠地產業務。很多工廠是BOT形式。現金流都很差,負債也不低。
中石油,中石化的市盈率也很低,可在中國汽車爆發性增長的過去幾年,中石油的業績是每年跌10%,這樣的股票只有托盤的價值。
白酒就更不用說了,很多人還在算瀘州老窖的分紅有7%了,可他今年,每年還能保持過去的利潤嗎。還有保持今年這樣的分紅嗎。
消費股,按道理說,消費股應該是弱週期的,可消費股中的服裝,百貨的PE很多也都只有10倍,可人們擔心他們受網購的影響。我覺的是多餘,七匹狼,友誼股份,重慶百貨,歐亞集團這些已經很有投資價值了。大量的隱形資產,很好的現金流。
一些公用事業(機場,高速,電力,鐵路)的市盈率也很低,分紅也不錯。可他們機場,高速,鐵路等沒有成長性,沒有定價權。都是國企。分紅高也高不過理財,信託。
電力中的火電今年業績大幅增長。可人們擔心會調低電價(在天朝可能嗎?),另外負債也很高。
製造業中的汽車,家電市盈率也很低,成長也還可以,可股價也很低迷。為什麼,講不出好故事了。
有一句話是:
週期股在市盈率很低的時候賣出,在市盈率很高或虧損,面臨破產時候買入。典型是過去一年的光伏股,雖然還巨虧,但股價缺漲了好幾倍。因為利空出盡。這或許就是盛極而衰的道理
相反,那些市盈率很高的股票,卻不斷上漲,傳媒,影視,網遊,互聯網,高科技,互聯網金融,環保,軟件,消費電子,自貿區,土改,重組等。市盈率普遍50倍以上,還能漲,讓很多人很不懂。為什麼,因為有好的預期。可以講很多動聽的故事,加上媒體鋪天蓋地的宣傳(典型的如TELSA,股價上90的時候,鋪天蓋地的報導,幾天就飈到150,自貿區,總理的大手筆,媲美當年的經濟特區,浦東開發啊)。並且很多故事是第一次講,可以給人們無限的聯想,再加上股價低,實際流通的盤子不大。大股東配合(大股東不斷併購,釋放利好,典型的如華誼兄弟,中青寶)。蘇寧云商最近漲起來,也是因為有蘇寧銀行,互聯網金融這些預期。
而重組股炒作的也是預期,一哥王亞偉的最愛,那些盤越小,PE越高,虧損,巨虧的重組股。一定重組成功,股價都飆升。
在中國,大部分的股民是不懂PE,PB為何物的,他們只關注漲停板,利好消息,利好政策。
如果說A股不成熟,那看看有幾百年歷史的美國股市,同樣如此。FB,AMZON,TESLA,SCTY,DDD 的市盈率都幾百倍,股價照樣不斷上漲,微軟,INTEL,蘋果的市盈率只有10倍,同樣低迷。唯品會過去1年漲了10倍,奇虎漲了4倍,他們的市盈率同樣有幾百倍,市盈率只有5-10倍的暢遊,巨人,完美世界等過去1年只漲了1倍。為什麼,同樣是預期。因為網遊講不出好故事呢,而唯品會,奇虎的業績是100%以上的增長。
如果說A股散戶多,賭性大,那我們再看看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港股市場,港股有很多PE10倍以下,分紅5%以上,年增長還有10%左右的股票,基本也是股價低迷。可你看看去年的燃氣股,公用事業股,今年的騰訊控股,金山軟件,網龍,慧聰網,云博產業,這些大牛。騰訊控股這樣的超級大盤股,PE在40倍以上,為什麼,有好的預期,不斷有驚喜,這不,最近又入了搜狗。
短期看使股價上漲的動力:第一是預期,第二是預期,第三還是預期。
長期看使股價上漲的動力:第一是業績,第二是業績,第三還是業績。
在中國最大的預期是政策,從養老金,公積金入市,加入國際指數,T+0,個股期權,優先股,解決B股遺留問題,垃圾股退市,雖然一個都沒有實現,可故事已經講了好多遍。
這叫市值管理。市場不好的時候,就吹一遍。最近又吹備案制。從09年的10大行業振興,區域規劃,國際島,到今天的金改,自貿區,新絲綢之路,土改,養老,二胎。。。故事天天有。基本是隔一段時間,把地圖炒一遍。然後一地雞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