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醫療機器人,是不是心臟支架的終結者? Fat_Johnson

http://xueqiu.com/4133659208/25262312
醫療機器人,是不是心臟支架的終結者?

(之前多次提到,新藥研發週期可能比較慢,但基於新材料新技術的醫療耗材更新換代可能非常快,誰稍微走慢了一步,誰就可能很慘。這個微型醫療機器人的概念,很早就有人提出,現在香港中大的研發似乎有了一些新進展——相對這個概念,「可降解的心臟支架」都似乎是弱爆了。到臨床應用,可能沒有那麼快,但似乎對心臟支架行業的衝擊,說不定在2-3年內就來到,這包括最新一代可能推出的「可降解心臟支架」)

研究論文的原文沒有找到,這個媒體報導先一睹為快。

香港中文大學研發微型醫療機械人

內容提要: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工程學院與海外研究人員合作,最近成功研製一種微型醫療機械人,可精準傳送藥物至人體的特定部位,將來可用於癌症、腦梗中風、視網膜退化等多種疾病的靶向治療。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工程學院與海外研究人員合作,最近成功研製一種微型醫療機械人,可精準傳送藥物至人體的特定部位,將來可用於癌症、腦梗中風、視網膜退化等多種疾病的靶向治療。

這款新型機器人呈多孔支架狀,長度接近頭髮絲的直徑。在微小的空間內,如何給機械人供能、如何操作其運動成為兩大難題。

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張立教授12日在記者會上介紹稱,微型機械人通過外在磁場操控,可精準地傳送藥物至人體內微小的部位,穿梭於血管、眼及腦內,「傳統治療只能通過血管被動給藥,微型機械人則可達到主動靶向給藥,將藥物送到傳統醫療方法難以達到的地方。」張立指,是次研究成果對無線操控微型醫療機械人的發展邁進了重要的一步。

他續指,利用微型機械人治療具有創口小、精度高等優點,並可減少入侵性醫療方式引發的副作用,但是從科研轉化為應用仍需時間:「未來真正應用到實際預計近十年還不大可能。」

以上研究成果將刊登於新一期國際知名學術期刊《先進材料》(AdvancedMaterials)的封面。微型機械人概念自上世紀50年代提出至今,已在醫療領域有成功實踐,例如利用膠囊式內窺鏡探測人體腸道、通過微型機械人完成視網膜手術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1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