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家》家的基本玩法可以分解成三個步驟:
依靠媒體(雜誌、微博、網站)打造影響力→與目標讀者(創業者人群)發生聯繫→為創業人群提供服務
《創業家》只有四分之一的收入來自紙媒廣告,六成以上來自創業服務,其它來自新媒體上的整合營銷。現在,網上已經對《創業家》的媒體轉型之路有著各自討論,而要更好的理解《創業家》媒體轉型模式,應該更加深入,進入這個龐大的「新媒體巨輪」內部一探究竟——他們究竟是怎麼做的,在做什麼。
1.記者不再是記者
創業家把記者不再定義為記者,而是「資源聚合的紐帶」,創業家內部正在幫助記者進行這樣的轉型。以創業家教育產業資深美女記者T為例,現在T負責起了「教育行業師徒賽」,依託自己多年的行業經驗和人脈資源,在「師徒」的框架下,讓該賽事具有融資、經營指導、行業人脈聚集的創業服務功能。
創業家內部認為,記者是與產業創業者以及行業大佬發生關聯的載體,如果只作為行業「傳聲筒」將是對記者這個職業能接觸到廣闊資源的浪費,他們期望能激發出記者潛在的行業價值、服務價值,讓記者利用自己的行業資源和經驗,去為行業創業者和資深人士提供更多服務。
2.不會做創業服務的記者,不是個好項目經理
創業家內部,用讓記者去主導創業服務產品的方式,實現媒體向創業服務的轉變。
以9月初創業家即將舉行的「教育行業師徒賽」為例,T依靠自己做記者時在教育行業裡積累的資源,邀請了徐小平、李學林、學大教育創始人金鑫、學而思聯合創始人曹允東等教育行業大佬,成為「師徒賽導師」,然後用自己多年在教育行業的行業經驗,吸引優質的教育初創企業參賽。
在創業家的體系裡,記者應該是創業服務者、行業分析師、項目經理、賽會主持,甚至投融資服務的綜合體……
3.給你一個記者,你能撬動一個行業……
記者被很多人詬病為「萬精油」,但是也因為「萬精油」的特性,讓記者可以兼顧多種工作,成為多功能的創業服務者。在我的觀察中,T美女基本一個人的力量就組織起了教育行業非常有影響力的賽會。
因為採訪過行業大佬,與他們有聯繫,所以她可以化身公關,去邀請一些公關公司都很難邀請的行業大佬;因為有行業影響力,所以可以吸引足夠的教育行業創業項目參賽;因為具備產業分析能力,所以可以對「師徒賽」的質量有把控,甚至可以為賽會產生的投融資提供服務。
所以,創業家單靠一個記者,就可以聚合以前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整合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