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聊聊對生意的理解 舒顏

http://xueqiu.com/8528235036/25067715
由於中報發佈的原因,最近雪球有較多關於貴州茅台的文章,我閱讀了其中一部分。我注意到,很多茅台投資者有一個理念,比如@唐朝 文章提到「投資的關鍵是看好企業的生意模式」。我認為這是個非常棒的理念。作為一個非著名茅黑,想結合茅台案例,在這裡談談自己對生意的理解。

一、天下的生意

在我諸多黑茅台的文章後面的評論裡,茅粉們經常會舉一個例子,意思大概是「寶馬降價,豐田遭殃」。我以為從生意的角度看,這個觀點肯定是大謬。因為,保時捷、寶馬和豐田這三家公司的生意,雖然有巨大的差別,卻有一點是一樣的,那就是他們都是「正常」的生意。近年保時捷的銷量大概是14萬輛,寶馬是百萬輛出頭,而豐田則是千萬輛級。不同的生意模式,定位不同,戰略不同,售價不同,成本不同,費用結構也不同,但最後的經營成果或效率,對於優秀者而言,其實橫比是接近的。並不是說保時捷的售價比豐田貴10倍,保時捷就會有著「不正常」的利潤率,資本市場就會給予「不正常」的市銷率。保時捷或寶馬若是大幅降價,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他們可能會倒閉,或者股價在資本市場崩潰,而和豐田沒有任何關係。

不僅如此,也很難說上述那個生意的前途更好。當然雪球的人會說,現在保時捷、寶馬和豐田已經沒有什麼好比前途的了,應該是他們和特斯拉比,都out了。好吧,那我說說消費品。LVMH賣著奢侈品,而優衣庫都是廉價貨,哪個更是好生意呢?我是看不出來。

醫藥行業也一樣。比如原研藥,可能是超高毛利率的典型代表,但是這並不代表專搞創新藥的生意是好生意,而只搞仿製藥的製造生意是壞生意。搞一個新藥,很可能要花十年時間,累計投入50億美元,一家醫藥國際巨頭的研發支出,可能一年高達百億美元。因此,作仿製藥的企業,雖然毛利率很低,但並不一定是壞生意。就股票看,以市銷率來說,輝瑞健贊或強生諾華,也就二三倍的市銷率。

很多中巴,特別喜歡輕資產運營公司,而鄙視重資產公司。其實從生意的角度,仍然沒有什麼道理。英特爾、三星和台積電一年的資本開支(不含研發)大概分別是120億、180、90億美元,這僅僅是固定資產方面的投資,他們是壞生意麼?微軟是輕資產的的代表,比英特爾高貴?我看不出來。微軟的市盈率(TTM)是13倍,還靠今年上漲40%。從生意的角度,微軟2012年的研發支出是98億美元,額度和台積電相當。這筆投資,那個更容易打水漂,很難說啊!(耐克也一樣啊,投入巨大,市盈率或市銷率也不高。)

在一個國家裡也如此,各行業之間也是「正常」的。曾經一度A股有個概念,即海外買礦,在某一段時間很熱,類似現在的遊戲概念。實際上,「開採海外的資源」並不是一個多麼好的生意。澳洲是富礦國家,為什麼該國資本沒有蜂擁而至去採礦呢?原因很簡單,在澳洲,養羊或牧牛,賣漢堡包或經營咖啡館,這些生意並不比採礦差。因為澳洲對礦區的環保要求之高,是國內無法想像的,而澳洲更沒有國內常見的「黑窯奴」「塵肺病」等等人權或福利方面的缺失,而礦工的工資高得簡直離譜。考慮這些成本,採礦業只是一個很普通的行業而已,只是在景氣週期相對好一點罷了。

從歷史去看,也很難說,卡耐基時代的鋼鐵生意,和喬布斯時代的智能手機生意,那個更好。1901年卡內基鋼鐵公司生產的鋼鐵已經佔全美鋼鐵銷售總量的25%。在事業高峰期時,卡內基是世界第二富豪。今天他更被視人類近代歷史上第二富,僅次於與他同時代的洛克菲勒。即便是今天,發達國家仍然是有鋼鐵業的,比如瑞典的特鋼,就活的很滋潤。無非是因為時代的原因,這買賣做不大了。

依我看,正常的話,這世界上並沒有天然的好生意,僅有經營得好的生意,以及做得大的買賣。如果非要說好壞,那往大了說,是否順逆時代這一點非常重要;往小了說,是否契合經濟週期,供需週期比較重要;落到優秀的企業自身,研究它生意時,則區分潛伏階段、爆發階段、沒落階段等等的不同時期,相當重要。

二、中國的生意

以上論述,放在中國,有點例外,因為中國很「不正常」。

在中國最好的生意是什麼?掌權!其他啥也比不上。可以稍微展開一下聊聊。

如果你是一個商人,無論是搞工程,做設備買賣,還是系統集成,只要是做官家生意,基本上不出如下套路。首先得打關係,拿錢鋪路;然後接業務,利潤還需靠假冒偽劣或偷工減料;打點各方,從稅務質檢到審計,當然最主要是甲方掌權者。按這套路走下來,生意還沒做好,毛利潤的一半已經已經沒有了,自己需要焦頭爛額對付各種問題,支付全部營運費用外,最後還要墊上質保金。勞神費力不說,關鍵是最後拿的往往是小頭。而有權人,神清氣爽、高高在上的、輕輕鬆鬆的拿了大頭。

那在中國最好的行業是什麼?壟斷!其他啥也比不上。這就不展開聊了。說多了,變成說「三觀」了。那在中國,為什麼有著天然的好生意,而和經營基本無關呢?當然是因為體制如此。而這體制,對生意的影響,到底體現在哪裡呢?按上一節的邏輯,細化來說,就是影響了售價、成本和費用結構。銀行、石油或其他,皆如此。

比如茅台中報,@唐朝 的小結是,該生意毛利率95%,淨利率超50%。這還是在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加總,在比去年大增的情況下發生的。去年同期費用不到10%,今年逼近15%。他說:「四五億的費用增加,足以顯示昔日的皇帝女兒,今日也要捲起褲腿下地干活了。」

我以為,這個比喻不是很合適。皇帝的女兒,在憲政國家,也是普通人,她並不須要下地干活,但總是須要獨立,須要以能力證明自己可以好好生活、工作或交際,她是「正常」的人。而茅台,如今的售價、成本和費用結構仍然是「不正常」的。

這不正常,體現在二個方面。

一是行業生態不正常。幾乎所有的「正常」消費品,其下游渠道,都是有正常盈利空間的。而現在茅台的下游是沒有的,茅台的渠道,目前加起來也只有10%左右的毛利率。不要和我說,茅台就是有權「不正常」的長期維繫強勢。渠道無非在等待,形勢決定一切,渠道資本自會隨著做出選擇,資本永遠是逐利的。正常的體系,才能長久。

二是成本費用結構不正常。這有二層意義。首先為什麼成本僅有5%比例的商品,會賣出奢侈品的價格來呢?無論是瑞士手錶還是愛馬仕包,都不是這樣的成本結構。其次是費用結構不合理,費用依然不到15%。輕資產類型的牛逼公司,都需要花大量的費用,以建立和維繫品牌價值以及市場競爭力。這二個數據目前都仍然極其「不正常」。

茅台的問題其實是:茅粉們堅決認為,可以以寶馬的價格,賣出豐田的銷量,並以仿製藥企業的成本費用,獲得創新藥企業的毛利率。——那麼未來的可能性是什麼呢?

一是茅台的終端價格可能走高,這樣分給渠道的比例也會提高,真實出廠價不變,同時銷量總數減少,以及費用繼續小幅度提高。由於分攤基數變小,成本以及費用率仍然會趨高,從而變得正常;由於毛利率明顯提高,這樣渠道也可以穩定。(類似保時捷的生意,老窖1573似乎是這個意思。)

二是茅台的終端價格可能走平,但是反給渠道的比例會提高,真實出廠價下降,同時銷量總數保持,甚至還可能提高,但費用則將繼續大幅度提高。由於分攤基數不變或略變大,成本以及費用率也會趨高到正常;由於毛利率明顯提高,銷量也不錯,這樣渠道也可以穩定。(類似寶馬的生意,五糧液或洋河不知那些會走這條路)

不談三觀,不談政治,但是,「好」生意,首先須是一個「正常」的生意。在2003年,茅台的生意就正常的多。

三、茅台動銷堅挺的可能性原因

我在一二個月前《茅台的命門》http://xueqiu.com/8528235036/24427471裡提到,茅台今年上半年股價異常堅挺,和上半年動銷還不錯有關係,讓茅台投資者仍懷希望。事實上看中報,銷量確實沒有萎縮,而這個業績的實現,在高端酒整體寒冬的大環境下,則是搶了其他品牌的份額所致。我給出的答案是:茅台的降價,契合了社會送禮活動的下沉,所以動銷還不錯。比如以前在政商領域才送喝茅台,如今則在入學看病找工作都開始送喝茅台,對應了近幾年社會問題的激化。

那為什麼送喝活動的主流會用茅台呢?茅粉們當然是認為其超凡的內在品質決定的。新聞聯播是中國最具廣告價值的節目,也有著超凡的內在品質?當然,這種爭論沒有意義,關鍵是:從投資的角度,再「好」的生意,從「不正常」向「正常」的漫長回歸中,股價是傷不起的。


註:本文似乎可以作為《聊聊對市值的理解》的姐妹篇。
http://xueqiu.com/8528235036/2231998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6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