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清代過份節儉之害 左丁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5%B7%A6%E4%B8%81%E5%B1%B1/art/20130826/18394185

觀賞清代宮廷服飾,見帝后衣裳之手工藝精密無比,久已失傳,即使今天再見工藝重生,恐怕亦無一個大富豪負擔得起,肯訂造嘅,必然被痛罵奢華無度,凸顯貧富懸殊。
左丁山由龍袍想起清朝自乾隆以後之國勢滑落,中國自此積弱二百年,於是翻閱新亞大師兄宋敍五與趙善軒合著嘅2004年版《清朝乾嘉以後國勢衰頹的經濟原因》,得知滿人入關後,崇尚節儉,重農抑末(末即其他經濟生活如工、商、礦),康熙(1662-1722)、雍正(1723-1735)之七十三年間,奠下產業收縮之基本格局,到了乾隆(1736-1796),雖稱盛世,有十全武功,但乾隆中期以後,國勢已是外強中袜,用股票術語講,見頂回落了。這三代盛世皇帝裁減國家企業,削減宮廷及政府之物料採購,雍正更強力縮減礦業發展。皇帝以為重農即可衣食足,有益天下蒼生,誰知當時人口不斷增加,農村人口過盛,生產力下降,農民又無「工商礦業」出路,於是全國人民平均收入無法上升,集體貧窮。明代官府織造局分佈華東江南,萬曆年間官府織造品一年達十五萬疋,蘇州染工有數千人,機房織工有數千人,為中國紡織之都,但因康雍乾三朝之節儉縮減,朝廷如一年訂購四萬餘疋布也不能如期收貨,蘇州織造業已是元氣大傷。
講銀両,明末工部一年用二百萬両,康雍乾僅用二三十萬両,無怪曹雪芹祖宗家業(江南織造業),由盛轉衰,成紅樓一夢。
讀書可知蘇州在中國紡織業之歷史地位,無怪1949年以後,香港紡織業幾乎全部由南來江南業者包辦,如南海紗廠、南洋紗廠、南豐紗廠、中國染廠、南聯實業等等。有一位南來廠家劉漢棟先生,曾任新亞書院校董,大力支持錢穆先生辦學,1976年與唐君毅先生等一同辭去新亞校董之職(因抗議中大中央集權),但繼續支持新亞研究所、新亞文商書院等。左丁山後來先知道劉漢棟先生係蘇州紡織世家名流之後人,今日不知情況如何了,十幾年前如懂得向佢請教有關蘇州織造業與清代宮廷關係,就會學到好多嘢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5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