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同業解連環

2013-07-29  NCW
 
 

 

資產在銀行表內表外騰挪,風險未離開須臾。

同業業務自我救贖之路,必須通過破除隱性擔保◎ 本刊記者 張宇哲 凌華薇 李小曉 文僅僅在兩三年間,銀行同業業務急速膨脹。

到2013年一季度末,上市銀行同業資產規模11.6萬億元,占總資產比例近13%,為2006年上市銀行同業資產規模1.6萬億元的近10倍。按13% 的比例估算,中國銀行業整體的同業資產規模,接近20萬億元。

銀行同業業務最初限于商業銀行之間的拆借,以解決短期流動性,這是“同業”概念的溯源。從2010年以來,同業業務逐漸發生了質的變化,發展成商業銀行利用同業拆入資金或吸收理財資金,擴大各種表外資產,幻化出各種各樣的同業業務,科目不斷變化,除了傳統的同業存放、同業拆借、同業票據轉貼現,又衍生出同業代付、同業償付、買入返售等各種“創新” 。

不用糾結于這些日新月異的新名詞之含義。究其根本,不過都是銀行信貸資產的出表利器。對大多數銀行來說,這是規避監管資本要求、撥備成本、繞開存貸比硬杠杠,大幅“節約監管成本” ,是不可能不做、不得不做的科目遊戲。至於6萬億元信托也好,近2萬億元證券資管也罷,再或產權交易所掛牌個近萬億元,都僅僅是過一下手的通道業務,銀行始終是主角。

銀行資產出表,吸納的資金何來?

還是銀行自己。2010年後規模呈級數遞增的銀行理財產品,截至2013年6月底,已達9.85萬億元,成為承接這些出表信貸的主要買家。

個案更驚悚。一家貸款規模僅300 多億元的廣西北部灣銀行,資產可以做到1200億元,奧妙就在同業科目下。這樣長袖善舞的城商行,已非個別現象。

為了滿足監管當局對上市、跨區域經營所規定的資產規模要求,一年多花幾千萬元成本吹大資產負債表而已。

被稱為“同業之王”的興業銀行,則超越了資產出表的初級階段,進入下一重境界。它的同業資產占總資產的比例是36%, 但是來自同業業務的利潤已經占到全部利潤的一半。玄機不玄,興業銀行搭建銀銀平台,左手是中小銀行的理財或同業拆借資金,右手提供買入返售的同業資產,興業銀行坐收中間業務收入。

如果不是存在業內擔心的隱性擔保問題,興業銀行表面上幾乎已經達到了西方銀行財富管理的境界: 無風險對沖。

問題恰出在隱性擔保,整個銀行業的問題,同業業務的風險點都出在這裡:如果沒有銀行信用的隱性擔保,就沒有剛性兌付的理由,銀行理財何以幾年間就蓬勃至10萬億元?如果沒有商業銀行分支機構違規提供擔保的“抽屜協議” ,那些地方融資平台、房地產投資等信貸政策頻頻限制的項目,如何能被製作成買入返售產品,順利出售給資金泛濫的農商行、農信社?

資產在銀行體系表內表外騰挪,風險沒有離開須臾。

從這個意義上說,監管失效、風險沒有分散、甚至那些對於地方融資平台和房地產的限制型的信貸政策,也是失效的。是否構成系統性風險?觀察者自有答案。

2013年3月,國務院副總理馬凱要求央行和銀監會關注同業資產和銀行理財的問題。

監管當局首先採用總量控制的辦法遏制這一勢頭。2013年3月,銀監會發佈8號文,要求商業銀行理財非標資產 占總資產的比例不能超過25%。有多家銀行同業業務占資產的比例遠遠高于13%這樣的平均數,超過了30%。

2013年6月發生在銀行間市場所謂的“錢荒”事件,再度暴露同業市場資 金價格易大起大落,個別機構的流動性風險一觸即發。

此後有消息稱,央行正在牽頭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部門,醞釀出台規範同業市場業務的針對性措施,包括可能要求中資銀行的同業業務“解包還原” ,無論是表內投資還是出具的各類擔保,都要按照表內的同類型業務標準計提撥備; 銀行將同業業務審批的權限,

統一上收至總行……

同業現象已提出抉擇 :是讓銀行變幻科目做不規範的假出表,還是應該走標準化的資產證券化之路?國務院6月19日的文件提出,信貸資產證券化要常態化,已經作出了回答。

銀監會有關部門透露, 監管當局正在擬定信貸資產證券化常態化的有關政策,很快出台,這將成為銀行的一項常規業務,未來不再受試點的額度限制。

目前還需一事一批,將來審批方式有望變成資格審批。

與監管賽跑

幾乎每出台一個監管政策,都使得銀行同業資產規模增速受到一定影響,但幾個月後,又會再度擴張 同業業務發生在金融機構之間,最初僅限于銀行間的短期資金拆借。從上個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從銀行對證券機構資金的托管起步,同業範圍已從銀行擴展到信托、證券、基金、租賃、財務公司等各類金融機構,橫跨信貸市場、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

自2009年以來,銀行體系流動性寬鬆,而信貸額度管制相對嚴格,資金大量配置在資金業務上,疊加同業業務的持續創新,商業銀行已相繼在總行層面成立了同業部門, 近年同業資產規模不斷膨脹,同業業務量、收入、利潤等,在商業銀行各項業務的占比和貢獻明顯提高。

“2008年‘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後的中國銀行業資產規模暴增,造成銀行業對資本金的嚴重飢渴,各種表外融資手段層出不窮,銀行沒有正規的資產出表的渠道,創新只能圍繞著表內資產搬表外。 ”一位銀行人士說,這些“創新”的實質仍是銀行突破存貸比限制、節約 風險資本、表內資產表外化。

2010年、2011年,由於融資類銀信合作、票據貼現等“繞規模”的手段相繼監管限制,同業代付成為資產出表的主要操作模式,尤其被中小銀行廣泛採用,至 2012 年更迅猛擴張。

同業代付業務是指委托行根據其客戶的申請,以自身的名義委托他行提供融資,他行在規定的對外付款日根據委托行的指示先行將款項劃轉至委托行賬戶上,委托行在約定還款日償還他行代付款項本息。

在2012年4月銀監會發文規範同業代付業務之前,同業代付規模已超過1 萬億元,自監管機構要求同業代付入表、納入客戶統一授信管理後,同業代付業務規模持續收縮。此後銀行開始大量運用買入返售科目。

信托受益權的買入返售快速增長,主要始于2011年下半年。這是因為2011 年7月銀監會禁止銀行理財產品投向委托貸款、信托轉讓、信貸資產轉讓、票據資產等,要求銀行理財資金通過信托發放的信托貸款、受讓信貸資產、票據資產三項于2011年底前轉入表內,並按照規定計入風險資產和計提撥備。

2013年3月底,銀監會下發8號文規範銀行理財的表外非標資產,但很快,銀行同業資金以單一信托購買信托收益權規模大漲。

買入返售機器

買入返售的金融資產,可以是債券、票據、信貸資產、應收租賃款和信托受益權等,什麼都可以買入返售業務,創新始于被業內稱為 “同業之王”的興業銀行。

興業銀行2012年買入返售金融資產 7927.97億元,其中一半買入信托受益權,有3947億元。同年,同業業務增速更高的民生銀行、平安銀行,買入信托受益權也分別達到967.7億元和969.68 億元。

2012年底,興業銀行同業資產規模達1.17萬億元,占總資產36%,在16家上市銀行中高居榜首。其同業資產規模已經基本等同于貸款規模;同業利息收入最大,占公司全部利息收入的比重達38%,已經接近貸款對利息收入的貢獻。

同業買入返售,其本質與逆回購無異,是協議約定先買入,到期再按固定價格返售,實際是資金融出的過程。買入返售一般放在應收款項類投資,或可供出售類資產科目中。買入返售金融資產配置範圍,包括債券、票據、信貸資 產、應收租賃款和信托受益權等,什麼都可以,期限較短,二年以下、一年期限為主。

正常情況下,一般同業市場的利率在4.5%-5%,銀行理財的成本也在這個範圍內;銀行出表信貸的收益6.5% 左右,信托融資成本在7%-8%之內,此外信托或券商資管,收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的通道費。

與債券相比,買入返售產品與理財產品的期限更為匹配,更加靈活。當然比起要公佈資產負債表,要經過一系列審核程序和達到發行條件的債券產品而言,買入返售的標的更容易暗箱操作也蘊含更高風險。

招商證券研報顯示,從上市銀行同業資產結構來看,2012年買入返售資產 占同業資產比例達45%,且呈逐年上升趨勢。其中,國有商業銀行(除農行同業資產結構中,存放同業占比(即拆出資金)較高,而股份制銀行中買入返售資產占比較高。

今年6月,巴克萊對民生銀行和興業銀行的風險作出警示,指出其在利用信用風險資產(票據和信托受益權)的買入返售和賣出回購打擦邊球,而這些資產的違約風險,要遠高于以債券為標 的的逆回購和回購的風險。

從今年的信托資產規模排名來看,去年位於前三甲的外貿信托和平安信托已經出局,取而代之的,是來自“銀行系”的建信信托和興業信托,兩者分別為建行、興業銀行的控股子公司。興業信托2011年被興業銀行收購後更為現 名,2012年底的總資產已經超過了5000 億元。

業內人士透露,這兩家信托公司管理資產規模激增的主要原因,即信托受益權這類通道業務的猛漲。

比如,有企業拿不到銀行貸款,興業銀行可以通過其下屬興業信托給它發個信托貸款,資金也可能由其他銀行提供,做成信托收益權的買入返售,通過興業銀行打造的同業“銀銀平台”賣給 其他銀行,興業銀行坐收中間業務費。

票據為王

大行和中小銀行之間的合作方式主要是“大行簽票 - 中小銀行貼現 - 轉貼現給大行” ,票據買入返售,實質上是變相將信貸資產轉化為同

業資產

與興業銀行主要做同業業務中的信托受益權買入返售不同,民生銀行主要搶佔了貼現票據買入返售。

票據常用于貿易結算。當企業貿易背景得到銀行認可後,支付20%-100% 的保證金,銀行便為票據簽署付款承諾,即為銀行承兌匯票,期限一般在30天至180天。票據買入返售是指,開票行將票據權利賣給另一家銀行獲得貼現資 金,並在票面到期日之前的某個日期重新將票據買回。

某大行計財部人士表示,大中型商業銀行作為開具承兌匯票的簽發行,開具承兌匯票並不納入信貸規模,然而一旦貼現,就要納入信貸規模,屬於表內業務,同時受到存貸比的限制。於是,包括民生銀行在內的一些股份制銀行便和大行形成了“默契” ,通過票據買入返售幫大行削減信貸規模。

據財新記者瞭解,大行和中小銀行之間的合作方式主要是“大行簽票 - 中小銀行貼現 -轉貼現給大行” ,即大銀行賺取利息和保證金後,為了削減信貸規 模將票據轉賣給中小銀行,之後大銀行會從中小銀行手中逆回購買入票據,將這筆交易計入買入返售科目下,同樣不計入信貸規模。

在票據市場上,可以看到票據買入返售和賣出回購的兩個交易對手方群體,一個是股份制銀行以此幫大行削減信貸規模,另一個是農信社、農商行等資金相對充裕的中小金融機構,以此幫城商行削減信貸規模。

民生銀行成為銀行界的票據大戶。

2012年末,民生銀行同業生息資產規模為10489億元,其中買入返售票據資產 規模大幅增長近于翻4倍,達376%,餘額達6168億元,占比高達84%。2012 年公司買賣票據價差收入為42.24億元,對營業收入貢獻占比達4.1%。

民生銀行行長洪崎告訴財新記者,對買入返售的貼現行而言,並不存在風險。 “我們就掌握一條,票據是大行出的。我們有同業之間的評審,誰的票可以接,接多少,都有量化標準。 ”對於民生銀行和大行之間的票據業務,洪崎解讀道 : “對大行來說,在市場中把散在外面的票據收回來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我們給這些票據做托收,最後幾天都集中到我這裡,我幫他們兌 付後,再交給他們。等於是我們不怕麻煩,願意幫大行做他們最後兩天不願意做的事情。通常從收到還,也就是三五天的事情。 ”中信證券研報統計,2012年上市銀行年報顯示,全行業票據買入返售規模2.4萬億元,較2011年翻倍增長,尤其是中小型銀行增長較快。過去幾年,銀行票據承兌量已從季均約2萬億元的規模飆升至4萬億元。

國信證券邵子欽認為,目前票據買入返售業務雖然形式上屬於同業業務,但實質上是變相將信貸資產轉化為同業資產,是曲線滿足企業客戶融資需求的一種手段。 “換句話說,只要存在需求,那麼即使不通過票據,也會有其他的同業資產負債形式滿足需求。 ”國都證券銀行業分析師鄧婷則認 為,和興業銀行主要做的買入返售的信托收益權相比,民生銀行的票據買入返售業務風險更小。興業銀行信托收益權平均久期有九個月,票據的久期則比較短,因此民生銀行的流動性更好,其負債和資產都能較快重置。

資金提供者

近年來農村金融機構的表現十分激進,成為購買銀行理財產品、購入

同業返售資產的重要金主

一般認為,國有大行由於資金實力雄厚,往往是同業市場的資金淨借出方,而其他銀行是淨借入方。但近年來農村金融機構的表現也十分激進,成為重要的資金拆出方。

全國農信社機構(包括農商行、農合行)共約2300家,其中農信社1858 家、農商行247家、農合行173家。各省市級農信社平均貸存比約在60%-70%之間,多數農信社貸存比不到50%。與郵儲銀行一樣,在商業銀行因為貸存比紅線而焦頭爛額之時,農信社長期苦惱的是如何實現資金有效運用,提升業績。

重慶農商行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6月很多銀行鬧‘錢荒’ ,我們銀行沒有。那時招商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很高,曾找我們拆借資金。 ”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全國各類農信類機構存款餘額約12萬億元,貸款餘額約8萬億元。除了上繳準備金1萬多億元,還有兩三萬億元的資金運用空間,投向包括同業存款、票據、債券等,而其可以投資的債券不過萬億元。為了獲得相對高的收益,票據、銀行理財產 品,都成為農信社的主要渠道。由於能力有限,一些農信社出現了資金市場部整體外包的現象。

據業內人士介紹,興業銀行 “銀銀平台”上,合作的小銀行有幾百家,其中農信社最多。

興業銀行自2007年搭建的“銀銀平台” ,為小銀行包括城商行、農信社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包括同業往來業務、代理各項理財產品、承擔 IT 承包業務等。初期以清算服務為主,近年來更多資金交易乃至資產配置。這些小機構把錢放在央行作為超額準備金利率很低,只有0.64%,而作為同業存款存放在興業銀行,利率可達2%-3%,如果買入返售信托受益權,則收益更高。

據財新記者瞭解,山西臨汾堯都農商行也在嘗試“銀銀平台”模式,冠之以“農信同業理財” ,主要面向山西省的農信社,提供堯都農商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堯都農商行集中資金之後委托給保險機構資管部門,投資方向分兩類,一類是標準化的債券、貨幣市場的產品;另一類是全國範圍內高收益的非標資產。

知情人透露,運行不到一年,堯都農商行同業資產餘額已達100億元,占其總資產三分之一強。堯都農商行是山西省內惟一一家監管評級達到二級的農信社,市場份額在當地占60%,遠超當地的建行、工行。

中小農村金融機構已成為銀監會監管風險排查的重點。

2011年6月底,銀監會下發了197 號文( 《關於切實加強票據業務監管的通知》 ) ,其叫停與農信社雙買斷的違規 票據會計處理業務——由於農信社監管和審計不嚴格,往往將“信貸類票據資產”和“拆借類票據業務”統一記賬,導致這一部分資金不計入“信貸”而計入“同業” ,將信貸轉移至同業項下,規避監管。

2013年5月,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等省份部分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和村鎮銀行不顧監管部門三令五申,違規開 展票據業務,銀監會再次下發135號文排查,檢查其是否通過複雜合同安排為其他銀行騰挪和隱瞞自身信貸規模。據平安證券估算,2012年以來,銀行買入返售同業科目中可能通過票據回購業務隱匿的信貸規模,已經從2011年農信社違規業務監管之後的3000億元,再次回升到2012年底的1.2萬億元。

城商行魔術

通過票據買入返售做大資產規模,是一些城商行做大資產規模的“會

計魔術”

如果說上市銀行做大同業表外業務是受資本市場壓力,做大中間業務收入,規避資本金等監管約束 ;備戰IPO 的城商行,則為了符合上市標準,借同業資產 擴張資產負債表。特別是來自中西部地區的城商行,在過去的一年中表現驚人。

城商行擴大資產規模的手段通常有三種 :增加貸款、增加異地支行、同業業務。前兩者太難,後者則相對容易,即通過發行銀行理財資金或拆入同業市場的短期資金,以“買入返售金融資產”的形式,做大資產規模。

2012年,在 A股低迷、房地產調控的背景下,多數城商行的理財產品銷售異常火爆,其收益率要比市場平均高出0.4%-0.6%。在個別地區,城商行理財產品銷量超過了當地的股份制銀行。

以財新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2012 年底,78家城商行中,同業資產與總資產的占比超過30% 的有9家,分別是瀘州市商業銀行、廣西北部灣銀行、廈門銀行、蘇州銀行、南充銀行、廣東南粵銀行、華融湘江銀行、邯鄲銀行、浙江稠州商業銀行;同業資產占比超過20% 的則達30家,絕大多數都提出了擬上市計劃。

排名前三的瀘州市商業銀行、廣西北部灣銀行、廈門銀行,同業資產 占 比 分 別 高 達 到56.81%、49.38% 和39.35%,遠高于上市銀行同業占總資產 比例最高的興業銀行。

139家城商行中,總資產超過千億元的達24家。很難想象,其中包括2008 年成立的廣西北部灣銀行。

北部灣銀行2008年的總資產僅為 160.67億元,同業資產合計為5.62億元,占比僅3.5%;到2012年底,該行總資產 達1217.16億元,快速增長的同業資產 占到一半,達600.97億元,其中買入返售金融資產為457.64億元。

2012年7月聯合資信評估報告顯示,北部灣銀行同業資產主要是買入返售金融票據,同業客戶主要為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和城市商業銀行 ;同業負債餘額583.25億元,占負債總額的54.81%,其中賣出回購金融資產為大頭,達到503.12億元。

如果要看傳統的存貸款業務,北部灣銀行2012年發放貸款及墊款僅350.14 億元,存款餘額僅365.37億元。據知情者透露,北部灣銀行同業資產猛增的原因之一是其激勵機制靈活,給金融市場業務團隊的激勵是利潤提成5%,而業內慣例是1%。

“2011年,廣西北部灣銀行計劃在兩年內即2013年實現 A+H股上市。 ”一位接近廣西北部灣銀行的人士稱。根據此前監管掌握的標準,城商行總資產要超過700億元方可提出上市申請。而異地開設分支機構等,也大多以資產規模為限設定門檻。

抽屜協議

“不出事的話,誰也不會拿出來。 ”這樣的隱性擔保有多大規模,恰是

業內最關心的要害

無論是信托收益權還是票據的買入返售,都暗含了一個重要環節——銀行擔保,否則並無可能做得如此轟轟烈烈。

申萬研報認為,計入同業項下的資產,由於被認定為對手方為銀行信譽,因此不用計提“風險減值準備” ,但實際上,對應的資產多數為信貸類資產,且通常為資質較差無法通過正規渠道申請到貸款的企業,潛在風險更高。

那為什麼還能做得起來?因為有抽屜協議,隱性擔保。

當各地分行或支行開展同業信托收益權業務時,為了解除對方銀行的擔憂,會提供一個密封好的信封,裡面裝有分支行提供的承諾函,對方收到後放進保險箱, “不出事的話,誰也不會拿出來,這就是抽屜協議。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

這樣的承諾函,實質是擔保性質,或是一份有瑕疵的擔保。因為一旦這個信托受益權出現了風險,銀行到底承擔什麼責任,會存在法律糾紛。

總行是否給予分支行必要的授權,提供這樣的承諾函?一位股份制銀行人士證實了現實中存在上述做法,但並不願透露是否總行出具了授權。如果分支機構沒有得到總行的授權,意味著這樣的承諾函在法律上是無效的,因為分行並非二級法人。但是,如果總行給予了授權,這樣的擔保勢必要計入銀行的風險資本。

如果沒有授權,這就是一種隱性擔保, 脫離了總行的監控,也沒有風險資本的約束。這樣的隱性擔保規模到底有多大,恰是業內人士最擔心的。

一家股份制銀行人士透露,銀行同業買入返售的暗保現象很普遍,很多分行、支行都在這麼做 ;總行是在內部審計之後,詫異地發現 : “怎麼還有這麼

大一塊資產!”

另一位較大規模城商行的人士則透露,當時行內做了評估,認為法律風險很大,最後決定不參與交易。

如果買入行接受了這種“抽屜協議” ,說明自身風控不嚴,也說明雙方其實達成了心知肚明的默契。一旦發生個案風險,提供承諾函的一方息事寧人認賠的可能性比較大。如果風險超出了可承受的範圍,也可能將分支機構人員以違規操作為由,一開了事。北部灣銀行管理層就在年報中認為,買入返售金融資產信用風險較小。

但聯合資信評估公司發佈的評級報告稱,北部灣銀行由於同業資產和負債占比比較大,該類負債波動性較大,穩定性下降。

監管風向

“今年試行的新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已經提高了同業資產的風險撥備,再提高不太可能”“商業銀行的同業科目太多太複雜了。 ”一位金融機構人士表示對此嘆為觀止。

申銀萬國證券分析師趙博文認為,巴塞爾協議對同業科目定義就較為寬泛。

相比于貸款業務,監管政策對同業業務相對寬鬆,比如對同業資產的風險資產權重係數僅為25%。同業業務中,即使資金的實質用途與貸款相同,不受存貸比約束,無需繳納存款準備金,對同業資產也不必計提撥備等。

貸款的行業投向面臨嚴格的監管約束,同業資產的投向則靈活得多、長期的地方融資平台、地產項目,可以投向一切正規渠道很難獲得銀行貸款支持的項目。

業內預計,銀監會將進一步提高風險資本要求,以控制同業資產的杠杆率。

但銀監會人士稱, “今年試行的新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已經提高了同業資產的風險撥備,再提高不太可能 ;而降低杠杆率,更多是銀行內部風險控制的問題。 ”今年開始實施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 》 ,調高了商業銀行對其他商業銀行的債權計提風險權重,三個月期限之內和三個月期限以上的風險權重分別從此前的0、20%,分別提高到20%、25%。

此外,雖然部分同業存款被納入M2,但並未納入貸存比考核,因此不必上繳存款準備金,未來如果這部分被納入M2的同業存款,計入貸存比考核,則可能會相應上繳存款準備金。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認為,應細分同業業務資產類型, 20% 風險權重並不能反映不同性質同業資產的風險,比如同業存放與買入返售的風險是不一樣的,應厘清哪些業務是銀行之間正常的頭寸劃撥,哪些則是對接了“非標”資產。

華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認 為,同業非標資產也應視同貸款全額提足風險資本。

2011年以來,監管部門對銀行同業業務及票據業務進行了多次監管,先後發佈197號文、201號文、286號文、206號文。幾乎每出台一項監管政策,都使得銀行同業資產規模增速受到一定影響,但幾個月後,又會再度以一個新的名義擴張。 “這和堰塞湖一樣,不能只堵不疏導。銀行有風險管理、調節資 產負債表的需要、平衡風險集中度的需要。 ”央行人士稱,走標準化的信貸資 產證券化之路是必然選擇。

這就不難理解,近日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向他曾就職的證監會發出邀請:歡迎證券公司來幫助商業銀行做信貸資產 證券化。希望借券商之手,幫助銀行真正把風險分散出去。尚福林在2011年10 月前擔任了十年證監會主席,期間從未對商業銀行的資產證券化松口。

風險不怕,不良資產也沒有關係,關鍵在於定價是否合理,支持定價的整個交易體系、信息披露能否足夠公平透明。這是資產證券化制度在英美資本市場推出的初衷。中國離這套體系太遠,摸到了皮毛而未取其精髓。資產證券化一輪又一輪的試點,謹小慎微,但最關鍵的制度建設,還需要儘快提上日程。

本刊見習記者吳紅毓然、 實習記者林姝婷

對此文亦有貢獻

金融同業業務有哪些?

■ 負債業務: 同業存放、 同業拆入、 信貸資產賣出回購、 票據轉出■ 資產業務: 存放同業、 同業拆出、 信貸資產買入返售、 票據轉入■ 中間業務: 基金、 年金等托管、 代理清算、 代理開票、 代開信用證、 第三方存管、 代理基金、 代理保險、 代理信托理財、 代理債券買賣、 代理金融機構發

債等

資料來源: 財新記者採訪整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8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